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

时间:2022-10-31 14: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婺源是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山环水绕,四季景色美轮美奂,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文化昌盛,程朱理学发源传承千百年,书香绵延不断;这里古建筑别具一格,明清风韵遗存至今,让人百看不厌;这里民风淳朴,总能让来过婺源的外地人时时挂念。

馆藏丰富的婺源博物馆

婺源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经济文化发达,历史积淀厚重,地域文化特征明显。婺源人重教兴文,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明清时期婺源商贾好儒,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具有经商才干的读书人)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不但乐善好施、游历四方,还乐于收藏天下古物。

走进建馆50余年的婺源博物馆,明兵部尚书汪鋐的原装玉带、明工部尚书潘璜的牙雕笔筒、明户部侍郎余懋学藏竹刻竹林七贤香笼等1000多件工艺藏品,不仅件件制作精良、技艺高超,而且每一件都能拨动观赏者关于历史文化的记忆。

婺源博物馆先后清理南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衡阳知府张敦颐夫妇合葬墓、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汀州知州汪赓墓等一批名人墓葬,出土紫定金辉盘口瓶、青白瓷侈口弧壁碗、青白瓷芒口菊瓣汤瓯、建窑黑釉扣银兔毫盏、青白瓷葵瓣荷叶碗、吉州窑黑釉盏等,这些瓷器对古陶瓷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注子、婺源窑黑釉多瓣盏、南宋耀州窑青瓷印花小碟、七里镇窑褐釉乳钉罐和黑釉乳钉罐、元代吉州窑褐釉龙凤纹贴花盏、明代弘治青花云龙纹盘等一大批代表性陶瓷。

婺源是歙砚的故乡,馆藏的数百方各类名砚涵盖了歙砚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制和工艺。五代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的蝴蝶纹眉子淌池砚是我国目前发现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龙尾砚,南宋淳熙十一年的龙鳞抄手砚是龙尾砚中的绝品,南宋庆元六年的八眼抄手端砚是端砚的极品……这些砚是婺源文化发达的标志。

明程君房藏烟墨、清康熙姚文田退思堂墨、清乾隆汪节庵仿古琴式墨和詹大有五老图集锦墨、李鸿章功臣封爵铭墨等都是馆藏中的墨珍。婺源制墨始于五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戴彦衡、吴滋等婺源墨师制作的松烟墨不滞不滑,香如芝兰,为天下文人墨客所喜爱。清乾隆年间,全县拥有墨庄100多家,墨的产量和销量均居徽州之首。

明清书画是婺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大亮点,有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陈继儒、俞可进、郑板桥、黄慎、边寿民、曹榜、刘墉、翁方纲、袁枚、王文治、杨守敬、何绍基等名家作品1000多件,吴门画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等各家代表作品百花齐放。馆内还有商代圜底网纹陶罐、西周牛首纹三足、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犀角杯、猫眼等数百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朱熹遗物宋代陶砚为海内仅有,大型翡翠画重达300克,为稀世珍宝。

文韵丰厚的汪口村

汪口村,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隶属于婺源江湾镇,因地处两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汪口村2002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该村前低后高,枕高山,面流水,老宅沿溪流由东向西延伸。向山如一扇绿屏,气势壮观,使汪口村发展形成了“山—水—市—居—田园风光”的形态。村落的布局近似网状,以一条官路正街为“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

据了解,汪口村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的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位于村东头的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包括花园、书院,为中轴歇山式建筑,有两个相连的四合院落,分为三进(门楼、享堂、寝堂),木板卷棚做顶,青石板铺地。值得一提的是,整座祠堂以细腻的木雕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驼峰等处均巧饰雕琢,采用深雕、透雕、镂空雕等雕饰技艺,人物鸟兽仿佛呼之欲出,山水花果无不形态逼真,令人拍手叫绝。

坐落在酒坊巷的存舆斋书院有小青瓦盖的四水归堂披檐,形成大方套着小方的天井,自天井进入正厅,可见敞开式砖木构架,上方是斜格木栅栏装饰。屋内除栅栏托和护净有几组简洁的线条雕刻外,再无一处雕刻,与俞氏宗祠里以木雕见长的特点尤为不同。宅内还挂着三副古木刻楹联,自上而下分别用楷书、隶书、行楷书写,书体流畅猷劲,落款均为“王杰”,且有治印。

行至李家巷中段有一座一经堂,其主人俞念曾是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州同知(五品),俞念遵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的古训,将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一经堂”。其石库门枋的门面砖雕、石雕简朴,而室内的梁、门、槛、护净等木雕则精雕细刻,保存完好,此外天井还有非常讲究的排水系统。

我们还参观了养源书屋、大夫第、生训堂、守训堂等著名景点,明白了汪口古建筑的文化品位除了表现在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内容上,还体现在每幢建筑都有一个雅致的堂名,反映主人的志向心愿。室内家具装饰典雅清幽,八仙桌、太师椅、压画桌、时钟、书案、茶几等无不散发着书香气息,而屋内柱子和板壁上挂着的楹联、字画,摆设的古董橱架彰显出的则是书乡人家的情趣。

“名堂”一词的由来

汉语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种,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是云里雾里的。比如,对“名堂”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搞啥个名堂哟!”“这事办得实在没名堂!”前一句可解释为搞什么花样,后一句是指这件事办得实在没道理。

不仅如此,汉语最为诡谲之处还在于容易让人陷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就拿“名堂”一词来说,我也是在来婺源旅游之后才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的。

古镇江湾地处三山环抱的河谷地帶,这里自古是婺源的东大门,也是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江湾居民多姓江,人称“萧江”,相传是汉代名臣萧何的后代,这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走出了明代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末民初教学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名宦学士。

走进江湾,唯见古树、古街、古巷,巷道两侧古宅鳞次栉比,飞檐翘角,厅堂雕梁画栋,这些建筑不仅巧夺天工,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江桂高的宅第,我看到正屋正厅上挂着一幅匾额,题为“敦崇堂”,两侧立柱上写着楹联“惜食惜衣非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导游解说道:“江湾有很多名人名家,这些人家皆有厅堂,各取其名故曰‘名堂’,我们现在常说的‘名堂’一词便源于婺源古镇江湾。”

走进江谦故居,看到厅堂上挂着一块“三省堂”的匾额,两侧楹联为“修身至境仁为本,处世良箴礼为先”。我在江永传道授业的讲堂里看到了悬于梁上的受经堂,又在其他宅第接连看到了培心堂、德庆堂、饮苏堂、日坐堂……虽说导游对“名堂”一词的解说有自夸之嫌,不入典籍,但确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出江湾古镇,我暗自心想:我并不因自己出身卑微而感到羞愧,只是倘若真要在余生搞出点名堂来,非得每日三省吾身,继续励精图治才行,而这里的“名堂”应解释为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能够流传的财富了。

小贴士

风景名胜:截至2015年底,婺源拥有5A级旅游景区一个(江湾)、4A级旅游景区12个(篁岭、五龙源、文公山、汪口、李坑、熹园、大鄣山、卧龙谷、鸳鸯湖、思溪延村、严田、翼天文化旅游城),是全国拥有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中地处婺源石耳山脉的篁岭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每年阳春三月,篁岭山间千亩油菜花同时绽放,坐高空缆车俯瞰烟雨云霞下千亩梯田花海和梦幻田园,不觉令人心生震撼。

民歌:婺源自古以来就是“吴楚分源”之地,地域文化从属新安文化支流,绝大部分地区为吴语系,语音特色迥异于赣徽地区,其民歌主要以叙事为主,大致可分为劳动号子、茶歌、小调、风俗歌等,唱词多为七字四句头,曲体一般为单乐段结构。婺源东北乡由于受皖、浙影响,民歌旋律委婉雅致,以质朴浑厚见长;西南乡则近赣音,民歌以婉转流畅、悠扬优美取胜。

美食:婺源自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主要的名菜有蹄包、干鱼、粉蒸肉、糊豆腐、李坑撰肉、糖醋鹅颈、荷包红鲤鱼、野蕨菜、土鸡汤等,此外还有蒸汽糕、灰汁果、木心果、野艾果等特色小吃。值得注意的是,婺源当地人喜好吃辣,不能吃辣的朋友要记得提前告知店家哦。

推荐访问:婺源 乡村 中国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