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影响

时间:2022-10-31 18: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学堂乐歌是中国清代末期、民国初年在新式学堂所设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种新音乐形式,可看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堂乐歌;新式学堂;西方音乐文化;形成;意义

一、学堂乐歌的形成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仍在积极提倡将唱歌课开设于学校课程中,梁启超、杨度等人开始着手写作新歌的歌词,配以曲谱以供传唱。此外,留学于日本的沈心工,曾志忞等,由于在日本切身感受了到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活动在政治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便着手推进学校歌唱活动,倡导学校音乐教育,希望借此激励起学子爱国救国的志向。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迫于當时形势,在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确定新式学堂开设“乐歌”一科。于是,回国的留学生如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辛汉等人纷纷在上海,无锡等地开始编写学校歌曲,编印各种歌集和音乐教材,以应新兴学堂教唱乐歌的需要。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讲习会”等社会活动,在国内外一些报刊刊登有关提倡发展新制学校音乐教育的文章,以此来将他们自己所掌握的西洋音乐知识进行传播。

二、学堂乐歌的内容

当时,开设学堂乐歌的主要目的为唤起学子及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激起他们爱国救国的志向,从而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愿望。

学堂乐歌的大量产生是在20世纪初期,可根据其内容分为:

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品:辛汉作词的《中国男儿》、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杨度作词与沈心工作曲的《黄河》、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等。

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作品: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作词与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

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代表作品:《出军》、《从军歌》、《行军》、《学生军》等。

呼吁妇女解放,号召妇女自立自强、倡导男女平等。代表作品: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缠足苦》和《女子体操》、冰兰作词的《天足乐》等。

倡导反对封建迷信,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学习新文化。代表作品:讲《地球》、《格致》、《阅报》等

关于青少年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代表作品:吴怀疚作词的《勉学》、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和作词的《送别》、沈心工作词的《赛船》等。

还有部分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题材的学堂乐歌。代表作品:康有为作词的《演孔歌》、胡君复作词的《忠君》、《五伦》等。

三、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

早期乐歌的作者在创作时,以选曲填词为主。因为大部分乐歌的作者都是日本留学归来,如沈心工,李叔同等,故他们大多采用日本学校歌曲的曲调来填词。如辛汉所作《中国男儿》是根据日本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的曲调填词;沈心工所作的《革命军》是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的曲调填词等。

辛亥革命后,学堂乐歌采用的曲调逐渐改选为欧美的歌曲。如沈心工所作的《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曲《罗萨·李》的曲调填词。

当时,热衷创作乐歌的作者多为留学归来或是新派知识分子,他们多数对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熟悉,所以在当时,以我国民歌为曲调所作的学堂乐歌数量较少。代表作品:用小调《孟姜女》的变体曲调填词的《缠足苦》;用《老六板》曲调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学歌》;用《茉莉花》的不同变体曲调填词的许多乐歌。

当时学堂乐歌基本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以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为主,所以乐歌的曲式结构都较简单,多为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学堂乐歌还确立了最早的群众歌咏形式,成为我国音乐的构成因素,为群众歌咏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及其作曲乐歌

沈心工,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有“学堂乐歌之父”之称。他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语言生动的乐歌歌词,之后开始自己作曲,谱写了《黄河》、《采莲曲》等。其中《黄河》是最早由国人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

李叔同,作为早期学堂乐歌的作者,不仅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精神的,抒情和富有哲理的乐歌,还自己作曲创作了《春游》、《早秋》等。其中《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曲。

与此同时,朱云望、许淑彬等人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创作的新乐歌,成为我国音乐家作曲的最早一批歌曲。

五、学堂乐歌的影响及意义

1.学堂乐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学堂乐歌将大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中国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一次深入的学习。

西方乐谱的传播。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是宗教歌咏,乐谱作为保存音乐信息的方式和传播音乐的载体,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法逐渐被广泛使用。随着乐歌在新式学堂中的开展,西方音乐理论、技巧,记谱法及各种歌曲体裁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

乐器演奏的传播。由于学堂乐歌的广泛传播,各种西方乐器如风琴、钢琴、提琴等逐渐被国人熟知,并且西方音乐的演奏形式如军乐、管弦乐等逐渐被接受。

集体歌唱形式的传播。学堂乐歌中“集体歌唱”这一新表演形式的出现,受到社会民众的欢迎,推动了我国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并为后来许多革命歌曲提供了素材。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青少年对西方音乐基本乐理和技能有了系统的学习,这为之后整理中国传统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2.学堂乐歌促进了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学堂乐歌的影响下,我国最早一批接受西方音乐思想熏陶的音乐家,留学回国后发起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热潮,并传授西方先进的音乐知识与教育理念。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培养了部分师资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3.学堂乐歌确立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学堂乐歌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逐渐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近代音乐专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10

[2]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3]刘忠,薛松梅.《中国音乐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6

推荐访问:乐歌 学堂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