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行走中追逐理想

时间:2022-10-29 2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张少甫。民乐,在当时只是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器乐系里的一个方向,但当时的前辈们,深谙民族音乐之重,一直在努力壮大民乐的阵地。所见的资料中透露出来的点滴线索是:

1956年6月,学校成立民族音乐研究室,杨匡民为主任,成员有方妙英、杜椂生、杨金成、蒋桂英、张萍舟、周华林、刘正维。顾问:吴南薰(武汉大学物理学教授,退休后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8年)。1957年4月1日,学校将拟于当年年底建立民族音乐系的计划上报文化部,走出民乐系独立建系的第一步,惜未如愿。同年9月7日,学校将民族音乐研究室与器乐系的民乐教研组合并,建立3年制的民族音乐专修科,打算条件成熟后再改为系,第一任民族音乐专修科主任和副主任是杨匡民和张萍舟。1959年湖北艺术学院第一次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设立民族器乐教研室,主任方炳云,副主任张萍舟。1963年,湖北艺术学院调整学科建制,招收5年制大学本科学生,音乐学科下面的5个教研室恢复为中南音专时期的系,即理论作曲系、声乐系、管弦乐系、钢琴系,并且增加了民族器乐系,开设二胡、三弦、琵琶、扬琴、古筝、笙、竹笛、唢呐等专业,系主任为方炳云。

图1 东方中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至此,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终于整齐行装,开启了建设发展的旅程。

文革十年,民乐人和全中国人一起,经历了颠沛坎坷。文革期间的1970年,民乐系曾随湖北艺术学院的撤销而失所。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80年,学院努力将办学工作纳入正轨,采取了各项举措,其中之一就是将学科建制改回前湖艺时期的设置,民乐系再度归位。

1985年5月23日,时任院长童忠良宣布湖北艺术学院分为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两所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由此真正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学院的建设发展,踏入了充满希望而踏实的前进轨道,并且一直坚定地追逐着理想,走到建系50周年的今天。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学院的历史上,中国乐器演奏学科有着不菲的实力,并一直延续至今。原院长谢功成先生和匡学飞先生曾先后发出同样的称赞。有据可查的资料是,1994年,民乐系举办了青年民族室内乐团新作音乐会。在之后的座谈会上,时任副院长匡学飞说: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的后起之秀在时代的新的高度上继承了我们民族音乐的传统,并且表现出“能教学、能演奏、能创作、能科研”的“四能”特点。可以说,谢功成先生、匡学飞先生不约而同地精准勾画出了武音民乐人的群像。

60年来,通过留校及从国内其它高等院校引入等方式,中国乐器演奏学科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和壮大,其中举目可见行中翘楚,如群星闪耀,代代传承。

图2 胡志平教授二胡与东方中乐团合作演出

方炳云,建系的元老,为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萍舟,中南音专时期的中国乐器演奏学科领军人之一,亦是琵琶演奏著名流派“汪派”的传人。

周华林,集二胡教学和民族乐队指挥于一身。其弟子黄海怀创作的二胡曲《赛马》及其移植的《江河水》闻名全国;其挥棒的民族乐队活跃在中南音专的诸场音乐会上。

蒋朗蟾,在编钟古乐研究和编钟古乐队建设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其改革的36簧笙于198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科技奖。

丁伯苓,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1975年与陈国权共同创作了古筝经典名曲《清江放排》。

黄海怀,师从周华林,在演奏、创作和教学方面均成就卓著。曾在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奖,其创作的《赛马》和移植的《江河水》闻名于世,已成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之作。

史新民,1959年留校任教,曾任民乐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武汉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1986年担任国家艺术学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梁瑞华,师从邹廷恒教授习小提琴,后留民乐系任教,独立开创扬琴专业,培养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扬琴教育家、改革家桂习礼。曾任民乐系主任。1993年因其贡献卓越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卢国元,1958年留校任教,一直从事民族器乐教学和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和教学,曾任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民乐教研室支部书记、民乐系副主任,曾组织参与编钟及其它古乐器的复制科研鉴定演出工作,并于1984年晋京参加国庆35周年大庆,1988年承担国家艺术学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编撰,任副主编。

牛春来,琵琶专业教育家,曾任音乐系副主任,1986年担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副主编,为抢救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