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目前我国主流武术思想——“大武术观”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大武术观”的产生有其历史与发展的必然性,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武术助一臂之力,我们需要坚持这一武术观,努力发展武术事业,充分发挥武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武术自身的发展也要求武术必须走向大融合,这同样需要 “大武术观”的指导,唯有是,武术才能走上充满前景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大武术观;历史脉络;社会主义文化
1 前言
高小军在2011年3月首次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正式发出了树立大武术观的号召。自此,“大武术观”犹如一块巨石投水,在武术界激起千层浪。在当时发表的谈话中,高小军对“大武术观”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们对“大武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高小军强调:武术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和文化内涵是树立大武术观的主要基础;武术的众多功能价值构建了利于武术发展的广阔空间;在全世界拥有的广大武术爱好者是实践大武术观的良好环境。〔1〕相信在大武术观的领导下,凝聚各处发展武术的智慧和力量,终能推动武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推动武术为当今社会做出武术应有的贡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体育强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武术的概念和大武术观的概念
2.1武术的概念转变
对于武术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者们不断的讨论中,武术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全面。1961年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中对武术的定义是这样的:“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2〕1988年12月召开的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上,经过专门讨论,对武术的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009年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国内有关学者经过反复讨论、推敲后,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3〕相信随着历史的前进,人们对武术的研究越来越多,武术的概念也会被不断地完善。
2.2大武术观的概念
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武术观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武术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大武术观”讲的是站在全局的层面上,以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的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4〕它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笔者认为“大武术观”的概念的关键词就在于“大”字,“大”在汉语中可组词为:大气、大度、大统一等等。在数量上可表示“很多”的意思,在范围上也表示“广泛”的意思。“大武术观”强调的是以全局利益为重,团结武术界各方面力量,保证武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
一叶知秋。中华民族的武术史是中华民族史的缩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武术深受政治体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所特有的,它的形成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紧密相关,是人们在劳动和军事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对社会观念、信仰的反映,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在武术中均得到遗存。〔5〕中国武术和中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阮纪正先生在《中国传统武术史》的序中提到: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依托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跟军事、宗教、教育、医疗、艺术、嬉戏等活动紧密相连并相互渗透,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智慧、社会心态、风俗民情、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思维定势、行为方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象征。将中国武术与西洋现代拳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不同,西洋拳的特点是:拳重、手快、步灵、重心上提,主要攻击力量为上肢力量,形成倒三角体形;中国武术的主要特点是:上虚、下实、中间灵、重心下沉,主要结合身体各部位力量而达到最大杀伤力,形成正三角体形。西洋拳的进攻招式分为直拳、摆拳、勾拳、抄拳等,其动作的重心上提、向外发散是资本主义民族“离土超越”心态的表现;中国武术的动作讲究重心下沉、内聚收敛,是中华民族“恋土归根”情结的体现。这与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是有极大关系的。
4中国历史和中国武术史
4.1中国历史
在辞海中,对“历史”的释义为: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人类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主角,每个民族都具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其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不同的历史形态;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十几个朝代。历史的步伐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迈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全国呈现一片祥和景象,武术也迎来了大一统时期。
4.2武术的起源、发展历史
目前对于武术的起源,研究者都各持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武术起源于人兽相搏;有人认为武术起源于战争,等等。笔者认为此问题还有待考证。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有关武术的发展。不论武术起源于何时,武术在夏商周时期就有所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进入成熟期。
中国剑术是武术中出现最早的种类,这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用剑刺秦王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此时中国剑术已经很发达了。此后,武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各种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武术也因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而表现不同的主要价值。例如:在当代,武术的主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教育、健身、娱乐等价值上。中国武术文化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哲学,例如道家的“天人合一”,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和范缜的“形神统一论”,《易经》中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等。其中,中国武术“追求中和”的主要文化特征,就是受东方农耕文明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中和、中庸、超脱的儒道佛思想构成武术理论的主体。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中国的文化时刻影响着武术文化的发展。
5树立大武术观,走向大融合是必然
5.1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武术的多样性价值
历史上武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没有统治者的支持,武术的继承都是依靠口传身教,多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这给武术的发展及后人的继承研究带来极大阻碍。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外国侵略者的经济军事文化的入侵,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等均被破坏,其中就包括武术,当时由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残酷镇压,武术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自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高、精神需求越来越大。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爆炸的当代,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发挥武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武术在此时走向大统一是必然的,“大武术观”的提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5.2在大武术观的思想指导下武术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任何事物的诞生、发展以及是否走向灭亡都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中国的武术由冷兵器时代的技击需要到如今的教育、健身等需要,其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武术的技击作用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逐渐被淘汰,武术被认为失去了本质,甚至很多人认为武术会如很多民俗的项目一样渐渐消失,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是一盘散沙,各门各派各自为阵。如若各门派继续各自闭门传习,任凭武术自生自灭的话,那最终武术也会走向灭亡。据上世纪30年代的一项调查,中国大江南北、黄河内外,传统拳种套路有两千多种,至上世纪80年代,全国真正有相当数量传承人群的拳种仅有几十种。〔6〕武术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将武术相关的各方面资源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如今国泰民安,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对精神的需求逐渐扩大,人们的目光逐渐重新投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上。日本的空手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之所以能发展得很好,是因为它们都有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全国推行,从而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可以充分发挥其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身体系服务的重要作用,通过武术标准化建设实现其国内普及和国际推广的目标。武术的标准化建设是武术规模化发展的基础。〔7〕高小军说:“2012年武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为指针,用大武术观统一思想,继续把武术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努力方向。”〔8〕而这些都是要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的。武术事业要想继续发展繁荣,必须凝聚各地分散的武术资源,拓展武术发展环境与市场,从而达到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目标。
6结语
当代武术的发展正面临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历史机遇,物质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西方文化的霸权。〔9〕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命、精神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将成为人心所向,武术的价值将越来越被重视。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坚持用“大武术观”统一认识,实现武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同时不断发挥武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小军.在2012年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杨祥全.武术概念之源流变迁考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
〔3〕周伟良.武术概念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高小军.在2011年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5〕李重申,李小惠.武术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6〕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洪浩,田文波.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5:43-48.
〔8〕王涛.用大武术观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1-12-29007.
〔9〕洪浩.武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兼论《武林大会》电视节目的意义及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39-40.
(责任编辑:阎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