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钢琴乐器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为出发点,对中国钢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音乐风格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产生的影响,认为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推动了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前进的步伐,钢琴音乐在中国形成强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民众基础的原因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自身的发展,并不只是因为钢琴乐器本身。
【关键词】民族;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文化;地位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6-0100-02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中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孩子开始学习钢琴这一西洋乐器。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学习乐器的琴童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学习的乐器为钢琴,这一现象足以证明钢琴音乐在当代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研究中国出现“学琴热”现象的资料较为多见,也有一些研究是关于中国钢琴作品与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本文认为钢琴能够在中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并非钢琴乐器本身,而是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关于这一提法的研究目前为空白,因此,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
(一)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浪漫主义晚期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当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时,中国钢琴音乐才刚刚兴起,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和规模都比不上西方钢琴音乐。“但是,中国作曲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的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钢琴作品。”[1]
关于最早的“古钢琴”传入我国的记载为明朝时期,而“现代钢琴”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以后,这一时期恰逢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西欧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人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不远万里运来了大批的钢琴,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群众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等原因,像现如今这样巨大的钢琴市场在当时并未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着封建社会体制的清政府逐步瓦解,代表着民主共和主义的国民政府逐渐确立,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中国政治的开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深入,现代钢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相遇。随着对钢琴乐器的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
“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中国在1964年提出了音乐要民族化、大众化、群众化的要求,钢琴作为西洋乐器被全盘否定,不能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进行传播,至此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遇到了阻碍。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中国大地,钢琴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占领了广大的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家,中国钢琴音乐从此开始步入了空前繁荣之道路。
(二)中国钢琴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之比较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调式上,不采用西洋大小调体系,以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和声上,借鉴西洋和声写作规则创立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旋律上,运用现代技法的序列音乐、无调性、反调性等手法进行创作;曲式结构上,采用多段散体结构,不拘泥于西方曲式结构的规整性原则;风格上,注重意境和韵味的把握,意境是钢琴音乐作品的外部特征,韵味是钢琴作品的内在气质。“通过几千年来尤其近二十年来几代作曲家共同努力,积累起来不同于西方钢琴文化表述方式与话语环境的中国钢琴文化表述方式与话语环境,这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钢琴语汇,可称之为‘中国钢琴语境’。”[2]“中国钢琴语境”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中国特有的汉语语境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特别之处。中国钢琴语境下创作出的民族钢琴音乐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更有益于钢琴乐器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
(三)中国文化是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点形成的基础
钢琴虽为西方乐器,但自它传入中国以后很多本土音乐家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的风格民族钢琴音乐。这些作品借鉴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物化移情等特点,民族特点鲜明,创作手法简洁,情感朴素而真诚。中国文化是民族钢琴音乐形成的基础,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艺术视觉、听觉、感觉是相通的,同一种文化内部的不同形式的艺术在风格上也是相通的。这就使得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风格相互依存,相互繁衍。同时思想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启迪了音乐艺术流派的发展。”[3]正因为如此,西方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以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为创作基础、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中西结合的、新兴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国钢琴音乐。
二、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密切联系
(一)中国钢琴音乐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中,民族钢琴音乐以其特有的民族个性存在于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在浩瀚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并不多,却因其旋律音调源于中国民间音乐素材、拥有独特的民族调式与和声,以及虚无缥缈的意境有别于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且以特有的存在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之取向。巴洛克的唯美、古典音乐的规整、浪漫音乐的自我、后现代主义的自由都离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相距甚远。民族音乐风格钢琴音乐作品的诞生令西洋“乐器之王”钢琴逐步走入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中国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中,一度造成钢琴教师在社会中紧缺的现象,直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是钢琴教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推动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1.政治方面。在高校音乐教育行业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较为深刻地意识到钢琴弹奏能力对于音乐教育毕业的学生的重要性。每年从高校毕业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能够顺利地走上音乐教师这一行业,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进入学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便转化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则转化成政治问题,进而对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这一政治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高校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一部分没有成为音乐教师的毕业生可以选择钢琴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校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推动我国政治领域前进的步伐。
2.经济方面。民族钢琴音乐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喜欢某种文化艺术,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消费意识,群众消费意识的增长则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学习钢琴乐器的弹奏,首先要买钢琴,钢琴制造业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需要聘请专业的钢琴教师对其进行专门的钢琴教学。钢琴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每个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方面的能力、先天条件、学习成效等各不相同,钢琴乐器的学习大都以“一对一”(一个老师教授一个学生)的授课模式进行,因其教学形式的特殊性,促进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钢琴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的产生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促成钢琴音乐在中国强大的市场
(一)钢琴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民众基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通常用来形容帝王统治之道,但是音乐艺术形式的变化与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与喜爱的音乐形式,同样也不能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得以发展和传播。我国历代王朝统治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的存在:秦汉时期盛行鼓吹乐、相和歌、百戏中的乐舞;唐朝推崇庞大的歌舞大曲音乐形式;宋元时代流行宫廷燕乐、说唱音乐、民间俗乐等;明清时期高度重视戏曲音乐。各王朝统治时期音乐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纵然离不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而音乐文化价值审美取向的变化则是音乐艺术形式得以变化的主要原因之所在。从前文中我们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可以看出:钢琴在初传入中国时,人民群众对钢琴乐器不熟悉,对钢琴演奏出来的欧洲钢琴音乐作品同样无法欣赏与理解,最终导致了钢琴乐器在中国市场被冷落。如今钢琴能够在中国形成强大的市场,正是因为钢琴乐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熟悉,他们开始懂得并掌握了其演奏技术,从而有能力去欣赏钢琴音乐作品。
(二)中国钢琴音乐是钢琴在中国形成广大市场的主要原因
“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钢琴音乐创作中,产生了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许多题材都能够真实地体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想情感,形象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历史的命运、现实的呼唤,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始终都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主要题材。”[4]源自于西方的键盘乐器钢琴,讲究发音清晰、结构规整,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调性游离、模仿自然景象等音乐表现形式相差甚远,所以最初只是在极少数的群众中产生了一些影响。当中国钢琴音乐家以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为创作前提,借鉴西方钢琴演奏技法和创作手法,以中国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为出发点,创作出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神韵和意境的优秀民族钢琴作品后,这些作品在人民群众中开始传播并被人们所接受,在欣赏这些中国钢琴音乐的同时,钢琴乐器开始被人民群众所认识和喜爱,由此,钢琴这一西洋乐器逐步走进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在中国形成了巨大的钢琴市场,在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能够分析出:西方“乐器之王”钢琴这所以能够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因为中国风格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不断发展、创新。我们不能因为钢琴是西洋乐器,就简单地认为是西方音乐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应该清楚地看到正是中国作曲家几代人孜孜以求不断地努力,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才让钢琴乐器在中国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钢琴乐器本身对人们的影响是有限的,真正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民族钢琴音乐作品自身独特的存在方式。
参考文献:
[1]华明玲.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钢琴艺术,2003(1).
[3]李琴.中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157.
[4]周为民.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77.
作者简介:
戴蒙利(1981-),女,安徽亳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亳州师专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伴奏艺术。
杨秋兰(1980-),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主要从事钢琴教学。
基金项目: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程资助项目(校教字2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