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3篇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第1篇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供大家参考。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3篇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第1篇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汶上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x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汶上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汶上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汶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1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616公顷、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144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5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镇鸿福曙光社区16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
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全县围绕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10处,吸纳26万农民就业。四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社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经营的路子,让农民成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群众的股份收入,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规划社区多,投资力度大,进展速度快,社会效果好,也有部分镇工作进展缓慢。多数社区是从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率先启动的,而边远村庄和经济条件薄弱村庄的社区建设尚未破题。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乡镇都比较重视农村社区住房实体建设,对于供暖、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周,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社区建设成本逐步增加,建设资金不足。目前资金仍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一些乡镇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融资难度大,市场化力度不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乡镇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每年度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搞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兑现时限。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实施
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建设项目贷款需求。六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建计划。建立县直单位包社区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使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数量进行排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行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违章乱建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发展乡村游创造条件。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原行政村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大村庄"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种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构建农村社区服务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管区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有机统一的"三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三是完善农村
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医疗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保等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社区的基本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力争在农村社区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第2篇
部分省市区(县)人大代表联合视察了我区新型社区建设创新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杨长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志章、蒲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超,省人大代表蒋贵清等部分驻温江区、蒲江县省市区(县)人大代表参加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来到温江区人大代表之家、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大同老人关爱中心、万春镇幸福田园、寿安镇苦竹村月石院、国色天乡法治文化主题乐园、万春绿道等地,对我区的新型社区建设创新治理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近年来,我区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切入点,大力整合农村社区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激发多元参与,推进农村社区自治、共治、德治和善治,构建"1﹢4﹢N"多元治理格局,探索村民议事会运行"八步工作法",创新"三自两化"建设机制,着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何志章指出,此次温江和蒲江的三级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是一次互相交流、开阔视野的机会,希望代表们多看多了解,把好的经验带过来,积极为温江的发展建言献策。罗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跨区域联合视察,增进蒲江和温江两个区域人大代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代表们站在新的高度来建言献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更大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第3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交流推广有关地方推动养老、家政服务进社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在浙江省杭州
市举办了面向"十四五"的社区养老、家政服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会议从完整居住社区、未来社区、公园城市社区、"13社区"等实践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发展社区服务的理解,对推动社区家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共识。
""十四五’时期,要以提升和完善公共服务承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型社区建设,将社区建设成为美好生活共同体、公共服务聚合体,以建设新时代新型社区承载体,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在会议上表示。
与会人员学习交流了各地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意识到"十三五"时期发展社区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不足":一是发展模式存在不足。当前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服务需求间发展不平衡,社区自身缺乏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内在动力。二是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家政服务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资金不足。社区服务设施投资主体缺乏,社区缺乏必要投资经费,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存在找不到场所、运营成本高等障碍。四是设施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等社区设施总量不足,部分陈年老旧、功能不完善。五是政策支持不足。服务进社区还存在土地及用房属性限制、环保、消防验收等不便捷问题。
悦管家总经理王祺在会上分享了"家政进社区"助力社区生活服务的经验。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增三减"将是社区长期的运营现状,即老年人的数量在增加,比如20xx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了35.2%,而场地空间越来越少,政府保底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运营总费用在降低,新生代服务者在减少。"针对这样的长期现状,应推动公建民营社会化和经济化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场地运营的效率,推动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年轻化,推动运营主体的数字化来解决未来成本增加人员减少的问题。"王祺表示。
彭福伟总结时表示,此次会议经验上可借鉴,观点上有分享,大家凝共识、思问题、学经验、明方向,收获丰富。要借鉴社区实践经验,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多元普惠服务改革,深化社区提能减负增效机制改革。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推进社区设施改造。构建智慧社区,注重数字赋
能。聚焦不同生活场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消除"最后一公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开展"时间银行"动员民众参与。
他谈到,"十四五"时期,将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强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设施覆盖面与利用率。加快推进构建社区服务网络,提升社区设施服务能力。同时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分不同层次,满足社区服务发展需求,提升供给侧服务能力,搭建要素保障平台,推进社区服务体系改革创新。深入开展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养老、家政、康养、托育、早教、体育健身等服务融合发展,促进社区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推动建设智慧社区。促进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推动发展社区服务保险,对服务人员分级管理。
推荐访问: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