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培养水产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产类;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55-02
如何使培养的学生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顺应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更是热点问题。作为地方院校的天津农学院,多年来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了遵循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水产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改革方案、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对我院水产类本科专业开展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
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既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应培养秉承中国特色水产理念,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水产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水产、教育、科研、管理和生产经营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我院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学校教务处统一部署,旨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达到提高本科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我院对2013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水产类三个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均分成四个模块,分别是基础课层面、学科基础课层面、专业课层面以及创新技能层面实验课程(见表1和表2)。
三、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根据重组整合、层次递进的总体原则,对我院水产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将微生物、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及病理方面的实验课合并为水产动物疾病实验;将细胞生物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合并为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将海洋生态学、海水化学、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实验合并为水质监测实验,均为60学时;其余实验课独立设课(30学时),组成了水产类专业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增加综合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内容,将原来各个实验衔接密切的验证性实验改编为综合性大实验。如饲料检测与分析综合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前均要上交预习报告,学生在掌握了常规成分检测的基本技能后,教师布置综合性实验的总体要求,学生提前认真思索设计实验方案、力求高效、准确地完成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这种综合训练,学生也视为挑战,积极性大大提高[1]。通过综合实验,学生可将单一的零散的实验项目有机串联,以饲料为主体,以饲料成分检测为主线,与饲料厂检验化验训练有机结合,提前进行岗前培训,效果较好。卢荣华等人引导学生小组设计综合性实验,题为“鲤鱼对糖、脂肪、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及与脂质蓄积关系研究”[2],可谓是学术加实践性培养的模式。为完成大型实验的任务,实验室全程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幅提高。类似的实验项目在每一门实验课程中的总学时不低于35%[3]。
3.实验室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项目和开放实验。依托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和6个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动物营养实验室、疾病防治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浮游生物实验室),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4年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市级、校级分别为7项、9项和14项。每年都有对外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包括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实验、中草药活性成分提取、免疫应答、饲料检验化验等项目。使更多的学生主持创新项目,制定实验方案及时间安排,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
4.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如水产动物解剖大赛、抽血大赛、捕鱼大赛、观赏鱼繁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专业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寓教于乐的层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1]。
5.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实验教学生动性。多媒体教学课程组采集、引用了大量教学图片、图表资源,制作了教学课件,可将照片、录像、动画通过投影仪同步演示,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生动化,拉近空间和时间距离,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程网站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涵盖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电子教案、授课录象、电子课件等内容,及时更新和拓展资源,成为学生的网上助学系统[4]。
四、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进行评定。实验报告具程序化,相互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5]。为此探索新型的实验课评价考核机制,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6]。我院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出勤、实操、综合实验考核、报告成绩(预习和实验报告)组成。考核成绩时,强调过程弱化结果。弱化结果是把实验结果考核分解到过程中,弱化实验报告所占考核比重,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体现在减少实验报告分数比重,增加实验过程中实操能力考核和综合性试验考核,报告中重点考核讨论部分,以判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明霞,刘文强,司振书,王桂英,曹贵玲.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家禽,2013,35(9):44-46.
[2]卢荣华,杨丽萍,闫潇,孟晓林,聂国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水产,2014,(1):39-40.
[3]石玉祥,李存,闫金坤,等.设计性、综合性试验在动物医学专业试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6):118-119.
[4]白东清,李丽,朱国霞,方珍珍,崔培,陈成勋,乔秀亭.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科学导论教育论坛,2015,(25):8-9.
[5]王树迎,崔言顺,常维山,等.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机制的改革和实践[J].山东农业教育,2005,(3):29-33.
[6]金鑫,鲁承,张守发,等.动物传染病学“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家禽,2009,31(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