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浪漫主义大师舒伯特多用直觉来表达人的内心冲突、激情乃至噩梦的,舒伯特标志着人类走向自我实现的路途上的一块十分显眼并且抹杀不得的里程碑。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特点
1 舒伯特的生平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31—1828.11.19)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舒伯特虽然是18世纪~19世纪音乐大师中生命最短暂的一个,但是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之多令人吃惊,他的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等众多领域,其中艺术歌曲最为人们所熟知,舒伯特因此获得“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也进行了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创作,他是浪漫主义的音乐诗人和维也纳古典器乐的继承者。
2 德奥艺术歌曲概况
2.1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背景
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流派。它的产生源于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1815年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整个欧洲兴起的封建势力复辟以及之后的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运动都是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原因。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主观情感,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主张艺术的综合;特别是在和声语言上,不协和和弦及半音和声的运用,使音乐的张力更为扩展。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尚的艺术追求,但在他逝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大多不受重视。他死后,也因时代的变化和大批音乐家的出现而被湮没。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正好处于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之间,他既不像贝多芬那样经历过革命的洗礼,也没有像之后的李斯特、舒曼那样迎接新革命的到来,所以,后人很难体会他所承受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及他内心的痛苦。
2.2德奥艺术歌曲
早期的艺术歌曲在德奥被称为lied,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种歌曲体裁,通称艺术歌曲。后来逐渐摆脱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形成德国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海顿用艺术歌曲表达诗歌的意境,莫扎特在歌剧中用它表达人物和剧情的发展,而贝多芬已经对人性进行探索,这些都预示着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直至舒伯特的出现才将艺术歌曲带领到一个新的艺术天地,才使其以独特的魅力穿越历史、流传至今。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3.1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
舒伯特创作的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有100多首的歌词都是选自著名诗人的诗作。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歌词无一不是经过作曲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是诗歌和音乐完美的结合。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需要倾听者认真仔细地聆听玩味,听者既要感受诗歌的文学之美,又能从诗作中感受音乐的力量。总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文学含量极高。
3.2歌曲结构的灵活多变
舒伯特针对上述不同题材的诗作以及歌词的不同进行推敲,最终选定最佳的形式载体去表达歌曲的内涵。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形式通常是: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其中变化分节歌是作曲家常用的一种形式。
3.2.1分节歌。分节歌是德奥艺术歌曲最常用的形式,但是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并不是特别的典型。比如以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为歌词的这首歌,作曲家精雕细琢地用16小节的乐段就塑造了清新质朴的风格,使之亲切平和。
3.2.2通体歌。通体歌是指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到尾贯穿到底的形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最典型的要数《魔王》,这首歌曲是舒伯特根据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歌中塑造了四个人物,作曲家用148个小节,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用不协和的和弦和不断提高的音区来营造恐怖气氛,这首通体歌是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
3.2.3变化分节歌。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最典型的,当时的德奥艺术歌曲都在极力突破分节歌的局限性,而舒伯特的成就远远领先。作曲家用钢琴伴奏的音型表现小河鱼儿游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说明了舒伯特的诗人气质;作曲家通过钢琴的织体变化和节奏变化,强调矛盾的直觉效果;通过大小调的转换表现知识分子的苦闷。
3.3钢琴伴奏的超然地位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舒伯特之前,声乐作品一直都不能摆脱歌剧咏叹调的影响,钢琴只是起着管弦乐队的作用,但是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是作为与人声及诗歌三者合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钢琴成了舒伯特手中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了作曲家手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同时钢琴伴奏也展现了无穷的可能性。
总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音乐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他使艺术歌曲这一体裁更加完善,也更加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辛丰年.辛丰年音乐笔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0-13.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