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绿色理念下的养老建筑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30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银龄化背景下,养老建筑成为建筑设计师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阐释了他们的特殊需求以及养老建筑 “绿色化”设计的必要性。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结合绿色理念提出实施措施,对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进行优化,使其满足老年人群体对热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的需求,为其安度晚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绿色理念;养老建筑;设计

1“绿色化”养老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1.1  养老建筑的特殊性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新陈代谢缓慢、抵抗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轻微变化对老年人影响都十分明显,因此老年人对建筑最大的需求是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充足的阳光。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建筑室内外温度更高,風速较小更能得到老年人的青睐。老年人对空调、风扇等机械设备要求较低,他们期望通过自然方式来调节室内外环境以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如阳光辐射采暖、自然通风降温。简而言之,就是基于“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运用“绿色化”设计手段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

1.2 “绿色化”设计与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一致性

老年人对室内外物理环境的需求与我国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其要求具有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是任何类型建筑的目标,但从老年人对室内外物理环境需求的角度看,养老建筑对其是刚需。

2绿色养老建筑需求性分析

老年人最显著的身体特征在于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养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考虑其特征再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老年人的居住安全和使用方便,体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护理需求的适应性,提高老年人的居住质量。

2.1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需求

2.1.1 声环境的需求

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相对来说较差,很容易被惊醒,所以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建筑物外侧通过绿化带做一定的隔声处理,特别是外侧靠马路处。另外,还需考虑到卫生间下水管道产生的降噪处理,将电梯、设备机房等集中布置在内走廊北侧,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从而对南侧的居室不产生噪音影响。

2.1.2 光环境的需求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光环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采光、照明和日照。老年人视觉功能退化,视物模糊,室内外照明应保证充足的照度,特别在容易发生磕绊的部位设置重点照明或者荧光标识,从而起到提示的作用。另外,保证日照的充足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老年人的居室设计须保证优良的自然采光和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累计 3h,同时利用内外遮阳措施避免了眩光的发生,减少对老年人的光污染。

2.1.3 热环境的需求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在退化,新陈代谢能力逐步衰退,免疫功能持续下降,室内外的热环境对于他们而言,特别敏感和脆弱,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特别注重如何控制室内温湿度,以求尽量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2.1.4 风环境的需求

自然通风的环境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利于健康,因此,总体布局考虑夏季主导风向,合理组织室内的自然通风。室外应注重遮阳设施,适合老年人的室外风速是 0.5-1.5m/s。2.1.5 无障碍设计的需求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差,行动不便,灵活性下降,因此,对无障碍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应在建筑物出入口、楼梯、电梯、走廊、卫生间等处做好无障碍措施,避免存在高差,如需设计缓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12 以内,且在公共坡道及走廊上设计相应的扶手等装置,实现室内外的良好过渡。

2.2 心理变化及需求

2.2.1 社交的需求

由于子女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重担须承担,老年人基本上以独处居多,所以,在建筑设计时,除了室外设置公共活动空间供健身、娱乐外,在每栋居住楼的每个层面都设有一个公共空间,可以喝茶、看书、下棋等,让老年人之间能够有相互交流的空间。

2.2.2 安全的需求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退化,他们对于安全的要求特别强烈。因此,在各种活动场所及居住空间内,注重安全设计,才能提高老年人的居住质量。

3基于绿色理念下的养老建筑设计

3.1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1) 场地选址。对于养老建筑设计,场地的选择至关 重要,地势平坦,避开交通主干线,远离汽车和行人是其基本原则。此外,周边的医疗、购物和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是否配套齐全也是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2) 创造舒适的休憩交往空间。为了提升绿地使用率和人均绿地使用面积,应科学规划场地内的绿化用地。在绿化设计方面,为了保证夏季能有较为舒适的室内温度,可以采取复层的植物搭配方式,还可以使用乔木和构筑物遮阴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室外景观环境和生态效益。另外,有必要采用人车分流措施,并在人行道中采用无障碍设计和相应的防护手段,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安全。

3.2节能设计的应用

就老年人自身的低免疫力,不习惯长久使用空调的特点,应通过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注重并改善室内自然通风,以求降低冬夏两季对空调的使用。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正确地选择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能耗,增进绿色环保概念,又能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平面布局、通风、隔热保温、采光遮阳等因素。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外墙、外门窗、屋顶的保温来达到。本建筑物地处夏热冬冷气候区,外墙采用 200 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 55 厚的发泡水泥板Ⅰ型,避免了夹心保温和内保温系统形成的热桥引起墙体内部结露的现象;外窗采用隔热金属型材(5mm 高透光 Low-E+9A+5mm 透明);屋面采用 70 厚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3.3内环境质量

1) 声光热环境优化设计。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应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并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的朝向以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和采光。同时应控制相邻建筑间的距离,加强围护结构上门窗的密闭性,以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专门的建筑环境模拟软件对室内通风采光环境进行辅助优化设计。2) 无障碍及人性化设计。老年人由于认知功能的衰退时常会发生迷路的现象,所以养老建筑的设计应尽量避免建筑形体、色彩和环境的单调重复。为突出建筑空间的特性,应注重材料、质感及色彩等环境细部的处理。此外,还可设置夸张的路标指示牌或者标志性小品以增强老年人的环境识别能力。

3.4屋顶节能设计

屋顶需根据实际建设情况设置种植屋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屋顶种植十分适合用地紧张的城市养老建筑,增加老人们运动量,起到锻炼身体的功效,顶层的热舒适性也能 改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利用屋顶和顶棚作为集雨面收集的雨水,可调节我国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符合2012年首次提出的“海绵城市概念”。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pH值为中性、污染程度轻,硬度较小,可广泛用于家庭用水、工业用水、水景等方面。

结束语

养老建筑是提供老年人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对建筑需求与普通建筑有很大区别。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本文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几点实施措施。但要实现适老功能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需通过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以及建成效果的层层优化,才能成为正真的绿色养老建筑。

参考文献

[1]唐金铜,金鑫,陆择罡.养老建筑中绿色技术的运用[J].城市住宅,2017,24(11):40-44.

[2]杜晶晶.我国养老建筑绿色化发展浅析[J].科技创新导報,2017,14(33):149-150.

[3]钟沫.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99.

[4]付忆芹.养老建筑的设计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7(27):146-147.

[5]刘娟.绿色建筑理念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