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灵岩景区导游词6篇

时间:2022-11-20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灵岩景区导游词6篇灵岩景区导游词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山东灵岩寺导游词1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  岩寺的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灵岩景区导游词6篇,供大家参考。

灵岩景区导游词6篇

篇一:灵岩景区导游词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山东灵岩寺导游词1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

  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他们

  

  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

  

  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

  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

  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次来。谢谢大家!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3灵岩寺旅游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境内,距104国道8公里,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著名胜境有千佛殿、墓塔林、辟支塔、大雄宝殿等几十处。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历来为观者和专家们赞誉不绝,梁启超称其为“海内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游览、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4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文革期间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未被破坏。灵岩寺的千佛殿中有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山水,他六次下江南八次到灵岩寺,写了上百首赞美长清的诗词,由此可见这位真龙天子,对长清这方山水民风的钟爱之情”。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

  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开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优美,殿宇峥嵘,布局宏伟,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

  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13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衣着打扮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

  上有几处泉水,卓锡泉,白鹤泉和双鹤泉,他们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传说卓锡泉是当年一位老和尚用禅杖戳地而得的泉,它也是济南72名泉之一。而不远处则是袈裟泉,相传是挖泉水时,在泉旁处理着一块形似袈裟的铸铁,故因此而得名。该泉水四季不断,为寺内主要饮用水。

  继续拾阶而上,便能看到另一眼名泉——甘露泉,它有“灵岩

  

  

篇二:灵岩景区导游词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3篇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下面是带来的济南灵岩寺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济南灵岩寺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灵岩寺。它地处长清县万德镇东北七公里的灵岩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处,是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现在我们的游览车已进入了灵岩山,这里群山环抱,峰峦清幽,松柏苍翠,泉水清冽,风景十分秀丽。明代诗坛领袖王世贞曾赞美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处。灵岩山原名方山、玉符山。因山的主峰顶部高大雄伟,方方正正,很像将军印而得名。至于灵岩这个名字的由来,则与朗公的故事有关。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

  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开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优美,殿宇峥嵘,布局宏伟,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广场上的大灵岩寺碑是由元人文书訥题写的。

  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这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大殿是木结构建筑,阔七间,深四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单檐庑殿顶,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飞的大鸟。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朴庄严,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现存不多的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2

  文物精品。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

  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衣着打扮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千佛殿东西两侧老干龙钟的汉柏下是苏轼的诗碑,字迹龙飞凤舞,为宝刹增色不少。其实,苏轼并未来到过灵岩寺,这首诗是他在徐州登云龙山时而作。

  篇二: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3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篇三:灵岩景区导游词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介绍范文(1)灵岩山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它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但因年久失修,此时此刻去的游客也不多了。灵岩寺的寺门与寺内的殿门是错开的,并没有正对着。进入灵岩寺,走过几个殿之后便到了主殿千佛殿。千佛殿始建于唐朝,正殿中供奉的是通爱护金的三身佛,殿内四壁上有成百上千尊木雕小佛,千佛殿也因此而得名。但殿中最值得观看的还当属围坐着在四周的40尊泥塑罗汉,他们表情姿态各异,特别活灵活现。参观完千佛殿后,绕道寺后的西北面可观赏辟支塔。这是一个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基为八角形的,上面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浮雕,它也是灵岩寺的标记性建筑。参观完辟支塔之后可向山上走去,整个爬山过程约1.5个小时左右。在山上有几处泉水,卓锡泉,白鹤泉和双鹤泉,他们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传闻卓锡泉是当年一位老和尚用禅杖戳地而得的泉,它也是济南73名泉之一。而不远处那么是袈裟泉,相传是挖泉水时,在泉旁处理着一块形似袈裟的铸铁,故因此而得名。该泉水四季不断,为寺内主要饮用水。

  

  接着拾阶而上,便能看到另一眼名泉甘露泉,它有灵岩

  个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基为八角形的,上面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浮雕,它也是灵岩寺的标记性建筑。

  参观完辟支塔之后可向山上走去,整个爬山过程约1.5个小时左右。在山上有几处泉水,卓锡泉,白鹤泉和双鹤泉,他们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传闻卓锡泉是当年一位老和尚用禅杖戳地而得的泉,它也是济南73名泉之一。而不远处那么是袈裟泉,相传是挖泉水时,在泉旁处理着一块形似袈裟的铸铁,故因此而得名。该泉水四季不断,为寺内主要饮用水。

  接着拾阶而上,便能看到另一眼名泉甘露泉,它有灵岩

  清县万德镇东北七公里的灵岩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处,是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此时此刻我们的巡游车已进入了灵岩山,这里群山环绕,峰峦清幽,松柏青翠,泉水清冽,风景非常秀丽。明代诗坛领袖王世贞曾赞美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处。灵岩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顶部高大宏伟,方方正正,很像将军印而得名。至于灵岩这个名字的由来,那么与朗公的故事有关。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传闻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

  。听众把这一异状告知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缺乏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闻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来此开拓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日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出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那么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

  

  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今饮茶盛行,是北方人起先以茶为饮料的缘由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起先,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美丽,殿宇峥嵘,布局壮观,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自古就是巡游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此时此刻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

  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情场面。但此时此刻保存下来的缺乏半数。殿中心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13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自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深思,或大方激扬,特性显明,活灵活现。

  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清楚可见。衣着妆扮与人物性格非常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根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介绍范文(4)各位挚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送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日我给诸位挚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答复你们提出的问题,盼望大家载兴而来,满足而归。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绚丽珠古代文化,吸引多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如同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态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

  

  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介绍范文(5)灵岩寺旅游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境内,距104国道8公里,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绕,深邃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古木青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围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闻名胜境有千佛殿、墓塔林、辟支塔、大雄宝殿等几十处。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历来为观者和专家们赞誉不绝,梁启超称其为海内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绕、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闻特殊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爱护、旅游开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巡游、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

  

  

  

篇四:灵岩景区导游词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1)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赵悦炜,是你们本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悦。

  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雁荡山的观音洞。对于观音洞的传说,我也没听说过,现在让我说一个我自编的传说吧:在古时候,有两座又尖又长的山峰,人们看它们是分开的,就在叉开的缝里盖房。突然有一天,一个细心的人发现两座山在不停地靠拢,就让大家到山上生活。

  几天后,两座山的底部真的合拢了,可上半部分也在慢慢靠拢。人们急了,纷纷逃窜。这时,天上的观音菩萨路过此地,看到人们这副狼狈的模样,心里不由得浮起了一阵同情,立刻用法术把两座山的活动停止了。人们十分感谢观音菩萨,就在两座山的山峰之间盖了一座九层楼的寺庙,取名为“观音洞”。

  好了,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了解观音洞吧。观音洞分为九层,所以大家上楼梯时要小心;山下有许多小溪,大家在上山过程中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们乱走,以免掉入溪中;身上的财物请放在车上以免丢失;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持洁净;

  别忘了带给菩萨的祭品,希望大家能有秩序地上山。给大家的时间是两个小时,等会儿我们还在这里集合。

  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2)温州素有“东瓯名镇”美称,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通丽水,北通台州,管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二市,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永嘉,洞头六个县,全市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13万。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称为“东南第一山”。山中环境怡人,冬暖夏凉,泉水清澈,空气新鲜。雁荡山山体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整个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8大景区。楠溪江北雁荡山、灵峰夜景、灵峰的奇峰异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犹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灵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山颠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名字叫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

  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此

  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驮着姑娘便跑,到山颠上无路可逃。这时老牛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送你到月宫去。”没等姑娘答应,老牛便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把玉贞送到月宫。

  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每当皓月当空称为“犀牛望月”。如没有月亮则称“犀牛盼月”。再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叫“雄鹰敛翅”。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再看看最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维纳斯”。

  山峰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朝者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真可谓“自古多情伤别离”。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骑鲸鱼”。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留着波浪式的发型,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踮起了脚尖,扬起脸,双

  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雁荡山的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后脑勺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罐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公公峰”出现了,是同一块山峰的不同角度观看的形象。

  婆婆的发髻不见了,脸型拉长了,深陷的双眼,弯曲的卷发,高凸的罐骨,有点象洋公公。左边的崖嶂上,雁荡山观音洞的白衣观音飘然而至,一袭白袍,手持净瓶,头带凤冠,口中念念有词。灵岩景区。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钟鼓齐鸣”四个大字,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

  左边整座大的岩石犹如一口巨钟,右边山顶上便是一个圆鼓。闻钟鼓声,古刹也不远了。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前面是双珠谷,这座塑像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他三游雁荡写了《游延宕山日记》,为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左边山顶有一岩石摇摇欲坠,叫“顶珠石”。

  它对面出现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听着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这景称为“青蛙听经”。碑刻是纪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荡山

  人,为雁荡山开山修路造福谋利。正前方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着前方舍利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

  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巨大的雄鹰张开翅膀,预展翅奋飞。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看后赋诗一首:“灵岩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来到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前,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间仙境。背对大雄宝殿向右看,刚才的“雄鹰”到了这里已势若擎天,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

  在天柱峰的右恻,有两座并列着的山峰,形似凤凰,头朝着灵岩寺,叫“双峦峰”。在它右边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间,这峰叫“独秀峰”。它与双峦峰之间便是小龙湫。面朝大雄宝殿仰视后面的崖嶂,称之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象一只金乌,相对应树丛中的一只玉兔。“金乌”代表太阳,“玉兔”代表月亮,故称日月同辉。再转过头看大雄宝殿左边,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耸立,如大旗飘扬,气势磅礴,叫“展旗峰”,高达260米,与右边的天柱峰相对峙,称之为灵岩寺的南天门。

  两峰之间距离250米。上方横空而过的铁索,用于空中飞渡。灵岩古寺四周群峰环列,环境幽雅。以屏霞为幛,得天柱和展旗为南天门,可见灵岩是一块宝地。山门左右写了“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的对联。上方各有一字念“轰”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

  意。灵岩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是目前雁荡十八古刹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着南海观音。这些竹子,看是圆摸是方,称之方竹。相传这竹子是从钱眼里长出来的,摸了这竹子,各位能财运亨通。

  小龙湫和大龙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卧龙谷。大龙湫景区。大龙湫以变幻万千而闻名遐迩。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观音坐莲台”,安详、端庄的观音,脸朝东方,安然坐与莲花台上。再往左看,可见一只老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此景称为“上山鼠”。

  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猫,弓前背,朝它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便有“灵猫捕鼠”之称。马鞍岭隧道354米长,高4。5米,宽7。5米。前面的山峰叫“千佛峰”。

  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颜色灰浅的“抱儿峰”,峰顶是一位年轻的少妇,梳者整洁光滑的发髻,微微垂头,穿着印度式宽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怀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满无限爱意。前面有一座独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条嗷嗷待哺的鳄鱼,去大龙湫就得绕它180度转,在走的行程中,从不同角度观看山峰的多种变化。前面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裂缝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

  单看右侧,恰似一位妙龄少女,衣着古装,云髻高耸,飘然耸立,称为“昭君出寨”。

  第二山峰的右边有一高一低两块小岩石,低的像狡猾的狐狸,一脸媚笑对着老虎,大的岩石像老虎,一脸怀疑,称为“狐假虎威”。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的,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围共有20多处摩崖石刻。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3)

  顾名思义,剪刀峰就是一个像剪刀的山峰。剪刀峰是雁荡山的著名景点,它非常奇特,奇特在于它的变化。

  剪刀峰分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岩石,中间稍微分开,一左一右,在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也不同。剪刀峰一共有8变,进入景区,一条出水鳄鱼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微微张开大嘴,望着天空,非常有趣。再走几步,变,变,又变成了一把大剪刀,真是惟妙惟肖。在仔细看看右面那块岩石,犹如一位少女,眉眼清晰,穿着古装,仰望天空,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我们继续往前走,石头又变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仔细地看,似乎闻到了它淡淡的花香。接着走,一只栩栩如生的啄

  木鸟出现了,它扬起尖利的嘴巴,在为左边的老树看病呢!变了!变了!剪刀峰又变成了一只灰黑的大熊,它翘起嘴巴,向左边的蜜罐飞扑过来,好像馋涎欲滴的模样,让人啧啧称奇。

  瞧!一根玉柱竖起来,又长又粗,直插云霄,原来这就是剪刀峰的又一变化——桅杆峰,看上去好像船上的桅杆。最后一变就是旗帜了,从下往上望,好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彩旗,如果在几百米外观望,真的能以假乱真呢!

  顺着剪刀峰的山路,我还看到了山边的岩石上有很多圆圆的“石球”,经导游介绍,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气泡岩”。这些石球其实是空心的,它是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了有空腔的球泡,听说里面还有液体凝固而成的岩浆呢!

  雁荡山以峰、洞、岩、石、瀑、泉著称,景色优美,特别,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让我下次再来介绍吧!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4)观音洞初名“灵峰洞”,又名“罗汉洞”。藏于合掌峰之中,朝东。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进入山门即是天王殿,殿内供奉四大金刚。从

  山脚要经历403级逶迤石磴,才达顶层大殿。正殿中央,供奉娴静庄严的观音菩萨坐像。旁立十八罗汉雕像。

  观音洞洞顶有泉水三束,名洗心、漱玉、石釜。洗心泉从洞顶左侧石罅中滴入洗心池中,水质极清。漱玉泉在天王殿后,泉水从洞顶洒下,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石釜泉在漱玉泉后面,水从釜形洞顶石缝中涓涓下滴,似一幅悬挂的珠帘。

  站在观洞的第七层往上看,能仰望到洞顶中间有一小罅,阔尺余,长三四丈,有一线天光泻下,名叫一线天。在观音洞第七层朝外面的岩壁观看,左手面可见“一指观音”,当中可见“侧面观音像”,右手可见“地藏王像”。再往洞外看,可见奇景林立。第七层原为斋堂,现是摄影部和小卖部。

  雁荡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

  雁荡山观音洞是一天然洞天,因合掌峰的“掌心”中,故称“观音洞”。洞深、宽各40米,高约100米,为雁荡山第一大洞。洞内倚崖建有楼房10层。从洞门口拾级而上,要走377级石阶,方可到达最高层的大殿。殿内供奉观音塑像和十八罗汉。此外洞中尚有“洗心”、“漱玉”、“一缕”三泉。学者邓拓有诗云:“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

  观音洞,自唐以来就一直游人如云,始建于1106年。观音洞原名灵峰洞,后改罗汉洞,再改观音洞。山门的观音洞三个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在雁荡山梅岭西麓。

  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

  

  

篇五:灵岩景区导游词

  三把握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区委的安排布署和要求农业局将认真传达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专题研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努力做到思想上早进入工作上有安排行动上有方18向确保全局党员干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自觉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思想进步素质提高能力提升和工作贡献上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灵岩寺导游

  【篇一: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灵岩寺公园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

  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

  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近,故称“五步三泉”。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平面呈椭圆形,跨

  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次来。谢谢大家!

  【篇二: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灵边,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于此”)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

  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时,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篇三:导游词--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公园导游词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

  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

  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还

  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近,故称“五步三泉”。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

  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次来。谢谢大家!

  

  

篇六:灵岩景区导游词

  Iamonlyresponsiblefortheexcitement,andGodhasitsownarrangement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2021年雁荡山景点导游词

  2021年雁荡山景点导游词1

  灵岩景区是“雁荡三绝”中规模最小的一处,却颇有看点。在不大的范围里,汇集了天柱峰、小龙湫、卧龙谷等小有名气的自然景观,有《神雕侠侣》中的外景地断肠崖,惊心动魄的“灵岩飞渡”表演也很是夺人眼球。

  景区内步行游览即可,出名的奇石景观和岔道处都有显眼的指示牌,不必担心迷路。进入景区大门,沿着水杉林间的游步道往里走,行不多久可见一尊徐霞客塑像,旁边的`指示牌标明此处是第一处石景“青蛙聚会”,若是仔细揣摩,你会发现山顶上有许多神似小青蛙的石头。继续往前,经过“老僧拜塔”、“雄鹰展翅”等景观,大约10分钟便能来到灵岩寺前。天柱峰和展旗峰一左一右列在寺院两侧,背后的屏霞嶂如同一个巨大的椅背,让灵岩寺平添了几分庄严。

  灵岩寺附近是“灵岩飞渡”的最佳观赏点,一些地方设成了茶座,让人边品茶边看表演(20元左右)。飞渡表演一般在每天上午10:30左右,下午还会有1—2场可看(以景区当日公告

  为准)。先是在崖壁上表演各种惊险的动作,而后是钢索上的横渡。用翻跟斗、滑行等动作模拟雁荡山人采药的场景,非常精彩。

  这里也是景区的十字路口,由此继续向前直行是景区内最精华的小龙湫和卧龙谷,右边通往龙鼻洞、莲花洞,往左则可去到仰天湖。一般游客去过卧龙谷,看过飞渡即结束游程,若时间充裕也会花些时间从各种角度来欣赏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奇峰怪石。

  其实小龙湫的水势和高度都远不及大龙湫,旱季时更显得寒酸,更多游人是冲着它旁边的卧龙谷而来。在瀑布一旁坐电梯上到谷中,眼前的翠谷是一片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小天地:断肠崖因为是《神雕侠侣》的外景地而名声大噪,游人到此总要和刻着“断肠崖”的石碑合影,再回味一番小龙女在断肠崖一跃而下的画面;龙口湖中有一尊观音像,塑像前方有两朵莲花,若是将硬币投入莲花正中的圆孔,观音脚边的莲花座便会喷水,不少游人在此丢硬币讨个好彩头。此外,你还可以走走悬空索桥,或者坐卧龙潭上的竹筏进到洞里,一睹小龙女的“寒冰床”(需另付费)。

  整个卧龙谷大约20分钟即可走一圈,乘电梯原路返回。需要注意的是,旺季排队坐电梯的游人非常多,上午飞渡表演过后更是排队高峰。不妨尽早进入景区,游完卧龙谷后返回灵岩寺观飞渡,避开旅游团。灵岩距离方洞和大龙湫都不算远,大龙湫有绿色小巴可直达,通常会安排在同一游程中。

  2021年雁荡山景点导游词2

  雁荡山中称“门”的景点多达十几处,以显胜门为最。显胜门景区位于雁荡山北部,其中主景显胜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若说显圣门有着“张力十足”的气势的话,那景区内的砩头溪和松坡溪则正好与之相对,无不透露出一派柔美轻松的景象,山水之灵气在此完美的调和,两相映衬,便成无限风光。

  显胜门又名“仙圣门”,两崖高耸两百米,间距仅数米,沿着弯曲的石路走到门内,抬头仰望,壁顶复合,仅留一线,这种距离的束峙产生的效果至为强烈,令人头晕目眩,不能久待。再进去数百丈,则绝壁四合,脚下涧水潺潺,非常深邃幽静。

  景区内还有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区入口处是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南阁牌坊群,古朴雄伟;乐清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章纶墓,此外,还有散水瀑等自然风光,及显胜门内峭壁间的石佛洞,洞内溶岩积聚,酷似佛像三尊。

  2021年雁荡山景点导游词3

  三折瀑景区区东接灵峰,西接灵岩,包括净名寺、烈士陵园、铁城嶂、梅花桩、老猴披衣等景点。在雁荡山众多瀑布中,三折瀑最为奇异,其中尤以中折瀑为极致——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据说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却了的火山口,火与水如此相克又相生。

  三折瀑经三处悬崖,倾泻成为上、中、下三个飞瀑:

  从烈士墓左侧台阶上行200米即是下折瀑,瀑朝南,高50米,呈葫芦状,人称“葫芦天”,座侧有一个朝西洞穴,叫做“龙游洞”;

  从下折瀑折回原来的叉路口,上行15分钟即是中折瀑,瀑高120余米,瀑位朝东,瀑布坠入潭面会发出阵阵叮叮步阵的天籁之音。沿潭筑有环形石路,绕到瀑后,透过珠帘水,远山隐约可见,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在晴日上午9时许,阳光透过岩隙映照飞瀑,形成七彩飞虹,绚丽多姿,令人叫绝;

  从中折瀑沿岭稍上一段路,在左侧山背建有一座“逸兴亭”,再往上就是上折瀑,瀑位朝南,高100余米。瀑从剖瓮形洞顶撒入潭中,沙沙作响,卷起朵朵水花,颇为绮丽可人。出上折瀑口,右面山脊上的“望海亭”就在眼前,登上此亭,可俯瞰缥缈的大海和连绵起伏的群山。

  2021年雁荡山景点导游词4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雁荡山最华美的乐章之一。沿鸣玉溪而上,山腋两壁,危峰乱叠,溪涧潺潺。日景耐看,夜景销魂。每当夜幕降临,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东来的游客一抬头就能看到蒲溪西边那叫做接客僧的巨岩。接客僧是雁荡山中形象最为逼真生动同时也最具象征意味的肖物拟人景点,它把我们导入一种佛教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危楼九叠的观音洞里达到了顶点。其实,与其说灵峰是佛地毋宁说它是仙乡,这并非因为紧挨佛家的观音洞还有一个道家的北斗洞,而是灵峰四周诸多青峰苍崖轮囷郁盘,绕出一方如梦如幻的胜境。灵峰的峰崖又最会做态,所谓“移步换形”,尤其是在月夜,会令人生出许多绮思。“灵峰夜景”遂成为万口争说的绝景而进入导游的保留节目单,而高妙的佛地仙乡也随之走近了世俗世界。

  灵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雁荡精华之所在。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每当夜幕降临,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

  

  

推荐访问:灵岩景区导游词 景区 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