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且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影响还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许多生物的名称、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参与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现他们的活力,针对此,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能力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4.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
老师和学生亲切谈话,让学生说说每天从醒来睁开眼睛到现在坐在这里听老师讲课,都经历了哪些事,看到了哪些生物和哪些生物有接触,并让学生说说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况,然后引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生物圈”。
(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观察分析图片、亲身体验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
1.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通过讨论,说说地球上都有哪些地方有生物的生活,再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己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问题拓展: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问题转承: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地球上其他地方没有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1)承开始上课话题,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一种生物),介绍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况,并告诉同学这个“家”给他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哪些条件。
(2)学生观察书上六幅图片资料,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讨论题: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
(3)做游戏:在地上画两个大小一样的圈,请男生和女生分别站在这个圈内(脚不能站到圈外),圈内所站人数多而且所站时间长的组获胜。
(4)亲身体验:这里有盆花,来体验做园丁的感觉养花。
总结: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也正是由于地球上只有生物圈上才为所有生物的生活提供了这些基本条件,所以生物圈中有生物,而地球上其他地方没有。
(三)通过角色扮演、联系实际,拓展新知,巩固学生对所新知的理解并拓展学生思维。
1.问题拓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类面正面临着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不足和能源短缺等危机问题,我们能不能再寻找一个类似生物圈的地方来缓解这些危机呢?我们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上寻找呢?
学生提供他们在课前收集的其他星球的一些资料,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我们襄樊籍的航天飞行员聂海胜和其他星球。假定聂海胜现在想去这些星球旅行,请其他星球向地球人介绍他们星球的条件,然后让聂海胜来决定他的去否。
2.读一篇报道《白河怎么成了“吃人”河,十年夺走近百村民性命》。让同学谈感受。
3.让学生谈谈自己作为襄樊的小主人能为襄樊的环保做些什么贡献。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2
知识目标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能力目标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师生互动)
学生分析,老师板书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总结以上内容,课件展示(内容如下):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非常好。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
教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表小组作本节小结。
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查资料、举例,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