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4~55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面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图形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4~55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面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但是我在《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时,在用课件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图形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转动了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心明口不明,在描述过程中,有的漏掉中心点、有的漏掉旋转方向,总之,他们不能完整地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课后我在想,问题应该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描述以后,教师还应该用规范的语言在课件上出示图形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描述图形的旋转时,要说出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以及旋转的角度,我想效果会更好。另外,图形旋转的角度怎么确定,我引导的也不够到位,虽然在课件上演示了怎样确定角度,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动手去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导致学生在完成第55页中的第一题时,虽然给学生留出了讨论、交流的时间,但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时,在“旋转角度是多少”上学生还是不够清楚。可见,一个新知始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每一个感官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在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高。
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多媒体,什么时候可以不用,这给当代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图案,形象演示图形的旋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中也有应用多媒体不到位的地方,在集体订正第55页的第一题时,图(1)、图(2)、图(3)分别旋转了多少度,学生的说法不一致,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最终虽然达到了一致意见,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应用投影仪来集体订正,让每个学生通过投影仪来了解角度的度量方法,我想每个学生都会知道如何去度量旋转的角度,不会再有什么争议。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后,第一次教学旋转的方向和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围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伸出手臂,自己感受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起立后做一个旋转90°方向的小游戏,使学生实际感受旋转的意义。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与中心相关的几个关键边,把它们一次进行旋转,找到对应点,再连线,最后画上小弧和箭头就可以了。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上完后,虽然学生在画图形的旋转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自己觉得上得很“累”,特别是引导学生的过程有点“累”。
课后我也详细地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进行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作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本节课已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移,旋转后,进一步认识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要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我的目标就是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参,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应该说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从课堂复习效果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想。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事物,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
有了上面的认识,学生在画旋转图时就容易多了。掌握了中心点不动,图中的其他点围绕中心点动的原则,作图时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学生在画90度角时寻找起始边就清楚多了。课后的习题检测证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有效的。
本节课,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整堂课我需要注意新授课和习题巩固时间的调控。整个课堂完全按照目标导学的流程进行,非常顺利。事实证明,目标导学是一种科学的可实施性强的学习模式。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3
《图形的旋转》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初步地 学习, 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事情, 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 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 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 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转风车”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 的方式, 这一活动的设计, 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接着, 呈现两幅钟面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 为之后的用语言描 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 动手实践、 合作 交流的机会,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 12到 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由 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 转 30度、 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 , 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 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 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 组内交流, 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 一条边旋转的角度。 并且在画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 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 90度后的先导和原有的画垂涎的方法一样,最然后再画图形 的旋转, 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然很困难。 之后百思问题所在,终于在之后的练习 中发现与图形的*移可以建立起联系, 设想如果课上练习图形的*移效果会不会 好一些?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 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 信心。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4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认真解读了教材,发现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在初读教材后,发现图形旋转要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着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这个难点,我思考能否将静止的方格图形在学生手中活动起来,让学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转过程?再用“探究验证”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操作——验证”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图形旋转的方法和关键点。基于以上思考,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回归生活本原——再现生活场景,感受数学魅力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借助“钟面上时针转动”、“风扇叶转动”、“地球的转动”、“风车转动”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及其基本特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使之更持久、更强烈。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体验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费站道口的转杆运动场景,让学生观察“打开”、“关闭”转杆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支撑下,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和发现。
二、预留教学空间——亲历操作体验,激起思维火花
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想像一下旋转后的三角形会在什么位置,再拿出三角形纸片转一转,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自己摆的位置和想象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后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为后面整个图形的旋转作好铺垫。课本中的旋转长方形,为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模型作为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尝试操作,再根据操作过程把图试着画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学生亲历了操作体验的过程。
三、智慧延伸——体验策略优化,感受应用价值
教学图形的旋转画图以后,告诉学生图形的旋转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几次旋转后,会变成一幅优美的图案,进而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自己设计一朵美丽的小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本课结束在音乐声中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案,充分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5
“图形的旋转”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移,旋转后,本学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教材中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不同的变换过程,相对来说有一些难度。而学生之前所接触到的只是生活中的*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垂直方向的*移,作简单图形的90度的旋转和常见图形的轴对称的判断。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内容,由于遗忘等因素,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我用教具的运动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图形变换,大部分同学都能用准确地语言说出三种变换,为后面教材内容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回想起来,在环节设置方面这样做还是可行的。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想。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钟表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3,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有了上面的认识,学生在画旋转图时就容易多了。掌握了中心点不动,图中的其他点围绕中心点动的原则,作图时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学生在画90度角时寻找起始边就清楚多了。
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产生的问题由小组解决,作为老师的我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再由小老师来说明旋转的特点,效果较好,全班基本上人人掌握了90度方向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一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关于“顺时针”和“逆时针”这两个概念,我借助了时钟,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于中面上的指针旋转的`方式学生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教学比较顺利。
在教学三角尺旋转90度时,我先让学生在空白的格子图上画,许多学生知道要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面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出示一块三角尺,让学生在挂图上演示,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旋转的过程,然后观察每一条边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总结出:旋转一个图形,可以先考虑图形中一些边旋转以后的位置,然后再连成线。话虽简单,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类似于这样的习题错误很多,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大部分同学能画出拼成后的长方形,但是只想到了一种,殊不知将另一个图形拼过来也行,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剪了这三个图形,然后去动手去拼去感受。我想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想象。
1、一段题外话:先入为主
家里有个放玩具的箱子。小老鼠总会说:把箱子拿下来,我要玩。慢慢地,他就会说:我有一箱子玩具呢。一箱子,好多呀!
小老鼠和老鼠洞在田野里玩。春天的田野真好呀!可是,天空中总有些小虫子在飞舞着。小老鼠就大叫着:“老鼠洞,一箱子蚊子呀!”
先入为主的一箱子呀,不管大花猫怎么纠正是一大群蚊子,小老鼠还是坚持着一箱子。
2、说说今天的旋转。
昨天晚上作了预习,题目很简单。找找生活中一些旋转的例子,再读读书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马上就说;知道了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然后我就引出了了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看着教室后面的时钟来明确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并让学生试着用图形来表示。这一部分的内容解决得很轻松。也留下了遗憾,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时候应该再用语言明确一点:是从12到1、2这样转过去。逆时针是从21、11、10倒着转。
这样可能一些困难学生对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分辨得更加清楚一些。
二是旋转的作图。
预料到有问题,但没有预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探究题是画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图,正旋转和逆旋转都行。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图形。就这么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画出来,尽管前面我让他们用直尺操作过,但真正在方格纸上旋转学生就不会了。
这儿让会的学生介绍了经验,又作了示范。接下来是想想做做的第2题,倒是还可以,小旗图大部分学生都弄对了。我想就可以了。一到补充习题上旋转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又开始发昏了。
好吧,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的,有了昨天自己给自己打的底,今天也不动气了。错就错吧,没有错误哪儿来失败。今天坚持了一个原则,我给时间,你去试,你去想,你去画,画对了就行了。果然,经过书上的直角三角形图,经过了小旗图,长方形和梯形图,学生在错误中累积了经验,也稍稍地摸索到了画一些旋转图的方法,今天的一课一练上画图的错误出现得比较少。
图形的旋转一课教与学要相对难一些,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观察家里的时钟的分针、时针的运动方向。课始学生交流、操作了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大多数学生能知道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是绕着钟面的中心点在旋转,还知道旋转的度数。在此教学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概念,便让学生运用手势表演了顺时针、逆时针运动。学生经过实际观察、操作、表演对两种运动方向掌握得很好。这对后面的实际操作做了铺垫。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没有学生出现错误。在把三角尺绕点A旋转90度时,学生因为是用实际的三角尺实际操作的也没有问题,再提问:为什么你认为这样是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了90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会操作但不会表述操作发放及理由。在实物投影上根据学生的表述特别强调了抓住过点A的两条边旋转后分别与原来的边互相垂直。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原三角形与旋转后的图形时学生出现错误了。会用语言的描述操作过程方法却又不会实际操作。这种两分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事实亦是如此,在后面的练习、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在个别辅导时我一一提问,先旋转哪条边?再旋转哪条边?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他们反而能慢慢的做对。细想缘由,学生在例题探究、师生分析交流时并未真正理解分别旋转经过所绕点的几条边的实际意义,没懂旋转度数是怎么来确定的。还有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班有一学生*时总在几个边缘徘徊,但图形的旋转他基本不会出错。的却学生学习数学也要讲一点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而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要注重研究怎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7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后画出来。这是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对称、*移、旋转后的动手操作,内容不多,但感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支撑,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再结合课前就让学生观察的钟面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顶点定为A点,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尺在随堂练本上绕着A点旋转90度,并将旋转前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都画下来,然后进行比较。生 1 说:“旋转前后两图形完全一样。” 生 2 说 :“ 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位置变了,但是有一个点还是连着的。 ” 我告诉学生:这是旋转中心。生 3 说:“三角尺的一条长直角边原来是竖着的,后来横着了。” 我追问:旋转前后两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孩子都能说出互相垂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在刚才旋转三角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的眼睛在转,“要绕着一个点转”,一个学生说。“要注意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旋转后图形大小不能变”,学生陆续举起了手,说得真不错,看来刚才的听课他们还是挺用心的。“我们还要注意旋转的度数”我接着补充了这一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点、方向、度数,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三要素,我们在画图形的旋转时要注意这三点。紧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绕A点旋转是指A点固定不动,并让演示的同学边演示边说旋转时与A点相邻的两条边转到了什么位置,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练习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让学生先自己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画的情况,有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画出图形,这时候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充当起了小老师:
1 、你可以用直尺照着书上的样子把它按顺时针旋转 90 度,然后再画在书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书上 A 点,然后按顺时针旋转书后将看到的图形画到书上。
3 、记住原来竖着的边旋转后变成了横着的,横着的旋转后变成了竖着的。听着孩子们想出的点子,感觉他们真的很可爱、很聪明。学生完成书上的小旗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任务:你能再试着画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情况吗?有一些同学把小旗画错了。“你用三角尺帮助转转看”,在我的启发下,好几位同学很快发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改了过来。
课前我预想这部分内容一定很难上,可能要把学生转昏了,一节课下来我对孩子们还是挺满意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有时“小老师”的作用不亚于我的喋喋不休,孩子们其实也很聪明,他们会借助实物帮助自己感受图形的旋转。当然班上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没有真正学会,这在作业中就能反映出,对他们还需要手把手进行辅导,尽量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当然,我的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要做相应的提高。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8
*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移的要素要有三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移?
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移;
3.距离:*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
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
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
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9
这一周主要学习的图形的旋转,第二节关于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有关作图的概念,关于中心对称,本节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分别观察课本上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中心对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旋转三角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发现很多结论,比如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等。
本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一个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体验了数学具体生动灵活性,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了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好,只有极个别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没有完全掌握本节课的要点,课下再对其进行辅导。总之,本节课还需要完善很多。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0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并由图形*移的定义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大胆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引入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再从概念中寻找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引入时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紫荆花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原先的图案重合,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特别是在研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旋转中心在图形外的图形的旋转过程,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3、知识板块清晰,课堂语言科学规范,板书清楚。本节课的板块分为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应用,听课老师均反映课堂板块很清楚,板块之间衔接自然,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猜测,动手测量,验证,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习惯。
2、图形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但书上的定义并没有说到方向,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一般也不会想到两个方向,所以在作图时老师可以故意不提“顺时针,逆时针”,就让学生自由作图,再把学生的练习投影给大家看,让学生评,此时学生的思想上就会产生冲突,加深对旋转方向的印象。
3、如何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
4、还应大胆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安排更合理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5、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1
经过长时间的备课、试课、打磨、赛课,加之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同行的评论,让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活动异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为一堂竞赛课,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这一路走来,这对于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一名农村一线青年教师来说,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这堂课所需要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的。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不仅仅是做做PPT,选选背景音乐,还涉及到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使用。在区里赛课时,面对全新的一台多功能投影仪,我是选择了放弃使用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这使得在学生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上,就只能选择传统模式下的站立口头汇报形式。这样,不仅检测教学效果的范围缩小,耗时长,还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后果。然后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教师对新生多媒体设备的畏惧和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教学过程上,一些环节虽然设计比较灵活,也体现出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然而,学生主体性表现不强,整堂课越到后面,教师主体性越突出。这个问题的产生,反思再三,只能怪自己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缺少了解,过于沉溺在农村粗糙的、传统的、落后的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思想上。当然,这也体现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懒惰情绪和教师职业缺乏崇敬心理。这都是危害巨大的,它会使得自己愈发的落后下去,直到被新社会所摈弃。
综合来看,这次教学活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希望,自己能时刻警醒自己,时刻鞭策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向着一个目标,谨言厉行,持之以恒,以求达到自己的教育理想,展示出自己的教育情怀!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
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移,旋转后,本学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说真的,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要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我的目标就是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参,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应该说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从课堂复习效果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教材中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不同的变换过程,相对来说有一些难度。而学生之前所接触到的只是生活中的*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垂直方向的*移,作简单图形的90度的旋转和常见图形的轴对称的判断。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内容,由于遗忘等因素,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我用教具的运动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图形变换,大部分同学都能用准确地语言说出三种变换,为后面教材内容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回想起来,在环节设置方面这样做还是可行的。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想。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钟表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3,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3
反思与评析
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图形的旋转》是课改后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地认识、定量地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画图等活动来进行。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这是教学的需要(提供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需要。这部分知识更进一步的目标就是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这节课从教学的设计及教学的实践上来看,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从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创造的潜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终,而且能恰到好处。新课伊始时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美,从而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课中,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明晰了旋转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环节,更是通过演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而不知疲倦;又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的每一个设想成为现实,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
2. 教师适当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旋转的中心点不同,形成的图案不相同;旋转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相同。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看到,这节课的“新知”环节,教师并没有一次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全过程要面临的难点过多,没有扶持会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着力点;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于是薛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去考虑,以“既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为出发点,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操作。这样的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核心。课上学生探索过程的流畅与和谐,是对这一设计理念的最好回应。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扮演学生的“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始终关注学生,本着“引”而不“教”的原则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由学生说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愿望;并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与话语,让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个活动中。
5.欣赏与设计图案。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引出无数美妙的图案,可以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尽管这节课有许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前后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大小、形状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简单的原始图形的一条边为标准,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位置变化(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为下节课的在方格纸上作图奠定一定的基础。
2.开课时的课件视频在教师没有定格四个画面之前,很少有学生注意到它用了什么数学知识。从儿童的生活世界来看,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体,图形的*移、旋转的变换现象。例如,电梯、地铁列车在*行移动,时针、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这些现象为儿童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如果采用生活中学生更加熟悉的物体变换现象,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移、旋转变换的感性认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图形旋转”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移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的变换的认识更完整.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在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中,尽量多地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值得注意的事,数学实验与数学问题在数学的起始课中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如果课堂中一味地侧重动手实验而忽视了必要的问题解决,那课堂会显得浮躁、缺乏数学内涵.反之,一节课中如果充斥着各类的习题,那课堂会显得沉闷、缺乏数学的灵巧与生动.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
摘要:“图形的旋转”是非常能够体现数学动态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本文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小学教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教学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到数学之美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授课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构成复杂图形。
2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展示的是如何通过旋转,使简单的图案生成复杂的图案。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后,应该能够明白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图案,使用简单的图案生成,要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教学目标
通过使用北师大教学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能够清楚旋转的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使用一个简单图案如何通过旋转运动生成一个复杂图案。第二,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列举实例和图形进行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积累了几何运动的经验,能够举一反三。第三,激起学生对几何运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欣赏数学的动感之美,同时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欣赏数学的美和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及问题
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清楚的描述一个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但是在教学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学生兴趣低迷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得学生上课时的情绪低迷,兴趣也不高,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尤其这一课的内容是几何运动,因此,把握学生这课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防止学生情绪低迷,要设计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渗透数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设置的情境中不是单纯的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重要的是渗透一些数学方法,不要舍本逐末。4.3把握重点和时间“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知识面比较广,范围也比较大,因此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深一些深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
5教学实施方法
“图形的旋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上课内容,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5.1学生主动寻找图案
为了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或者由旋转运动构成的图案,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对授课内容感到好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5.2创造学习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可以创造一些情境,准备一些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准备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停地旋转绘制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观察想象。
5.3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图案来创造一些新的旋转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述说图案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发现美。
6教学反思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的备课与教学实施,总结了一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方法。数学课主要锻炼的是思维能力,仅仅靠记忆和枯燥的学习来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1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采用被动式教学,即知识单纯地由老师给予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6.2知识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随时随地地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旋转的图案可以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接轨。使得数学和现实世界发生交叉,认识到数学的迷人之处,数学的美。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旋转的三要素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无论是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还是由学生自主创造图案,都不应该离开这个教学重点。否则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把握。
7结语
本文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与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6(11).
[2]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并紧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直接就拉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紧接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
教材选择钟表上指针的旋转引入本课,因为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他们可能从四五岁开始就认识钟表了,再加之小学低段对钟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所以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它引入,马上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新知的探讨起到了有力的催化作用。在探究旋转的三要素时(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一画,比较逐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在这儿我要特别强调“体会”,不是在教师的传授中让学生认识到旋转的三要素,而是让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认识。新课标提出不能只把学生仅仅看成知识的容器,而应立足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特别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总结如何用语言描述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特别告诫自己不要从自己的嘴中告诉学生应如何描述,让他们通过对旋转三要素本质上的理解,通过自己说,听他人描述,经过比较,通过思考最终总结出如何来描述旋转现象。
三、线上教学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旋转的本质
新知探究的最后一个层面: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对于一个班的学生而言,水*又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画图功能,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线段旋转的本质: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可以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旋转(即顺时针、逆时针),让学生感受到线段的旋转有用圆规画圆的感觉,同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旋转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为了照顾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始终是以学生的学作为核心的,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自建过程。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
三、努力发挥好教师是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虽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师有效、有序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正确的航向下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眼、耳、口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在如何引导学生上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观察、操作进行引导。这个在第二部分中我已经谈到了,不再重复。2、有意制造思维上的矛盾冲突,在对比中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时,我有意对指针的旋转作出错误的演示,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对于旋转现象首先要认清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认识到旋转中心的重要性。3、借力发力,让会的学生引导不会的。这样一方面让会的同学真正体验一把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又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再度深入思考的过程,毕竟,会画和会讲还是有质的区别的。
四、两个取舍
1、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最初我还想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这一思想,所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利用旋转设计的美丽图案及利用旋转设计的舞台造型,如千手观音的舞台造型,还有其他的一些舞蹈造型图片。但又考虑到导入用时太长,有点喧宾夺主,所以舍弃了这一初衷。
2、要不要复习"*移",并拿*移与旋转进行比较。最后考虑到本单元的第三节:图形的运动,就会综合运用到*移、旋转、轴对称,同时为了使本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所以也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及时表扬了学生,由于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动态显现,化难为易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语言方面,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该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以上是我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3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及时表扬了学生,由于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教学语言方面,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该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4
*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时针,分针,秒针绕着中心点旋转的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12到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5
反思与评析
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图形的旋转》是课改后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地认识、定量地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画图等活动来进行。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这是教学的需要(提供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需要。这部分知识更进一步的目标就是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这节课从教学的设计及教学的实践上来看,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从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创造的潜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终,而且能恰到好处。新课伊始时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美,从而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课中,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明晰了旋转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环节,更是通过演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而不知疲倦;又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的每一个设想成为现实,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
2. 教师适当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旋转的中心点不同,形成的图案不相同;旋转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相同。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看到,这节课的“新知”环节,教师并没有一次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全过程要面临的难点过多,没有扶持会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着力点;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于是薛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去考虑,以“既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为出发点,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操作。这样的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核心。课上学生探索过程的流畅与和谐,是对这一设计理念的最好回应。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扮演学生的“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始终关注学生,本着“引”而不“教”的原则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由学生说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愿望;并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与话语,让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个活动中。
5.欣赏与设计图案。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引出无数美妙的图案,可以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尽管这节课有许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前后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大小、形状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简单的原始图形的一条边为标准,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位置变化(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为下节课的在方格纸上作图奠定一定的基础。
2.开课时的课件视频在教师没有定格四个画面之前,很少有学生注意到它用了什么数学知识。从儿童的生活世界来看,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体,图形的*移、旋转的变换现象。例如,电梯、地铁列车在*行移动,时针、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这些现象为儿童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如果采用生活中学生更加熟悉的物体变换现象,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移、旋转变换的感性认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一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关于“顺时针”和“逆时针”这两个概念,我借助了时钟,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于中面上的指针旋转的方式学生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教学比较顺利。
在教学三角尺旋转90度时,我先让学生在空白的格子图上画,许多学生知道要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面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出示一块三角尺,让学生在挂图上演示,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旋转的过程,然后观察每一条边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总结出:旋转一个图形,可以先考虑图形中一些边旋转以后的位置,然后再连成线。话虽简单,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类似于这样的习题错误很多,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大部分同学能画出拼成后的长方形,但是只想到了一种,殊不知将另一个图形拼过来也行,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剪了这三个图形,然后去动手去拼去感受。我想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想象。
1、一段题外话:先入为主
家里有个放玩具的箱子。小老鼠总会说:把箱子拿下来,我要玩。慢慢地,他就会说:我有一箱子玩具呢。一箱子,好多呀!
小老鼠和老鼠洞在田野里玩。春天的田野真好呀!可是,天空中总有些小虫子在飞舞着。小老鼠就大叫着:“老鼠洞,一箱子蚊子呀!”
先入为主的一箱子呀,不管大花猫怎么纠正是一大群蚊子,小老鼠还是坚持着一箱子。
2、说说今天的旋转。
昨天晚上作了预习,题目很简单。找找生活中一些旋转的例子,再读读书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马上就说;知道了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然后我就引出了了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看着教室后面的时钟来明确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并让学生试着用图形来表示。这一部分的内容解决得很轻松。也留下了遗憾,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时候应该再用语言明确一点:是从12到1、2这样转过去。逆时针是从21、11、10倒着转。
这样可能一些困难学生对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分辨得更加清楚一些。
二是旋转的作图。
预料到有问题,但没有预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探究题是画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图,正旋转和逆旋转都行。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图形。就这么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画出来,尽管前面我让他们用直尺操作过,但真正在方格纸上旋转学生就不会了。
这儿让会的学生介绍了经验,又作了示范。接下来是想想做做的第2题,倒是还可以,小旗图大部分学生都弄对了。我想就可以了。一到补充习题上旋转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又开始发昏了。
好吧,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的,有了昨天自己给自己打的底,今天也不动气了。错就错吧,没有错误哪儿来失败。今天坚持了一个原则,我给时间,你去试,你去想,你去画,画对了就行了。果然,经过书上的直角三角形图,经过了小旗图,长方形和梯形图,学生在错误中累积了经验,也稍稍地摸索到了画一些旋转图的方法,今天的一课一练上画图的错误出现得比较少。
图形的旋转一课教与学要相对难一些,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观察家里的时钟的分针、时针的运动方向。课始学生交流、操作了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大多数学生能知道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是绕着钟面的中心点在旋转,还知道旋转的度数。在此教学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概念,便让学生运用手势表演了顺时针、逆时针运动。学生经过实际观察、操作、表演对两种运动方向掌握得很好。这对后面的实际操作做了铺垫。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没有学生出现错误。在把三角尺绕点A旋转90度时,学生因为是用实际的三角尺实际操作的也没有问题,再提问:为什么你认为这样是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了90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会操作但不会表述操作发放及理由。在实物投影上根据学生的表述特别强调了抓住过点A的两条边旋转后分别与原来的边互相垂直。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原三角形与旋转后的图形时学生出现错误了。会用语言的描述操作过程方法却又不会实际操作。这种两分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事实亦是如此,在后面的练习、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在个别辅导时我一一提问,先旋转哪条边?再旋转哪条边?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他们反而能慢慢的做对。细想缘由,学生在例题探究、师生分析交流时并未真正理解分别旋转经过所绕点的几条边的实际意义,没懂旋转度数是怎么来确定的。还有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班有一学生*时总在几个边缘徘徊,但图形的旋转他基本不会出错。的却学生学习数学也要讲一点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而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要注重研究怎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7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动脑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各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自主完成p55“说一说”第1、2题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作业布置:
P56“试一试”第1、2、3题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8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了一些极富趣味性的环节。例如,引入时的幸福转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旋转的要素!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通过简单的你说我转的游戏简单解决了旋转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自拨动指针还隐藏了旋转角度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降低了难度。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新授中,教师是这样预设的: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学具实践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从而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只要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就会有惊人的想法涌现出来!”这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但也有感觉不足的地方,课上完后,自己觉得上得很“累”,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画出旋转图的过程有点“累”。课后我也详细地分析了一下原因:
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地引领学生深入研究,这也是因为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前预设是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9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延水*、垂 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感悟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旧知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的有趣从而让学生充满情趣学习数学知识。课伊始,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始终将旋转的三要素分散开来,由学生自己各个击破,准确的找到旋转时要注意的三个要素(旋转点、方向和角度),对后面的学习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课件逐步展示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出复杂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总结出的三要素来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得到的,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让学生不会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开心。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体会旋转90°的含义,并将之与所学的垂直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旋转的技能,一找:找出关键线段,二画:画出对应线段,三连:连线,四检:用三角尺检验原线段和旋转后线段之间夹角是否为90度。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第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旋转半圆仪,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探索发现旋转的三要素,通过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对旋转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来体验旋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旋转。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移和旋转的图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0
摘要:“图形的旋转”是非常能够体现数学动态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本文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小学教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教学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到数学之美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授课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构成复杂图形。
2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展示的是如何通过旋转,使简单的图案生成复杂的图案。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后,应该能够明白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图案,使用简单的图案生成,要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教学目标
通过使用北师大教学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能够清楚旋转的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使用一个简单图案如何通过旋转运动生成一个复杂图案。第二,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列举实例和图形进行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积累了几何运动的经验,能够举一反三。第三,激起学生对几何运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欣赏数学的动感之美,同时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欣赏数学的美和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及问题
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清楚的描述一个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但是在教学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学生兴趣低迷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得学生上课时的情绪低迷,兴趣也不高,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尤其这一课的内容是几何运动,因此,把握学生这课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防止学生情绪低迷,要设计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渗透数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设置的情境中不是单纯的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重要的是渗透一些数学方法,不要舍本逐末。4.3把握重点和时间“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知识面比较广,范围也比较大,因此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深一些深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
5教学实施方法
“图形的旋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上课内容,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5.1学生主动寻找图案
为了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或者由旋转运动构成的图案,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对授课内容感到好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5.2创造学习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可以创造一些情境,准备一些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准备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停地旋转绘制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观察想象。
5.3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图案来创造一些新的旋转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述说图案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发现美。
6教学反思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的备课与教学实施,总结了一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方法。数学课主要锻炼的是思维能力,仅仅靠记忆和枯燥的学习来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1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采用被动式教学,即知识单纯地由老师给予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6.2知识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随时随地地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旋转的图案可以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接轨。使得数学和现实世界发生交叉,认识到数学的迷人之处,数学的美。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旋转的三要素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无论是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还是由学生自主创造图案,都不应该离开这个教学重点。否则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把握。
7结语
本文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与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6(11).
[2]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把握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抓住要点讲到点子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的是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旋转。在整节课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让学生在观察和反思中学习旋转的含义。在教学旋转含义的过程中,尝试采用观察思考与交流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要将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积累探索经验。在本节课各例题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过程,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美丽图案,然后提问:“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还没有上《图形的旋转》这个单元时,我就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前进行了了解,让学生提前把书上所涉及的学具准备好,并进行检查。在引入新课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十字架”,亲自给学生演示怎么样旋转90度,让学生明确以哪个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然后留给学生较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学具拿出来同位之间相互操作,在操作中体会、交流旋转的角度。而且在后面的作业中,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际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从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借助学具的旋转画旋转图形。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熟练中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处理57的第3题时,我提前把图规规矩矩地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指导。交流中我得到了意外地惊喜,学生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为了验证其正确性,我亲自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在交流中终于找到了成就感,更知道了解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那流淌在心底的高兴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3、注意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整合
教材中有些练习看起来微不足道,考试时一般都不会出现,但是这些边缘内容却能体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教材58页的4题和5题。在教学第4题时我让学生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真正让他们体会这些图形既可以通过旋转也可以通过*移得来。在教学第5题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模型,然后确定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方向,以备在不明白时借用。结果,好多学生都综合利用我们学过的*移和旋转知识画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审美意识,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和图案之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的道理,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探索到了这美丽图案的神秘性。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要做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还要在生活中做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4、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新课的引入、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新课中*面图形是怎么旋转的,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和基本图形旋转的过程,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我通过操作让学生看到了图形旋转的角度,也介绍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角度。但少部分同学不理解这种抽象的理论,还是从直观表象入手,凭感觉判断,我想,这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教师多指导。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4
图形的旋转是十册教材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然后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再让学生讨论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把握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抓住要点讲到点子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启发引导,拓展思维;人机互动、欣赏图案;动手实践、设计图案;效果评价、回顾反思。”的一系列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多次试教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点滴。
1、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快捷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所喜爱,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教授本课,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可以为数学课堂创造良好的情境,还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如:大胆的设计了数学万化筒的教学环节,学生真正感受到图形旋转的美、图形旋转的奇妙。而且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完美整合。同时,也感受到只要为学生提供可行的空间,他们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如: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基本图形设计图案,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无穷的,创造的图案非常美。
2、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输入自己的答案,电脑随机演示学生的答案给予验证,实现人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提出“如果旋转到图形4,你有哪些方法,”这个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尺浪的作用”,学生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学生提出“如果绕着图形4右下脚的点旋转,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呢?”当时电脑上没办法实现学生的愿望,我先表扬他爱思考,然后请他等会在设计的时候,自己用这个图形去试一试,看能得到什么图案。最后希望他长大后,能自己设计这样的程序,让数学学习更精彩。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新知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先用学具操作,然后交流汇报,再通过电脑的动态演示,二者结合使学生获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而且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点的重要。探究点、方向、度数这三要素的作用。 4、结合学生情况,合理使用教材。如:教材有两幅图案,我只选用了一幅。根据课堂需要,删掉了第一个基本练习题,而在第二个练习题里增加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把生活中的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图片、有图形旋转图案的实物添加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
二、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其实,课堂上必要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必须的。
2、课堂容量比较大,图案设计没有如期完成,最后留为课外作业。
3、在图形a绕点z顺时针旋转90度,设计图案时只顾及了黑板上合作设计的同学,没有顾及到下边在小组内合作设计的同学,应该在展示图案时询问学生刚才的合作中有没有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4、在鼓励学生提问题的环节,为了提的问题多一些,学生解决的问题多一些,同时节省一些时间,没来得及让学生在互动课件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其实应该展示一些学生的答案,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登陆陕西师大附小网站,根据这个课件提出问题,并在电脑上验证自己的答案,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初步地 学习, 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事情, 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 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 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 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转风车”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 的方式, 这一活动的设计, 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接着, 呈现两幅钟面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 为之后的用语言描 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 动手实践、 合作 交流的机会,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 12到 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由 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 转 30度、 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 , 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 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 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 组内交流, 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 一条边旋转的角度。 并且在画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 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 90度后的先导和原有的画垂涎的方法一样,最然后再画图形 的旋转, 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然很困难。 之后百思问题所在,终于在之后的练习 中发现与图形的*移可以建立起联系, 设想如果课上练习图形的*移效果会不会 好一些?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 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 信心。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
摘要:“图形的旋转”是非常能够体现数学动态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本文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小学教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教学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到数学之美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授课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构成复杂图形。
2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展示的是如何通过旋转,使简单的图案生成复杂的图案。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后,应该能够明白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图案,使用简单的图案生成,要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教学目标
通过使用北师大教学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能够清楚旋转的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使用一个简单图案如何通过旋转运动生成一个复杂图案。第二,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列举实例和图形进行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积累了几何运动的经验,能够举一反三。第三,激起学生对几何运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欣赏数学的动感之美,同时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欣赏数学的美和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及问题
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清楚的描述一个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但是在教学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学生兴趣低迷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得学生上课时的情绪低迷,兴趣也不高,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尤其这一课的内容是几何运动,因此,把握学生这课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防止学生情绪低迷,要设计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渗透数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设置的情境中不是单纯的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重要的是渗透一些数学方法,不要舍本逐末。4.3把握重点和时间“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知识面比较广,范围也比较大,因此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深一些深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
5教学实施方法
“图形的旋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上课内容,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5.1学生主动寻找图案
为了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或者由旋转运动构成的图案,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对授课内容感到好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5.2创造学习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可以创造一些情境,准备一些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准备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停地旋转绘制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观察想象。
5.3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图案来创造一些新的旋转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述说图案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发现美。
6教学反思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的备课与教学实施,总结了一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方法。数学课主要锻炼的是思维能力,仅仅靠记忆和枯燥的学习来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1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采用被动式教学,即知识单纯地由老师给予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6.2知识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随时随地地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旋转的图案可以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接轨。使得数学和现实世界发生交叉,认识到数学的迷人之处,数学的美。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旋转的三要素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无论是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还是由学生自主创造图案,都不应该离开这个教学重点。否则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把握。
7结语
本文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与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6(11).
[2]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3
《图形的*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移点,然后把*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4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及时表扬了学生,由于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教学语言方面,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该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5
*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移的要素要有三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移?
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移;
3.距离:*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
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
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
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6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延水*、垂 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感悟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旧知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的有趣从而让学生充满情趣学习数学知识。课伊始,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始终将旋转的三要素分散开来,由学生自己各个击破,准确的找到旋转时要注意的三个要素(旋转点、方向和角度),对后面的学习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课件逐步展示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出复杂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总结出的三要素来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得到的,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让学生不会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开心。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体会旋转90°的含义,并将之与所学的垂直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旋转的技能,一找:找出关键线段,二画:画出对应线段,三连:连线,四检:用三角尺检验原线段和旋转后线段之间夹角是否为90度。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第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旋转半圆仪,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探索发现旋转的三要素,通过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对旋转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来体验旋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旋转。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移和旋转的图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7
图形的旋转一课是课标修订后关于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在图形与几何一节中新增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图形的*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变换等,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1.小学设置图形变换内容的意义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学习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这部分知识?学习它们究竟有哪些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就其内容来说,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形式。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知识,其改变了人们静止观察世界的传统方式,提倡从运动变换的视角研究几何问题。二是从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变换相关的现象,像机械传送带、升降的电梯、旋转的电风扇等,我们希望学生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这些现象。
2.图形的旋转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课标的三个学段里面都涉及了图形的旋转,那么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学段当中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实课标中将图形的变换之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分为了三个学段:第一个学段:结合实例感知旋转现象;第二个学段:了解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 能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图形旋转90度后所形成的图形;第三学段:探索并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根据题目要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三个学段的目标设置是由易至难,是一个逐渐由直观思维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节课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就是继续和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的旋转概念,即能够识别旋转现象,会画图。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本学段内容其实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的旧知识推动四年级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学习相关性质等打下基础。教学时我们需要把握好具体目标,除了立足教材,还需了解学生。
3.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成: 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图形的*移、旋转及轴对称变换,通过具体实例能够辨别这三种基本变换,但这种辨别是浅层次的,在认识上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
(2)需要关注学生因年龄不同从而引起的思维变化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感到新奇,从而会好动,他们的思维还是从具体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还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
4.图形的旋转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认识顺时针、逆时针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转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简单图形的旋转变换方法。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钟表,根据分针的旋转规律,认识说明什么是顺时针方向(与分针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让学生指出时针、秒针的旋转方向是什么方向,从感官上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旋转的基本概念;其次说明与指针走向( )的方向为( ),这个让学生自己尝试回答。举例强化训练学生对顺、逆时针方向的认识:大风车、生活小区门口转杆、 酒店旋转门、自行车脚蹬前进方向等,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基本概念来分析并正确说出其运动方向特征。在描述过程中强调绕着某某旋转,帮助学生准确描述旋转现象的同时,可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旋转中心知识。究竟旋转到哪里?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描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旋转的角度了。至此,学生就可以利用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正确地描述旋转现象了。之后开始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首先出示题目: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建议他们用书后剪下的实物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再把正确位置画下来,之后的交流很重要,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画旋转图形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不仅能正确描述一些旋转现象,也明白了不管是*移也好、旋转也罢,画变换后的图形,抓住对应点或对应边很重要,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为了达成目标,设置了教学重难点,为了攻破重难点,又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如何描述旋转现象是学生掌握旋转的关键要素,形成了一种将某图形绕着某点顺(逆)时针旋转( )度固定表达方式;学生在画将某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时,可以抓住关键线段先进行旋转,待画出对应线段后只要再连接另外的端点,即能达到目的。这些目标的达成将为学生以后第三学段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从而不断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知识生长如同花开,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教师尽心尽力地培育。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便可静静等待学生知识之花盛开!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8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并紧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直接就拉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紧接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
教材选择钟表上指针的旋转引入本课,因为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他们可能从四五岁开始就认识钟表了,再加之小学低段对钟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所以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它引入,马上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新知的探讨起到了有力的催化作用。在探究旋转的三要素时(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一画,比较逐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在这儿我要特别强调“体会”,不是在教师的传授中让学生认识到旋转的三要素,而是让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认识。新课标提出不能只把学生仅仅看成知识的容器,而应立足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特别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总结如何用语言描述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特别告诫自己不要从自己的嘴中告诉学生应如何描述,让他们通过对旋转三要素本质上的理解,通过自己说,听他人描述,经过比较,通过思考最终总结出如何来描述旋转现象。
三、线上教学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旋转的本质
新知探究的最后一个层面: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对于一个班的学生而言,水*又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画图功能,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线段旋转的本质: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可以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旋转(即顺时针、逆时针),让学生感受到线段的旋转有用圆规画圆的感觉,同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旋转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为了照顾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始终是以学生的学作为核心的,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自建过程。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
三、努力发挥好教师是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虽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师有效、有序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正确的航向下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眼、耳、口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在如何引导学生上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观察、操作进行引导。这个在第二部分中我已经谈到了,不再重复。2、有意制造思维上的矛盾冲突,在对比中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时,我有意对指针的旋转作出错误的演示,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对于旋转现象首先要认清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认识到旋转中心的重要性。3、借力发力,让会的学生引导不会的。这样一方面让会的同学真正体验一把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又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再度深入思考的过程,毕竟,会画和会讲还是有质的区别的。
四、两个取舍
1、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最初我还想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这一思想,所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利用旋转设计的美丽图案及利用旋转设计的舞台造型,如千手观音的舞台造型,还有其他的一些舞蹈造型图片。但又考虑到导入用时太长,有点喧宾夺主,所以舍弃了这一初衷。
2、要不要复习"*移",并拿*移与旋转进行比较。最后考虑到本单元的第三节:图形的运动,就会综合运用到*移、旋转、轴对称,同时为了使本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所以也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9
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教学设计几经修改,特别是在试教本节课后,心里有很多遗憾,有些是因为自身的理论水*的欠缺和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不足,有些是可以做到但没能……(这些都是借口)。面对日以临近的10月15日心里在想:慢些来,慢些来……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操作中学习数学。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力图改变“注入”之嫌(采纳任景业老师、王雪春主任等建议),以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数学的状态,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美妙的图案欣赏中,让学生感受美,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昨天让同学们搜集了好多美丽的图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作品,选择你喜欢的,能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吗?)
之后,以具体的图形为例,先以*移的图案为新知的引入。
(它是怎样由这一幅图通过怎样的运动变换成这幅图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生:它们先向右*移、再向下*移、再向左*还可以先向下*移、再向右*移、再向上*移)
从而探讨旋转图案的特点,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利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力争体现“做数学”。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再次练习以闯关的形式呈现激活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课尾处,我创设了“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在过渡和衔接上还不够精炼。
2、通过观察图形中一条边的旋转角度,找到整个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比较抽象,若能事先在黑板画好方格或在一张大纸上画好方格演示,再让学生在方格上旋转效果或许好些。
3、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4、课堂开放的程度还不够高。
5、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不高,时间结构不合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0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动脑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各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自主完成p55“说一说”第1、2题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作业布置:
P56“试一试”第1、2、3题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把握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抓住要点讲到点子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4~55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面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我在《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时,在用课件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图形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转动了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心明口不明,在描述过程中,有的漏掉中心点、有的漏掉旋转方向,总之,他们不能完整地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课后我在想,问题应该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描述以后,教师还应该用规范的语言在课件上出示图形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描述图形的旋转时,要说出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以及旋转的角度,我想效果会更好。另外,图形旋转的角度怎么确定,我引导的也不够到位,虽然在课件上演示了怎样确定角度,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动手去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导致学生在完成第55页中的第一题时,虽然给学生留出了讨论、交流的时间,但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时,在“旋转角度是多少”上学生还是不够清楚。可见,一个新知始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每一个感官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在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高。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多媒体,什么时候可以不用,这给当代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图案,形象演示图形的旋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中也有应用多媒体不到位的地方,在集体订正第55页的第一题时,图(1)、图(2)、图(3)分别旋转了多少度,学生的说法不一致,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最终虽然达到了一致意见,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应用投影仪来集体订正,让每个学生通过投影仪来了解角度的度量方法,我想每个学生都会知道如何去度量旋转的角度,不会再有什么争议。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3
《图形的旋转》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图形运动(二)的第3个知识点,承接“轴对称”和“*移”。本节课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仅要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的画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对比、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归纳概括、参与游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图形旋转情境,展示了一幅幅动态美丽的旋转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2、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在认识旋转三要素这一环节,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简单图形的旋转运动,通过两个相同的图形不同的旋转运动,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和对比,进而让学生用手比划,模拟,有效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定义、旋转三要素及旋转图形的画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完新课后,我将本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先欣赏由旋转创造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旋转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捷,并能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用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本节课不足之处。
反思本课的教学环节,我觉得不足之处有:
①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时,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关注度还不够。
②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
以上是《图形的旋转》这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4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 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比较到位: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学情把握充分,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3、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是学生学的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播,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但课后觉得还是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对顺时针逆时针的理解还是很模糊,需要下来做个别辅导。其次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美丽图案,然后提问:“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还没有上《图形的旋转》这个单元时,我就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前进行了了解,让学生提前把书上所涉及的学具准备好,并进行检查。在引入新课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十字架”,亲自给学生演示怎么样旋转90度,让学生明确以哪个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然后留给学生较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学具拿出来同位之间相互操作,在操作中体会、交流旋转的角度。而且在后面的作业中,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际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从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借助学具的旋转画旋转图形。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熟练中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处理57的第3题时,我提前把图规规矩矩地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指导。交流中我得到了意外地惊喜,学生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为了验证其正确性,我亲自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在交流中终于找到了成就感,更知道了解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那流淌在心底的高兴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3、注意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整合
教材中有些练习看起来微不足道,考试时一般都不会出现,但是这些边缘内容却能体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教材58页的4题和5题。在教学第4题时我让学生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真正让他们体会这些图形既可以通过旋转也可以通过*移得来。在教学第5题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模型,然后确定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方向,以备在不明白时借用。结果,好多学生都综合利用我们学过的*移和旋转知识画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审美意识,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和图案之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的道理,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探索到了这美丽图案的神秘性。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要做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还要在生活中做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4、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新课的引入、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新课中*面图形是怎么旋转的,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和基本图形旋转的过程,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我通过操作让学生看到了图形旋转的角度,也介绍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角度。但少部分同学不理解这种抽象的理论,还是从直观表象入手,凭感觉判断,我想,这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教师多指导。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3篇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与欣赏中感悟旋转;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以渗透刚体变换的思想。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运用观察、操作、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接触了两种图形变换方式:对称、*移。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
四、说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方格纸 、 自制风车
五、流程设计:
(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
此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初步感受旋转。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即风车,美丽的图形等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出了单一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更激增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怎样旋转才能得到这么漂亮的图案?真正关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的探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把图形在表格中的旋转这一难点融入探究风车是怎样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这个活动中研究出的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在教学中我遵循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动手做一做
此环节我设计了一组练习,当55页1题完成后,我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知识,动手在方格纸上,摆一个漂亮的图案。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巩固新知,建立空间观念,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启发引导,拓展思维
拓展延伸,学生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以及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进一步突出本课的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本。
(五)本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旋转的特征。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如下: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及旋转的三要素。
2。 能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特征。
(四)说学习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指针旋转的过程,认识物体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说教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自学互动式讨论、教师点拨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在引导探索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环节是新知引入的过程,我首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从而发现图形的变换——旋转。师相机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二)自学互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这几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即:⑴理解旋转的含义,知道旋转的三要素。⑵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旋转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2、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小组讨论旋转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师板书: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顺时针 逆时针
【设计意图: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为学习例1做铺垫。】
3、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小组合作操作,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并把例1下面的三句话补充完整。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指针从“12” 到“1”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30。
出示:指针 从“12” 到“1”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30。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巩固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指针从“1” 到“3”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60。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接着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要求学生同桌互相独立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进而深化知识,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旋转的意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的直接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突出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4、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例2的主题图。
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绕点O每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90°,观察每次旋转后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汇报结果。
最后揭示旋转的特征:三角形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
对于旋转的特征学生已初步建构知识,但还不成熟,因此趁热打铁我设计了换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按逆时针方向像上面那样转一圈并说一说。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经验,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师生、生生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进一步巩固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三)达标测评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知识
【设计意图】
(四) 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进行归纳。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其中有非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全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全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旋转》的教学反思3篇
《旋转》的教学反思1
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图形的旋转》是课改后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地认识、定量地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画图等活动来进行。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这是教学的需要(提供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需要。这部分知识更进一步的目标就是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这节课从教学的设计及教学的实践上来看,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从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创造的潜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终,而且能恰到好处。新课伊始时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美,从而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课中,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明晰了旋转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环节,更是通过演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而不知疲倦;又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的每一个设想成为现实,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
2.教师适当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旋转的中心点不同,形成的图案不相同;旋转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相同。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看到,这节课的“新知”环节,教师并没有一次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全过程要面临的难点过多,没有扶持会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着力点;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于是薛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去考虑,以“既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为出发点,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操作。这样的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核心。课上学生探索过程的流畅与和谐,是对这一设计理念的最好回应。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扮演学生的“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始终关注学生,本着“引”而不“教”的原则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由学生说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愿望;并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与话语,让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个活动中。
5.欣赏与设计图案。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引出无数美妙的图案,可以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尽管这节课有许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前后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大小、形状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简单的原始图形的一条边为标准,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位置变化(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为下节课的在方格纸上作图奠定一定的基础。
2.开课时的课件视频在教师没有定格四个画面之前,很少有学生注意到它用了什么数学知识。从儿童的生活世界来看,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体,图形的*移、旋转的变换现象。例如,电梯、地铁列车在*行移动,时针、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这些现象为儿童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如果采用生活中学生更加熟悉的物体变换现象,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移、旋转变换的感性认识。
《旋转》的教学反思2
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如: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所以在小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移和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移和旋转的实质。同时也更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移和旋转的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兴趣。
一、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课中安排了“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台。
二、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第一次教学这样的内容,说句实话真是没有一点把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从人教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教案和课件,在教学时首先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俄罗斯方块进行导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让孩子们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三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这就是我们*时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
《旋转》的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探索呼啦圈不同的旋转方式。
2、增进身体转动的灵活度。
活动准备:
呼啦圈若干,制作转呼啦圈方式图贴地上。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呼啦圈旋转的玩法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1)将呼啦圈放在地上,请幼儿想一想:要让呼啦圈旋转,可以怎么玩呢?(如一个人将手举高让呼啦圈旋转,两个人手举高、勾手、手牵手、手搭肩让呼啦圈旋转,三个人手举高、手拉手让呼啦圈旋转等方式。)
(2)鼓励幼儿游戏、尝试各种玩法。
(3)鼓励团队合作游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呼啦圈旋转的玩法并与同伴相互交流。
(1)呼啦圈竖在地上可以怎么旋转?
(2)离开地面,呼啦圈还有哪些转动的.方式?如:套在腰上、绕在手臂上、绕在腿上等。
(3)你是怎么让呼啦圈转起来的?
3、游戏:旋转大比拼。
(1)用呼啦圈做同一个旋转动作,看看谁可以转得最久或转圈最多。
(2)在地面上贴呼啦圈旋转方式标记图,让幼儿自由在场地中找寻标记的方式旋转呼啦圈。
(3)让幼儿根据标记图进行接力赛,先完成者为胜。
活动反思:
呼啦圈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型轻器械,利用呼啦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孩子非常感兴趣,从孩子身边的事入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符合幼儿课程选择原则,而且,呼拉圈玩法多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一举多得。让幼儿练习单、双脚跳,激发幼儿玩呼拉圈的兴趣。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萌发合作意识。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移,旋转后,本学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教材中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不同的变换过程,相对来说有一些难度。而学生之前所接触到的只是生活中的*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垂直方向的*移,作简单图形的90度的旋转和常见图形的轴对称的判断。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内容,由于遗忘等因素,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我用教具的运动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图形变换,大部分同学都能用准确地语言说出三种变换,为后面教材内容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回想起来,在环节设置方面这样做还是可行的。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想。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钟表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3,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有了上面的认识,学生在画旋转图时就容易多了。掌握了中心点不动,图中的其他点围绕中心点动的原则,作图时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学生在画90度角时寻找起始边就清楚多了。
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产生的问题由小组解决,作为老师的我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再由小老师来说明旋转的特点,效果较好,全班基本上人人掌握了90度方向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
图形的旋转一课是课标修订后关于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在图形与几何一节中新增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图形的*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变换等,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1.小学设置图形变换内容的意义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学习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这部分知识?学习它们究竟有哪些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就其内容来说,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形式。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知识,其改变了人们静止观察世界的传统方式,提倡从运动变换的视角研究几何问题。二是从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变换相关的现象,像机械传送带、升降的电梯、旋转的电风扇等,我们希望学生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这些现象。
2.图形的旋转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课标的三个学段里面都涉及了图形的旋转,那么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学段当中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实课标中将图形的变换之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分为了三个学段:第一个学段:结合实例感知旋转现象;第二个学段:了解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 能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图形旋转90度后所形成的图形;第三学段:探索并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根据题目要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三个学段的目标设置是由易至难,是一个逐渐由直观思维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节课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就是继续和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的旋转概念,即能够识别旋转现象,会画图。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本学段内容其实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的旧知识推动四年级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学习相关性质等打下基础。教学时我们需要把握好具体目标,除了立足教材,还需了解学生。
3.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成: 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图形的*移、旋转及轴对称变换,通过具体实例能够辨别这三种基本变换,但这种辨别是浅层次的,在认识上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
(2)需要关注学生因年龄不同从而引起的思维变化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感到新奇,从而会好动,他们的思维还是从具体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还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
4.图形的旋转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认识顺时针、逆时针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转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简单图形的旋转变换方法。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钟表,根据分针的旋转规律,认识说明什么是顺时针方向(与分针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让学生指出时针、秒针的旋转方向是什么方向,从感官上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旋转的基本概念;其次说明与指针走向( )的方向为( ),这个让学生自己尝试回答。举例强化训练学生对顺、逆时针方向的认识:大风车、生活小区门口转杆、 酒店旋转门、自行车脚蹬前进方向等,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基本概念来分析并正确说出其运动方向特征。在描述过程中强调绕着某某旋转,帮助学生准确描述旋转现象的同时,可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旋转中心知识。究竟旋转到哪里?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描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旋转的角度了。至此,学生就可以利用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正确地描述旋转现象了。之后开始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首先出示题目: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建议他们用书后剪下的实物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再把正确位置画下来,之后的交流很重要,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画旋转图形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不仅能正确描述一些旋转现象,也明白了不管是*移也好、旋转也罢,画变换后的图形,抓住对应点或对应边很重要,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为了达成目标,设置了教学重难点,为了攻破重难点,又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如何描述旋转现象是学生掌握旋转的关键要素,形成了一种将某图形绕着某点顺(逆)时针旋转( )度固定表达方式;学生在画将某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时,可以抓住关键线段先进行旋转,待画出对应线段后只要再连接另外的端点,即能达到目的。这些目标的达成将为学生以后第三学段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从而不断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知识生长如同花开,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教师尽心尽力地培育。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便可静静等待学生知识之花盛开!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3
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教学设计几经修改,特别是在试教本节课后,心里有很多遗憾,有些是因为自身的理论水*的欠缺和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不足,有些是可以做到但没能……(这些都是借口)。面对日以临近的10月15日心里在想:慢些来,慢些来……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操作中学习数学。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力图改变“注入”之嫌(采纳任景业老师、王雪春主任等建议),以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数学的状态,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美妙的图案欣赏中,让学生感受美,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昨天让同学们搜集了好多美丽的图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作品,选择你喜欢的,能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吗?)
之后,以具体的图形为例,先以*移的图案为新知的引入。
(它是怎样由这一幅图通过怎样的运动变换成这幅图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生:它们先向右*移、再向下*移、再向左*还可以先向下*移、再向右*移、再向上*移)
从而探讨旋转图案的特点,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利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力争体现“做数学”。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再次练习以闯关的形式呈现激活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课尾处,我创设了“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在过渡和衔接上还不够精炼。
2、通过观察图形中一条边的旋转角度,找到整个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比较抽象,若能事先在黑板画好方格或在一张大纸上画好方格演示,再让学生在方格上旋转效果或许好些。
3、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4、课堂开放的程度还不够高。
5、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不高,时间结构不合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4
《图形的*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移点,然后把*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5
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难在那里?首先是旋转方向弄不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纯的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了。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今年的教学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璧合 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面图形旋转的基础,*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作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于这样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观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观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来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要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观察。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
再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作铅笔,铅笔会如何旋转呢,这样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我进行了几组这样的对比练习:1、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2、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的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
学生有了线段旋转的基础,再来画三角形的旋转,只是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转例题时,不少学生相视一笑觉得很简单。学生尝试后,有个别学生会将一条线段旋转对,另一条线段的旋转方向弄反。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因此让其他掌握的同学谈技巧,一个学生说,把线段看作铅笔的旋转,想不出来,就拿铅笔按要求转一转,转到哪里,就画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来,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画,慢慢的,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增强的。
老师操之过急,见到学生不回画就恼火,实是不该。老师是站在*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的,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肯定存在很大的距离。想办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才是真的帮助学生,学生可不是老师一发脾气就学会的。数学老师经常发脾气,一是有学科的特点,但我想还是有数学老师本身备课的原因吧。就像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今天这样分散了学习的难度,爬坡不见坡,学生自然是乐意投入其中而其乐融融的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6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如: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即基本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叫顺时针和逆时针,规范数学上习惯用语及用手势比划顺时针和逆时针;让学生学会看图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基本知识点。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使本节课基本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应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文化氛围。
课始,我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情景图,如在多媒体上呈现飞机螺旋桨旋转、摩天轮旋转、开关门窗等动态现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用手势比画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的画面,并说说它们的运动现象,是怎样转动的,让学生真实感知旋转现象,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2、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握知识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如: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即基本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叫顺时针和逆时针,规范数学上习惯用语及用手势比划顺时针和逆时针;让学生学会看图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基本知识点。在判断旋转角度是多少的教学中,我选择先让学生猜旋转角,然后一起来利于课件来尝试,探讨出确定角度的最佳方法,即看基本图形的多少。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下结论的学习过程,也让学生的尝试的过程中,欣赏了不同的旋转角度所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美,学生很是开心。最后是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来画旋转图形,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3、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
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当然,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所有表现形式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还需要教师灵活调控。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7
《图形的旋转》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初步地 学习, 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事情, 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 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 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 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转风车”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 的方式, 这一活动的设计, 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接着, 呈现两幅钟面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 为之后的用语言描 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 动手实践、 合作 交流的机会,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 12到 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由 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 转 30度、 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 , 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 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 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 组内交流, 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 一条边旋转的角度。 并且在画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 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 90度后的先导和原有的画垂涎的方法一样,最然后再画图形 的旋转, 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然很困难。 之后百思问题所在,终于在之后的练习 中发现与图形的*移可以建立起联系, 设想如果课上练习图形的*移效果会不会 好一些?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 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 信心。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美丽图案,然后提问:“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还没有上《图形的旋转》这个单元时,我就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前进行了了解,让学生提前把书上所涉及的学具准备好,并进行检查。在引入新课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十字架”,亲自给学生演示怎么样旋转90度,让学生明确以哪个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然后留给学生较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学具拿出来同位之间相互操作,在操作中体会、交流旋转的角度。而且在后面的作业中,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际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从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借助学具的旋转画旋转图形。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熟练中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处理57的第3题时,我提前把图规规矩矩地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指导。交流中我得到了意外地惊喜,学生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为了验证其正确性,我亲自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在交流中终于找到了成就感,更知道了解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那流淌在心底的高兴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3、注意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整合
教材中有些练习看起来微不足道,考试时一般都不会出现,但是这些边缘内容却能体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教材58页的4题和5题。在教学第4题时我让学生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真正让他们体会这些图形既可以通过旋转也可以通过*移得来。在教学第5题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模型,然后确定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方向,以备在不明白时借用。结果,好多学生都综合利用我们学过的*移和旋转知识画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审美意识,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和图案之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的道理,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探索到了这美丽图案的神秘性。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要做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还要在生活中做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4、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新课的引入、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新课中*面图形是怎么旋转的,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和基本图形旋转的过程,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我通过操作让学生看到了图形旋转的角度,也介绍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角度。但少部分同学不理解这种抽象的理论,还是从直观表象入手,凭感觉判断,我想,这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教师多指导。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9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及时表扬了学生,由于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教学语言方面,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该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0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后画出来。这是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对称、*移、旋转后的动手操作,内容不多,但感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支撑,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再结合课前就让学生观察的钟面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顶点定为A点,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尺在随堂练本上绕着A点旋转90度,并将旋转前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都画下来,然后进行比较。生 1 说:“旋转前后两图形完全一样。” 生 2 说 :“ 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位置变了,但是有一个点还是连着的。 ” 我告诉学生:这是旋转中心。生 3 说:“三角尺的一条长直角边原来是竖着的,后来横着了。” 我追问:旋转前后两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孩子都能说出互相垂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在刚才旋转三角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的眼睛在转,“要绕着一个点转”,一个学生说。“要注意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旋转后图形大小不能变”,学生陆续举起了手,说得真不错,看来刚才的听课他们还是挺用心的。“我们还要注意旋转的度数”我接着补充了这一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点、方向、度数,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三要素,我们在画图形的旋转时要注意这三点。紧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绕A点旋转是指A点固定不动,并让演示的同学边演示边说旋转时与A点相邻的两条边转到了什么位置,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练习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让学生先自己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画的情况,有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画出图形,这时候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充当起了小老师:
1 、你可以用直尺照着书上的样子把它按顺时针旋转 90 度,然后再画在书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书上 A 点,然后按顺时针旋转书后将看到的图形画到书上。
3 、记住原来竖着的边旋转后变成了横着的,横着的旋转后变成了竖着的。听着孩子们想出的点子,感觉他们真的很可爱、很聪明。学生完成书上的小旗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任务:你能再试着画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情况吗?有一些同学把小旗画错了。“你用三角尺帮助转转看”,在我的启发下,好几位同学很快发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改了过来。
课前我预想这部分内容一定很难上,可能要把学生转昏了,一节课下来我对孩子们还是挺满意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有时“小老师”的作用不亚于我的喋喋不休,孩子们其实也很聪明,他们会借助实物帮助自己感受图形的旋转。当然班上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没有真正学会,这在作业中就能反映出,对他们还需要手把手进行辅导,尽量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当然,我的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要做相应的提高。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1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并会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一个方向*移几格,本课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仅要初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对比、自主探究、想象操作、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创设了春游的情境,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在认识旋转三要素这一环节,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简单图形的旋转运动,通过两个相同的图形不同的旋转运动,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和对比,进而让学生用手比划,模拟,有效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3、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台。
4、让学生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完新课后,我将本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先欣赏由旋转创造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旋转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捷,并能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用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本课的教学环节,觉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体还不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大多数都是在听别人说,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课堂展示的机会相对来说就更多一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
反思与评析
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图形的旋转》是课改后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地认识、定量地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画图等活动来进行。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这是教学的需要(提供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需要。这部分知识更进一步的目标就是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这节课从教学的设计及教学的实践上来看,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从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创造的潜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终,而且能恰到好处。新课伊始时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美,从而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课中,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明晰了旋转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环节,更是通过演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而不知疲倦;又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的每一个设想成为现实,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
2. 教师适当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旋转的中心点不同,形成的图案不相同;旋转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相同。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看到,这节课的“新知”环节,教师并没有一次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全过程要面临的难点过多,没有扶持会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着力点;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于是薛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去考虑,以“既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为出发点,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操作。这样的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核心。课上学生探索过程的流畅与和谐,是对这一设计理念的最好回应。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扮演学生的“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始终关注学生,本着“引”而不“教”的原则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由学生说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愿望;并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与话语,让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个活动中。
5.欣赏与设计图案。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引出无数美妙的图案,可以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尽管这节课有许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前后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大小、形状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简单的原始图形的一条边为标准,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位置变化(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为下节课的在方格纸上作图奠定一定的基础。
2.开课时的课件视频在教师没有定格四个画面之前,很少有学生注意到它用了什么数学知识。从儿童的生活世界来看,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体,图形的*移、旋转的变换现象。例如,电梯、地铁列车在*行移动,时针、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这些现象为儿童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如果采用生活中学生更加熟悉的物体变换现象,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移、旋转变换的感性认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3
*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移的要素要有三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移?
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移;
3.距离:*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
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
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
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教学的是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旋转。在整节课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让学生在观察和反思中学习旋转的含义。在教学旋转含义的过程中,尝试采用观察思考与交流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要将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积累探索经验。在本节课各例题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过程,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
今天执教了《图形的旋转》的公开课,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上课,有些紧张,对于本节课,*移和旋转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针对本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一、创设钓鱼情境,复习旧知
对于旋转在三年级只是模糊地认识,因此需要让学生再一次的体会旋转的知识,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老师钓鱼猜鱼的数量” 的教学情境,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复习旋转地要素,中心点和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学生可能对这个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因此今天在引导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观察图像,发现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节新课的学习。
三、学生操作,教师引导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旋转需要哪些知识有了一个明显的认识,知识的形成在动手中形成,更易于学生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对于练习的设置,由浅到深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设置,采用的是课后练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图像旋转的三要素。
针对本节课存在的缺点:
一、对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认清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导致需要多个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在课件上,没有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图像旋转地过程,没有给学生一个清楚地认识,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对这个深刻认识,课件演示上,由于时间关系直接省掉,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需要再给学生补充空间思维。
三、在整个课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李老师给我的意见是表现出自己的性格体现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征。
四、对于上课过程中的语言评价还需要加强,
对于本节课,我需要更多的反思,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对于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缺点,寻找方式,锻炼克服。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1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认识和判断钝角和锐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并会用三角板来对角进行比较。*移和旋转是两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图形变换。
上学期学习过直角,在认识学习直角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初步的解除过钝角和锐角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陌生,但是存在一些记反的现象,需要老师多次的强调。在学习和判断旋转和*移上给学生看了一些实物和视频所以也不会学得太吃力。在学*移时告诉学生*移就是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学生最开始会不太懂“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做了一系列的教师示范和学生亲自进行的游戏来弄明白。
在学*移格子时数格子是学生的弱项,所以这部分内容学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大多表现的误区在数出了图形与*移后图形中的格子而不是从图形的一个点到*移后图形的对应点。应该让学生发现原图形经过*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对题目“分别把某一图形向左*移几格、向右*移几格”和“把图形向左*移几格再向下*移几格”容易弄混。应该告诉学生第一个题目分别*移是把原图形向左*移后画下来,再回到原图形向右*移画下来。而第二个题目要看到关键字“再”是先向左*移后暂时放在那再向下*移最后留在图上的只有一个原图形和一个经过两次*移后的图形。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变换方法;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能识别*移和旋转,能将简单图形*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整理复习,独立练习,互助辅导为主。教师创设情景,精讲升华,组织评价的教法和学法。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说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图形变换的方法。
用书上情景图,创设情境,回顾再现已学过的图形变化知识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形变化表格, 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再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形成系统。学生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自然区分图形变换的方法,复习整理所学图形变换的特征、注意点及应用等,既让学生感受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互动练习,在学生形成初步表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谈收获这一环节,让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是没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提问引导得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如什么是*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一面操作一面叙述。然后开始观察图形,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自由操作,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完整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为了更清楚的看到图形的变化,我利用了多媒体,清楚地看到了图形的各种变化,分散了难点,强化了重点。
但是对于旋转变幻,学生的表述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中心点不是在顶点的,学生不能较好的表述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对于有两个中心点,学生在表述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加以区分。对于轴对称变换学生也不能较好的.表述。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加以表述,这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在课始适当的加以回顾和加深。学生回顾,学生说,教师规范说,生再说。通过这样的几个环节来加强。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体验模仿的乐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图片、幼儿操作用的四种几何图形若干
2、固体胶、纸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几幅画
4、奇妙箱5、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教师扮演图形妈妈,带图形娃娃(幼儿)做律动。(每个幼儿发放一图形板)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摸一摸“奇妙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
(1)、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摸出一本书,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书、长方形)为什么说书是长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奇妙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还有的是长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3)、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4)、老师总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圆形就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2、游戏:捉迷藏
(1)、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2)、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
3、游戏:图形找家
(三)添画(变戏法)
1、交代要求
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现在请你们玩个“变戏法”的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
[1][2]下一页
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作品展览
师:今天爸爸、妈妈很辛苦,抽出许多时间来看我们小朋友学本领,我们谢谢他们,把我们画的作品送给他们,好吗?
(四)、活动延伸
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教学反思
首先,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活动目标。整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动探索学习,体现得很和谐融洽。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看似复杂的几何图形对孩子们来说其实是挺熟悉的。在周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只是他们有时候没有留意而已。教师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分辨这几种常见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去看,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变化它们。在图形组合、变化图形的过程体验到操作、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层次清楚,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老师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奋学习,勤于动脑思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反思 旋转 《图形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篇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