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1-03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f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2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母亲、妻子)的心理活动。

  3、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方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f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散步 单元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1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100字 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PP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