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打造西部食品强区,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深挖水资源潜力,着力做活水文章,初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有效助推了全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水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凭借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南溪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江南镇、汪家镇、大观镇等6个乡镇特色水产养殖为主,其他乡镇水产养殖为辅的水产业多元发展格局。
——坚持全域开发,规划统领水产业发展。南溪区依据地方水域资源禀赋和水产业发展实际,编制完成特色水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美蛙养殖繁育、休闲渔业、池塘养殖、绿色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水产业区,力争到2015 年,全区实现水产品产量达9500吨,实现渔业综合产值2亿元,人均从渔收入增加180元。
——坚持资源整合,项目筑牢产业根基。截至2013年,新建渠道346公里,整治渠道328公里,整治山坪塘1442口,石河堰55处,改造泵站117处,新建蓄水池621口。全区水域面积达16.4万亩,可养面积9.4万亩。
——坚持示范引领,协会带动产业规模。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汪家生态水产协会等特色水产协会3个,专业合作社37个,辐射带动水产养殖户312户。建成汪家泥鳅养殖基地、江南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和泥鳅繁育养殖基地、仙临镇泥鳅和龙虾养殖基地、林丰美蛙养殖基地和石鼓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初步形成“协会+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
——坚持生态养殖,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大力推广黄颡鱼、大口鲶、甲鱼等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打造南溪“名特优、绿色生态”水产品品牌。2013年,各类名优水产品产量达2670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40%,实现产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25%。
——坚持技术支撑,服务优化产业环境。与四川农大、宜宾学院等院校加强战略合作,结合2012和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养殖提供有力的特色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培育科技示范户30户。加强省市相关部门对接,积极帮助涉水产品协会、合作社创建商标品牌。
起步阶段困难凸显
当前,尽管南溪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属起步阶段,设施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欠缺、市场份额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水资源闲置面积大,开发利用不足。2013年,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为1.23万亩,仅占9.4万亩可养总面积的13%。其中,特色水产养殖面积有0.49万亩,占养殖面积的40%。
——产业融资渠道匮乏,资金投入不足。水产养殖户自身资金有限,有效抵押物匮乏导致融资困难,后续投入能力较弱。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水产养殖的金融产品较少、对滩涂水域等非水面抵押物认可度低,区级小额贷款近三年来发放到水产养殖业仅300万元,对养殖户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渔业设施条件落后,基础支撑不足。全区渔业基础设施老化依然严重,水体淤积、蓄水能力下降、养殖废水处理设施落后、水循环利用率低、养殖区交通设施落后等问题还未较好解决。
——渔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份额不足。区内专业水产龙头企业和水产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现有水产养殖合作社数多量小、经营粗放,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不足。
——农技跟踪服务缺位,抗风险力不足。全区仅有2 名水产技术员,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更是稀缺,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站、渔政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服务性机构均存在设备不足难题。
走名特优新多元化发展之路
南溪特色水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开发、特色渔业、水产品加工、品牌发展、休闲渔业为重点,走名特优新多元化发展路子,才能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新极点。
——强化规划落地,推动产业加快崛起。瞄准南溪在川南四市中的发展定位,打造川南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重点抓实 “124”水产养殖工程,即:改造、新建1000口以上生态养殖山坪塘,打造池塘养殖基地;巩固提升林丰美蛙、汪家稻藕鱼两大养殖区,打造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加快打造罗龙、长兴、大观、仙临四个规模化特色水产养殖示范片。
——坚持三产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结合现代都市农业打造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推动黄颡鱼、鳖、白甲鱼、岩鲤、江团、大口鲇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在汪家、石鼓、江南等养殖基础较好的乡镇,打造一大批以经营名优水产品为主的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水产养殖休闲中心、垂钓体验中心和“星级农家乐”。
——加强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资本集聚。全面改善重点养殖基地、养殖协会和大户的养殖区交通设施、供排水、污水处理等硬件条件,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设立专项以奖代补资金,引导业主投资。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水产养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渔业。
——加快方式转变,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引进1-2家涉水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水产品走精深加工发展路子。鼓励支持现有养殖产销大户领办、联办和整合组建大型渔业合作社、协会、中介组织。探索建立“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土地流转方式,发展渔民合作社或家庭渔场,形成“一村一渔”发展格局。力争“十三五”末,全区特色水产品规模达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着力“质量兴渔”,推动产业品牌发展。品种开发上,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等专业机构战略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南溪特色水产品质。强化品牌宣传,全力支持全区水产协会(大户)和养殖农户申报省级著名商标、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南溪特色水产品优势品牌集群。
——创新市场运作,推动产业延伸发展。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充分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和南溪与自贡、内江、泸州和重庆等地发达的水、陆路交通网络优势,打通特色水产品外销通道,拓展南溪区水产品销售半径。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型水产品交易方式,提高南溪水产品市场占有率。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