记者(以下简称问):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
陶宏开(以下简称答):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爱得都很深。从我的分析研究来看,父母的爱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爱,另一种是非理性的爱。
我发现相当多的中国父母在爱孩子问题上都存在非常多的非理性因素。
一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得越多,表明我爱得越深。”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的最佳的物质条件。
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使得孩子眼里只有钱,没有亲情,没有责任,使得孩子变成了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人。
孩子越大,其欲望也越大。父母什么都给予满足,但终归有满足不了的时候。不能满足,就会由爱生艰,父母给得越多,孩子的欲望越多,对父母的怨恨也越多。家长百般宠爱、千般讨好,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却越少。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小银行,老保姆。”亲子关系就蜕变成了一种物质利用关系。父母纷纷哀叹自己是“拿钱买错”,还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普通家庭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买最好的钢琴,请最好的老师,甚至花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无休无止的物质投入、金钱投入、情感投入——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愿不愿意接受。父母自己没能实现的意愿,一股脑地都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因为这是家庭唯一的希望,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求胜心切、志在必得的家长,一开始就在家教问题上表现出了“三过度”: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
这些家长以物质、金钱为“胡萝卜”,以高分、高要求为“大棒”,对孩子宠爱至极、寄望至极。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心情也一天天急迫:你长大了,该懂事,该努力,该出成绩了。然而,“骄娇”二气十足的孩子是很难承受父母的这份压力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教子方式,不仅不能使孩子理解父母的“至爱亲情”,还使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尊敬和信任。父母越焦虑,孩子越反感。亲子之间渐行渐远,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接近冰点。
很多家长都大惑不解:“我们给了孩子一切的一切,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不理解,甚至仇恨我们?”我对他们说:你们只是给了你们认为该给的“一切”。真正该给的,你们没有给;不该给的,你们却给了。你们爱得太没有理性,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
问:父母这些非理性的爱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呢?
答:这些非理性的教育会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十分自我”就是希望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满足我的要求,以我为中心。“失去自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责任意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精神世界一片空白。
就像专家们分析的那样,现在的孩子,外表看起来像刺猬,浑身长满了刺,但是内心却很脆弱,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就很难承受,甚至会出现种种不良迹象:或自闭、或狂躁、或自弃自绝、或伤害他人。
我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做过近百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报告,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也是这样:既有“十分自我”的一面,他们总觉得自己的什么都是对的,自己是完美的,听不进不同意见,不管对与不对,盲目地坚持个人的看法,缺乏理性思维;同时也有“失去自我”的一面,即在我问他们有什么理想的时候,每次报告会的情况竟然都是一样,他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仰危机,使我心情十分沉重。
那些被宠坏了的、不学无术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霸王”更是让我感到问题严重。
前段时间,一个接受过我的救助的家长给我发短信说,孩子通过教育,回学校上课了。但是,最近他给妈妈打电话说:“这个假期,我要带个女孩子回家。”这个男孩17岁,正在读高二,他想带同班女生回家来住。他还威胁他妈妈说:“你们要好吃好喝的给我把她伺候好了,如果你们敢给她白眼看的话,小心我宰了你们!”
有个网瘾少年,经常不回家,就泡在网吧玩游戏。有一次,他的妈妈跪在他的身后求他别玩了,回家吧!这孩子根本不把母亲的哀求放在眼里,还是不停地玩。他的妈妈气得扇自己的耳光,那孩子还是无动于衷。
这样的孩子,从小自我中心惯了,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他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我”,除了我,还是我。
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会是很失败的。他们不懂得奉献,不愿意付出,不知怎么为人处世,不知怎么与人合作。
问:您是对东西方都有相当了解的人,在您看来,西方家长的教子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呢?
答: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18年,可以说,我对西方人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美国,孩子一生下来就有相对的独立生活环境,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婴儿房、婴儿床。婴儿房不是总有人的,睡醒了,没有人在身边就自己玩。孩子习惯了没有人时时守着、护着的生活环境,慢慢胆子大了,独立性就增强了。
中国的婴儿大都是跟父母睡在一起,睁开眼睛就有家长守在身边,孩子没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一种下意识的依赖。
中国家长喜欢用钱来表达自己的爱。过年、过节,一般家长都习惯给孩子红包,亲戚、朋友也习惯了见面就给孩子红包。这样会使得孩子往往以给钱的多少来衡量长辈对他的爱。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知道,给红包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
比我们更富裕的西方人是不兴给孩子红包的。美国的孩子想有自己的零花钱,就得自己打工挣钱。一般孩子都会在外面送报纸、帮人看孩子、除草、溜狗、当小工、看守房子等,自己挣零花钱。父母给孩子多少钱是有计划、有要求的,需要孩子说清用途,结果也要一一汇报。
现在的西方大学生,看起来比中国的大学生更用功,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生存的压力。”难道中国学生就没有压力吗?这么多人争饭碗,工作越来越难找,压力不是更大吗?为什么西方的孩子会那么自觉地努力呢?
从经济的原因来讲,西方的孩子都知道,自己长大之后,在社会上立足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的孩子很少认真思考这些,他们习惯了父母为他们打理一切。以前,中国孩
子可以顶职来接父母的班,现在虽不行了,但中国父母依然会说:“孩子,你别怕,天塌下来,有父母给你顶着。”
西方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是义务教育,不需交学费。而大学是要交学费的。90%左右的孩子是用自己打工所得去换取学习的机会的;有一部分是靠贷款上学,毕业以后自己还;也有少数是以优异的成绩拿奖学金、或基金会支持来读大学的。总之,都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
如果你到西方的大学去看看,每年开学前,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册子,那是各门专业的课程安排。哪门专业最适合自己,这个专业是几个学分,一个学分需要多少钱,自己存了多少钱,可以上多少学分的课了,他们都算得一清二楚,册子也会被翻得很破很烂。
为了方便打工,他们要算计好是上白天的课还是上晚上的课,是上周末的课,还是上平时的课。有的一个学分几百美元,上一门课需要数百甚至上千美元,他们会随意不上课、敢不好好学习吗?中国孩子的学费都是父母出,不用他们操那学费的心,似乎一切来得容易,也就不那么在意,不那么刻苦用功了。
有一位美国学者和我说:“你们中国人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去爱的,我们美国人是把孩子推出去爱的。让孩子自立自强就是我们美国人的父爱和母爱。”
回国后,接触了那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青年,追溯他们的成长轨迹,才发现,美国人看似冷酷无情的教子策略,实际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问,中国孩子已经养成了向家长要钱要物的习惯,怎么才能控制他们的物质欲望呢?
答:现在,物质化的社会对孩子的诱惑太多了,从头上戴的,脚上穿的,到文具盒里装的,手上玩的,真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越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越是应该教育孩子有理性。要让孩子看清,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学习,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没什么好处的,消费多了,不仅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还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理性的生活方式要从小教起。做事要讲道理,孩子养成了讲道理的习惯,就不会随便要钱要物了。如果,孩子没能形成理性生活的习惯,要钱要物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要不到、满足不了,就跟吸不到毒一样痛苦难受,要到了就跟吸了毒一样,心里一下平衡了,舒服了,但“毒瘾”一过,接着又来,那就成了恶性循环,改起来很费劲很麻烦。正因为有这么严重的危害,所以,我才一再强调理性生活、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了理性的人,才会有理性的正常的亲子关系。
问,要改变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的不利局面,单从物质层面做文章,似乎还是不够的,我们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更深层次的教育呢?
答:要彻底改变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的不利局面,就要对孩子给予理想、信仰、人生观方面的教育。
回国这几年,让我深感困惑的是:小学生的理想就是“当老板”、“当富翁”,就是要有很多的钱;大中学生都不愿谈理想,觉得工作都很难找,“理想”太虚、太遥远、太不切合实际,于是就不去想它。虽然对理想不怎么“想”,但对有个东西还是很想的,那就是“钱”。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缺乏信仰。在我看来,这话说得不全对——他们不是缺乏信仰,而是扭曲了信仰。在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影响下,钱就成了很多人的“信仰”。
信仰的扭曲必然导致道德的缺失。这不仅表现在青少年谋财害命犯罪率不断攀升这一问题上,还表现在网瘾少年欺骗父母,甚至打骂亲生父母这个不正常的现象上,同时还表现在一些低级、庸俗的网上留言、博客、照片上。这些孩子,把游戏当人生,把无聊当有趣,把虚假当真实,把谩骂当武器,这是信仰扭曲导致的人格扭曲。
我希望通过媒体的声音,唤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黄金”固然宝贵,但下一代人的教育是否更重要?不解决理想、信仰、人生观教育问题,孩子没钱的时候,会竭力要钱、骗钱、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孩子长大即使有了钱,也只会挥霍、浪费自己的钱。
所以,在这“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背景下,我要特别强调理想、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有了崇高的理想、信仰,既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荒废学业,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会成为不学无术、没有进取精神的人,更不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有害的人。给孩子物质财富,终有用完的时候。给孩子精神财富,他们一辈子受用不完,还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