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于夏商始,自周朝形成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体系。《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乐”者,以音乐和舞蹈为基本含义,其内延却包含天地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奏“乐”所用,自然是乐器,在青铜文化里,青铜乐器的存在不可忽视,古代青铜乐器大致可分为铙、钲、句鑃、铎、铃、钟和鼓等七类。最为后人所熟知当属编钟,尤以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曾侯乙编钟为盛!青铜编钟在春秋战国时盛极一时,很多文化遗存都有成组编钟出土,拍卖市场上也有传承有序的编钟出现。一般来说,青铜乐器多用于祭祀、宴会、典礼,此外还有宴席之外用作行军作战的“钲”。《诗·小雅·采芑》曰:“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除夏商周外,后世也有仿制的青铜乐器,当然这些已经不是那么注重“乐”的内涵,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存在。
本期专题以青铜乐器为题,因为篇幅有限,所能介绍的器物和涵盖的内涵是有限的,但也可与读者一同窥见青铜乐器在历史长河里的辉煌和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