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权力影响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强。基于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分析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班杜拉 观察学习理论 辅导员 非权力影响力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06-0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推动人们认识和掌握社会知识的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主要是指针对复杂的技能,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示范以及对榜样表率特征的认可,从而引导个体做出大量与榜样类似的行为过程,并从榜样那里获取对行为过程的反馈和鼓励,以达到学习的目的。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主要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心理环节组成。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校学生受到社会复杂化、文化多元化及生活多样化的影响,呈现出思维活跃、独立意识不断加强的特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此现象面临着新的挑战。实践证明,辅导员依靠传统的权力影响力与服从性师生管理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效地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而现实中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强。因此,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诠释高校辅导员发挥非权力影响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实质就是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榜样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其在论述观察学习过程中示范行为传递信息的效能时指出:在观察学习中,示范者对观察者来说不仅仅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示范类型的影响下,观察者还能收获难以用言语传递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信息,而且示范者的示范行为在引起注意方面比言语描述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基于此,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理论的具体过程划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等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起始环节,在观察环节中,观察者会从示范者丰富的示范行为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示范者的行为中提取有标志性特征的信息。而在观察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观察者对示范者行为的选择和感知,这其中部分与观察者自身的认知技能有关,部分受示范行为本身活动特征的影响,还有会受到人们相互行为模式的结构安排影响。其中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相互行为模式对影响观察者选择观察的宽度和深度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示范者与观察者在年龄、性格、价值观念等个体特征相似的情况下就容易影响观察者的注意程度。其次,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比如示范行为的可观察性,示范行为本身的吸引力和形象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何保持一次或多次示范行为的信息成为制约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使示范者的行为存在于观察者的记忆中,观察者主要依赖表象和言语这两大系统将其所观察到的东西转化为简明符号,通过符号这个媒介,使临时的示范信息通过认知复述方式被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以备后用的过程。
复制过程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将以符号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内容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从而引领观察者在活动中从事类似的行为。此环节主要利用观察者的反应整合能力、行动观念与演练信息匹配的调控等因素选择和组织,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具体化示范者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观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主要是指观察者由于受到积极诱因的引导激发和维持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强化过程。而其中的强化将会受到直接的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者自身的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影响,如果可模仿的示范行为对观察者来说是有价值的,那么就会增强观察者实施同样的行为;如果可模仿的示范行为对观察者来说存在惩罚或无价值的信息,那就会弱化观察者模仿示范者行为的倾向。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视阈下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榜样教育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延续的传统教育方法,榜样教育不仅帮助观察者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和领悟榜样示范的精髓,同时对激发和强化观察者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阐述了榜样的意义和模仿对学习的重要性,而示范者的榜样作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如今“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而他们特有的个性以及学校 “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决定了高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局限,而以良好的品德、优良的作风、渊博的知识以及突出的能力等个人魅力所产生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将是长久的和深远的。
(一)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作用。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发展阶段,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尚未成熟,普遍存在着“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倾向,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观察和模仿的重要对象。因此,示范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作为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以及突出的能力等人格魅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信服和尊崇,以此为基础在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学生在思维观念上对辅导员产生“向师性”。反过来,这种“向师性”也增强了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强大感召力。
(二)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作用。情感对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抵触和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辅导员运用权力影响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依靠高校辅导员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渊博的知识等人格魅力吸引和感染广大学生,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以生为本”,以情感人的管理模式,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来规范学生的精神和行为。
(三)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仿作用。随着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以及思想的逐步成熟,模仿榜样成为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作为对学生影响最深的高校辅导员,其高尚的品德、突出的能力、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情感等人格魅力必然会感染影响学生的心灵之弦,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灵价值上与辅导员产生趋同性。当学生与辅导员在情感上产生趋同的价值意识,而崇高的价值意识对推动自身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时,这些学生就会把心灵体验内化为谋求自身发展不可改变的坚定意志,从而在追求自己人生和事业进程中模仿和学习自己的榜样,而具有较高人格魅力的高校辅导员则成为他们模仿的最佳偶像。
(四)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成熟的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影响力对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奋发上进的意志具有无形的动力。而这种无形的动力转化为高校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将会激励学生不会因安逸的环境和无形的压力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必将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在高校学生这种内在动力转化过程中,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所发挥的无形感染和激励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其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也必将是长远的。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升的途径
班杜拉在论述示范行为时指出多样化的榜样教育对提升观察者创造性反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观察者在观察和学习示范者过程中,示范者不仅可以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而且不同的示范类型和形式能够使观察者学到更多东西以及带来创造性发展。因此,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为高校辅导员利用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长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性力量,这是基于高等教育主要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以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宣传和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学生和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其次,辅导员要坚持做到公道正派,着力营造言行一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情感互融的师生关系;最后,辅导员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使高校辅导员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学生的尊重,以此来发挥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关键力量。
(二)以德为本,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在提升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奠定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灵魂和精髓。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以爱岗敬业、甘于平凡的品质感染学生。其次,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工作过程中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模仿带头作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征服学生,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引导和教育。最后,道德修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终身学习,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细节抓起,以自己睿智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形成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征服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正直友爱、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使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主导力量。
(三)以知识为后盾,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底蕴。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以及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深厚的专业知识、渊博的知识面以及卓越的才干成为吸引和征服学生的必要条件。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刻苦钻研、勤奋好学,随时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应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党的理论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不仅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时代要求和知识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政治保障。其次,拥有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应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口才学等学科知识,只有熟悉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新形势下优化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最后,随着前沿知识快速更新以及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要求掌握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的本领。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逐步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此提升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在学生当中的人格魅力。
(四)以能力结构为导向,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能力是智(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慧的象征,也是知识外化的表现形式,更是构成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而辅导员的能力体现在教育、指导及管理等日常活动中。面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辅导员必须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具体来说,辅导员首先应该努力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工作能力,这是推动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重要保障。其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着一手信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考虑,提升辅导员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科研能力,对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推动辅导员从管理型向学者型转变都具有现实意义。
(五)以情感为依托,努力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情感教育是推动教师与学生情感认同的桥梁,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可为提升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对推动学生“乐其道、学其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高校辅导员以心润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精神动力。首先,辅导员可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构建情感影响力。辅导员应该从人格上尊重每个同学的权利和尊严,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从思想上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创造一种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其次,辅导员应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抛弃情感教育的功利性。辅导员在实际学生工作过程中应讲究策略,深入学生生活,不分亲疏远进帮助每位有实际困难的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情感投入时,也必将相对应的附属情感反馈到辅导员身上,这对提升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旭平.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 2010(5)
[2]苏光鸿.对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运用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阴冬胜,杨啸风.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石成田.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2(6)
【基金项目】广西2012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2LSZ046)
【作者简介】余 钦(1979-),男,河南平顶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