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穿越历史的记忆
材料是一个时代的科技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物,因而在历史建筑空间再生中,新材料的使用是必然的。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与材料,展现建筑的历史个性,让历史建筑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用途。非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在历史建筑中的使用,可以让历史建筑更好地在新时代中再生,延续它的历史使命。在历史建筑的再生中,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手段。历史建筑原本的材料类型如木材、砖材、石材等,要么容易陈旧、腐朽、变形,要么长度、宽度受到局限,要么自重大,在技术上难以处理等等,总是有着诸多的局限性。凡是历史建筑的再生改造,都注定在更新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新材料。在历史建筑的更新中运用新材料如使用不恰当的话,会造成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会让历史建筑的历史信息形成断裂;而新材料如使用恰当的话,则会让历史建筑的空间形成一种时空的对话,真正将历史建筑的历史信息成为空间中的主体。历史建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开间尺度和结构的耐久性上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例如木结构的历史建筑,其主材木材就会受到材料尺度、耐久性的影响,历经几百年保存到如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腐烂、蛀虫;而通过历史建筑材料的更新,例如使用钢、水泥、玻璃等材料,就会有很好的建筑尺度、建筑耐久性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通过对历史建筑材料的更新,不仅将历史建筑的形式保留下来,而且把历史建筑的文化留住。
在王公馆历史建筑(图2)的更新中,我们对材料的使用是十分悉心的。由于功能的调整,必然有许多新材料的使用。正是有了这些新材料的才使历史建筑空间实现功能上的更新。材料的更新和新材料的使用,得以实现功能的更新、空间的重新使用,同时赋予历史建筑空间以时代的意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得以传承延续。在王公馆的设计中,我将原来古院落的入口改做景观长廊,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连接古院落和大厅的功能,更加增添了空间重点单元与入口的时序感,强调了空间的序列。在这里,我的设计使用了非传统的建筑材料,比如玻璃的长廊顶棚,包括支撑顶棚的木材结构;虽然木材是传统建筑材料,但是结构和灯具的设计是一种新时代的设计;我作为设计师,希望这种设计能够很好地与历史形成对话,以一种对话的形式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
位于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五堡”的院落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崇宁堡与红门堡、高家崖三组建筑群比肩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在保持窑洞瓦房的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各自卓越的个性风采。崇宁堡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前堂后寝的传统庭院风格;为顺应地形,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其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裝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容南北情调,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则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对崇宁堡历史建筑(图3)的再生我慎重地使用了非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钢材、玻璃等等。在墙面装饰材料中,设计指定使用硅藻泥饰面,因为考虑传统的窑洞建筑室内墙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潮湿、霉变,而硅藻泥的使用可以防止室内墙面出现潮湿、霉变的现象。这样一来,增强了历史建筑室内空间使用的耐久度、舒适度。
三、通过更新历史建筑的文化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历史建筑的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历史建筑的修缮,而是要运用建筑美学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让改造和重生后的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互相衬托,同时赋予其新时代的文化形式。历史建筑被赋予新的功能,不断地运转。通过对历史建筑新的使用方式,从而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形式,这才能够使历史建筑的时空得以延续,使我们进入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探讨。历史建筑的再生,其实是一次在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是对多元品质(观念、生活、技艺、审美等)和多层面知识(建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一次检验;最终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设计和尝试。因此,对历史建筑的空间再生,必须慎重分析文化和功用与需求的关系,尊重历史,把握未来,让历史建筑保留人类的文化记忆。通过空间的使用者,和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形式延续在空间中,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形式的更新,让历史建筑继续在新的时代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平遥云锦成历史建筑(图4)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登录地平遥古城。云锦成民俗酒店地处平遥明清街、西大街,是平遥古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段,由18个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院落组成。云锦成历史建筑是明清晋商的豪门老宅,宅院及“云锦成”商号都拥有300年的历史;明清晋商豪门老宅,高规格,大门面;虽然这里地处繁华明清街,但庭院深深,雅致幽静。通过功能上的更新,将原来的民居更新成为如今的民俗酒店。原来云锦成历史建筑是平遥典型的前店后院的历史民居,在平遥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旅游业也开始从简单的观光旅游发展为体验旅游、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典型产业,民俗酒店将原来居住为主的历史建筑使用功能,更新成为以商业为主导的餐饮住宿功能。以商业为主导的这种文化体验旅游的产业模式,更好地发展了当地经济,也同时将民族文化以体验旅游的形式与空间使用者形成一种互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在“云锦成”历史建筑更新的设计中,我作为设计师也着实遇到了难题。作为酒店的“云锦成”,需要吧台、接待区、卫生间、酒柜、形象墙等等,但是这些在传统民居中是找不到的,而这样的设计在国内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作为设计师,平遥又是我的故乡,我从对儿时对故乡平遥的记忆提中取要素;斗拱、彩绘、水缸、推光漆艺、木雕、石雕等等,还有儿时玩耍的古董;我找到了设计的灵感。我将这些要素重新组合,斗拱及彩绘构成了形象墙;由水缸来源的地面金鱼池装饰;吧台上的古董陈设;推光漆的吧台;窗棂纹样的透光背景;砖雕影壁来源的吧台背景墙;卫生间的石雕洗面台等等。我将对平遥的记忆和对故乡的热情都倾注于此,这也许就是我对平遥的文化记忆。设计为酒店营造了古典优雅的氛围,票号文化氛围浓郁。云锦成历史建筑的更新,不仅仅是对历史建筑的功能和材料上的更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形式的更新。在我的设计工作进行时,通过室内空间的重新组合、装饰语言的运用,以及空间功能的更新,云锦成历史建筑的空间得以再生。更新成为民俗酒店的“云锦成”,会更好地使传统建筑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延续下来,同时使历史民居的认知记忆在大家的脑海中保留下来。我希望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记忆的延续;在对历史建筑的更新和再生中,重塑传统文化。
太原王公馆历史建筑(图5)是民国时代建筑。在王公馆建筑装饰的细部充满异域风采;这些异域风采通过于传统风格的融合,形成了一强烈时代性特色。在王公馆历史建筑的更新中,经营团队和我们设计团队,充分尊重这种这种时代性的特色以及它背后所蕴藏的时代信息,通过功能和材料上的更新,将这个空间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空间使用者。而空间使用者这时更加关注的是空间中这种富有时代性的历史信息;通过这种文化形式的更新,设计师将历史建筑的文脉保留下来,将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延续下去。
结语
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历史建筑的更新,对使用者形成富含传统文化信息的视觉、触觉体验;让历史建筑重回市民的文化生活,为历史建筑找到了再生的可能。历史建筑通过设计,融合新文化的需求,开创崭新的生命价值;其积极的理念和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产生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让这些历史建筑真正为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需求服务,使历史建筑以新的文化形式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精神使命——传承民族文化、守望民族精神。
王怀宇: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