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应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变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其中皖北地区是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旅游发展的独特的道路。本文为研究皖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探讨阜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首先分析了皖北地区发展旅游的特殊性,然后讨论了阜阳市发展旅游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阜阳市旅游发展模式,以此作为皖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
缩影。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应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变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其中皖北地区是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旅游发展的独特的道路。皖北地区各市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都推出政策促进旅游发展,各地政府更是将其列入重点,阜阳市作为皖北地区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促进旅游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结合阜阳市当地具体情况,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得出适合阜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更加有效的促进阜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发展起来了,也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二、皖北地区旅游发展的特殊性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皖北地区人口数量较多,占全省人口近50%,但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1/3,人口密集度较高。在此将所属皖北的六市二县定为皖北地区的一级旅游市场,一级旅游市场人口众多且稠密,因此具有丰富的游客客源,这样就为皖北地区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内生市场。
(二)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是观光时代的必然结果
观光旅游阶段造就了现有的全省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观光旅游主要是依托具有震撼力、体量大的旅游资源。全国旅游业、安徽旅游业在观光时代,主要是观光旅游资源具有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而观光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或者滞后。因此,全省南部相对较好、北部相对落后,是观光时代的必然结果,这使得皖北地区旅游的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较为落后。
三、阜阳市旅游发展的特殊性
(一)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特点
1、数量上较多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在数量上都较多,自然旅游资源包括阜南县的是湿地资源,颍上县焦岗湖、南湖,阜阳颍州西湖等湖泊资源及各种动植物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尤家花园、管鲍祠、会老堂、四九起义纪念馆、草寺陵园等人文古迹及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等等。
2、种类较为繁多
旅游资源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包括历史文化资源、体育旅游资源如生态园的水上乐园、垂钓中心和沙滩游泳场等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节庆资源如灯会文化、火把节等、饮食文化资源等等。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阜阳呼南应北,承东启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1、交通优势
阜阳的交通十便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京九铁路的纵贯,使阜阳成为中部地区交通中心,其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2、区位优势
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并且阜阳距武汉、郑州、合肥、徐州等城市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阜阳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3500万人口,市场空间巨大。中科院院士、城市学专家叶大年先生认为,阜阳区位优势明显,很有潜力成长为大中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阜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一)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阜阳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旅游,需要有政府的强有力后盾,并且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需要大量兴建,而旅游企业对于这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或效益比较间接的公共产品,一般无力或不愿生产和供应,因此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充分的市场机制与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阜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市场开发的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力量尚显薄弱,潜在的旅游市场需求尚难以形成对供给的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因此,阜阳市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靠政府的力量来培育市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出台落实支持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
市政府应当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要实施一系列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识,促进思想解放,加大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合力,为旅游业营造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应积极发展旅游业,将其列入政府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旅游管理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市旅游局单独设立。财政投入加大,旅游发展资金增加。出台旅游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且将其真真正正落实,才能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以政府为主力,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等
2012年5月19日,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安徽”为主题、“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主线的我市2012年科技活动周在阜阳生态园拉开帷幕,副市长黄珍出席开幕式。这样以政府组织的形式在阜阳生态园开展向市民宣传科普工作,这样既达到科普知识宣传的目的,同时又能吸引游客参观生态园,增加游客量,扩大其知名度。
(二)打响旅游品牌,树立阜阳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而阜阳市由于一些原因,城市形象不尽人意,因此树立阜阳旅游形象迫在
眉睫。
城市出入口是城市对外的窗口,也是城市游览者到该城市实地感知的第一场所,给游客留下的是城市的第一印象,因此应加强阜阳市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建设,要有欢迎指示,给游客留下热情的第一印象,同时在也要在城市出入口处标记阜阳市较有名气的旅游景区,如八里河宣传海报等。
(三)突出文化旅游
1、打响欧苏、管仲等文化牌
(1)建设好颍州西湖,打好欧苏文化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高起点开发建设颍州西湖,让欧阳修、苏轼笔下熠熠生辉的颍州西湖重现在皖北大地上。
(2)浓墨重彩建设管园,打好管仲文化牌。颍上是管仲故里,建好管园,对弘扬管仲文化,发展壮大旅游业具有重要
意义。
(3)依托程文炳宅院、刘陵墓等,建设阜口路生态文化景观带,丰富市区文化旅游景观。
2、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牌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择有历史传统、现在仍有老艺人和灯班子存在的自然村落设立保护区,重建花鼓灯原生态环境,恢复其民俗内涵,畅通民俗传承渠道,培养民间优秀人才,使原生态花鼓灯艺术后继有人。同时,遵循花鼓灯艺术的内在规律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五、结束语
本文运用了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对皖北地区旅游发展的特殊性以及阜阳市发展旅游的特殊性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阜阳市旅游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更加有效的促进阜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发展起来了,也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同时也为皖北地区旅游发展,以及区域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才有希望做成安徽省的旅游大区,旅游强区。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继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