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医学既是世界医学的分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医学属性和特征外,它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成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构建起来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体系,它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医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荣辱兴衰休戚相关。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药
一方面,《周易》、《河图洛书》等形成的哲学观、宇宙观、整体观、变异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黄帝内经》把中华文化应用于认识健康与疾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药文化源起、发展并日渐丰满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推进。同时,在中医学长期医疗实践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自觉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诠释和创新,对儒家、道家乃至佛家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积极的反作用。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在医学领域生动展示,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活化石”,他们互为促进、荣辱与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
一、同呼吸,共命运
中医药文化正是熔铸了传统文化中哲学、易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等诸科知识并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建构,才得以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成长、发展、成熟起来的。即便一百多年来,中医药的命运多舛,几次险遇取缔,也是与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浮沉同起同落的,中医药的危机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危机,它的命运是中华传统文化命运的一个缩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发生交流、碰撞的结果。
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武力入侵和“糖衣炮弹”的殖民侵蚀,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几次废除中医的思潮:第一次经学大师俞樾在1879年提出的“废医存药”论;1929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中医俨然被视为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羁绊。这两次思潮在中医界的强烈抗议和反驳下得以制止。[2]
新文化运动中,随着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批判传统文化,作为“旧传统、旧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不可避免地遭到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的论争,是否废止中医已不仅是中医界本身的事,而是事关整个思想界、文化界,成为“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王斌、贺诚为代表的卫生部主要负责人也曾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消灭而消灭”,后因毛泽东主席大力扶持中医而被叫停。时至今日,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仍时有发生。
但不难发现,每一次废止中医的思潮都会受到强烈的反对之声,最终偃旗息鼓;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日渐发现中医药,是“中国文明具有了不起的技术实践,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中医药的经久不衰,在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预防、保健等方面独特的认识,对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有效指导以及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智慧、文化精神,也逐渐被发现并受到广泛认同。
二、同传承,共复兴
中医药是科学的,也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为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潜在动力。中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载体,从一个鲜活的角度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自觉。通过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承条件,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推广和弘扬中医药行业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将中医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树立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形象,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才能使中医药文化成为和垂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精神复兴的一个引擎。
中医药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必须要立足于中医学的现实运用与代表中国原创科学优势的基点上,进行中医药的现代化变革和更新。弘扬中医药文化,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中医药,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承中创新,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进一步认识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底蕴以及在维护健康和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提高中医传承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中医诊疗技术,丰富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如组织中医专家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义诊咨询和健康讲座,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使群众了解各种各样的中医药信息,认识到中医药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引导群众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营造社会重视中医药的良好氛围。直面中医今天所处的困境,以足够的时间和以宽容的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中医,使中医药文化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再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是中华穿文化对内对外的“传声筒”和“发音器”,能够跨越种族和语言让世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当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柱的时候,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不应再妄自菲薄,二是要更加积极地发掘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好我们手中的中医药文化的这张“王牌”!
参考文献:
[1]徐琴;试论新形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李霞;浅谈基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年07期
[3]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4]卢晓君;医院文化建设与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医院;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