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朝鲜族民谣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10-31 17:5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朝鲜族使我国东北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与艺术形式,在传统歌曲与民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我国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以民谣。杂歌、农乐等为主,其中以民谣发展最为迅速,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外来文化与音乐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朝鲜民族属于迁入民族,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风”的美称,为我国的东北音乐文化发展带来了活力,是民间艺术的代表。我国朝鲜族民谣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与外来文化与经济发展有关外,与当前的文化环境有直接的联系。我国当前的朝鲜族民谣传唱范围以及音乐内容和数量正在明显的减少,生存空间也在明显缩短,本文对我国朝鲜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我国朝鲜族民谣的音乐形式,对当前朝鲜族民谣的生存现状进行探讨,并作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朝鲜族民谣;生存危机;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朝鲜族人民数量大约在200万人左右,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东北三省地区,是我国东北三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朝鲜族音乐主要分为正乐与俗乐两部分,正乐主要包括雅乐、唐乐以及正乐为基础的祭礼月、军礼乐、宴议乐、歌词、时调等,正乐基本以宫廷音乐为主。而俗乐则包括民谣、盘索里、打铃、杂歌、巫歌等,俗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普及的音乐,随着历史的演变,宫廷音乐为主的正乐逐渐的衰退,而俗乐则在广大人民当中传唱出来,并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当前我国朝鲜族民谣的主要歌曲。

一、朝鲜族民谣的发展历史

朝鲜族民谣可以追溯到我国三国时期,由《三国志·魏书》记载,高句骊时期会在十月句型祭天仪式,仪式中所传唱的歌曲即为朝鲜族民谣的前身,其代表作主要有《迎神歌》《会苏曲》《墨册谣》等。到李朝时代,朝鲜族民谣的传唱与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在文献中,能够找到180首左右的历史记载,这些民谣成为当前我国朝鲜族民谣的主体,如《青丘永言》《海东歌谣》《歌曲源流》《南冀太平歌》《古今歌集客乐谱》《东歌选》《女唱歌谣》等。为我国的朝鲜族民谣的发展与传承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历史积淀。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的学者就对朝鲜族民谣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并在此时出现了如《丰收》《姑娘的歌》等具有当时新时代音乐创作技法特点的新民谣。上述歌曲对当时的新音乐进行了主动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意义。体现了传统民谣鲜明的抒情风格与民族特点的同时,为朝鲜族民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方向。朝鲜族民间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它的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的特点。

二、朝鲜族民谣的音乐形式与种类

(一)朝鲜族民谣的音乐形式

朝鲜族民谣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民谣的曲式、旋律、节拍、节奏等方面。朝鲜族民谣的曲式非常多样,分为乐段体、二部曲式以及复乐段等。乐段体是最为基本与常见的,乐段体主要有小节构成,分为单乐段、非正规乐段等,单乐段是有一个乐句为基础形成的上下两句的乐段;复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二部曲式是由A、B短给构成的,主要存在于本敛与后敛之间,而后敛部分完全重复本敛的曲式,也是复乐段的一种。除此之外,一种有二部曲式变化而来的带再现的二部曲式民谣曲式,则会在B短中出现A短的乐句。

朝鲜族民谣的主要调式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在现存的民谣当中,主要体现为上平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平调、界面调。五声调式在朝鲜族民谣当中起到了调解情感的作用,不同的调式会呈现出或轻松明朗、或低沉婉转的音乐情感。成为朝鲜族民谣的特色所在。

旋律在朝鲜族民谣中主要以生活语言音调为主,分为下降型旋律线性以及抛物线旋律线型两种,下降型旋律线型开始于民谣歌曲最高旋律之后,通过迂回的方式下降到主旋律中,能够在整个歌曲中出现若干次,其整体的趋势以下降为主。朝鲜族民谣旋律的音程主要以四度为核心,在乐曲的开始、结束以及中间均可出现,体现了朝鲜族流畅优美的旋律特色。

朝鲜族民谣的节拍在朝鲜语中被称为“长短”,主要内容包含了规则、规律、速度、强弱等内容。是整个朝鲜族民谣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长短的表现中,以节奏为主要内容,节奏能够改变音乐的表现形态,在相同的128拍中,通过不同长短的表现,所体现出的音乐特性以及情感也不尽相同,以中莫里为例,慢速的长短与快速的紧板中莫里差异非常大。在当前的朝鲜族民谣当中,“曼长短”与“中莫里”是最为基本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拍,可见,朝鲜族人民在歌唱时,最为喜爱的要属行板范畴的两种节拍了。

(二)朝鲜族民谣的种类

民谣按照种类可以分为劳动民谣、抒情民谣以及后来发展与传承的新民谣三种。劳动民谣是漫长历史过程中,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与传唱的民谣,这种民谣从旋律到歌词,都体现了劳动过程与劳动内容,并在当时能够做到省力解乏的作用。如《拉网歌》是体现渔民打鱼过程的民谣;《樵夫谣》体现了山上砍柴樵夫的工作状态;《织布谣》则歌唱出例织布妇女织布心情与工作态度的歌曲。这些歌谣都统一的体现出了劳动人民艰辛的工作过程,或在一些歌谣中唱出了个别人的不幸身世,共同的歌唱出劳动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旋律非常婉转哀怨,音域宽阔,十分深情。

抒情民谣的题材主要与爱情为主,大部分歌谣都体现了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抒情民谣中有现在非常著名的民谣如《阿里郎》,将丈夫远行离家,妻子在家的离愁与思念十分生动哀婉的演唱出来,并对妻子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爱情观颂扬、《桔梗谣》则歌唱了采桔梗的劳动场面,并对婀娜多姿的采桔梗姑娘进行赞扬。

新民谣其实并非真正的民谣,但这些歌曲在民间被广泛的传唱,而归类为民谣。这类歌曲被称为新民谣,新民谣中较为流行的如《长鼓敲起来》《新阿里郎》等,在朝鲜民间广泛的传唱,成为民谣中的“宠儿”。

三、朝鲜族民谣的生存危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外来文化的进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朝鲜族传统民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变化。文化生态是产生和推动音乐发展的土壤,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关系到了音乐的活力与生存空间。原有的自然民族的文化生态主要表现了的人的生死、生产活动、仪式、社会活动等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活方式也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朝鲜族人民都脱离了原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日常生产活动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日常生活中对祭祀、庆典的庆祝方式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民谣做为上述活动的体现,在传唱过程中,会随着这种活动的消失而失传。我国朝鲜族处在地理位置较好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对音乐的产生、应用以及传播的目的较为自然和实用,主要以宗教、娱乐、社会活动紧密相关,朝鲜族传统民谣的文化生态受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对音乐的需求,已经从在劳动中解除疲劳,歌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爱情以及心上人的赞颂转变为更为私人化的情感需求。许多具有朝鲜族歌唱风格与特点的歌曲逐步的转变成更为接近汉族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其具有朝鲜族特有历史特色的歌词内容也逐步转变成具有歌颂性质或功利性质的内容。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集体性质的音乐传唱形式逐步消失,人民集体意识逐渐削弱、个体意识逐步增强,集体性参与音乐也随之终结,许多年轻人更加功利性的选择音乐的学习,对本民族传统的音乐的学习不积极,造成传统民谣后继无人的状态,而老艺术家或老一辈人的逝去,也使民谣的唱法失传。

上述原因使得我国朝鲜族民谣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出现无以为继的窘境。

四、朝鲜族民谣的发展与继承

(一)通过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改善传承现状

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与法制对朝鲜族民谣进行保护,通过法律保护朝鲜族民谣传承者,对其禁性生活的补贴,使其能够负担起代代相传的任务,鼓励传承者进行朝鲜族民谣授课,使朝鲜民谣能够广泛的传播与传承。

(二)在财政上对传统民谣传承进行支持

各级政府可以在财政上对传统民谣与传统音乐进行支持,如在日常文化、文艺工作中专门进行民间音乐、民谣、歌曲的收集和整理,并在整理后发行CD、VCD等音像制品,使民谣等传统音乐得以广泛的流传。在网络上、现实中进行传统民谣历史、发展以及传承的“博物馆”建设,使后代能够对这段历史、已经消失或仍被传唱的朝鲜族传统民谣有所了解,保证民谣不会被时间与历史消融。针对朝鲜族传统民谣与当代流行音乐竞争力弱的问题,政府应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传统民谣制品或演出进行补助。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积极鼓励新闻媒体进行朝鲜传统艺术、悠久历史以及民谣的宣传,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民谣的追溯与歌唱比赛,在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中开展一系列雅俗共赏、娱乐性强,吸引年轻人的电视广播节目,增加朝鲜族民谣的演唱表演数量,改善青年人不了解传统民谣的现状,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的社会教育功能。积极的对朝鲜民谣进行保留传统、具有民族传统艺术特色的在创作与提高,为朝鲜族民谣带来新的活力。

(三)从朝鲜族人民以及汉族人民的生活中改善民谣的生存空间

民谣作为具有生活性与生活功能的歌曲形式,其产生与发展的土壤来自于生活与生产,而随着生活生产形式的改变,民谣的生活土壤逐渐缩小,为此,可以在社会与生活中,进行传统民俗活动的在开发与挖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民间艺术节等形式的活动,使朝鲜族民谣重新找到生存的空间。在生活中针对失去集体生活的人民开展集体活动与庆典,在活跃欢快的气氛下重新激起人民对民谣的美好回忆。作为具有深刻民族特色的东北三省地区,可以通过旅游特色将朝鲜族民谣融入进旅游景点当中,为游客带来具有民族特色与历史意义的旅游节目与旅游项目,充分的传播朝鲜族民谣。

(四)在日常教育中融合传统民谣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机构,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与民谣的教学与传承。在学生的各个年龄段,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民谣的教学与传唱,包括民谣、乐器以及舞蹈等。并在学校校庆、各级运动会、文化节等活动中进行传统朝鲜族民谣的传唱,在各级学校进行传统民谣歌曲的比赛,以此发展传统民谣歌曲。

(五)在大学中进行传统民谣的研究和教学

在朝鲜族居住地的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学院或综合性大学中开设朝鲜族传统民谣的学科,使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将朝鲜族民谣作为大学研究的学科之一,为朝鲜族民谣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演员队伍与研究队伍。

(六)与其他国家进行传统民谣的交流学习

朝鲜族是我国的迁入民族,与邻国朝鲜以及韩国的文化相通,在传统民谣的歌唱与继承中具有相同的文化特点与困境,我国可以积极的与朝鲜、韩国进行朝鲜族民谣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积极的开发和发展国家之间合作的文化项目,并推动两国的共同文化的发展。

五、总结

我国朝鲜族使我国56个民族中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关东历史发展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国东北地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朝鲜族具有悠久、鲜明的音乐文化,在朝鲜音乐文化中,传统民谣被广泛的传唱,针对当前我国朝鲜族民谣的生存危机,我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民谣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朝鲜传统民谣迫在眉睫,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生态平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保存朝鲜族人民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精神、延续民族血脉。我们应充分的了解当前朝鲜传统民谣生存压力的来源与生存危机的产生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传统民谣的保护。我国传统民谣的生存土壤正被逐渐变化的生活方式所剥夺。为此,我们应加大日常生活中民谣的适用于传播,通过开发生活中的活动项目与集体行动进行传统民谣的歌唱与传播,并从娃娃抓起,将朝鲜族传统民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改善青年人以及下一代对传统民谣的认识,并在大学中进行学科建设与培养,从社会各界、各阶层改善朝鲜传统民谣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善子,金艺风.延边朝鲜族民谣的分类与传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7(07):254-257.

[2]刘瑶.朝鲜族民谣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6(06):237-238.

[3]林国花.绥化地区朝鲜族音乐文化的流失之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05):45-47.

[4]盛翠兰.浅谈朝鲜族民间音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08(06):91-93.

[5]金学洙.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生存危机和发展[J].艺术研究,2011,11(04):16-17.

[6]朴春妮.近五十年朝鲜族传统音乐研究述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6(02):72-74.

[7]战丽.谈我国朝鲜族传统民间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2):87-88.

[8]李宗天.浅谈如何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J].品牌(理论月刊),2010,06(11):170-171.

作者简介:崔健,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

推荐访问:朝鲜族 浅析 民谣 传承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