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戴大喜:下海做虾农,,共奔康庄道

时间:2022-11-01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戴大喜今年44岁,高邮市龙虬镇人,是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高邮市老区经济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的理事。近20年来,他本着“吃再多的苦不怕,流再多的汗不怕,一定要干出名堂来”的决心,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交易市场、冷冻加工厂、罗氏沼虾产业服务平台等配套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合作社示范社”、“省2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扬州市十佳农民合作社”,他也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优秀合作社理事长”、“第四届创业之星”、“扬州市科技兴农带头人”、“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高邮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辞职下海 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1990年,戴大喜中专毕业,被分配到龙虬镇强民村一企业做会计,1993年调至乡经管站工作。当时,原张轩乡罗氏沼虾养殖刚起步,虾子上市供不应求。戴大喜经常与农民打交道,发现许多农民想养虾,却苦于难寻虾苗、缺少养殖技术。他想,如果自己能帮助农民找到供苗的基地,并且掌握养虾的技术,不就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养虾了吗?

1998年春,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辞职下海,带领6户虾农到吴江购苗。当时,苗种十分紧俏,钱交了,但要等半个月才能提货。为帮助虾农早点提到货,他与厂领导多次沟通,介绍高邮的情况,终于得到了对方的理解,顺利为6户虾农组织到了虾苗,第二年又为16户组织了虾苗。

为识别虾苗质量的好坏,戴大喜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上海水产大学研究所潘家模教授有一本关于罗氏沼虾的书。他费尽周折把书弄到了手,了解到罗氏沼虾的生理特征以及苗种的鉴别方法。但好的虾苗买回来后,又出现虾农因不懂养殖技术亏钱的问题,这让戴大喜十分痛心。他再三找专家询问养殖罗氏沼虾的相关技术。他的执着终于感动了专家,不但给他讲授了养殖的基本要领,还送给他一些书籍,并免费赠送了一台旧显微镜。戴大喜又自己花钱买了一台化验水质的检测仪器,然后利用这两台仪器,顶着烈日穿梭在农户塘口,免费为虾农进行水质化验。

适应市场 组织水产专业合作

2000年,戴大喜在龙虬镇租了35亩水面。当时,虾农只知道常州宣塘桥水产市场,一家一户拉着几百斤虾去卖,常常是货多反而价贱,养殖户欲哭无泪。如何才能打开罗氏沼虾的销售市场?戴大喜萌生了成立合作组织、集中向外推销的想法。同年3月,他与其他三家养殖户创办了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

15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员由最初4户发展到了现在198户,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1560多农户从事罗氏沼虾养殖,注册的“沼源”牌罗氏沼虾畅销市场,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基地养殖面积也由300亩发展到了11960亩,户均纯收入达到9万元以上,参加合作社成员比未参加合作社户均效益高出8000元以上。合作社还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为虾农节约成本约1200多万元;投入27万元,为虾农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他还率先建立了质量监督体系,赢得了市场信誉和竞争力。

2014年,合作社又投入267万元新建了140平米成员一站式服务大厅、140平米成员培训中心、480平米技术服务超市。标准化服务中心建立后,合作社成员不需要再跑第二处,在服务中心就可以享受到水质检验、病害化验诊断等业务服务。同时,通过技术培训,不但使成员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让他们接受了统一的生产管理,及时掌握了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政策信息、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提升了合作社成员的素质。

兴办实企 走上更加宽广的道路

2005年,戴大喜与他人合股创办了扬州源泉饲料有限公司,配套了产业发展。2010年投入150万元,新建了一座罗氏沼虾速冻与储藏加工厂,进行反季节销售,增加虾附加值,较好地延伸了产业链的发展,解决了本村110名老人就业,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2014年,他又带领合作社成员一起投资扩大了速冻加工规模,新上了1000吨罗氏沼虾深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年新增储藏能力800吨,预计实现销售6400万元,可解决季节性用工130人就业。

前不久,合作社与南京邮电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分别投资15万元,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罗氏养殖进行精细化管理。初步选择15户、400亩虾塘进行试点,利用塘口自动检测设备,将氨氮溶氧、温度、以及PH值等指标自动发送到养殖户手机上,以此逐步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加虾农收入。

关爱他人 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戴大喜先后帮助40多个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同时,他不忘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关爱困难群体。他先后为地震灾区捐款4500元,捐赠7000元为龙虬镇困难户安装了数字电视,捐赠3000元用于强民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捐赠3500元支持农民体育事业;助学扶贫4个贫困家庭,每个家庭每年2000元,已连续三年。 (责任编辑 党亚惠)

推荐访问:下海 戴大喜 共奔康庄道 做虾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