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楹联启示录(外一篇)

时间:2022-10-30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对中国楹联(俗称对联)的兴趣和爱好始终有增无减,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我喜欢对联,就像恋上了乡村里邻居那位纯真的有点古典美的小妹妹,她那张红扑扑的脸庞宛如喜庆的春联至今时常掠过我的脑际。可以说,当时我热衷于传统的中国楹联,有点像与邻居小妹妹有着一种青梅竹马的暧昧。

往事不堪回首,但往事却如一面镜像,映照春秋岁月,让人仿佛从中翻阅着那些与人生或世界有关的难忘情景,去思索和分享那些给自己带来美丽的、苦涩的、深沉的、单纯的、自然的、凝重的生命滋味。

当然,我也是一个爱想事爱折腾自己的人。从小生长在海边小村庄,却老爱幻想,说好听点是异想天开,说难听点可能是胡思乱想。真正走上人生之路,尤其是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或者说文化苦旅之后,值得自己思考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了。每当此时,我喜欢通过那些富有启迪性或充满哲理意味的联语来抚慰心灵,提升精神,观照自我,激励自己。

如此说来,有几副对联,在自我青春的历程中确实令人刻骨铭心。我跃动而澎湃的生命激情常常因此而飞扬,并且获得一种力量、一种彻悟、一种境界……

第一副对联: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我大学毕业时写在“学友录”上的赠言。之所以用这副联语来与同学们共勉,恐怕跟我的出生背景、从小到大的经历有关,包括后来走上社会、流浪海外的历程亦然。这又让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些如梦如诉的年代,更让我想起我那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至亲至爱的母亲。与现代新新人类相比,我们这代人(六十年代出生者)似乎注定要吃苦而且也算是饱经忧患的一代。小时候,三顿有地瓜吃已属幸运(老家惠安人番薯肚,常常是吃番薯配筷子)。那时不懂事,也不知人间的辛酸。直至高考那年的中秋节,头顶一轮皓月,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倾听母亲讲述一桩家父在“社教”那年中秋夜被人冤枉诬陷却无处申诉的往事时,我青春的心开始涌动了某种渴望,无声而强烈。那时,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母亲的一句话:“孩儿啊,海滩上的沙粒当成大米也会吃光,要学会勤俭奋发、要有志气啊!”母亲语重心长的生动比喻不就是一句诗吗?我发现这朴素的言语蕴含着许多人生况味,我发现母亲原来也是一位潜在的诗人。也许是这种诗性成分和血缘因素,注定我恋上诗爱上诗,并且乐此不疲地沿着这条路往前迈步……

人生多歧路,文学之路同样曲折蜿蜒。大学时代就开始学写诗的我,要真正把这条路进行到底,并非易事。是继续上路呢?还是从此打退堂鼓?

第二副对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如果说从第一副对联中我学会什么叫执著、什么叫知难而进的话,那么第二副对联是让我学会自信,则树立自信心。每个人都应有自己追寻的路标才会活得快乐活得有情有趣,也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有人说:国人最大的不快乐是不知道人生目标在哪里。也有人说:自信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一半。路标一经确立,人生的三角帆才能浩浩荡荡地航行在海面上。李白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也会有难题。你相信自己但别人未必相信你,只有先相信自己,别人才有可能相信你、相信你的价值。由于本人从小桀骜不驯,落拓不羁,无心功名成就,加上我们这代人先天不足,生逢困难时期和文革动乱等因素,无书可读,无所事事。家父常埋怨和叹气:朽木不可雕也。家父尚且如此,周围的人包括那些中小学教师们的眼光更是可想而知了。有人说:人生不过几十年,成败都在青少年。不管怎样为自己定位,人生的平台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广阔的。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与傻瓜都是极少数的,正常人的智力没有多大差别,关键是看勤奋,有没信心、勇气和毅力。古人说,后生可畏,我则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年轻。但是要真正做到像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说句实话,有几个能做到?如果说三十、四十可爱又可畏,到了五十仍未显示出后发优势,恐怕此生也就不可爱或不可畏了。街头上有算命卜卦先生这样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下苦功五读书,并非全然没有一点道理。我们可以理解为凡事若客观条件不具备,只要充满自信心靠主观努力就会引发客观条件的变化,也可能会达到或相对接近于自己的理想高度或光辉顶点。因此,人有了自信就会有一个行为的衡量标准,自信心也会成为人走向成功台阶的动力源或润滑剂。

第三副对联是:胸装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生选择开的花结的果肯定也迥然有异。或选择当“讲文明的人”的文人,或选择当“管治别人”的官员,或选择“可以商量的人”的商人,或选择“可以生出主意的”的生意人,或选择“总在裁人”的总裁,或选择“老板着脸孔”的老板,或选择“经常不讲理”的经理……对我而言,能当好一个文人已足够欣慰。也许性格就是命运吧,性情使然的因素,本人不适合做生意当官员,这是真话。做生意要有特殊资本,做大官要有城府计谋。本人不太具备。既然选择做文人,就应该尽量做—个有所作为的、像模像样的文人。其实,在日益高度商业化的时代,要当一个像样的文人谈何容易?现代人热衷的不是谈古论今,而是谈“股”论“金”。当文人毕竟在经济上不如商人,难免寒酸,不够阔气,怎么办呢?当然如能做到以商养文,文商和谐(和是嘴边有禾有粮,谐是有话都可说,即有发言权或话语权),那定然是两全其美,但世间之事常有不尽如人意者,况且鱼和熊掌的确难以兼而得之。说句实话,我很想既能在物质上扬眉又能在精神上吐气。其实这是一种悖论,是人生的二律背反。一个人要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担负起难以承受之轻的生命,确实要经过一系列磨难、挫折、反思,才能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常人虽不愚不笨,却多无精到处,但很多残疾人却能自精一项,聪明过人。这使我常想,一个人的一生如能做着自己爱做的即最感兴趣的事情,就可能会领略到幸福的滋味,成功的快感。对我而言,把该做的事做好,挺出时间务点“虚”,多有意思。譬如想点东西,读点东西,写点东西,不断地充实自己,抚慰心灵,安顿灵魂,这样的生命其实是很写意的。

胸中有江海笔下自然有江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语)。有道是: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既然选择文化(文学)这条苦旅,就得从容地走下去。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窃以为,写作,其实是生命和精神的一种翱翔,但肚子里必须有东西,腹有诗书自然能生成锦绣文章。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提高,生命的内涵就不断充实,人的气质自然就美了。当自己把人生积累的经验,把生命深层的体验,把洞明世事的见识,把练达人情的符号变成一篇篇文章或一首首诗歌时,所获得的那些属于美的享受、

善的感染、真的滋味,的确是难以言喻的。哪怕是孤芳自赏,不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乐趣吗?

如果说第三副对联是指涵养修为的话,那么第四副是什么呢?“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副应加上横批:潇洒人生。其含蕴的意思应是洒脱。人生是有定数的,一个人的一生能活多久?能写多少文章?能走多少地方?能拥多少财富?能生几个孩子?也许皆是命定性因素使然,或者说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是你的永远都是你的,别人强抢不走。不是你的,何须苦苦痴求,即使给你了也会跑掉。同样的,有些事可做,有些事不可做;有些东西要知足才能常乐,有些东西要不知足才会长智。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潇洒走一回。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态,虽然我现在还算青年人,但其实已走到青春的尾巴,要让这个尾巴继续产生或发挥功能,就得洒脱点、悠着点、达观点,更爱自己一些,才不枉费青春,徒劳生命。

舞文弄墨

写作(诗文)与写字(书法)有一个别称叫“舞文弄墨”,我挺喜欢的,因为“舞”也好“弄”也罢都意味着好玩。文学艺术说到底不就是玩玩文字什么的嘛,从艺术的终极意义上说,书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游戏。当然,玩游戏是有规则的,而且要能玩出味道来,并非易事。

舞文弄墨,多么富有诗意的说法,对于谈“股”论“金”的人而言,这种说法恐怕是一种奢侈,自然也品不出什么诗意。这只能适应于那些坚守于灵魂家园的“痴傻”文人们,他们对自己钟爱的对象(艺术形式)总得有一个昵称——舞文弄墨,多么朴素、自然和贴切啊。就说本人吧,闲来无事或忙中偷闲,总喜欢舞舞文弄弄墨,怡然自得、沉醉其中,只管舞弄、不问收获。如此,不也是一种自我涵泳或对人类生命的一种吟咏吗?

“舞”和“弄”,如此充满形象性和动感性的词根,它本身的可爱与精彩之处更是难以描述。对于风花雪月、情感世界、生命体验等等你尽可以自我舞弄,一张纸、一支笔、一瓶墨,就这么简单,你却可以舞弄出酸甜苦辣、丰富繁杂的七彩人生……

一旦与文墨结下恩恩怨怨,真是情难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荡心头。我与它们的纠结,恐怕是今生想割断也割断不了。先说“舞文”吧,我原来真是连想都不敢想。瞧我这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一坠地就遭逢困难时期,之后又是一场“文革”的腥风血雨,童年少年皆读不成书,也没有好书可读。在愚昧的年代,我这位乡村孩童只能在放荡与无知中虚度光阴,尽管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虔诚至极,但是,天性的贪玩与落拓不羁给我带来的只能是一片可怕的苍白。那时,就当一个乖孩子想读一本好书也是徒然。而我,只学会玩、盲目地玩,那是玩不出花样的“玩”,连“玩世不恭”都沾不上边,因为缺乏条件,况且那是纨绔子弟的专利。

说来也怪,当我好不容易成为一名中学生时,父母看到我舞文不成,写的字倒还像个模样,就要求我逢年过节时要自个儿写春联,这么一来墨就沾上了。母亲的三个兄弟都是知识分子,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我的三舅父,那时已是一位遐迩闻名的青年书法篆刻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拥有的这笔资源是他人少有的或者没有的。后来常随三舅的左右耳濡目染,我便真正地弄起墨来。这种缘分,这种迷恋,单纯到连魂都被墨这“黑色种族”勾引了。当我从废墟里找来一块方形大红砖试着涂鸦时,仿佛已经氤氲了千百年浩茫时空都容纳不下的缠绵,我的心弦被墨与笔牵引到一个吹拂着灵韵香气的宏大舞台,拨弄着一根根黑色的点线组成的和弦,哪怕发出的声音是稚拙清嫩的。如今回眸叫人汗颜,但却是纯真烂漫的,没有矫饰和遮掩,也没有功利和世俗。那是向艺术的光明顶最初的蹒跚和呼唤。

弄墨的缘故,舞文就跟着给缠住了。平日为人家写对联,婚丧喜庆皆有,就必须要有古典诗词的常识和修养,因为书法的书意是离不开诗意的,最好能学懂对联的格式、平仄和编撰,如是才能更好地把书意与诗意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本来写对联大多借前贤古人妙语佳词,藉以显现自己的诗意文思和壮丽多彩的人生,但如能像苏东坡那样臻于“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的自由,那艺术方能进入“从于心”的境界。弄墨的实践加上常受舅父的指点引导,我对诗词对联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当时的语文课本尽是些批判、革命之类的文章,老师讲的东西无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分析,作文嘛,讲些抽象的谋篇布局、选择材料、突出主题之类的陈俗套路。弄墨舞文(诗)的事全靠自学,可课外参考书在乡下几乎无从获得。舅父见状,特地花了不少时间用书法挥就了一大叠古今名家诗词佳作,装订成两册自作的字帖供我练习临摹,我如获至宝。由于舅父的知识面宽,所选的诗词内容十分精妙,有《红楼梦》的“好了歌”、黛玉葬花词,有毛泽东的诗词、唐代李白、刘禹锡等诗人的佳作。我一举两得,既练书法,又背诗词,记忆的仓库不再一片空白,腹里有东西写诗作文也灵巧了许多,与同学朋友吹牛聊天,兴之所来,摇头摆尾吟诵一两首诗词,也可自我炫耀一番。好处的确得到不少,也决定了自己后来颠来覆去居然走上了文学艺术这条不归路,是好是坏?是得到或失去?恐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学会了选择一条自己喜欢走的路,这个过程无论是磨练是生动是无奈都是一种存在,因此,我未改初衷。一个个漫长的冬夜,一个个溽热的夏天,我始终舍不得放弃我的这份热爱和追求,之后有幸进人大学中文系学习,也许跟自己从小的那份执著有关。如此说来,墨,又浓又香的墨,就像一池春水任我浸染沐浴,洗涤了固有的庸碌和无知,而笔,就像一把利剑,逐渐削去了自身的愚钝、深掘出生命内在的潜流。

有时候,我真不敢也不好意思去回首走过的路。常言道,往事不堪回首,似乎给说中了。其实,舞文弄墨、弄文舞墨,舞来弄去,皆离不开手中之笔,那支让自己写诗作文,挥毫云烟的笔,不仅挥舞出作品,也挥舞了自身,挥舞了自己的灵魂。这对于我这位年届不惑的舞弄者,依然像一头奔突于林海莽原的老虎,孤独地在悬崖绝壁上雕凿梦想,怀抱春云面对世界:有时又像一只林间的鸣蝉,自唱自弹自编自演,没有观众喝彩,没有光环照耀,有时也像猫—样温顺地独善其身,藏匿自己,窥伺机遇降临。但无论像什么是什么将会怎样,我拨响的生命琴弦,演绎的生命意义,是与宇宙精神相呼应、与自然万物共鸣之,当然也有饮露餐风的计较得失,至于功名利禄已如看惯的春花秋月,唯有三杯两盏美酒,一切尽可泯于笑谈之中。

舞文弄墨,就这样舞弄着命运的交响,悠扬出一段童话般的神奇旋律,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在俯仰天地之间……

责任编辑 曲圣文

推荐访问:楹联 启示录

上一篇:我们 下一篇:黄道周的巧对妙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