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张謇写对联

时间:2022-10-30 0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甲午恩科状元公张謇是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读书人。他结合科举、游幕、生活、事业等具体实际,撰写了大量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诗文、词赋和对联。

张謇一生中撰写了很多对联,仅收录在《张謇全集》第五卷中的就有474副之多,大体可分为五类。

一是写在寺庙祠堂、楼亭厅榭等处的题联,共173副。例如1887年10月29日,他为常乐镇庙戏台题柱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观往古;来日大难,今日相乐,皆当欢喜。”联语集自《战国策》和《古乐府》。又如1889年腊月十七日为骑岸镇关帝庙题联“斥卤几沧桑,扶海如仍汉家土;风云会车马,崇祠常傍范公堤”,联语集自《左转》等典籍。再如他为曹公祠题联:“匹夫犹耻国非国,百世以为公可公”,热情地讴歌了明朝南通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曹顶,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二是为亲朋好友婚嫁、祝寿、升迁而作的贺联,共70副,以贺寿为主。例如,1919年2月28日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祖母八十寿辰贺联:“历五朝至今,阅世何新,惟恒舞与酣歌相禅;视百龄犹旦,承欢弗替,得顺孙继孝子尤难。”又如1922年《寿吴佩孚五十》联:“万里威名似雷及远,百年上寿如日方中。”张謇本来十分痛恶军阀混战,然而为了南通一隅之地的苟全,却不得不违心地与各派军阀联络周旋。上联空洞地颂述吴的声名,下联更加纯粹玩文字游戏。于此亦显见张謇的智慧与文品。

三是挽联,挽悼逝世的恩师、长辈、名人和亲友,共167副。例如,1879年2月25日,《张謇日记》载:“知桐城师以前月28日病终里第,感恩知己,有泪如泉。”安徽桐城人孙云锦任通州州官时,曾从爱惜人才出发,帮助张謇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冒籍考秀才官司,后又带张謇到江宁发审局担任书记,对张謇帮助很大。张謇终身师事之。闻知恩师噩耗,张謇撰联痛挽:“师无疚乎亲民官,所去见思,旧政寻常皆治谱;我何为者报恩子,悲来横集,行年四十尚公车。”张謇歌颂了恩师一生为官清廉无疚,哀叹自己已经四十岁了还只是个举人,无力报答老师托孤等恩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张謇书联挽之:“使第一任终,采择刍荛,公可至今存,超然立万物之表;更数十年后,绸缪桑土,国犹有与立,毋忘革三就而孚。”在悼念伟人的同时,不忘总结民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启迪后人,意味深长。

四是与文人雅士等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和个人读书偶得的闲联,共24副。例如,1902年2月16日读《古诗》和陆游诗词,集得一闲联:“进不登龙门,退不求名位;出当饮美酒,归当读奇书。”虽是古人诗句联,但和当时张謇考中状元后却又不留恋仕途的现实很相符。又如1905年12月29日集得闲联“能消忙事为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表明张謇具有辩证的历史观和化繁为简的工作方法。再如《集句三十三联·之三十一》“一年种谷,十年种木;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张謇用闲联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表达他认识事物的深度和重视处好邻里关系的哲学态度,颇为可取,也值得我们今天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借鉴。

五是春联,共40副,值得共同来重点赏析。春联,就是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俗称“对子”,古称“桃符”。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古时习俗,元旦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五代时的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来演变为悬挂或粘贴在壁间和楹柱上的对联,字数多少无定规,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南通节庆风俗·除夕·春节》记载:“农历年最后一天为除夕,人们掸尘,去除旧门神、春联,中午烧经祭祖,午后贴春联、年画”,“正月初一为春节,亦称过年”。正如宋诗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张謇从21岁起在外游幕多年,包括后来在南通办实业和教育事业,年底大都是回海门常乐老家过春节。回常乐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写春联。他为自己家里写春联,有时也为兄弟、邻居、亲友写。为他三兄张詧写的春联:“与客共成真率会,看兄仿写度人经”;为邻人有光绪三年(1877)腊月写的《赠痴丈》:“暮年欲学柳下惠,世人只数曹将军”(集东坡句);赠友人哲夫“我才拓落无所用,愿子笃实慎勿浮”,等等。

但更多的春联,是张謇为自家撰写的,这些春联从时间上又可分为青年、中年和晚年三个时期。青年时期,从15岁考中秀才到32岁考中举人前后,主要是读书和游幕生活。这一时期写的春联,以从古诗古文中集句为多。例如1882年腊月二十四日从《庄子》、《淮南子》中集得门联“端居多暇,与物同春”;1883年正月门帖“敬遇宾客,出事公卿”,并附注,集此联句“大人命也”。中年时期,从考中举人后期到41岁考中状元再辞官回乡办实业、教育初期。这一时期为家里写的春联,以从古诗文中集句和自己撰写相结合。如1890年腊月三十日,谢神,将夕,晚霞赤竟西天,集得并撰写大门联“香山常乐里,江上丈人家”,上下联都从古诗文里集来,又有新意,尤其是上联,本是指白居易经常喜爱故里,张謇却将其动名化,指常乐镇,非常巧妙。二门集《山谷》(黄庭坚)句写成春联“青春白日无公事,桐帽棕鞋称老夫”,上联叹怀才不遇,下联叹人生易老。后门集古诗文成春联“续成小园赋,和得春耕诗”。后门外就是小菜园子,再远处就是大片耕地,后门上的春联就是张謇集配的了。农家贴上三副春联,不由不显出耕读之家的书卷雅气。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春联“君看大熟岁,更福太平人”,“万木长承新雨露,四邻皆是老农家”。晚年时期,从辛亥革命直至逝世。这一时期,张謇的学问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智亦得到充分展示,人生进入成熟和回顾阶段。此时段内所写的春联,基本上是他自己撰写为主了。例如1911年腊月写的春帖“民时夏正月,国纪汉元年”。这副对联里隐藏了“民国纪年”四个字,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始使用新纪年。《张謇日记》载: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18日,阴历正月元旦,天气晴朗,晨起谒庙。礼服未定制服,便服而已。张謇正月初一早上拜谒家庙,不好再穿过去的状元服了,新制服又未定制,只好穿上便服。春联和日记记录了新旧体制交替之际的民情风俗。张謇望子成龙,对独生子张孝若要求甚严,为其书房写了“白饭道德,黄金时间”的对联,比喻生动形象。他要求张孝若像珍惜黄金一样对待读书的时间,还要求培养如白米饭一样洁白无瑕的道德品质。下联之喻时有人用,上联之喻则是张謇的匠心独运。1925年腊月三十日,张謇仍然和家人一起回海门常乐老家度岁,为扶海宅大门撰写春联:“丙穴来鱼,君子有酒;寅年占虎,大人之文”,把“丙寅虎年”之意嵌在联内,语意老到,信手天成,体现了他驾驭语言文字之深厚功力。张謇这种努力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务实治学态度,很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效仿。

张謇撰写的对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观赏性,来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刻苦。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极为严格,练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旧时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前提条件。他从小聪敏好学,描红认真,字写得好。《啬翁自订年谱》记载:“1864年(余12岁)6月,至州,三叔父家侧有药王庙,庭有皂荚树,余用泥水匠垩帚,大书‘指上生春’四字于扁鹊神龛之后背,字大一尺七八寸;庙中有砚工朱姓,逢人便告知张氏第四子能书”,可见他有较好的书法基础,而又能常年苦练不辍。《张謇日记》里,常常出现整月整月日记的内容都是“写字”。仅以1886年(34岁)为例,他以举人身份候试北京,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日,除十七日去关帝庙进香外,其余29天都是写字;二月初一到二十九日,一天不歇,天天是写字,一直写到四月乡试完毕回家。常年苦练而成的一手端庄秀丽的馆阁体毛笔字,成了其人生的宝贵财富。张謇有一年在京城考试毕无盘缠回家时,在上海黄浦江边因筹不到办纱厂股金无法回南通时,晚年为“教育慈善事资竭”时,都靠卖字筹款渡过难关。

(责任编辑:张英娇)

推荐访问:对联 张謇

上一篇:王羲之贴对联 下一篇:数学与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