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

时间:2022-10-30 13: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持续成长,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构建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涉及到学生的四大状态:情绪状态、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其设计理念包含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现代教育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侧重自评、体现开放性、坚持可行性。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建构主义“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普遍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势在必行。

1“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

既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多元的,评价者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老师或学生的个人意见;同时,评价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评价中,通过对话、沟通、交流、观摩共同学习的方式,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受益。

1.2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教育评价针对以往评价的不足,在实证的基础上,引进了定性方法,并注意了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互动作用及动态分析。强调评价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提倡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教育评价专家比贝、斯塔克、古巴和林肯等。20世纪80年代,以古巴和林肯等人为代表创立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

2“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设计理念

2.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注重体现现代教育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特征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对完整的人的教育,仅仅达到认知目标的课,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好课。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而如果将这些因素拿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则显然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八股文” 形式。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所教课程的不同,用一个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不仅不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准确的评价,而且也会严重压抑老师创造性地发挥。当然教学过程也就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因此重新构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现代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以便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2.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侧重自评: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评学” ,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他评既外部评价只能起到评判和督促作用,而要真正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只有通过自评既内部评价来实现。因此重新构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是具有共性的、指导价值的东西,通过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4体现开放性: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重新构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2.5坚持可行性: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3“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模型的提出及可操作性分析

3.1“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模型的提出:基于以上的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经过和部分一线教师访谈,与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大量学生座谈,听取学校领导的意见,我们提出了如下“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模型。

“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型

(说明:标有“*”的内容是带有导向性的较高要求,不作为指标的基本要素)

模型中提出的四种状态用来了解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层面的关注: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3.2“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模型的可操作性分析:第一是适用性。本模型中学校不同学段的不同学科,指标体系必须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兼顾个性。为此,评价项目列有“其他”一栏,以照顾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的差异性,并且单独设立“教学特色”一栏,为教师的创造性留有空间。

第二是判断依据的可操作性。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是评价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判断依据。本模型的表述比较具体,力争做到可观察、可感受,便于评价者进行参照判断。

第三是评价办法简便易行。本模型为避免繁琐量化,以评价要点作为统计的基本单位,并分出层次。这样,大家在统计时不必借助计算工具,通过十以内的简单计算就可以很快地确定评价结果。

第四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模型不仅对每一评价因素的定量评价,而且设有评语进行描述,更要指出其可改进之处,达到了评价为改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评时的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9.

[4]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1997. 9

[7]赵明仁,王嘉毅.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10

[8]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9]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 教育研究,2002.2

[10]陈华.参与式教学原理与形式[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0)GO113。

(姚彬,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730600)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构建 参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