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军之名在中甲奋战六载。上周,北理工迈出历史性一步,将在下赛季正式褪去“学生军”外衣,成为职业俱乐部。七年之痒,变革开始。
12月6日一早,北理工队长卢斌发出一条微博,将《京华时报》刊登的“北理工将转变成正规俱乐部参加中甲”的新闻发出。不过即使面对几十条转发和若干条评论,已经在北理工效力多年的卢斌并没有继续发表评论,或许就像那条微博中的原话一样,“未来北理工何去何从还是未知数”,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围观者,只能静观其变。
12月5日是中国足协规定中超、中甲俱乐部提交2013赛季准入材料的最后期限,根据联赛准入制度的明文规定,参加赛事的球队必须是以企业形式存在的职业俱乐部。随着被要求改制的北理工与中国足协正式达成一致,自2007赛季开始在中甲奋战了6年的“学生军”终于要迎来新纪元。
目前,北理工已经在中国足协的督促下初步完成“俱乐部化”,球队将挂靠在校办企业下,以学校三产的形式继续存在。
坚守的理由
自2006赛季从乙级联赛杀出重围后,北理工一时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球队在校园内进行的主场比赛更是在每周末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一件大事。仅能容纳千人的北理工操场座无虚席,没票的球迷只能趴在场边的铁丝网围观,或直接在不远处的宿舍楼远眺。
在“全民围观”的大背景下,先后有爱国者、李宁、贵人鸟、361度等多家企业掏钱赞助球队,这让北理工在刚刚升上中甲时的赞助收入与其他中甲俱乐部相比距离不大。而依仗学校的背景,则让北理工省去了场地的租赁费、球员的食宿费等。至于其他职业俱乐部所需支付的巨额薪水,在这里也变成了每个月几百元的运动补贴。没有大项支出,还有各项赞助,虽然学校对外从不谈盈利,但实际上在最初征战中甲的日子里,北理工的经营状况还算不错。
不过,随着近几年外界的“审美疲劳”与学校的一些规定,北理工逐渐遇到资金缺口,甚至出现了向学校贷款的情况。而更加残酷的现实则是“学生军”的局限性遭遇了职业联赛的残酷性。六年来,北理工年年都处在保级的尴尬境地。过去三年,每当赛季结束时,老帅金志扬都会和记者念叨起明年的烦恼:“不能每年都这么保级,我们一定得想办法,再看学校未来如何给球队定位。保级的压力实在难以承受,我也不能永远都在一线盯着。”
为了帮助北理工保住在中甲的位置,原本早已到了退休年龄的金志扬,在2009年又被学校返聘三年。在今年的中甲征程结束后,年近七旬的金指导将彻底在家休息,但每每谈起北理工,他仍然有说不完的话:“我希望我们的校园足球能坚持下去,毕竟中国足球要想搞上去,必须要依靠教育。我们的孩子都在学校,只有校园足球开展好了,才能有更多孩子踢球。”
不情愿的职业化
校园球队征战职业联赛,放眼国际足坛都绝属罕见,而这样难得一见的奇怪现象,已在对准入制度把关不严的中国足坛存在了6年。
高举校园足球大旗的北理工本无过错,但是中国足坛畸形的现状也注定了他们加入职业联赛本就是个美丽的误会,陷入现在的瓶颈也是在所难免。即使在中国足协的催促下完成职业化,很多北理工足球人从心底还是难以接受,毕竟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他们一直都在为身为校园足球的一面旗帜而骄傲。如今转为职业俱乐部,球队鲜明的校园图腾将大大减弱,他们也只能心有不甘地面对历史翻页的现实。
自北理工立足中甲后,尽管网络上有着对于北理工队员身份的质疑,甚至有网友“人肉搜索”,指出北理工队内的很多队员都曾是职业俱乐部的一员。但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至少在加盟北理工之后,这些队员们每天都和大学生的生活无异。按时去上课、下课后训练,这些球员组成的球队更像是大学中的社团。球队挂名的教练袁微和于飞,也都已成为学校的体育老师,还会亲自带领其他班级的同学上课做操。
已经适应象牙塔生活的学生们,其实并不愿意参与到职业足球的竞争中。北理工队长卢斌的想法就颇具代表性,从小在天津泰达梯队成长的他曾不止一次地在私下对记者表示:“我确实不愿意回到职业俱乐部那个氛围中,每天除踢球之外学不到其他东西,而且还有很多负面影响。那种只有足球的枯燥生活,对我没什么吸引力。”
为了能够保留校园足球的纯粹,队长卢斌甚至在过去几个赛季先后拒绝了其他中甲俱乐部的邀请,选择继续留守北理工。“在学校踢球挺好的。我觉得即便北理工变成了职业俱乐部,也不能去沾染那些不好的事情,校园球队优良的作风一定要保持。”
未知的以后
处在职业联赛的环境中,学生军一直在为生存发愁。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0赛季中甲结束后,北理工就曾遭遇过一次生存危机。在多年保级的压力下,当时校方就已经主动开始为球队寻求出路,希望和北京市体育局以及中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合作,探索球队新的发展方式——甚至考虑放弃“校队”的形式。但是,诸多想法因为多方谈判没有达成一致而作罢。
2012赛季中甲联赛结束后,中国足协就已经开始催促北理工完成俱乐部化的改革。而早在今年中旬,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刘殿秋还特意为此和北理工学校的领导进行面谈。于是在和足协方面沟通顺畅后,北理工校方就一直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截至上周,虽然学校方面已经提交了新赛季的准入材料,但仍有许多未知数左右着北理工的未来。
在一系列的问号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赛季球队主场的选择。根据联赛准入制度对于中甲主场的要求,北理工学校的操场不仅没有灯光照明设施,相关的停车位、安保和媒体服务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因此,校方不排除将主场搬出北理工校园的可能。不过,负责球队事务的一位老师表示:“我们仍将想办法改造操场,争取通过足协的考核,毕竟校园文化是这支球队的根基。”对于北理工主场的选择,刘殿秋给出的回答更加官方:“只要北理工能够达到准入制度规定的标准,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没有问题。”
除了主场搬迁的选择,队员们则更加关心自身的未来。有的球员已然面对其他中甲俱乐部的挖角,还有的球员也有了小算盘,“要是正式改制为职业俱乐部,明年我们是不是可以拿点工资了?每个月几百元的补贴费确实太拮据了。”更有传言称,不再被学校体制束缚的北理工将在彻底完成“俱乐部化”后有更多的资金引进内外援。
从目前情况看,北理工的校园烙印不会立即消失,但是改制终究会彻底完成。对于北理工的校队属性而言,职业联赛是残酷的,他们更需要完整的校园竞赛系统。而对于中国职业联赛来说,这次强迫改制,也算迟到的整改。
推荐访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