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评价1 一、评价原则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包括普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客观结合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普及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健康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1
一、评价原则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包括普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客观结合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普及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健康学生,而不仅仅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看是否有效的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2、整体性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把专家、教师本人、学生等评价主体的评价作为整体,而不是仅仅只考虑某一个主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是全面客观而有效的;
3、主客观结合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即有主观体验的方法,也有客观量化的方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评价;
4、发展性原则。该课程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二、评价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成长。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1、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部分,因此,对学生成长的评价在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评价学生有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也包括对自身面临压力的认知,诸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之类。还包括面对这些压力,是不是已经做好面对和承受的准备;
其次,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三,看学生是否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意愿为此改变,并且掌握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第四,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是半个社会,只有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五,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婚恋观。学生能否正确的处理恋爱、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培养自己迎接和拒绝爱的能力,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2、教师的成长
通过课程的教学,教师本人也会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是增强了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这门课程的教师心理素质如何,这会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会努力增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吸引和感染学生;
其次是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很多学生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因此,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这会让老师获得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
第三是获得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多,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这极大的激发了老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观体验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观察法
教师本人、学生、同行甚至是家长,都能采用观察法来进行评价。教师本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活跃度等来进行观察;学生、同行和家长可以根据老师的精神状态、熟练程度、课堂氛围、班级学风以及师生配合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因此,通过观察可以直观的评价该门课程教学的效果。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采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容易量化,能够获得效果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该课程的理解、感悟和启发,也包括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等等。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或者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这种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问卷的设计不够科学,内容不够客观等,所以,单独依靠问卷调查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够的。
3、访谈法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说,访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它的评价主体一般是同行。但是,访谈法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评价主体的水*、风格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4、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而心理健康水*的提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结果来检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和之后分别给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运用心理测验法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好适合的测验量表,否则它的可信度和效度会大大降低。
5、情境检验法
设置情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评价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设置好检验时间。时间可以是固定的,比如说学期中,也可以是灵活的,比如说某一次的课堂;其次,教师预先设计好情境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处理或者应对情境;第三,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点评或者引导。情境式检验法的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教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围,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如的参加到情境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2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经常会遇见很多的矛盾冲击。如学业情况。在这一学期,我觉得我一直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很多的时间都是迷茫着度过,如今考试将近,所以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总是临时抱佛脚。但是也怨不得别人,总是以为只要自己看书就可以了,谁知道现在落下了那么多的课程。所以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我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现在再抱怨自己已经没用,最重要的是学习,争取把落下的补回来。还有恋爱,求职的成败等等。
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但是要怎样做到这些呢?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第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积极参加业余活动。
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