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试析促进技术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

时间:2022-10-30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具有“人为”和“为人”两重属性,始终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与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文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对人类自身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只是人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有待发掘。技术本质上就是人追求自身能力而不断拓展的一种表现,人文因素对技术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技术进步;人文;宜技人文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是盲目地顺从自然规律而生存,人类虽然也顺从自然规律,但更多的是领悟或认识这些规律而支配自然。人类领悟或认识自然规律,并把它们在实践中加以利用,就是技术——“技术一般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即技术具有“人为”和“为人”两重属性。技术既是人为了特定目的而改造世界的手段,又是增加人类活动效率的全部资源之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而进步,技术进步不过是技术的一种表征。

科技活动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创造性活动,而创造是人之为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对生物本性的一种超越。斯诺曾说:“就在科学活动本身的核心之中有一种内在的道德要素。寻求真理的愿望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冲动,至少是包含着道德冲动。” 技术始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性的,因此,人文因素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要求:社会需求、社会可用资源和社会公众认同,都包含一定的人文因素。因此,营造理想的人文环境,创造宜技人文,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人文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人文(Humanities)字面上首先是一种知识分支,是关于人自身以及人类文化,用分析和批判的方法获得对人类价值的评价和人类精神唯一性的特殊知识分支。人文精神是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人类有其特有的人性、灵性,更有人性与灵性交融升华而成的人的精神境界。人性的发掘,主要靠人文启示;灵性的开发,既要靠人文启示,也要靠科学指引。

科学技术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然而科技本身并不能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能为人服务、造福于人,引导这一方向的是人文。人文是精神世界的,主要满足人类精神世界的需要与终极关怀,是求善,是“为人之本”。然而,人文本身也不能保证其发展的基础的正确性,保证这一基础正确性的是科技。人文为科技导向;科技为人文奠基,两者本应相互感应。人文精神中所倡导的人的价值观、尊严、对命运的关切,以及人的信仰等都是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怀海特说过,在现代科学理论还没有发展以前,人们就相信科学是可能的,因为科学精神弘扬的自由精神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

人文能否适宜并促进科技进步是现实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文是科技创新中的一种潜在可能性,即人文潜力。人文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因素,无法具体操控,默顿曾说过:“一个社会的普遍的或扩散的价值复合体可以包含对文化变革的含蓄的或坦白承认的各种态度,这些态度包括从极端对立的一级到绝对偏爱的另一级。” 人文的主题即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塑造自己的能力,是潜伏的,需要唤醒、需要让它们表现出来加以发展,所以称之为一种潜力——亟待开发的潜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文环境的影响,适宜技术创造的人文环境对科技创新有重要的影响,分别通过人们的认知、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以及信仰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人文精神则是这些方面的集中体现。

三、适宜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提到人文精神,人们往往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相联系,虽然我们现在的人文涵义已经远远超越了17、18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但谈到人文就不得不提到这两者,谈到技术创新也不能不提及18世纪的英国的工业革命。就让我们先从这两个事件入手来考察宜技人文潜力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文艺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从10世纪开始的一系列运动,使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宗教禁锢,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不断增长,各种思潮在欧洲广泛传播。人文主义赞美人性和人权,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提倡个性自由和世俗生活,使人们的创新思想空前活跃。在人的信仰中,“经过路德?加尔文改革后的新教派认为,上帝就在自然之中,通过发现自然秘密就是发现上帝、就能与上帝沟通,提倡人们勤俭节约,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也同样有利于后来技术的进步。

文艺复兴绝不仅局限于狭隘的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它追求的是“竭力要恢复要求理想自由的古典思想的真精神。” 以这种精神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为科学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在开阔了人们的心胸——只有心胸开阔了,才可能摆脱原有成见的束缚,克服外界的阻碍,科技创新才有可能。达·芬奇说过,谁要靠引证权威来辩论,他就是没有运用理智。文艺复兴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求是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方法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宜技人文潜力。

当文艺复兴的影响传播到英国,与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相结合,为大规模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礎,工业革命一触即发。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复兴所带来的后果是整个社会大面积的人文主义觉醒,而绝不是几个学者或者少数贵族的专利。17世纪的科学传播使得科学获得了大众性。“新型的实验哲学开始受到重视,探索自然奥秘成为时尚。如果说这种新获得的大众性本身并没有产生出显著的科学成就,它至少促进了理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以前使人们感到十分神秘的领域。” 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崇尚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甚至把发明家作为人们所敬仰的理想人物。“科学变得时髦起来,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许。查理二世本人对化学和航海颇感兴趣,从而树立榜样。鲁珀特王子称赞自然哲学事业并躬亲这类活动......人们开始认为,一个‘有文化的绅士忽视科学的’魅力是近乎反常的事情了。虽然这些显贵名流的兴趣对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微乎其微,但是这作为社会对科学探索的尊重并提高其价值的一种象征性表示,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成立了皇家学会,对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种种贡献专设了奖金,整个社会重视科学技术的工作,大学也逐渐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开发中来,各项研究工作十分活跃,研究成果连接不断地问世,英国成为了欧洲科学技术活动的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了近代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民间的科技活动也日益活跃,“在英国,市民们对政治变革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直接占有了技术。新教徒改革者们远离伦敦政治权力中心,建立了一种以新的动力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工业。早在1712年,一个英国铁匠完善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发动机并为之申请了专利,他就是托马斯?纽卡门。在整个18世纪,像纽卡门这样的平民百姓就是通过技术抓住了权力,并且通过驾驭技术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正是这种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对人的尊重和自由的精神,使得人们普遍的参与到了技术创新活动中并占有技术。整个社会对科技发明的热衷最终导致了各种技术发明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浮现,纺织、采矿、交通运输业都出现了一大批技术工人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又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有些新兴资本家不仅吸收别人的发明,自己也从事科技发明创造、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使技术更加进步,这样,英国的技术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完美结合了起来。与此同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使新思想更趋成熟,对旧意识的清除更彻底,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要精神,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互促进,使科学,技术,人文相互交融,使英国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工业革命有许多其它的历史因素,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和信仰的人文因素是极为重要的。无论在公众信仰、价值观和对人性追求等几个因素,都与科技创新精神相符合,宜技人文的潜力一旦得到发挥,人们的精神力量得到解放、聪明才智得以实现,大规模的科技创新时代必然成为可能,社会进步势不可挡。人文精神在宏观上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对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微观上对于科技从业人员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人文精神可以使科技工作者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产生灵感。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的科技创新不是常规的逻辑理性推理就能实现的,往往需要某种灵感或顿悟,这种灵感很可能源于人文领域。虽然不难发现科学家和发明家“通常总是选择那些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和兴趣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⑨大多数成果和研究方向都与当时的时代性联系紧密,但人文精神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并没有被时代所湮没,科学家大多是在其时代背景中自主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甚至有些人提出了超越时空的理论和延续至今的技术发明。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们的工作方向。爱因斯坦也曾强调,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科技发展史证明,尽管科技工作者们的自觉程度不同,但他们总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19世纪德国出现了科学家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积极成分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康德的“二律背反”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对科学家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思维奠基作用。上述工业革命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四、促进我国适宜技术创新人文环境的对策

宜技人文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然而在我国,这种潜力还亟待发掘。增强人文素养,培养人们不断探求的科学精神,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学风、治学氛围和评价体系,在当前是极为重要的。

我国科研体系中政府导向性强,重视对科学活动的政治评价和科学家的社会形象,关注科学家的学风,往往忽视了科学家的兴趣、专长对于科研和原创性的特殊重要性,忽视了科学思想的自由交流,低估了宽松和激励的治学氛围对于科技创新想法迸发的特殊作用,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科学家们在学术上能自由思考,知识底蕴要广博而丰富,充分交流,以及能激发新颖的创新思想的人文环境,也就是我们说的宽松、活跃和激奋的软环境,即发挥宜技人文的潜力。

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非专业人员在不辞辛劳地进行着科技创新和发明研究。社会上对这一部分人的看法不一。但无论其出发点和目的如何,都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甚至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支持。人们之所以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的智力活动,正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对于人自身的尊重和对世界好奇心的探索。虽然有些人的研究不能立即转化为经济动力,但是整个科学史可以证明,真正有益于人类的伟大发现,大多数起初并不是由实用愿望所推动的,而是源自人们的好奇。由此,充分发掘我国宜技人文的潜力,从政府政策、教育和科普入手。

形成崇尚科学的人文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沃土。日本自20世纪后期至今已有12人获诺贝尔奖,不能不说与日本良好宜技人文有关。日本社会到处弥漫着崇尚科学的气氛,人们普遍尊重科学家的工作,外界也不以其暂时没有成果而施加某种压力,使科学家们以一种理想主义心态,在稳定的岗位上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我们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立足中国实际,完善科技法规,以政府行为和立法手段引领出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思想,使宜技人文潜力得到发挥,促进技术进步。

人们的价值观相对盲从,缺少自由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統的接受式教育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普遍偏差,缺少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这恰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无论各种层次的人在讨论问题上应该是平等的,给“小人物”充分的机会。

科学普及所蕴藏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将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科学普及可以带动全民族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关注科学、崇尚理性、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破除公众对科技的迷信,揭去科技的神秘面纱,使科技走向大众、走向社会,确保科技始终为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服务。同时,科普应该是双向过程:科学家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公众也要参与到科技创造和发明中来。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宜技人文潜力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陈昌曙.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凡.技术社会化引论——一种对技术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 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J].科学文化评论.2005.2.

[4] John M.Artz,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Foundations of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1; 2,4;ABI/INFORM global, p249-250.

推荐访问:创造力 人文环境 发展 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