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玛》是著名导演谢飞执导的新作,英文片名叫《Song of Tibet》(《西藏之歌》),益西卓玛是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这部电影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益西卓玛一生中与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
“这是一部纯粹的西藏文化艺术片”
谢飞在1991年就到西藏拍摄了一部主旋律的纪录片《世界屋脊的太阳》,对西藏的历史文化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小说《益西卓玛》之后,便欲将其拍成电影。
谢飞认为,《益西卓玛》是一部纯粹的西藏艺术片,选用的演员均为藏族职业演员,对白都用藏语。影片以西藏历史上的传奇诗人达赖六世苍央加措的情诗贯穿始终,引发了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苍央加措的诗歌在藏学中有很重要的位置。300多年来,他的诗歌配上各种曲调在西藏广为传唱,上世纪20年代,他的情诗便被译成英文。
西藏是个全民信教的地区,宗教的力量支持着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信念,使他们度过风风雨雨。如女主人公的万里寻夫,俩人晚年相依为命一同魂归天国等情节,都体现了西藏宗教中的爱、善良、帮助别人的宗旨,而她的恋人之一桑秋喇嘛“文革”中四处行医为生,又体现出西藏宗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面。
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爱情传奇
奴隶社会的西藏,平民、奴隶是不可能同贵族、僧侣有婚姻的,然而益西卓玛却有三个身份不同的恋人,一个是平民加措、一个是贵族贡萨、另一个则是皇族喇嘛桑秋。益西年轻时被加措抢来,他们之间起初是没有感情的,但宗教的力量却使益西听从了命运的安排,和加措成为夫妻,有了女儿。益西的歌唱得很好,贡萨也喜欢诗歌,益西对贡萨有朦胧爱意,贡萨也喜欢她,于是两人就有了那种秘密的情人关系。加措在外流浪的时候,益西与贡萨有了私生子。贡萨随达赖出逃印度带走了儿子,抛弃了益西。益西千里寻找丈夫加措,途中遇到儿时伙伴、她精神中的偶像——桑秋喇嘛,是桑秋教她唱的那首苍央加措的情歌,送给她苍央加措的诗集,两人从小一起在寺庙里长大,桑秋对她也有很深的爱。但皇族喇嘛是不许结婚的,桑秋已心献佛学,力劝她与加措和好,益西无奈离去。找到加措后,益西让加措学手艺自食其力,加措对益西充满了爱与感激。两人互相照顾,用责任、爱心一同走完了人生之路,他们的爱情就是踏踏实实的平凡生活。加措临终前,益西把她年轻时喜欢的两个男人都找来,三男一女四个老人一起干杯,把一生的恩怨全融解在了青稞酒中。
藏族演员和藏族歌手
影片的演员都是西藏话剧团的藏族演员,老年加措的扮演者是《农奴》的男主角大旺堆,今年60多岁。扮演老年益西的演员丹增卓嘎,曾演过《文成公主》等话剧,今年50多岁。这两个人分别是上海戏剧学院60年代第一届和第二届藏族毕业生。而扮演青年益西、加措、外孙女的拉琼、仁青、达娃都才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20岁出头。
影片中的歌曲由武警文工团藏族女歌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拉姆措演唱。还有一首汉语歌曲,由总政歌舞团通俗歌手谭晶演唱。谢导不懂藏语,但好在演员们会说汉话,同时谢导还请来了西藏话剧团的语言专家来当翻译。
爱情和人生是影片主题
谢导说:“爱情与人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益西的爱情生活很丰富,如与桑秋纯精神上的柏拉图式爱情,与贡萨肉体上的爱欲生活并有了私生子,与加措同甘共苦的漫长人生。谢导想通过对益西卓玛一生的描述给大家一种真实、复杂、丰富的人生感知,加措临终时对益西卓玛说他一直知道她心里有别人,但还是很高兴当初抢了她,跟她这样的好女人过了一生。影片告诉人们年轻时激情、浪漫的爱是短暂的,同甘共苦、互相宽容才能度过漫长的人生。最后用旁白点明了主题:“人生是爱的寻找,爱的欢乐和痛苦其实都是人生,只要你真正被爱过,你又真诚的爱过,这就是幸福。”
送展国际电影节
谢导说:“影片在审查时有些内容曾被删减。参加电影节是这种文化艺术片进入国际电影市场的唯一宣传途径。现已送展和即将送展的有威尼斯电影节、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等等。”
(责任编辑 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