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文献家通考》上转录了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对吴云的评价:“性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汉印、晋砖、宋元书籍,一一罗致,入其室者觉满目琳琅,令人有望洋之叹。”由此可见,宋元版藏书只是吴云收藏中的其中一门类,但以宋元版作为一个藏书专题,仅这一句话就足够吓人的。
吴云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庆元坊12号。十几年前,我曾在听枫山馆内仔细地参观过,同时也看到了那两晷轩匾额,那个匾额就是吴云亲手书写者,过了百余年竟然仍健在,这真是个奇迹。而今想再次瞻仰此地,则没有了上次的运气。从外观看,跟十几年前来时看到的情况略有变化,而今觉得门前的那条小巷宽敞了许多,可能进行了道路的整修。
可惜的是,今日再来,却遇上大门紧锁。这种大门是一种暗锁,我不知道里面有人插着门,还是里面的人已经锁门外出,只能站在门外大声地敲击,但无人回应,无奈只能站在外面观赏这处著名的吴云故居。而今的门楣上砖雕刻着“听枫山馆”,左旁是江苏文保铭牌,右边挂着两块新匾“吴门画派研究会”和“苏州国画院”。
吴云去世之后,到了宣统二年,听枫山馆归了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民国十七年,此园又归了陈寿先。1949年之后,这里变为了公产,曾经是教师进修学校、苏州市第二中学以及苏州评弹团等等。在“文革”中,园中的假山被拆除,再后来,又用此院来安置下放回城的评弹演员,当时杂居着+几户人家,里面搭建了许多的破烂平房,直到1983年,才将这些人迁出,重新将其整修出来,编成了以上两个单位来使用。如此细想起来,这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种范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