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

时间:2022-12-29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 ,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1)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想让孩子们做到规范书写,能够把写数落到实处,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教学写数这一知识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数形结合,用6和7来表示图形,接着用6根或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不得不说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可小觑,认识数序、比较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由于在前面画图、摆小棒的教学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时间紧张导致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不够扎实,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在下一节课要进行专项强化练习。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贴近学生富有激情,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在数序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变魔术”——将“6”(6个圆片)变成“7”(7个圆片),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通过黑板上所摆的圆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第几”和“几”的区别;第二层次,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鱼缸,进一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第三层次,通过游戏“找位置”,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分清“第几”和“几”的意义。同时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渗透基数和序数,比如“请这一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请这一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设计时都将出发点框定在了*的思维方式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而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7位同学”和“第7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7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

  通过本节课,我产生了一个困惑:当学生出现教师预设不到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超过了本节课所新授的内容,这样对这部分学生来讲新授就变得没有意义,而如何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那么又会忽略其它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碰到这种情况,教师的教授更应该关注哪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我想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比如今天这节课,学生在自己提问时就出现了“比0小的数是几”、“0的相邻数是几”这样的问题,而也有学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当自豪的,这时他觉得他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应该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言语,得到同学羡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教师的肯定会让其他学生也模仿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关于数学的知识一古脑儿表达出来,而偏离课的主题;但不表扬,又会使回答出超前知识的学生失落。因此,教师如何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细节,但却影响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效果。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的教如何能协调整个课堂,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探讨的课题。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孝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

  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

  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分小组动手操作并结合游戏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一个个新知识,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同更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但从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最终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6位同学”和“第6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6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在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的太少,致使这个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课后反馈中发现学生掌握不够扎实。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7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今天我作课6和7,上一周就把课备好了,特别是课下我了解了学生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发现学生对于10以内的数都做到了熟悉,而且还会写,但是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能做到脱口而出,对于10以内数的书写不够规范,基于这种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两个:一是在情境图中抽象出6和7,知道5添上1是6,6添上1是7,并且会从0数到7,再倒着数回去。二是学会规范书写6和7。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一个多月,对于上课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上课的要求不懂,所以上课中难的不是知识的讲解而是学生的组织。不过从上课情况看,本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感觉是停一会就得维持一下纪律,不然学生的思想会跑。也许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听课特点吧。

  课上我首先从书中的情境图中抽象出本课要学习的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通过让学生理解小棒也可以表示出6和7,并用小棒摆图形,加深学生对6和7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不仅仅是认识6和7,更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在尺子上补数,让学生明确5、6、7三个数的大小,最后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数字,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教学设计环节自认为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有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就是计数器的使用,上课前慌慌张张去李老师处取计数器,可是由于没有跟书上一样的计数器,只好取了一个跟过去的算盘一样的教具,结果课堂上让学生拨6和7的时候下边珠子不够用,只好从上边拨下一个,这样可能会给三年级的算盘学习埋下隐患,这是我的疏忽。

  这个疏忽给我敲响了警钟,教学上一点都不能马虎,特别是数学教学,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问题要周全。备课不仅仅是备学生,备教材,更要备学具,备教具。

  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有点前松后紧的感觉,特别是6和7的写法时间不够用。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下几方面改进:

  1、多与带同头课的老师和其它老师请教,学习他们严、细、实的教学作风。

  2、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具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9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紧紧围绕本人研究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游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基础。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学上,而是要体现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行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2)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6、7的认识这节课学习内容较多,通过观察情境图,实际物体,熟练数出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数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难点是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掌握6、7的组成。

  对于实物的数一数,说一说,计数器,刻度尺上的数字感受以及6、7的读写,学生学习的很快,对于5、6、7的比较大小,在原来5以内的比较大小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困难,进行的很顺利。通过“鱼缸”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对数的顺序有更深的理解。结合问题,一共有7缸鱼,和第七缸有几条鱼,来体会序数和总数的不同。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的学习,6、7的组成通过实物的摆一摆,分一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完成剩下四组,对于7的组成,通过把7分成6和1,让学生发现7分成1和6,以此规律来完成后四组的探索。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于6、7的组成,还不太熟练,课后仍需要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本节课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对于6、7的书写和组成,数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练,需要再进行练习。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逸夫小学 刘丽娟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

  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

  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说明: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 66< 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 > 57 > 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 )5( ) ( );

  ②号5○66○7;

  ③号( )( ) 5 ( );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⑥号数一数有几朵花?

  ⑦号从左数第6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设计说明: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六、教后记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6、7的认识这节课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等内容。利用投影器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发红花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1、紧紧围绕本人研究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游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基础。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学上,而是要体现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行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今天上了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即时对于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的自然,感觉是把每块知识点硬凑得凑在一起。还有发现自己上课心比较急,就像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因为早上在1(4)班上课时发现知识点太多,时间感觉非常的紧凑,再加上我在4班上课的时省略了用小棒来摆图形。致使我下午在3班上课时就急着把每个知识点上完,而没考虑到学生是否学的很扎实。导致这个发生可能是因为我对教材吃的不够透彻,今天张老师说了等你以后对课本看了能看出什么来了你也就知道怎么上课了。但是我看着书本没多大感觉的。看看一年级的内容简单。但是要怎么把知识教给学生确实是难啊。

  2、对于上课的内容需要层次感,其实练习也是需要的,而且要知道每个练习你是为了解决什么知识点,你这个练习放在这步骤是什么目的。一年级学生很多练习是需要老师扶着做的,就像课本里的金鱼图,先要学生找准点,是从左边数还是右边数,然后再来判断,叫学生回答的时候也要学生说清楚是从哪边开始数的。还有的练习就是让学生观察自己说出题意的,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放”了。

  3、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年级上课最主要的是课堂的调控,学生没在讲话但是没有参与到其中也是没有用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还有就是课堂语言的提高拉!!数学课老师讲的每几句话都要简略,把该表述的意思尽可能的简单。学生能听明白即可。还有就是课堂评价语言的提高拉!!一年级学生需要哄,这个哄还是需要技巧的。总之这方面还是需要好好的加强。向其他老师好好的学习学习。讨教讨教,向别人取点经来。

  怎么说我在教师这个舞台上以后的日子是漫长漫长的,希望自己慢慢的成长。不要求自己有多出色,但是我希望我能尽早的合格。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3)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所以我设计了“七个小矮人”这一众所周知的童话形象引入本课,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个圆片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个圆片。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中我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这一游戏使学生明确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我让学生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反思教学,如果让学生对“前6名同学蹲下,第6名学生举手”进行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韩清蕊 《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的人和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我选择两个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情景图、教具和学具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整节课重视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7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用一首儿歌引出6和7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找出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教室里有7个人,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变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花费时间较长。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9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孝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

  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教学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孩子多鼓励,提起他们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有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孩子写不好,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利用早读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再加以辅导,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共同学习。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逸夫小学 刘丽娟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

  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

  6、7的认识这节课学习内容较多,通过观察情境图,实际物体,熟练数出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数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难点是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掌握6、7的组成。

  对于实物的数一数,说一说,计数器,刻度尺上的数字感受以及6、7的读写,学生学习的很快,对于5、6、7的比较大小,在原来5以内的比较大小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困难,进行的很顺利。通过“鱼缸”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对数的顺序有更深的理解。结合问题,一共有7缸鱼,和第七缸有几条鱼,来体会序数和总数的不同。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的学习,6、7的组成通过实物的摆一摆,分一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完成剩下四组,对于7的组成,通过把7分成6和1,让学生发现7分成1和6,以此规律来完成后四组的探索。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于6、7的组成,还不太熟练,课后仍需要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本节课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对于6、7的书写和组成,数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练,需要再进行练习。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4)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 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人物情境。

  用课件出示第42页主题图,围绕大扫除这已情境贯彻于课堂的始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内容充实。

  通过学具和计数器等地辅助学习,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观察主题图时,我教育引导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我告诉孩子们: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在书写6、7时,适时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我要适时掌握。

  二、对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复习应想得更周到。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6)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学反思3篇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学反思1

  1、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背乘法口诀的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

  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个小故事。如小猴子要上树摘桃子,必须把梯子上的题算出来,才能上树,让学生帮一帮小猴子。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都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小猴子。并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然后帮助小鸟找家,因为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向苦难挑战的"勇气,并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待学生的生成问题,当学生把图中的问题都提出来后我没有一一解答。在爬梯子算题时,一名同学算的太慢,我让女同学为她加油,这样有可能分影响她的思维。在算题时,我总爱催学生快做。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7)

——《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3篇

《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主题:《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学生已有6、7的加减运算和一图四式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将计算学习和意义理解、思维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并通过观察、接触(摆一摆、画一画等)等各种手段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和一图四式的解法,但他们性格比较活跃,认知水*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衡等。结合这些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理解”层面。

  (二)学习目标

  依据对目标的定位,对学生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学习过程的对应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主题情境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通过说、摆、画等方式,能够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3、在借助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直接联系,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三)评价任务

  任务1:交流式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对情景图的描述:

  “(1)图里有什么?(找出图里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答?列出算式解答

  (3)解答正确吗?让我们认真检查,最后不要忘记口答。”

  【评价学习目标1包含目标3达到观察情境图提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体会步骤的同时,进一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任务2:纸笔评价,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及判断对错,提出一道问题并解答等练习。

  【评价目标2、3,达到给定题目,我会做——我能从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我能给别人出题,并判断】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反思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3篇 6和7用数学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