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项目管理科学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对策,使我国工程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 现状 趋势 对策
一、工程造价管理内涵
工程造价管理包括项目融资、投资管理体制、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建设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工程合同管理在内的对项目工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全过程管理。其中既有对从业人员资格、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计价行为的管理,也有对工程造价编制与确定、咨询单位资质的管理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己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从国家建设部的标准定额部门到各专业、行业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都是各行业系统中设立的一个隶属部门或事业单位。在管理形式上条块分割,交通、水利、建筑、市政、园林、铁路等呈现出多样化,而且各自为营,互不相让。从管理方法看,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按照编制原则编制定额,发布价格信息,解决定额纠纷等,直接干预建设产品的价格,建设市场的价格机制处于“多家婆婆”的政府管制状态,严重阻碍了建筑产品由企业自主定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私人投资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三)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为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国家工程造价归口领导机构是国家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并贯彻实施,组织制定和监督指导全国统一经济定额和行业经济定额,负责全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管理。计划、规划、财政、审计、建设等部门均有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规定。
(四)工程招投标受限制
目前全国各地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入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而各地的评定标方法各有差异。因而在招标投标中,投资成本偏高,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
(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工程造价单位执业行为管理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及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出台,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法律法规框架已基本建立,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各地各行业的细则及管理办法繁杂,不利于理顺各种关系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
(六)工程造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工程造价部分人员局限于熟悉图纸、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计算等单一工作,不可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而且我国注册造价考试审核制度不严格完善,使得许多人仅靠考前强化培训通过考试,没有实际的业务能力。还有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行业必需的诚信。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全国造价信息网建立将改变目前仅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工程造价信息的现状,通过鼓励社会咨询机构、企业自身发布价格指数、成本指数、投入价格指数等造价信息共同指导工程项目的估价。工程造价信息网和材料价格信息网联结将会建立,大大提高造价计算速度,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将是造价软件业和造价咨询业的结合。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和咨询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
(三)造价咨询中介发展
造价咨询机构的发展是中国建筑业迎接入世挑战的一个必要准备,在行业自律机制逐步建立、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自身改制完成、咨询业务领域拓宽以后,我国造价咨询中介必将迎来一个发展黄金时期。
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投标的监督;二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确定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发布机制,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及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三是在批准项目招标申请时应认真审查招标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施工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不要盲目投标,谨慎择标;四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标底和合同价的审查把关,一方面不干预交易各方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保证价格竞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法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市场监督保障系统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三)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建立工程数据库,科学估算工程造价大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数据库的目的在于总结项目的历史数据,为项目的管理和预测提供经验数据。利用所拥有的大型工程项目数据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估算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工程造价的估算,最大程度上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控制投资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快工程造价信息网建设。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及时通过工程造价指标在线回收、造价论坛等网络模块获得真实、可靠、动态的基础数据,为宏观预测、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信息。同时,信息网的建立为业主提供便捷准确的工程和材料价格信息平台,提高了信息咨询的共享水平。企业也可以利用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展示,树立自己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四)鼓励造价咨询机构的发展
1993年3月建设部颁发了(建标[1996]133号文)《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此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正式起步,从那时起,国内造价咨询单位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各建筑施工单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要想生存,求助于有较多经验的工程咨询机构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工程造价咨询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政策法规,市场价格信息,同类工程造价,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在线咨询服务等。
(五)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结构,因其体制与职能不同,被机械地割裂开来,提供造价服务的,管不了质量和进程,而提供质量、进度服务的管不了投资,这种情况尤以城市的市政工程为甚。在有些地方,投资和工程造价的确定归财政局,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归质检站,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要建设和发展工程价格咨询机构,推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还应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合同、监理、招投标、定额等各有关机构合并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咨询企业,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提供专业服务,以适应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等全过程咨询服务的需要,彻底解决各自为政分兵把口的弊端。咨询企业应以其实力、威信和公正服务于社会,以其技术水平、企业范围和工作质量,采取的技术手段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可,取得信任,求得发展。要实现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依靠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立法力度的加强,认真做好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注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发展。对于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和评审不能简单的“一试一审制”就涌现大量的“人才”,而应该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根据其学科理论和操作业绩进行科学的严密的考核来认证,尤其应突出对操作业绩的重视。作为建设单位要从多渠道吸纳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定期培训,从工程及相关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职业道德等各方面进行培训学习。
参考文献
[1]韩新华,浅析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5(9)
[2]卢有杰,新建筑经济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杜燕霞,孟春,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发展趋势研究[J]江苏建材,2006(4)
[4]闵桂花,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2007(8)
[5]林德明,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