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是基于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的评价工作项目,也是基于职业教育评价实践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包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专业建设水平评价、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评价、学生质量评价等。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由行政主导、中介组织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项目;框架设计
作者简介:彭文胜(1969-)。女,湖南沅江人,现为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评价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56-02
湖南从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要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笔者作为评价实践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现提出省级评价项目的初步设想,以期与职业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关于省级评价项目的定位
(一)职业教育评价是对职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的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职业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是基于省级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的评价工作项目,也是基于职业教育评价实践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三)省级评价项目应由行政主导、第三方组织实施。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决策的机制,应建立第三方评价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具体来讲,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估过程由介于行政和学校之间的社会组织或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职业教育评估中心,职业教育评估中心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但不属于行政组织,挂靠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负责评估的组织工作;也可以将评估工作直接委托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组织能力,熟悉评估工作的事业单位组织实施。湖南省教育厅于2007年成立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估与咨询专家委员会,评估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工作,承担省教育厅直接组织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和业务咨询,评估与咨询专家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湖南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负责具体评估事项和咨询事项,负责评估、咨询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事物安排。即教育行政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评价项目、评价标注和指标体系、评价结构的使用,评估过程由评估中心组织实施。
二、实施职业教育省级评估的意义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的“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的有关精神,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评价是实现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提出的“进一步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分级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的有关精神,构建符合湖南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的有效措施。
(三)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的“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意见》(教职成[2006]1号)提出的“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湘教发[2004]104号)提出的“以就业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有关精神,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是构建符合湖南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实施职业教育省级评估的目的
(一)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社会合理选择就读学校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
(二)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普职协调发展,推动建立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内在规律的管理机制。
(三)促进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素质,推动建立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四)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论为指导,形成有地方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丰富职业教育评价理论和教学理论。
四、省级评价项目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围绕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这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初步考虑开展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学生质量评价等职业教育评价。
(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宏观评价,重点评价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绝对水平,主要是指万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对水平,主要关注区域内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关注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宏观机制建设,包括投人保障机制、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关注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质量与效益。包括校均规模、校均覆盖人口、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就业率、质量评价合格率等。
(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是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评价。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南》为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和管理为主要指标,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分级评价制度。
(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价。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是分专业类型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以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特色为主要指标,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制度,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优秀等级由省职业教育评估中心组织实施。
(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评价。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评价是对国家、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国家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职业教育“十
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湘教发[2006]103号)为基本依据,关注项目建设过程和建设结果,对项目单位进行过程管理和监控。
(五)职业院校学生质量评价。职业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是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项评价,分人文素质、专业能力、公共应用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四个方面评价职业院校学生质量。按照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艺术修养进行科学的分析。分中、高职和专业大类制订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标准,实施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按照专业所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制订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按照专业所涵盖的岗位和岗位群。制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评价标准,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确定每个模块的能力要求,实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实施职业院校学生公共应用能力评价:引进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项目,并在职业院校推行。
五、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评估的原则。实施职业教育省级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1 客观性原则。评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按照评价项目的内涵、要求和评估细则核实被评价单位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的判断。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尽可能避免“运动式”的评估,十分注重平时收集资料和相关材料。采取对已有资料分析、判断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2 整体性原则。评估工作必须着眼于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评估细则的设计应科学,应抓住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办学、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在评估实施的过程中,既按照评估细则对某一具体的评价项目做出客观的判断,又要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做出整体性评价。3 导向型原则。评估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通过评估,引导当地政府和学校举办者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引导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办学机制。
(二)关于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结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评估的有效性,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现行的管理体制,原则上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公布评估结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职业教育评价网页,网上公布评估结果。
(三)关于评估工作队伍。为了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客观。评价结果科学、有效,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评价工作队伍。应根据评价项目的需要,建立评估专家库。遴选一批优秀职业教育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实践工作者作为评估专家,要特别注意吸收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评估工作。要重视对评估专家的培训和提高,要求评估专家熟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结合本职工作参与职业教育实践。保持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随时了解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评估专家应恪守道德准则和学术规范,确保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