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效果的考量来实现对学生内在创业需求的评价。
2.创新能力。成为创业者的前提是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即使学生将来不参与创业,个人素质的提升在其就业和职业过程中都会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两者若能集中在学生上则是“双创”教育的价值广泛性的体现。
对于主观指标的评价,从收集数据到建立模型再到數学测算,都会有较大的主观性,评价结果可能与现实会有一定的差距。对此项评价的方法与客观评价也要有所区别,相关内容笔者将另文阐述。
参考文献:
[1] 王万山,汤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5-117.
[2] 冉燕辉,唐万梅.基于云-灰关联分析的教学评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42-146.
[3] 欧阳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72-74.
[4] 葛红军.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析[J].江苏高教,2015(5):98-100.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