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正培养能力——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补充”层次甚至忽视编者背后的用意。
主观题方面,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产业活动区位分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依然是考查的重点,也是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考查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也是平时练习中经常训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过的,因此学生的得分情况比较好。
3.题型新颖,强化图表能力
本次试题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其中各类图、表17幅,且试题问题的情景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身边常见或感知的事物、问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从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解题,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图表和材料信息的提取有一定的能力,且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对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如选择题第6题,需要学生看懂图3,并对“2002年9月冰雪覆盖范围”及“2070—2090年冰雪覆盖范围”进行对比才能分析出C选项“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再如选择题第27~29题,选择了“iPhone 6”手机这类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联系、交通运输等知识点。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HTSS]
(一)答卷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的成绩直方图基本为一个负偏态的曲线图,基本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常态。峰值出现在67分,略高于平均分,峰值左侧(低分段)略缓,右侧(高分段)略陡,形成一个负偏态。与理想曲线对照,本次试题难度中等。同时,从本曲线可以看出,30分以下的绝对低分人数较少,说明试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答题的入手点。且80分以上的绝对高分人数较多,试题难度不大;最高分98分,试题中没有绝对难度题。
(二)选择题分析
1.选择题正确率及错因分析(见表3)
2.总体情况分析
正确率高于85%的题目有:7、13、15、19、30、31、32、34小题。其主要原因是:(1)问题的设置比较简单,可以从所给的材料、图表中直接得出答案,综合性较低,无须做太多的分析和推理;(2)问题的设置与图表信息紧扣,学生即使对相关知识不是很理解,也能猜对;(3)考题为学生平时练习中常见题、常考知识点,学生考试过程中选最熟悉的答案;(4)可基于学生的基本生活体验与经验常识作答。
正确率低于60%的题目有:1、11、12、22、23、35小题。其主要原因是:(1)对课本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理解,记忆不清晰,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失分;(2)对试题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不能很好理解,分析不到位,从而不能解题;(3)由于初中基础不牢,高一上学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没有深刻理解,以致学生不理解题意,如22、23题。
(三)综合题分析
1.综合题得分情况(见表4)
36(1)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学生基本都能判断出来。
(2)考查“城市环境问题”,属于识记要求,学生基本都能得到满分。
(3)“城市功能区区位分析”超过一半的同学只能得1分,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风向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掌握得不是很好,不清楚该原理。
37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讲,该题得分率不算高,原因可能是学生区域地理记忆模糊或者是教师未展开、深入研究以美国为例的“商品谷物农业”。
(1)农业地域类型基本能判断出来,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其特点,没有深入分析,学生印象不深刻。
(2)(3)原因同上。
38考查工业区位分析。
(1)基本上不存在明显问题,但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炼钢”“炼铁”“冶炼”等概念的异同。
(2)该小题得分率很低,“城市风向与工业布局”是个难点。
(3)对“微电子工业对环境质量的具体要求”不是很清楚,多数同学写了“远离铁路”这个因素,笔者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答案;此外,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前提条件——对环境的要求,故出现众多的有关“劳动力”“技术”等答案;再次,对“河流”这一因素表述不准确。
39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并不理解“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真正含义;缺乏生活经验或常识,不清楚用“木材”或“玉米芯”成本孰高孰低。
(2)对“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概念比较陌生。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HTSS]
(一)提高自身素质,吃透教材
广西2012年9月全面进入课改,选用“湘教版”的教材已经三年了,有了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广西全区不同地级市选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相关科研人员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笔者已经“体悟”到地理课应该重课程不是重教材,所以不必“纠结”教材,习惯成自然,主要是要能够深度挖掘其资源,总体来说湘教版教材是比较有亮点的。
1.活动、阅读多
湘教版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活动、阅读,这是一大亮点。大部分活动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活动太难,学生没有能力展开;或是花的时间太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完成。很多的“重、难点”知识从“正文”变成“阅读”材料,不符合学生的“常态”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没有提及,只是叫学生看看。这些无疑是对教材资源亮点的埋没和浪费,今后教学中如何用好、用活教材中的活动和阅读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从章节来看,如果能兼顾系统性和独立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必修Ⅱ第二章“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功能分区”两大重要内容,只有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却能单独成节。
2.对教师、学生的能力要求高
除了以上问题对教师备课能力要求高外,课本的很多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很高,如“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要求教师对工农业、商贸、科技与信息联系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都要理解透彻;“工业地域联系”要求对工业的各环节、联系都要掌握。当然还有很多活动、阅读中的知识,也是对教师专业水平一个不小的考验。今后教师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新教材的要求。
湘教版教材的另一亮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我们的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已经很薄弱了,学生没有地理基础知识就要提升综合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高度和难度,所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很难展开。今后的课堂教学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是一个难点。当然这种情况以后肯定会得到改观,因为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在初二进行的地理科“中考”是要真正将地理成绩计入“中考”成绩的,这必将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二)落实实效课堂,培养能力
1.实效课堂,落实“双基”
本次试题以人文地理为主,学生的作答既可以通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来解答,又可以基于“常识”来“验证”。而这个“常识”的来源,不仅仅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也有很多是来自每一堂课的学习。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双基”就至关重要。基础知识是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离开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到位,答题时不能理解题意,无法做到系统、准确、全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必像以前那样死记硬背,而应更重视理解与简单的应用。因此,高效课堂,落实“双基”,形成“常识”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这种“常识”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
2.重视图表能力的训练
今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都强调试题呈现的方式是一个“情境”,并且在“情境”中考查能力。而“情境”的设置往往是通过图、表、材料信息呈现。那么图表能力的考查将是一个重点和方向。学生要想能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图表,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上多下工夫。教师上课时多给学生机会分析课本中出现的各种图表,讲评练习时也需要多分析、解析各种图表,从图表中深刻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把“死”的地理知识变活,在图表分析过程中巩固地理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3.尽量落实课本中的活动和阅读
本次试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在课本的活动中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试卷中的一些试题导向可能需要教师重视教材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阅读,如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行状环形模式等。
4.进行学法指导
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能力——每一次考试都会设置不同的情境,那么就会有不同的图表、材料信息。在新的题型和图表信息中,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和平时的练习讲评,应重点讲解怎么用材料、如何读图表,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题,而不是记住答案。考试前应指导学生从熟悉的题型、图表看差异,新的题型、图表找规律。
5.积极开发课外资源
柳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着力打造“工业城市中生态环境最美、宜居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城市。柳州市区各学校地理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如市区内有“柳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柳州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等工业性质的展馆,“龙潭公园”“柳侯公园”“雀山公园”“奇石馆”等免费大型城市公园与绿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柳东新区开发、已建成的“阳和工业园区”,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好这些课外资源,有“柳工”“柳钢”“两面针集团”“上海通用五菱”等较大型工业企业,地理教师应积极与这些工业企业的社会宣教部门联系,提供学生实地参观的机会。市近郊有教育局局属“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可进行野外考察。
(三)分层引导学生,善用学情
1.建立平台培养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通过切实组织地理实验、地理手工制作,套用地理知识进行歌曲改编、野外考察调查,指导学生成立与地理学习有关的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组织知识与能力竞赛提高学生的能力。
2.重视后进生
高一地理的教学主要面向学业性水平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困难不大。而在平时教学中,后进生往往都存在不认真听课、课后不做练习甚至不考试的现象,地理教师应与这部分学生多沟通,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Ⅱ[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振波.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考试命题改革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孟淑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部分的分析和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谢威士.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与教学反思——以实验心理学课程考试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6).
[6]曹中平.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以一门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