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武汉市2009-2011年的水体温度数据和台站气温要素,通过Matlab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0.2~1.0 hm2池塘的水体温度预报预测模型,并在武汉和荆州两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水温变化幅度不同,在水体较深处和阴天时水温变化较小;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但明显有滞后。水体温度预报预测模型的R2均在0.8以上,拟合效果好。经验证,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可用于池塘水温的预报。
关键词:水温;池塘;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Q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539-04
湖北省被称为“千湖之省”,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353万t,连续14年全国排名第一,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5,全省农民增收的1/3来自水产,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大省。水产养殖作为一项对水资源、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产业形式,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成为近期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水产养殖基本上是露天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因素制约,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关系密切,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有效应对天气变化给养殖带来的问题,可为水产养殖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水产业生产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若不能正确并及时应对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导致养殖生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水产养殖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水产养殖气象服务水平,提升水产养殖减灾防灾能力,保障水产养殖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湖北农业生产的关键内容。
水温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不仅各水质要素均与水温有关,水体中的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对水温都非常敏感。为了预测水体温度的变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叶守泽等[1]、雒文生等[2]进行了水库的二维水温计算;邓云等[3]进行了水库水温、水质预测研究;张元奎等[4]对烟威春季渔场的水温均值进行了预报研究;许桂水等[5]运用MAPT模型全年预测水产养殖池塘水温;钱小蓉[6]建立了温室池塘系统热力学特征模型,应用于池塘水温预测及调控;杜尧东[7]利用热平衡方程分析了热传递、对流及热辐射效应,建立了水温预测模型。
目前对水体温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或流动水体,对养殖池塘水体的研究较少。而对池塘水温预测的研究多数基于热力学特征模型研究,变量因子较多,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拟从武汉市实际资料出发,以面积在0.2~1.0 hm2的池塘为研究对象,监测池塘中水体温度的气象变化规律,并基于自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为湖北省池塘水温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
1.1.1 水温数据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ZQZ水温观测设备观测的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东西湖区有代表性地点面积在0.2~1.0 hm2的池塘水温分层观测数据(30、60、100、150 cm),数据记录频率1 h/次,精度0.1 ℃。
1.1.2 自动站数据 来自武汉区域自动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气温要素的日数据,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1.2 方法
以武汉精养鱼池观测所得3年逐小时水温作为研究数据,分析不同层次水温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水温的变化规律;采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象要素与水温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层水温预报模型,并用武汉和荆州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2 温度预报预测模型
水温是淡水鱼正常生长所需要的重要条件,大部分鱼类都需要一定的水温来进行正常的发育和繁殖。对渔业来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6,7]。
2.1 水温分布特点
由于水温各个月份的分布状况区别不大,以2010年5月水温观测数据为例,分析30、60、100、150 cm深度水温与天气条件、气温以及深度间的关系,研究池塘水温的分布规律。图1是月平均气温与不同层次的月平均水温的比较,由图1可知,不同层次的月平均水温分布曲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最低值均出现在上午6时左右,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6时以后,月平均水温最高值为30 cm水层,为24.5 ℃;月平均水温最低值为150 cm水层,为22.3 ℃。从变化幅度上看,30、60、100、150 cm水层月平均水温及气温的日变化幅度分别为2.2、1.6、0.9、0.2和6.9 ℃。表明气温变化幅度比水温变化幅度大,水温变化幅度随层次加深而减小,30 cm水层的水温受气温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水的容积热容量较大,水体在白天受热期间可吸收并储存大量热量,而在夜间冷却期间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造成的。
由于30 cm深度水温受气温影响比较明显,分析了2010年5月30 cm水层月平均水温与月平均气温变化规律。30 cm水层最低温度出现在上午7时,为22.5 ℃;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7时,为24.5 ℃。气温最低值为上午6时,为18.2 ℃;最高值为中午14时,为25.0 ℃。表明30 cm水层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但明显有滞后发生,其池深度水层也有类似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水体的热容量大、水面的蒸发以及热量在水中传导需要时间造成的。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水质在线仪观测的分层水温和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面积在0.2~1.0 hm2池塘的分层水温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水温预报模型,结果如下:
1)确定了水温三大特点:①水温层次越深,日变化越小,30 cm水层的水温较易受到气温影响;②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但明显有滞后;③不同天气条件下水温变化幅度不同,阴天变化较小。
2)建立了不同层次水体温度的预报预测模型并通过了模型检验,水体温度的预报预测模型R2均在0.8以上,拟合效果良好。相同天气和水深条件下,最高水温的模拟效果普遍要差于最低水温和平均水温;相同预报内容和水深条件下,阴天水温的模拟效果普遍要差于晴天水温和多云水温。
参考文献:
[1] 叶守泽,夏 军,郭生练,等.水库水环境模拟与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2] 雒文生,宋星原.水环境分析及预测[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
[3] 邓 云,李 嘉,李克锋,等.紫平铺水库水温预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9):50-52.
[4] 张元奎,耿孝同.春季烟威渔场水温均值预报[J].海洋预报,1996(2):77-80.
[5] 许桂水,王东方,陈铁帅.水温及其预报方法初探[J].工科数学,2002(1):17-22.
[6] 钱小蓉.水库水温预测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3):134-140.
[7] 杜尧东.广州地区冬季鱼塘水温特征及其预测预报[J].生态学杂志,2004,23(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