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31 18: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对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和实践中所做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普通高校的民间艺术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民族民间艺术课程 开发与实践 研究

民族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区各民族特有的民情、民俗和独有的“乡土气息”所形成的艺术及樣式,贯穿于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因为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通过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观赏、学习,能够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归属感的效果。因此,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大学艺术教育,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以达到既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强化其民族认同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以丰富和开拓艺术教育视野为出发点,以特色化课程构建为目标,对民族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实践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对于民族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及实践,主要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调整思路,进一步明确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以适当的课程纳入大学艺术教育内容,开发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课程,与原有课程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构筑新的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的提升,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继承意识;探索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渗透于艺术教育的关键环节,促使大学艺术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民族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方法与途径;积极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相互整合,逐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链接。

其次,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对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提炼的研究;民间艺术课程设置研究;构建民间艺术课程间的合理关系以及它与其它艺术课程逻辑关系的研究;民间艺术课程实效性和高效性研究;民间艺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实践研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民间艺术课程中的使用及研究;民间艺术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学校中民间艺术教育的立体化、多维化研究;大艺术教育观念下民间艺术教育的发展研究等,并且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作为依据不断探索和改进民间艺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

第三,搜集、整理本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搭建校园艺术教育资源平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风土习俗造就了独特的具有濃郁乡土气息的民族民间艺术内容及样式,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审美趣味、情感,呈现出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特征。我校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蕴藏着丰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它们艺术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基于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我们通过文献查阅、网络资源收集、野外调查、民间艺术家访谈等各种方式收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资料,特别是甘肃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图片、文本、音像等材料,并结合教学需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具有一定容量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资料库。

第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新课程的设置,并结合已有民间艺术课程和相关内容,对课程的进行了重新梳理。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民间艺术新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提炼,使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丰厚的文化意蕴,又体现其普及性。不仅从更广的面上对于民间艺术相关的基本问题及作品进行赏析和介绍,还兼顾其趣味性。比如开发了《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敦煌艺术赏析》、《跟我学民歌》等课程。同时,理清课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以“基础课程—延伸课程—拓展课程”为主的有机的课程体系。其中根据民间艺术课程的不同内容和特点,既设置了以理论学习和作品赏鉴为主的基础课程和延伸课程,如《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又设置了以实践体验为主的拓展型课程,如《跟我学民歌》、《合唱》等课程,课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者,除了注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升的引导,更加注重形成艺术内容和文化内涵的互相呼应,重视文化内涵的传递,以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第五,在具体的教学中开发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课外活动方式,增强教学效果。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实践体验才可以完成知识结构的建构,产生有效学习。品评和领悟艺术,感受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亲身去体会和实践。民间艺术的学习也一样,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践中,才能获得的更加丰富和全面感受和认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比如以技巧学习和创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和体会心理状态的变化,把握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特色,逐渐领会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还比如提供一定的表演空间和场所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表演活动中,在唱、念、演中进一步获得对民间艺术和文化认识和感受,充分感受到其奇特的艺术魅力。或者以开放课堂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馆等,以便同民间艺术更近距离接触。或者是深入民间亲自调查民族民间艺术,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总结,不断发现和感受身边的民间艺术。

最后,充分挖掘校园艺术教育的空间,建构形式多样的课程,让民间艺术教育无处不在。这里主要是将学生课外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考虑,纳入到艺术教育的视野中,突破课堂教学观念,通过多方合作设计建立一个多维立体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不知不觉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主要包括开发网络课程、建立网络艺术课程平台、创建网上艺术论坛群等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相互沟通艺术信息,共同交流艺术心得,展示艺术作品的良好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课余也能融入到艺术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表现为:一是将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引进学校艺术教学中,既为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二是以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为基础形成的民间艺术课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体验、了解民族文化的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中增长知识,深化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是将不同的民间藝术以适当的内容和形式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中,经过不断提炼和完善,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景与体验相结合,课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艺术教育课程群,强化了艺术教育的效果。四是促进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设计和运用,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下发挥了更好的作用。四是校內艺术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课程学习资源,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渠道。

但是,随着研究的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一是对于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提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及课程间的有机构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二是如何将丰厚的民间艺术资源的有点有面地嵌入相关艺术课程中,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地理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是今后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三是在民间艺术教学和研究过程更多的仍停留在对民间艺术表象的关注,缺乏对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关注,不利于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四是缺乏对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跟踪评价,故而对于民间艺术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设计,实践以及效果缺乏较清晰认识,这也是阻碍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之前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首先,继续强化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为民间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民间艺术更多地体现了艺术与社会、人文、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完美融合,它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丰富理解,融合了时代的理念,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因此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精神特质和民族气质。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对民间艺术的产生发展脉络更加清晰;能够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民族艺术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感受其积极向上、健康勃发的情怀;能够更深层次的把握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所在。这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契合学生实际的民间艺术学习内容,挖掘和提炼出更有代表性的内容融入艺术教育中,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课程,使民间艺术中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民间艺术教育的效果,使其正真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带来有益影响。

其次,强化对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分析和设计。通过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已经感觉到单一化的教育教学必须摒弃,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才是出路。就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来讲,因为是以提升审美能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因此应该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有利条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形式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设计,构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化的民间艺术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充分体验、感受和把握民间艺术,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可以将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内容逐步纳入课程中来,特别是本地区民间艺术种类,这些内容更容易同学生产生亲近感。同时以亲身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的情景中才能获得更多感悟,产生最佳效果。再者,改变过去只注重课前的准备及课堂教学的设计的状态,充分考虑课后学生的拓展学习和知识巩固,认真分析课后艺术学习的状态,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设计隐性课程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使课内课外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艺术学习软环境,提升民间艺术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从事民间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极少有专门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民间艺术研究理论功底并不扎实,对于民间艺术研究也不够深入,特别缺乏与民间艺术的实质性接触,即很少亲自去野外去民间进行调查、研究和创作学习,因此对于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把握并不清晰,由此影响到民间艺术的教学效果。应该加大对艺术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民间艺术理论学习以及亲身的实践体验。也就是说,让教师真正深入民间艺术中,去体会民间艺术之美,感悟民间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敏感性,能够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更多有益的营养,提升民族文化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改变知识结构中的欠缺和不足,以便在开发课程与教学中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领略民间艺术的切入点,更好地将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真正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最后,建立民间艺术课程评价系统,为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艺术教育是以培养较高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的人为目标的,因此其有效性在短期内是很难显现出来的,民间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一个长期的相对完善的评价研究机制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网上评教、 校内外专家听课、 教师自评和学生信息员反馈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民间艺术课程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教师素养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参加艺术展演活动,教师指导艺术活动,活动获得奖励等方面多方位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的热情、兴趣、积极性以及态度变化进行多层次评价,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和相对完善的的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及时对民间艺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对错得失予以关注,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设计方案,以更积极主动活跃的方式确保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 锦 王 鹤 著 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0月

[2]张 英 崔明淑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特质及意义研究大众文艺 2013年第15期

[3]刘 斌 河南民间舞蹈纳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策略和方式瞭望 2015年第01期

[4]王海珺 论民间艺术的文化表达作用的思考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4 期

[5]苏 菊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 民族音乐 2016年第02期

推荐访问:普通高校 实践 民族民间 研究 艺术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