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01 0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

  2.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历、史、化

  3.认识并记住字形。

  (l)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代不要写成“伐”,植右边有三横。

  4.指导写字。

  (l)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人。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挂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挂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挂图,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33 活化石

  银杏树——(几亿年)

  保护古生物 大熊猫——(有祖先)

  中华鲟——(一亿多年)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我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课后再揣摩,对我的启迪很大。

  《活化石》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首先在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

  下面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银杏树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用划出。这两个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也是我们潮汕人常见的、喜欢吃的“白果”。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

  在学习描写银杏树的样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并且学习量词“一片片”。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认为银杏树是活化石?”学生从课文中相关的词中找到答案。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再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 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上了解到更多的“活化石”,学生感触很大,纷纷表示,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适量、适度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整体感知,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有所成,在宽愉的环境中学习,在成功中愉快。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 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五、 布置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 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 、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2.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师生共同评议)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六、课后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2 扩展练习

  七 、作业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活化石》教学设计10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透过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再到单个读生字的方式,在具体的词语中,认识“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11个字,读正确“珍、肉、史”是翘舌音。

  2、结合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作业,帮忙学生积累重叠的词语。

  3、透过跟老师书空、观察占位、描红书写等方式,逐步掌握“化”、“代”两个字的笔画笔顺。

  4、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叶子像扇子”、“长得慢极了”等词句,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从而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书写“代、化”两个字。

  教学难点:

  抓住“叶子像扇子”、“长得慢极了”等词句,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能够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明白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化石是怎样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此刻,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老师这有读书的提示。(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舌音。

  立刻自己再读一读

  师:老师把拼音宝宝藏起来,看看火车还能不能开得又快又顺。

  生:两列火车去掉拼音读。

  4、师:恩,火车开得可真棒!老师就奖励你们一个游戏“青蛙跳伞“,请一位小朋友来玩一玩。

  (课件出示青蛙跳伞,一只青蛙背着降落伞(伞上有生字)跳下来,学生读出一个,读错了换一位同学读)

  三、朗读感悟银杏树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大熊猫是国宝,我们*时很难看到,而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我们更是难以见到。只有一种活化石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银杏树。

  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最熟悉的活化石——银杏树吧。(点击画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能明白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自己读一读。)随机。

  (1)白果树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贵几亿年前的树种为什么就珍贵了呢?师补充银杏树资料

  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透过银杏树明白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齐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那老师立刻来考考你,我那里有一大堆的树叶,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课件出示各种叶子,生说

  出示:“银杏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个性的美呀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能够两到三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此刻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搞笑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个性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小朋友,刚才,我们透过朗读,明白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他有三个名字,分别是银杏树、白果树、公孙树。咱们再一齐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银杏树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呢,银杏树浑身是宝。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银杏果能够做药用,能够治疗气喘病和肺病。它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农药,能防治害虫。如果你用银杏树的叶子做书签,能够驱除书中的蛀虫,正因为如此,所以银杏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小朋友,你想不想做做这珍贵而独特的银杏树呢?出示:我是一棵银杏树——

  假如你此刻就是一棵银杏树,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能够用上书本上的话,也能够把老师刚才课外了解到的放进去说说,看哪棵小银杏树把自己介绍得最全面。

  准备——指名三到四个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老师推荐,课后,小朋友能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银杏的资料,给它做一张小名片,好吗?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代”字右边没有撇。

  2、生写师巡视

《活化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

  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语文水*,通过“读通、读顺、读好、读懂”的过程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既品悟了语言文字,提炼了相关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言。

  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所以我们说它是国宝。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像这样的古生物,我们称它为活化石。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同时,画出读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看看哪些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予以表扬。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纠正生字的读音,理解一些词语(这个环节要完成重点生字词的教学)。

  3、交流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学生回答时,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三、熟渎课文,探究语言文字。

  师:我们已经知道活化石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有关的信息呢?

  1、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对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交流:此环节须达到以下目标:

  A对相关语段正确、流利地朗读。

  B能通过语言文字提炼信息: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数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观察图片)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C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1珍贵2稀有3保护4缺乏)

  学生依次可能出现的语言为: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这里教师可以随机拓展有关恐龙灭绝的文字。)

  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D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古生物的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大家听。

  2、课外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但对查阅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须尽力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可以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的材料。

  五、写字教学(略)

《活化石》教学设计3

  一、学情分析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四、教学资源应用

  生字卡片、新词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题目《活化石》。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甲:什么叫化石?

  学生乙:什么叫活化石?

  老师讲解: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它爱吃竹子,其实它的祖先还爱吃肉。像大熊猫这样的古生物,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能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所以我们称它为活化石。

  2、课文中的活化石指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与同桌大声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bzhēn sūn xīju rushǐhquē fá xī 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 (指名读,接龙读,齐读)

  4、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用笔画出来。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2、这些古生物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称它们为活化石?小组学习交流。

  (1)选择一种活化石,读一读这一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再读一读这一段。

  3、小组汇报。(看图)

  (1)银杏树。

  ①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比喻句,指名说比喻句)。长得很慢,又叫公孙树。

  ②练习说重叠量词

  (2)大熊猫。

  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

  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有大、重、怪、少的特点。

  4、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还不了解它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并让大家来保护它们?我们来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扩展阅读

  老师找到了一些资料,请大家阅读。

  (五)总结

  了解了古生物知识,我们就要保护珍惜生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lìshǐ mi khuà dài sūnzhí 历史灭克化代孙植

  (指名读,接龙读,齐读。)

  2、说说怎样识记这几个字。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找找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2)看老师范写,并进行重点指导。

  化、代:区分这两个字,注意单人旁的写法。

  史、灭:竖撇要先竖后撇。

  植:右半部里面是三横。

  4、学生描红,仿写。

  5、组词,出示新词卡片并认读。

  6、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三)、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教学反思: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一知识点我处理的很好。

《活化石》教学设计4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样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明白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明白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样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

  5、结合读好几个生字:悉稀鳞肉乏

  6、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7、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此刻,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齐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能够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十分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此刻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个性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十分可爱。”

  你明白“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明白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十分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能够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简单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但是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貌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资料,你该怎样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向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取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齐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儿童百科全书》;

《活化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 “化”、“植”、“孙”、“代”、“灭”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

  (1)媒体出示图片:三叶虫、恐龙

  (2)师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2.师简介化石。

  (1)媒体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2)师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

  媒体出示课题:33活化石

  说明:关于古生物的知识,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积极性,增强趣味性,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zhēn ròu shú xī

  媒体出示: 珍 贵 食 肉 熟 悉

  (2)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馆里有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

  (3)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说明:初读课文,重在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 媒体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2)学习生字:博

  媒体变红:博

  (3)谁会写“博”字? (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

  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原来,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赶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银杏树 熊猫)

  2.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媒体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1)学习生字:珍 孙 悉 绝 肉

  媒体变红:珍 孙 悉 绝 肉

  读音:珍 孙 (开火车读)

  字形:绝 悉(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字义:肉(找朋友)

  (2)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3)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教师随机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

  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媒体出示:

  谁会填:

  一(片片)叶子 一( )扇子 一( )裤子

  一( )糖 一( )树 一( )书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

  (3)男、女生读。

  (4)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小组读)

  媒体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5)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4.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1)同桌合作交流。

  (2)教师指导朗读长句。

  媒体出示: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3)师范读,指名读。

  (4)开火车分句读。

  5.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师指着板书复习)

  (1)学生准备。

  (2)指名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

  说明:深入研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抓住关键词、句,能起到辅助阅读,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学习书写: 化 植 孙 代 灭

  (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化 代

  (2)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单人旁的字,但是右边部分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化”字右边笔顺——撇,竖弯钩。

  “代”字右边笔顺——横,斜钩,点。

  (3) 重点指导:植

  媒体出示:植

  如:“植”的右边“直”字有三横。

  (4)师范写“植”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4.我能行:照样子,写一写。

  例:一片 一片片

  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朵

  一棵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化 植 孙 代 灭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

  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

  说明: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将课文第一、二、三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

  媒体出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3)学习生字:鲟 史

  媒体变红: 鲟 史

  “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 表意,右边的“寻”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找朋友:历史 史记)

  (4)齐读句子。(板书: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

  (1)同桌讨论交流。(师随机板书:大、重、怪、少)

  (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3)学习生字:鳞 核 缺 乏 稀

  媒体变红: 鳞 核 缺 乏 稀

  “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

  请给“缺”、“核”找朋友。(缺少 缺乏 残缺 核桃 果核 核弹)

  媒体出示:

  选词填空。

   稀有 稀少

  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 )动物了。

  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 )。

  (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4. 拓展阅读。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媒体出示: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成熟期约为9——12年。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20xx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

  (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

  (3)学生交流。(中华鲟和大熊猫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科学家通过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像化石一样,所以是被当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号。)

  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

  (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说明: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三、总结全文,巩固字词

  (一)总结全文

  1.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

  (二)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

  媒体出示:中华鲟 历史 鱼鳞 核桃 缺乏 稀有 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指导写字:历 史 克

  (1)媒体出示:历 史 克

  (2)重点指导:史

  “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

  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

  克 刻 千( ) 立( ) ( )服 时( )

  直 植 ( )树 笔( ) ( )线 ( )物

  四、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 史 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

  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4.拓展:课后搜集相关的古生物资料。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活化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化、孙、植”三个生字,理解“活化石、珍贵、辨认”等词语的意思。

  2、 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活化石。

  3、 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的名字公孙树、白果树的由来。能深刻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 学习第二自然段。从各个方面感受银杏树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图片:仔细看看,它是谁?——化石

  2、 指导书写“化”。看老师范写,临写一个。

  3、 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到现在还活着,我们叫它活化石。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告诉了我们哪些珍贵的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银杏树是活化石?(第二自然段)

  2、把第二自然段读正确,流利。

  3、认读词语:珍贵、辨认、公孙树

  4、它怎么会那么珍贵呢?请你再读读课文,想想。

  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1)、看地球在几亿年间的变化。

  几亿年前就已经在了,真是古老啊!请你读出古老的感觉。

  几亿年前到现在还活着,所以称它是活化石。

  (2)、读读课外资料,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只留下一点点,都在我国)

  这真是十分珍贵,请你有感情的再读这句话。

  5、这么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叶子,你能找到吗?

  6、找对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7、 很多很多的叶子我们叫“一片片”,像很多小扇子我们叫“一把把”,这些小叶子多么的特别啊,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8、我们从那么多的树叶中找出银杏树的叶子就叫“辨认”。谁来辨认,送给你。(你小心一点哦,很珍贵的。)

  9、银杏树的叶子除了像扇子还像什么?说的好就送给你?

  它的样子真特殊,当然十分容易辨认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10、你还从第二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公孙树)

  11、这个公孙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句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到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12、银杏树长得可真慢啊!谁来读读着句话。

  13、银杏树的果子叫什么啊?这个果子来的不容易,要等上五、六十年才能吃到,真是珍贵啊。想尝尝吗?

  白果还可以救人呢?(读课外资料)

  14、今天我们辨认了银杏树的叶子,尝了银杏树的果子感受到银杏树真是十分珍贵。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15、你们读的真棒,金老师准备了奖品奖励给你们。(欣赏银杏树的图片。)

  四、作业

  银杏树叫白果树,又叫公(孙)树,是(植)物中的活化石,非常珍贵。

《活化石》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只能透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能够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忙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此刻,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力和搜集信息的潜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能够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将生字连同词语及其注音一齐呈现(课件或投影),再去掉拼音,最后单独呈现生字,逐步进行认读。“珍、肉、史”等字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推荐结合上一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采取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多示范。

  推荐结合上一课的“住”字重点指导“化、代”两个字,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必须要垂直。

  此外,历史的“史”字和灭绝的“灭”字中的“竖撇”,也是指导的重点,书写时必须要先竖后撇。教师的示范书写作用依然要发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1.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2.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还不了解它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此刻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四)扩展阅读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而且还进行了成功的交流。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此刻发给大家,请大家阅读。(能够将资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发给学生。)

  课前已经看过的,就重点看没看过的资料。看后交流,印象最深的、写得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

  (五)朗读感悟

  本课教学能够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老师能够生动地给学生介绍一点关于古生物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能够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查阅的途径不要限制,能够查阅书刊资料,查阅音像资料,也能够向别人请教,有条件的还能够上网查阅。查阅的资料也不必限制,能够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能够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能够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但是,对查阅到的资料要有明确的要求:

  (1)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复印、摘抄卡片等方式都能够;

  (2)整理好的资料不必须长篇大论,但务必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查阅完毕,能够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资料。

  当学生查阅、展示取得成功以后,能够指导他们读书、识字写字。推荐教学中以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认生字。

  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叠量词训练,可结合阅读课文进行。

  (六)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古生物资料,有条件的还能够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活化石》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一说,对学生地回答适时评价。然后用ppt分别出示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和图片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板书课题《活化石》,引入新课。

  三、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教师讲解化石,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放课件大熊猫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提问:同学们已经看完了大熊猫,有什么想说的吗?

  提问:你真会观察!每只大熊猫的样子都不一样,你能说说吗?

  出示句式: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 ),一双大眼睛( )。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插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课件图片,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创造性地演读课文 师示范表演(银杏树的自述)

  五、练习:

  1、句式练习:科学家把( )、( )和( )叫做活化石。 ( )、( )和( )被科学家叫做活化石。

  2、读读写写: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 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

《活化石》教学设计9

  一、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 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 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 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 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可以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将生字连同词语及其注音一起呈现(课件或投影),再去掉拼音,最后单独呈现生字,逐步进行认读。“珍、肉、史”等字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建议结合上一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采取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多示范。

  建议结合上一课的“住”字重点指导“化、代”两个字,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此外,历史的“史”字和灭绝的“灭”字中的“竖撇”,也是指导的重点,书写时一定要先竖后撇。教师的示范书写作用依然要发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2.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还不了解它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四)扩展阅读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而且还进行了成功的交流。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现在发给大家,请大家阅读。(可以将资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发给学生。)

  课前已经看过的,就重点看没看过的内容。看后交流,印象最深的、写得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

  (五)朗读感悟

  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老师可以生动地给学生介绍一点关于古生物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查阅的途径不要限制,可以查阅书 刊资料,查阅音像资料,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有条件的还可以上网查阅。查阅的内容也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 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但是,对查阅到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要求:

  (1)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复印、摘抄卡片等方式都可以;

  (2)整理好的内容不一定长篇大 论,但必须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查阅完毕,可以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资料。

  当学生查阅、展示取得成功以后,可以指导他们读书、识字写字。建议教学中以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认生字。

  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叠量词训练,可结合阅读课文进行。

  (六)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古生物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活化石》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 “化”、“植”、“孙”、“代”、“灭”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

  (1)媒体出示图片:三叶虫、恐龙

  (2)师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2.师简介化石。

  (1)媒体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2)师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

  媒体出示课题:33活化石

  说明:关于古生物的知识,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积极性,增强趣味性,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zhēn ròu shú xī

  媒体出示: 珍 贵 食 肉 熟 悉

  (2)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馆里有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

  (3)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说明:初读课文,重在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 媒体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2)学习生字:博

  媒体变红:博

  (3)谁会写“博”字? (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

  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原来,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赶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银杏树 熊猫)

  2.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媒体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1)学习生字:珍 孙 悉 绝 肉

  媒体变红:珍 孙 悉 绝 肉

  读音:珍 孙 (开火车读)

  字形:绝 悉(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字义:肉(找朋友)

  (2)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3)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教师随机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

  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媒体出示:

  谁会填:

  一(片片)叶子 一( )扇子 一( )裤子

  一( )糖 一( )树 一( )书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

  (3)男、女生读。

  (4)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小组读)

  媒体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5)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4.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1)同桌合作交流。

  (2)教师指导朗读长句。

  媒体出示: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3)师范读,指名读。

  (4)开火车分句读。

  5.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师指着板书复习)

  (1)学生准备。

  (2)指名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

  说明:深入研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抓住关键词、句,能起到辅助阅读,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学习书写: 化 植 孙 代 灭

  (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化 代

  (2)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单人旁的字,但是右边部分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化”字右边笔顺——撇,竖弯钩。

  “代”字右边笔顺——横,斜钩,点。

  (3) 重点指导:植

  媒体出示:植

  如:“植”的右边“直”字有三横。

  (4)师范写“植”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4.我能行:照样子,写一写。

  例:一片 一片片

  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朵

  一棵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化 植 孙 代 灭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

  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

  说明: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将课文第一、二、三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

  媒体出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3)学习生字:鲟 史

  媒体变红: 鲟 史

  “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 表意,右边的“寻”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找朋友:历史 史记)

  (4)齐读句子。(板书: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

  (1)同桌讨论交流。(师随机板书:大、重、怪、少)

  (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3)学习生字:鳞 核 缺 乏 稀

  媒体变红: 鳞 核 缺 乏 稀

  “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

  请给“缺”、“核”找朋友。(缺少 缺乏 残缺 核桃 果核 核弹)

  媒体出示:

  选词填空。

   稀有 稀少

  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 )动物了。

  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 )。

  (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4. 拓展阅读。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媒体出示: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成熟期约为9——12年。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20xx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

  (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

  (3)学生交流。(中华鲟和大熊猫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科学家通过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像化石一样,所以是被当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号。)

  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

  (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说明: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三、总结全文,巩固字词

  (一)总结全文

  1.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

  (二)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

  媒体出示:中华鲟 历史 鱼鳞 核桃 缺乏 稀有 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指导写字:历 史 克

  (1)媒体出示:历 史 克

  (2)重点指导:史

  “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

  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

  克 刻 千( ) 立( ) ( )服 时( )

  直 植 ( )树 笔( ) ( )线 ( )物

  四、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 史 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

  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4.拓展:课后搜集相关的古生物资料。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活化石课文教学反思

活化石课文教学反思1

  《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

  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通过独学、群学,学生对三种活化石已经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学生补充介绍收集到的这三种活化石其他相关资料和其他活化石资料,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有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创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绍活化石的小作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合资料的过程,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语文《活化石》教学设计

语文《活化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u xún shǐ lí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历史 硬鳞

  hé quēfá

  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活化石》教学设计10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

  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语文水*,通过“读通、读顺、读好、读懂”的过程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既品悟了语言文字,提炼了相关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言。

  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所以我们说它是国宝。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像这样的古生物,我们称它为活化石。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同时,画出读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看看哪些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予以表扬。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纠正生字的读音,理解一些词语(这个环节要完成重点生字词的教学)。

  3、交流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学生回答时,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三、熟渎课文,探究语言文字。

  师:我们已经知道活化石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有关的信息呢?

  1、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对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交流:此环节须达到以下目标:

  A对相关语段正确、流利地朗读。

  B能通过语言文字提炼信息: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数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观察图片)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C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1珍贵2稀有3保护4缺乏)

  学生依次可能出现的语言为: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这里教师可以随机拓展有关恐龙灭绝的文字。)

  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D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古生物的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大家听。

  2、课外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但对查阅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须尽力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可以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的材料。

  五、写字教学(略)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课文图片

  《活化石》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易于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3课《活化石》图片素材

  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课文朗读mp3

  活化石的课文原文

  活化石的电子课本

《活化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透过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再到单个读生字的方式,在具体的词语中,认识“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11个字,读正确“珍、肉、史”是翘舌音。

  2、结合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作业,帮忙学生积累重叠的词语。

  3、透过跟老师书空、观察占位、描红书写等方式,逐步掌握“化”、“代”两个字的笔画笔顺。

  4、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叶子像扇子”、“长得慢极了”等词句,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从而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书写“代、化”两个字。

  教学难点:

  抓住“叶子像扇子”、“长得慢极了”等词句,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能够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明白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化石是怎样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此刻,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老师这有读书的提示。(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舌音。

  立刻自己再读一读

  师:老师把拼音宝宝藏起来,看看火车还能不能开得又快又顺。

  生:两列火车去掉拼音读。

  4、师:恩,火车开得可真棒!老师就奖励你们一个游戏“青蛙跳伞“,请一位小朋友来玩一玩。

  (课件出示青蛙跳伞,一只青蛙背着降落伞(伞上有生字)跳下来,学生读出一个,读错了换一位同学读)

  三、朗读感悟银杏树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大熊猫是国宝,我们*时很难看到,而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我们更是难以见到。只有一种活化石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银杏树。

  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最熟悉的活化石——银杏树吧。(点击画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能明白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自己读一读。)随机。

  (1)白果树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贵几亿年前的树种为什么就珍贵了呢?师补充银杏树资料

  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透过银杏树明白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齐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那老师立刻来考考你,我那里有一大堆的树叶,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课件出示各种叶子,生说

  出示:“银杏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个性的美呀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能够两到三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此刻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搞笑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个性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小朋友,刚才,我们透过朗读,明白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他有三个名字,分别是银杏树、白果树、公孙树。咱们再一齐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银杏树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呢,银杏树浑身是宝。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银杏果能够做药用,能够治疗气喘病和肺病。它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农药,能防治害虫。如果你用银杏树的叶子做书签,能够驱除书中的蛀虫,正因为如此,所以银杏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小朋友,你想不想做做这珍贵而独特的银杏树呢?出示:我是一棵银杏树——

  假如你此刻就是一棵银杏树,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能够用上书本上的话,也能够把老师刚才课外了解到的放进去说说,看哪棵小银杏树把自己介绍得最全面。

  准备——指名三到四个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老师推荐,课后,小朋友能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银杏的资料,给它做一张小名片,好吗?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代”字右边没有撇。

  2、生写师巡视

《活化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2、了解农业的巨大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图、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可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2、分段指名读。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指导理解:⑴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⑵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生字认读2、听写。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农业科技成就?

  二、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1、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2、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总结全文,激*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活化石》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变教学模式,透过新奇的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地解说,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让他们产生“好奇”,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促导下,主动探究文本,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学生阅读的潜力和搜集信息的潜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有关化石的图文资料,并解说。

  2、学生展示观看后的收获。

  3、师解释“化石”和他的作用

  4、揭题——活化石(生思考“活化石”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导向:

  1、边读课文,边圈划生字,借助下文音节和字典识记汉字。

  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说说你从课文了解到了什么?

  三、展示自学效果

  1、识记的汉字和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博、悉、鳞)

  2、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疑虑?(板书:银杏树、熊猫、中华鲟)

  四、研读课文感悟领会

  1、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培养自学潜力活化石时间样貌生活习性作用(疑虑)

  五、生展示研读效果和释疑

  六、拓展阅读培养搜集资料的兴趣

  1、采用“拟人”手法自我介绍

  2、发放有关“化石”的资料,生自己阅读,后再用上面方法介绍,学生在看、听中积累知识。

  3、谈谈这天学习的收获(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七、作业练习

  指导书写汉字

《活化石》教学设计5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样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明白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明白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样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

  5、结合读好几个生字:悉稀鳞肉乏

  6、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7、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此刻,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齐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能够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十分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此刻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个性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十分可爱。”

  你明白“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明白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十分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能够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简单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但是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貌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资料,你该怎样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向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取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齐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儿童百科全书》;

《活化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化”和“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能形象、生动地向别人介绍银杏树。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体会银杏树的珍贵,叶子的独特和名为公孙树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结合书本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银杏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能够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明白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化石是怎样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此刻,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了。(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舌音。

  立刻自己再读一读

  4、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书上说什么很“稀有”?(中华鲟)明白什么是稀有吗?(稀少,少见)是呀,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数量都不多,中华鲟就更少了,据资料介绍,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目前仅剩五百尾左右,所以它成了——稀有鱼种了,因而十分——珍贵。

  三、整体感知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

  2、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就能够称为活化石呢?你能不能在相关自然段里找到依据呢?(拿笔划一划,巡视)

  3、交流:咱们来交流一下指名回答并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为什么你找了这一句呀?(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四、朗读感悟银杏树

  1、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最熟悉的活化石——银杏树吧。(点击画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能明白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自己读一读。)随机

  (1)白果树对我们长兴人来说,银杏是最熟悉但是了,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贵几亿年前的树种为什么就珍贵了呢?师补充银杏树资料:在三亿多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之后由于地球的气温发生了变化,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大部分植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银杏凭着顽强的适应潜力生存了下来。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透过银杏树明白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齐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那老师立刻来考考你,我那里有一大堆的树叶,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课件出示各种叶子,生说

  出示:“银杏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春天,银杏树枝头冒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个性的美呀,(课件出示画面,慢慢展现,慢慢说,语言柔美)

  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能够两到三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此刻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搞笑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个性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这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我们长兴自己的“公孙树”,你们看,这是我们长兴县水口风景区中寿圣寺内的两株千年银杏王,老树王虽经历世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可见,银杏树的寿命可长了。也许就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曾在这棵银杏树下品尝美味的果子呢,咱们一齐再来读读这句话,记住这长得极慢的,长寿的银杏树吧。

  小朋友(指板书)刚才,我们透过朗读,明白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又被称为公孙树。咱们再一齐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说来,我们实验小学和银杏还有着个性的感情呢。银杏叶是我们学校的标志,因为银杏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资料简介,读)银杏树浑身是宝。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银杏果能够做药用,能够治疗气喘病和肺病。它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农药,能防治害虫。如果你用银杏树的叶子做书签,能够驱除书中的蛀虫,正因为如此,所以银杏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简单说说了解到什么。你还有其他补充吗?

  老师推荐,课后,小朋友能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银杏的资料,给它做一张小名片,就挂在我们学校的银杏树上,好吗?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孙”字左边的横边为提。

《活化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

  2.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历、史、化

  3.认识并记住字形。

  (l)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代不要写成“伐”,植右边有三横。

  4.指导写字。

  (l)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人。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挂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挂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挂图,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33 活化石

  银杏树——(几亿年)

  保护古生物 大熊猫——(有祖先)

  中华鲟——(一亿多年)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我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课后再揣摩,对我的启迪很大。

  《活化石》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首先在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

  下面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银杏树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用划出。这两个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也是我们潮汕人常见的、喜欢吃的“白果”。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

  在学习描写银杏树的样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并且学习量词“一片片”。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认为银杏树是活化石?”学生从课文中相关的词中找到答案。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再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 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上了解到更多的“活化石”,学生感触很大,纷纷表示,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适量、适度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整体感知,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有所成,在宽愉的环境中学习,在成功中愉快。

《活化石》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 “化”、“植”、“孙”、“代”、“灭”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

  (1)媒体出示图片:三叶虫、恐龙

  (2)师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2.师简介化石。

  (1)媒体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2)师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

  媒体出示课题:33活化石

  说明:关于古生物的知识,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积极性,增强趣味性,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zhēn ròu shú xī

  媒体出示: 珍 贵 食 肉 熟 悉

  (2)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馆里有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

  (3)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说明:初读课文,重在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 媒体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2)学习生字:博

  媒体变红:博

  (3)谁会写“博”字? (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

  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原来,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赶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银杏树 熊猫)

  2.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媒体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1)学习生字:珍 孙 悉 绝 肉

  媒体变红:珍 孙 悉 绝 肉

  读音:珍 孙 (开火车读)

  字形:绝 悉(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字义:肉(找朋友)

  (2)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3)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教师随机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

  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媒体出示:

  谁会填:

  一(片片)叶子 一( )扇子 一( )裤子

  一( )糖 一( )树 一( )书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

  (3)男、女生读。

  (4)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小组读)

  媒体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5)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4.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1)同桌合作交流。

  (2)教师指导朗读长句。

  媒体出示: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3)师范读,指名读。

  (4)开火车分句读。

  5.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师指着板书复习)

  (1)学生准备。

  (2)指名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

  说明:深入研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抓住关键词、句,能起到辅助阅读,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学习书写: 化 植 孙 代 灭

  (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化 代

  (2)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单人旁的字,但是右边部分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化”字右边笔顺——撇,竖弯钩。

  “代”字右边笔顺——横,斜钩,点。

  (3) 重点指导:植

  媒体出示:植

  如:“植”的右边“直”字有三横。

  (4)师范写“植”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4.我能行:照样子,写一写。

  例:一片 一片片

  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朵

  一棵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化 植 孙 代 灭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

  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

  说明: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将课文第一、二、三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

  媒体出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3)学习生字:鲟 史

  媒体变红: 鲟 史

  “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 表意,右边的“寻”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找朋友:历史 史记)

  (4)齐读句子。(板书: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

  (1)同桌讨论交流。(师随机板书:大、重、怪、少)

  (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3)学习生字:鳞 核 缺 乏 稀

  媒体变红: 鳞 核 缺 乏 稀

  “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

  请给“缺”、“核”找朋友。(缺少 缺乏 残缺 核桃 果核 核弹)

  媒体出示:

  选词填空。

   稀有 稀少

  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 )动物了。

  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 )。

  (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4. 拓展阅读。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媒体出示: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成熟期约为9——12年。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20xx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

  (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

  (3)学生交流。(中华鲟和大熊猫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科学家通过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像化石一样,所以是被当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号。)

  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

  (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说明: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三、总结全文,巩固字词

  (一)总结全文

  1.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

  (二)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

  媒体出示:中华鲟 历史 鱼鳞 核桃 缺乏 稀有 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指导写字:历 史 克

  (1)媒体出示:历 史 克

  (2)重点指导:史

  “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

  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

  克 刻 千( ) 立( ) ( )服 时( )

  直 植 ( )树 笔( ) ( )线 ( )物

  四、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 史 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

  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4.拓展:课后搜集相关的古生物资料。

  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活化石》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代、化”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一、课前导入

  1、孩子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指名说)

  2、看来同学们去过不少地方呢!知道这是哪儿吗?

  【出示图片】博物馆

  “博”还是一个生字,带拼音读2次。它的左边是十,在古代表示东西南北中各方面都有就是博。去过博物馆吗?(去过,追问:博物馆里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博物馆看看。(出示博物馆各类图片)这就是:博物馆。

  3、博物馆中有一类东西*时很少见到,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见。(出示化石图片)

  这些都是?化石。动物或植物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让我们把化石请到黑板上。(板书:化石。)

  4、那化石到底要埋多久呢?谁来读一读,告诉大家。

  【出示句子】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

  要埋多久?亿万年(板书:亿万年)365天是一年,亿万年就是有1000000000000个365天啊!

  透过这个重要词语,我们知道化石居然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呀,一起读。

  那么,你看到过活的化石吗?(补全课题)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课文写了几种活化石?

  【出示】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板贴)

  2 3 4

  谁愿意把他们的名字响亮地介绍给大家?(指名读)

  银杏树:前鼻音和后鼻音连在一起最难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出示】234 聪明的孩子用手指告诉我哦!

  三、捕捉信息,感受历史久远。

  1.那这些活化石是不是也有很久很久的历史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读读2、3、4自然段,你从哪儿发现它们有很久很久的历史,把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引导孩子把句子画完整)老师把他们请到屏幕上来了。

  2.实物展示反馈【出示】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A、(出示第一句)先看第一句,谁愿意读一读?

  这里的“珍”是生字,既是前鼻音又是翘舌音,可难读了。(出示词卡,带拼音读2次)

  课文中给它找了个朋友(出示词条:珍贵,指名读3-4个,送回到句子中,一起读。)

  看,银杏树的历史很久很久了,你是从哪儿发现的呢?(几亿年)(生回答,教师圈词)(板书:几亿年前)

  B、请你拿起笔,在另外两个句子中圈出你感受到很久很久的词?

  第二句:一代一代 不着急,听老师读。(教师范读)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历史很久很久?(师圈,板贴)

  许多早就灭绝了(出示:灭绝)读词。(链接)

  看这个绝字,在古代它是表示用刀把丝砍断了,那这丝就连不下去了。在这儿说,许多早就灭绝了,就是说他们?(活不下去了)而这儿的大熊猫却?

  看,这对大熊猫生下了它们的下一代宝宝,那一代一代就是指这样的两代吗?

  告诉你们,大熊猫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了。

  第三句:一亿多年 (师圈,板贴)

  刚刚我们通过这几个重要词语(读词)读懂了活化石有很久很久的历史。

  3.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呼他们为活化石了吗?

  他们不仅有着很久很久的历史,而且到现在还活着,所以称他们是活化石。

  四、学习第二段

  1.看,美丽的银杏树正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

  2.【出示第二段】

  A、请四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银杏树,一人读一句。

  B、这些句子读正确还不够,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还能读得更好听呢!

  【出示】样子 叶子 小扇子 慢极了 小时候 种下 当上 吃上

  自己读读看,发现了什么?都是轻声。指名2个,齐读。

  真有趣,一起把他们放回到课文中读读吧。

  聪明的小朋友,猫头鹰博士可要考考你们了:“银杏树知多少?”不过,要到课文中找答案哦!

  第一题:你知道银杏树还有别的名字吗?

  第二题:我是银杏叶,你能找到我吗?别急,要到书中找理由。

  交流: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拿好你的书把句子读完整。)

  哦,原来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啊,一起读。

  (出示银杏叶由少到多)这片叶子像一把小扇子,这片叶子也像一把小扇子。这样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你们真有眼力,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大自然的朋友呢!它是:铃兰花。(出图)你看,铃兰花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朵朵铃兰花像?

  铃兰花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朵朵的铃兰花像一( )_____。

  牵牛花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朵朵的牵牛花像一( ) 。

  (你真会想象,量词用得特别准确。)

  我不禁想起,课文中银杏树的样子也很容易辨认(读)

  第三题:猜一猜:种了十年的银杏树结果子了吗?别忘了哦,要到书中去找答案。

  (同桌讨论、交流)

  银杏树长得这么慢,怪不得大家还叫他:公孙树。

  你们的回答,让大家对银杏树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变成美丽的银杏树,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有关银杏树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吧!(谁最能干,能把银杏树的各个方面都介绍一下。)

  出示:大家好,我是银杏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怪不得课文中这样介绍它:银杏树……!(出示段落读)

  五、书写指导

  1、你们读得真好听,银杏树爷爷很高兴,请树叶宝宝给我们送来了几个生字朋友呢! 【出示】 化 代

  2、给它们组组词吧。

  3、观察他们的右边,你觉得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比较:关注后面竖弯钩和斜钩) 4、师范写,生书空

  5、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评

  板书: 活化石

  亿万年前

  银杏树(2) 大熊猫(3) 中华鲟(4)

  几亿年前 一代一代 一亿多年

《活化石》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一说,对学生地回答适时评价。然后用ppt分别出示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和图片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板书课题《活化石》,引入新课。

  三、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教师讲解化石,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放课件大熊猫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提问:同学们已经看完了大熊猫,有什么想说的吗?

  提问:你真会观察!每只大熊猫的样子都不一样,你能说说吗?

  出示句式: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 ),一双大眼睛( )。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插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课件图片,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创造性地演读课文 师示范表演(银杏树的自述)

  五、练习:

  1、句式练习:科学家把( )、( )和( )叫做活化石。 ( )、( )和( )被科学家叫做活化石。

  2、读读写写: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 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3篇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台。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喜”“杂”“社”。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六)课外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检查

  1、注音

  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

  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

  2、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整体感知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问题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明确: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明确:

  ①华罗庚为新*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明确:“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明确: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本课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明确: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难点:

  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

  (2)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3)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5、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

  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6)

——《老王》语文教学设计3篇

《老王》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老王》语文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习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习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习,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xx年感动*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感情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2、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

  3、学习本课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激*趣。

  1、以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轻松的走进快乐读书屋。

  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读书屋吗?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进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读书内容,还能展示我们的读书能力。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七,来欣赏一处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锡林郭勒草原,板书齐读。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师的解说伴随着课件中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师)在那风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条小河潺潺流过,乳汁般滋润着绿色的大地,300多个大小湖泊幽幽镶嵌,明镜般倒映着丽日,蓝天,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鲜花竟相吐艳,百鸟争艳,这就是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

  3、从课题入手,学生理解“锡林郭勒”的含义。

  (师)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上,锡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种方式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篇内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大声读,同桌合作读,分自然段读,比赛读等,读的不通顺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并思考: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生)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用这些词语来概括锡林郭勒草原的特点,你能不能试着有这些关联词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仅,而且既,又)

  三、读中体会,读中感受,想象赏读。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教师适当指导读,引导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朗读。在读中体会、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学生展示读。读出自己对美妙的自然风光的感受。

  (师)你觉得哪里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生)读“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一句

  (师)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播放蓝天图片

  (生)这里的天真蓝呀!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边!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的语气来读吧。

  学生试读

  (2)(生)读“山岭上、深谷里、*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一句

  (师)你们有多大,你们就算是十来岁的孩子,站起来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这么深的草丛中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有意思呀!请你读出其中的情趣吧。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

  (师)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绿满大地,蓝逼苍穹,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绿与蓝的印记,而就在这绿与蓝之中,闪烁着晶莹的光,那是什么呢?

  (生)湖水

  (3)(生)读“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句

  (师)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小鱼。可以看见水中的石子。

  (师)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说

  (师)难怪书上说这湖水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把这美丽的感受读出来吧。

  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比赛读。

  (师)这么生动的描写,这么优美的句段,你们想不想把他记住。那我们背一背试试。

  你们背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边想象一边背;熟读成诵;抓住重点词语。

  (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共享。

  3、略读第四自然段。

  (师)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满眼都是绿绿的青青的野草,清风一吹,那活泼的可爱的草就会翩翩起舞,好似那绿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宝镜一般。展现着灵动的画面,这就是美丽迷人的锡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这里不但广阔而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是因为什么才使锡林郭勒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学生练说“因为----所以-----”

  (师)居住在草原上的人们幸福吗?快乐吗?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自在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读出他们的幸福吧。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读。分组比赛读。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草原。想象你现在就是那个骑在马背上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用心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四、检查识字

  1、师出示一段文字,变色,加点的字是本课的生字。

  草原上覆满了青草,一直铺向远方。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清香。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挥舞着鞭子,还有偶尔跑过的黄羊、撒欢的小马驹,让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

  2、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再指名认读。

  3、整体齐读这段文字。

  五、说写景色

  1、(师)锡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们心驰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点。那我们的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样抓住家乡景色的特点来写写吗?写写秋天的景色,可以写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爱家乡的秋天,最爱那一排排挺拔的杨树。

  (师)引导挺拔的杨树像什么?你在组织一下语言。读读试试。

  (生)秋天杨树的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

  (师)引导,挂在树上的,飘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态的树叶,那想象一下落在树旁小河里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美丽极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蓝蔚蓝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师)你学会了积累,并已经应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一句话,师引导,修改,生再读,师指导读。生再读。)

  2、教师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写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秋天一来,落叶纷纷,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丽最诱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处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一段大路两边长满了树。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树冠,身上已经单薄了许多。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荡下来,红的、黄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犹如千万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见有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又向南方远处飞去。他们排列着整齐队伍变换着阵容在空中飞翔着,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欢秋天的田野。

  3、学生交流本课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述*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

  (1)*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记”?

  (2)*为什么要挑粮?

  (3)*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 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 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一、揭示课题,联系生活,初知人鸟之情

  1、形象描述。为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尽快走进文本,新课开始,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喜欢燕子吗?(板书:燕子)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影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有关知识,从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鸣叫、庄稼的卫士等方面叙述,初步了解人与燕子的情意,为阅读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2、揭题引疑。课题“燕子专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悬念,它给了学生质疑和想象的空间。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初知人鸟之情后,可这样引导:今天所学的《燕子专列》(板书:专列)写的就是人与燕子间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以往所说的“专列”都与人有关,怎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为它们安排“专列”?)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感觉人鸟之情

  1、自由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中思考,整体把握。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燕子专列”是在什么情况下安排的?为让燕子登上专列,人们做了些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自读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问一问地说,然后连起来说,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觉人鸟之情。

  三、凭借描述,展开想象,感悟人鸟之情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与语言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想象画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鸟之情。

  1、由画面感受怜悯之情。学生读第2自然段后引导他们抓住“很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以“我来到__,看到__,听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课文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大雪漫天飞舞,燕子横七竖八的惨不忍睹的画面,抒发自己内心的沉重、焦虑,感悟人们对燕子的怜悯之情,为下面的阅读想象奠定基础。

  2、由*的呼吁感受关切之情。课文第3自然段有这么一句:“于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是课文的承启句,既是上述凄惨画面的结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为学生提供了话语空间。可这样引导:面对这么多可怜的燕子,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那么焦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电视和广播向人们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你能想象叙述“呼吁”的内容吗?让学生灵活运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语言材料,想象并叙述“呼吁”的内容,既训练了思维与表达,又能进一步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真切关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课文先叙述瑞士居民顶风冒雪寻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点描写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早到晚救护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写;后者是点,具体地写。可先引导朗读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描述: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纷纷”,想象男男女女齐上阵、老老少少齐出动的情景;抓住“冒着”“顶着”,想象人们顶风冒雪抗严寒,想方设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处”,想象人们在田野里寻找,在小河边行走,在树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们救鸟心切,助鸟心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教师(也可让学生)以下列问题(可灵活设计)作现场采访,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你也加入了救护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吗?

  ②老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天又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为什么也出来救护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脚不便,理应在家休息,为什么也出来呢?

  对孩子救护燕子的描述是课文的重点,切实感受其画面,是体会人鸟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导学生细读想象: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获救的吗?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具体想象叙述救助燕子的一个细节,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树救助,走上冰面救助……从而在细节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对燕子深深的爱。

  四、凭借语言,丰富画面,升华人鸟之情

  课文结尾简单叙述了燕子与人们告别的情景,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升华学生对人鸟情感的感悟,可引导学生依据结尾想象描述:

  ①同学们,经过紧张的抢救,一只只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安全地来到了人们为它们安排的专列上。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想到自己在危难之中得到了人们的救护,现在就要与人们告别了,你心情怎样,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从燕子的角度,叙述对人们的衷心感激和依依惜别,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重返故土,为人们服务的愿望;

  ②如果你参与了救助燕子的活动,看着一只只在空调列车上叽叽喳喳的燕子,你心情怎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从救助者的角度,叙述对燕子的依依不舍和良好祝愿,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迎接燕子,与它们团聚的美好愿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构想

  《小珊迪》一文记叙了主人公小珊迪为了找零钱给顾客不幸被车轧伤,近乎死亡的故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催人泪下。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2,训练点: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引出教学内容。

  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你们看——(出示有关图片,并解说)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拖着瘦小的身子,给富人们擦地、擦皮鞋,而换来的仅仅是一碗难以填饱肚子的稀粥。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3,英国作家迪安斯塔雷笔下的小珊迪,就是千千万万穷苦孩子中的一员。(出示小珊迪的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小珊迪》。(齐读课题)

  (二)初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快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尽量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4,渲染氛围。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再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那么“我”眼中的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再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

  2,多媒体出示:“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3,请学生小声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读一遍)现在,再看大屏幕,老师删去其中一些词语,请同学们再读句子。

  出示: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4,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你们真是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啊,小珊迪饥寒交迫,的确是太可怜了。(板书:饥寒交迫)

  6,谁还想读一读这一句话?(想读的一起读)

  (四)三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也就不会死去了。那么,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耍钱。

  ③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述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轧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小组讨论并写下来)

  5,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饱含情感的朗读,读自己所写的话,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地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读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 人。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激昂的、坚定的、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旬。

  (六)活读,妙笔直抒胸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学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小珊迪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上面。

  2,学生完成练笔。

  3,交流。

  4,总结: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三、教学收获

  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进一步懂得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悟文章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努力做到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升华,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也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朗读水*、写作能力、品析文字的能力都将获得提高,学生的内心世界必将得到一次净化。

  四、教后反思

  我感觉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能是自己的要求过高,也可能是课前学生预习不够,也可能是自己的情感渲染铺垫不够。另外,学生的写话也不太令人满意,有些甚至得靠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预设的答案才能完成,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有关。以后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动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下则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组的单元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从单元要求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而作为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因此在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部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请同学们谈谈*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 (chán)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⑴ 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 什么语气?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 怀念谁?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 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 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 (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⑴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⑵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6、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 (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 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太阳光和影子关系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学习2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

  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1、师范读课文。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⑵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⑷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⑴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集体交流,随机看课件,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看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⑴学生质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谁?)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⑵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⑶交流汇报。

  在交流之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1、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2、找一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4、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5、辨字、认字:贴上三个头饰(男孩、女孩、动物的头)老师一个个指过去说:“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2、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3、看课件,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课文后,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五、课外作业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理解方位。

  2、学写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3、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

  2、全班交流。

  3、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学写“鸟、飞”。

  教师利用一截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2、让学生找一找三个生字中带有这个笔画的字,书空。

  引导学生分辨“鸟”和“马”的区别。

  描红“鸟、飞”仿写。

  3、学习新笔画“横斜钩”,学写“飞”。

  复习“横折弯钩”,想一想,哪个字有这个笔画?

  比较“飞”和“九”,引出新笔画“横斜钩”。

  看教师范写“飞”,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写着两个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2、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3、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默读课文,会写垂、越、彩、蜘蛛等12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一)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学生齐读课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学生读字,组词。

  (二)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生字这个拦路虎看来已经被我们的小朋友消灭了。在这节课中你想学会哪些新知识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走进18课,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知道作者都写了雷雨哪几个时期的景象?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2、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课文最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可以找三个同学,按照雷雨前、中、后每个人读一部分;可以找8个同学来读,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

  教师抓住学生提出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的读法,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文。读后汇报。

  3、过渡:小朋友想不想欣赏雷雨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景色呢?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三、分段读议,朗读感悟

  (一)学习雷雨前。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一读雷雨前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雷雨前都写了哪些景象呢?

  小组同学讨论后,学生自由说说,教师相机板书(乌云蝉大风树枝蜘蛛树叶)

  教师引读课文,通过适当范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练习朗读,逐句汇报读,再整体读1—3自然段。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一起欣赏范读。

  (二)学习雷雨中。过渡: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紧凑热闹,雨马上就要下下来了。和老师一起看一看雷雨中作者又写了哪些景象?准备好笔,在树上圈一圈,画一画。

  以同桌为单位,读一读,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师:雷雨是变化的,来的快,去的也快,那小朋友们应该怎样把雷雨的渐变过程读出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汇报读,齐读。

  (三)学习雷雨后。

  过渡:万物经过大雨的洗礼,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那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

  7、8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雨后都写了哪些景象?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师: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的唱着歌,这个时候你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课文呢?(高兴、喜悦)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

  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生练读,教师指名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配乐朗读。

  师:刚才的同学配乐朗读读的很美,那全班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呢?教师播放音乐和画面,学生随乐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把书翻到82页,书上有12个要求大家会写的生字,看一看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个比较难写,老师给大家做指导?

  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老师利用课件进行集中指导垂、越、蜘蛛、彩。

  五、课外延伸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雷雨中,第二幅是雷雨后,只有雷雨前没有插图,;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灵巧的双手给我们雷雨前的景象也配上一幅插图。

  六、课后总结

  1、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汇报

  2、师:生活中除了有下雨这种天气现象之外,还有下雪,下雾,下冰雹等天气现象,那同学们都应该认真观察,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像作者一样写的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词。

  2、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一段和第五段。

  一、掌声引入,揭示板书课题。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请大家伸出左手,再伸出你们的右手,把你们的左右手相互击碰,让它们交汇出美妙的声音,好吗?刚才左右手交汇出来的那美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你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掌声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给她掌声?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掌声

  掌,上下结构,从上至下依次是小字头、秃宝盖、口和鼓掌要用到的手;声是个熟字,提醒大家注意,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上横长下横短。

  齐读课题。像刚才同学们的掌声一样,热情一些、热烈一些。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过渡:就是这热烈的掌声,它改变了一个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掌声。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课文里的词语都会读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默默落下了残疾投向调来了解慢吞吞眼圈儿一摇一晃镇定讲述情况经久不息犹豫注视持久轮流愿意骤然情绪忧郁鞠了一躬舞蹈房交谈困境珍惜

  (1)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问问同学。

  (2)指名读,正音,全班跟读。

  (3)把词语放进课文的句子中读,并试着理解。

  (4)还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5)提示多音字:落、调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读了课文,我想请一个同学来回答:谁送给谁掌声?为什么要送给小英掌声?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了解小英的情况。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里知道的?(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不开心是一次两次吗,从哪里你知道她一直都不开心?

  板书:忧郁

  她为什么总是这样子呢?

  她为自己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为她自己走路难看的样子感到自卑。(板书:自卑)

  (3)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

  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愿意做她的知心朋友,把她的苦衷通过你有感情的朗读告诉给刚调来的,对小英还不了解的老师吗?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强调总是默默地一角读得轻一点。

  过渡: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们希望她永远是这个样子吗?正入大家所希望的一样,小英变了,你们想知道她变得怎样了吗,请读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她不再忧郁(yù),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小黑板)现在你看到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她不再忧郁,变得开朗自信了。读到这儿,我们的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什么让小英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自信、开朗)这个问题就留做大家课后的朗读思考题,下节的语文课我们来检查,看谁最会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生字描红,抄写。

  2、熟读课文,找出小英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两次掌声的描写,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了解小英前后性格的特点。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可是老师有点紧张,害怕自己讲得不好,请给老师一点支持和鼓励,好吗?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后来她变得怎样了呢?(指名说)

  (板书:忧郁自卑开朗自信)

  由忧郁自卑到开朗自信,那是多么大的变化呀。是什么让小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有一封小英的来信,请同学们读读这封来信,说说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指名说。你能读好这封信吗?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二、探究变化的原因

  (一)交流讨论第一次掌声。

  过渡:就是这掌声,使得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多么神奇的掌声啊!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先自己完成,然后再与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实物投影描写掌声的句子。

  2、读读描写掌声的句子,思考:课文共写了几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同学们鼓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3、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英是那么紧张、害怕,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2、3自然段吗?(指名读)

  过渡:此时,小英是多么紧张、害怕呀!我们来看看,紧张害怕的小英最终怎么做了呢?

  5、出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看到小英走上讲台,你想对她说什么?(鼓励、安慰)

  总结:是啊,此时,小英最需要的就是同学们的鼓励和安慰。就在此时,掌声出现了,多么及时的掌声啊!听到这么热烈、持久的掌声,如果你就是小英,你会想什么?(相机板书:鼓励)

  (二)交流讨论第二次掌声。

  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之下,小英的演讲怎样呢?

  1、引读:掌声渐渐*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过渡:有了同学们的鼓励和安慰,小英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当她结束演讲,同学们又怎么做呢?(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

  2、同学们为什么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小英呢?(指名说)(动人普通话好)同学们的掌声就是(赞美)的掌声啊!(板书:赞美)面对同学们赞美的掌声,小英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3、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句话,用三角符号点出红体字,老师有点不明白:小英为什么深深地鞠了一躬?为什么又微笑着走下讲台?

  总结:如果说,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勇气和力量的话,这一次掌声,又给小英带来了什么?(信心希望)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害怕犹豫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在小英出色完成演讲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信心与希望。可见,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啊。(根据板书提示来总结)请大家自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读读,想想曾经给过你掌声的人和你给过掌声的人。(指名读,再齐读)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哪些人是身处困境的人?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四、总结。

  送给别人掌声其实就是奉献了自己的爱心,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爱,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别人给我们爱时,我们要懂得珍惜,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掌声就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饱含深情的语气,再读一次作者的这番感言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后拓展: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是什么时候得到的?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为什么给他掌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品质。

  3、感悟课文蕴含的哲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4、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可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课前预习---学生质疑----创设情境-----尝试讨论----小组讨论----延伸发展。它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维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局面。全体学生在积极地参与相互合作的创新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大预习,大分享)

  字词储备:

  读法:滨前鼻音;择、斯、踩、躁、催*舌;窄、翘舌

  多音字:吆喝he、看kan管、调diao遣

  理解词语: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吆喝、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达标测评:抄写生字词

  第二、三课时

  (大预习大分享)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分配任务,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

  1、先通读课文,再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流利、有感情、有动作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3、格罗培斯一下子就设计出最佳路径了吗?他受到什么启发?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他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5、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6、读完全文,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章相对应的文字。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7、你觉得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至少说三点理由

  (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还在于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他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9、与大师对话,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感谢格罗培斯,他送给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时候,不知怎么办的时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也许是最佳路径。在这里,老师真诚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不断争取,创造“最佳”。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及迪斯尼的故事讲一讲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附:《迪斯尼的故事》、《迪斯尼乐园简介》略

  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最佳路径》一文,在讲解到第2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说格罗佩斯是一个一丝不苟的设计师。我总觉得本段的重点不是简单的说他工作认真,对于一个从事建筑设计40多年的人来说,对于一个攻克过无数难题的大师来说,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此时的路径设计是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时,就领悟到格罗佩斯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课文的二、三两段是重点部分,为了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买葡萄”的对比:

  在学生自由读完第二大段后,让学生说说法国南部有一个著名的葡萄产区,许多葡萄园主是如何卖葡萄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呢?他们各自卖葡萄的结果怎样?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对比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谈谈如果自己作为一位买主会如何选择?思考老太太的办法好在哪里?为理解下文中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二、“老太太卖葡萄”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联系:

  在教学第三大段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读,说说格罗培斯的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撒下草种?他是怎么想的?理解“有宽有窄”的道路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此举和“老太太卖葡萄”有什么联系?领悟其共同之处都是给人选择的自由。

  三、畅谈“最佳路径”

  总结课文时,让学生讨论“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经设计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设计?”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路径又宽又窄,优雅自然;有的说这种设计方法不同寻常,给人充分的自由;有的说这样的路是大家自己走出来的,保证了游玩时的方便,最科学合理。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上的最佳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背诵课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注释理解文意。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说清楚。

  3、积累名言警句,了解文化常识如“万钟”“心之四端”

  教学准备:

  名家诵读音频嗟来之食、辞禄万钟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导入新课

  1.背诵------《大学修身为本》。

  2.板书:舍生取义

  齐读课题。

  义是什么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义项。

  具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

  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认真听读

  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句子停顿。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要读的流畅,朗朗上口。

  3.检查反馈:课文有几句话,指名学生读,纠正字音。注意断句,不读破句子。

  4.齐读课文。

  四、熟读读文理解文意

  1.认真阅读译文,句句对照理解。

  2.出示译文,说原句。

  3.思考:为什么要舍鱼而取熊掌呢?为什么要舍生而取义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齐读1、2句。

  4.同学们,舍生取义舍生就意味着牺牲生命啊。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难道孟子真的不重视生命么,很看轻生命么?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讲解“兼”字,出示图片。拓展词语:德才兼备、兼容并包、兼容并蓄、兼听则明。】

  再读句子。

  5. 小结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

  五、探析义理明辨是非

  同学们,孟子是主张性善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他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由此产生。为了说明这一点出示视频:嗟来之食

  1.对于一个有骨气、有正气的人,面对嗟来之食该怎么做?

  出示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读句子。

  2.然而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

  读句子: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3.面对万钟,孟子又是什么态度呢?

  出示视频:辞禄万钟

  读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总结、背诵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孟子,聆听了他意味深长的教诲,从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伟岸,思想的深邃。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舍生取义》。

推荐访问:活化石 教学设计 语文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3篇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1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1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