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本文追根溯源,回顾了我国自清末到现今的英语教学情况。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方法;历史溯源
西方语言包括英语的教学始于清末同治元年(1862 年) 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法语和日语。第一个外籍教师包尔腾(John S. Burdon),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丁韪良(W. A. P.Martin) 和爱尔兰人欧礼贤(Charles H. Oliven) 。刚开始只招收14岁以下学生,后来招收入同文馆学习的人员大多为“满汉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贡汉文业已通顺年届二十岁以外者”以及“前项正途出身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年少聪慧愿入馆学习者”。刚一开始只有10名学生但到了1887年学生规模达到120人。后来同文馆逐渐壮大成为一所高等学府,最终于1901年合并成为帝国师范学院。
按历史时间顺序,中国英语教学可以被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862-1922年。1902年中国教育体制经历了模仿日本的时期。英语教学从每周3小时扩大到每周8小时。教学重点是理解和翻译,很少注重口语。语法教学也是重点。教师使用汉语教学,英语文章的讲解也是用汉语。晚清学者马建忠1898年完成了汉语语法的第一部专著《马氏文通》。该书为存在3000多年的汉语学习提供了语法学习的大门。至此语言教学重视语法。 第一阶段使用的教学法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语法-翻译法,此方法覆盖日本和西方世界。语法-翻译法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总的说来,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强调语法是学习的手段和目的,学习语法本身就是学习英语。
二、第二阶段1922-1949。1922年中国越来越对世界开放,“新教育制度”被推行。英国,美国教育体制被引入中国。教学计划,教学课本以及教学方法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西方国家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学被逐渐引入中国。 多样化的英语教科书和文学书在高等教育中使用,甚至中学阶段也使用。一些大的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大量地多次印刷来自英美国家教科书及中国学者编著的教科书. 中学中最热门的阅读书籍有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 f Robinson Crusoe, Stories from the Arabian Nights, Treasure Island, Tales from Shakespeare, David Copperfield等。大、中学多数课本都是全英文版。这一阶段,除了几个专门教授英语专业的大学外,普通学校课堂教授时间被缩短到平均每周5小时。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说日常简单英语;为进一步语言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实践语言,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启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获得实际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视野;为以后实际工作中能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研究。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对过去语法翻译方式是种巨大的挑战。其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通过说学到说”。因此课堂教学只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学习和练习占主导。直到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期,这种直接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巨大深远的作用。需特别指出的是,建国前,为适应反帝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培养懂外语的革命干部,中国共产党也创建了一批外语学校,如外国语学社(1920 ) 、上海大学(1922) 、延安外国语学校(1941 ) 。抗战胜利后又在解放区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外文系(1945 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1949 年) 、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1946 年) 。这些外国语学校中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为我国外语教育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第三阶段是1949年后。这个时期前10年,语言教学经历了巨大变化。多数大学甚至是中学只教俄语。许多英语教师被重新培训来教俄语。教科书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还提供英语课程。50年代,英语教学被结构方法或描述方法所主导,其特点是课堂上不用汉语。整个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听和说上。教科书也根据级别编写。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不断的记忆和背诵来进行范例练习是核心。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英语无意识地学到了语法.从1964-1967年,中国初中没有英语课程,高中也是很少学习英语。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实际上,直到1970年才恢复初中英语学习但收效甚微。后来大学的英语课程也摈弃了语言学的一些原则和要求,以政治性为主。
综观历史,现今的中国英语教学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教学课程丰富,外国文学,语言学,戏剧,诗歌等等。学习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学校配备了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地图,图表,收音机,电视等等来辅助英语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利用多媒体CAI 课件的形式进行多媒体平台教学,已经成为一所学校步入现代化教学阶段的标志。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语言文字等组成的立体教学,课堂上易于形成与以往单个媒体的组合效果完全不同的栩栩如生的英语语言环境,构成语言与情景密切结合的认知模式.学习容量和密度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交互性、趣味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是可以参与到过程中去。随着现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加强,英语教学将会呈现越来越多的合作和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付克. 中国外语教育史[M]1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1
[2] 马祖毅. 中国翻译史(上卷) [M]1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
[3] 毛禮锐. 中国教育史简编[M]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
[4] 张念宏. 教育学辞典[M]1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