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回归人性,珍视幼儿生命

时间:2022-10-29 17: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时下幼儿安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关注。一例例幼儿安全事故让惊恐、担忧、愤恨之情萦绕每一个社会良知者的心头。本文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通过拷问人性,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以期让儿童的生命绽放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幼儿;人性;生命

一、拷问人性:轻视生命的缘由

“物伤其类,哀哀而鸣”,为何成人舍得向幼儿下手?在社会转型时期,少数人对自身及与自身切身有关人群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他人的权益维护越来越淡漠。这些人往往心理素质较差,为了缓解来自社会的压力,缓冲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自己利益,哪怕是伤害毫无抵抗能力的幼儿。此外情绪管理容易失调的人,在为人处世中也容易走上极端。

二、回归人性:我们应当热爱生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热爱生命的本能。

生命,与生俱来。正是生命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人性的美好。鲜活的生命不是为了悲观意义上的死亡来到这个世界,而是为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激发生命潜能,开启人性善根,为社会创造财富。

1

生命不只是一具躯壳

生命不只是一具躯壳,思想、精神、意志将终生伴随着它。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时,我们会感觉心情舒畅,赏心悦目。当我们听到一首喜欢的老歌时,回忆亦会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间场域,我们在细细的回味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是形神兼备的有机物,我们在赞叹他人曼妙身姿的同时也会赞誉他人深邃的思想、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就是生命的魅力。

2

生命的存在自有意义

自新生儿呱呱坠地,小生命就开始了新的成长历程。生命的成长不仅仅是身高、体重等显性方面的成长,还包括心灵、心智等隐性方面的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扩大自己的精神领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命存在的魅力还在于生命的可进入性。换句话说,可以体验他人生命。有人说,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和“无意义的存在”[1],这是生命体验的可能。正因为无法忍受单一,所以人才有可能去接触到更丰富的社会圈子,体验到更广阔的生命世界,认识他人生命的美好。我们可以倾听他人、欣赏他人、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生命轨迹,达成生命间的融合。在了解感受的过程中,生命与生命之间产生共鸣。

三、超越人性: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在旧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坍塌和新的价值观及信仰体系建构之前,必然会存在一个比较漫长的“精神空虚”或者“意义荒芜”的时期和状态。这就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们说的“虚无主义时期”或者“虚无主义状态”[2]。在当今特殊时期,人们应站在人性的角度,重新唤回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葛洪既强调了变化的普遍性,又侧重说明了生命转化的“实在性”。生命的“实在性”启示我们尊重生命即尊重自然规律。生命是万物之首,人类是万物之最首。尊重生命也即尊重自然运行之规则。

生命不分贵贱,每一种生命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爱戴。这与个人的权势地位无关。母不应嫌子丑,儿也不应嫌家贫。有的儿童可能是先天残疾,父母不应该嫌弃他们,或许他能够创造生命的另一种奇迹。尊重生命不止是尊重你身边熟悉的亲人、朋友、同事,也要尊重和你毫不相干的人。

生命既是德育的起点,亦是德育的终点,漠视生命是生命德育缺失的表现,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开启人类善根的过程。追求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从他身上看到崇高的善。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较敏感和易受伤害,时常可能产生心理压力。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当提升重视幼儿的生命、生理、心理安全的职业素养,让幼儿免受各方面的伤害,在社会上起正面的影响作用。社会各部门应当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保护幼儿的安全。让幼儿的生命花朵能快乐、幸福地绽放在神州大地上。

参考文献:

孙正聿超越意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何仁富,汪丽华生命教育与意义建构——试论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及其落实昆明学院学报,2009(02):9.

推荐访问:珍视 人性 回归 幼儿 生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