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生元宵节习俗作文,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等人在吕后死后,*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活动。
高中生元宵节的习俗作文2
元宵节已过,但元宵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又像过新年一样,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说起元宵节的习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讲究。
习俗一:吃汤圆
正月十五这天,天上的月儿圆圆,全家人一定围坐在一起,边看着文艺晚会,边品尝着包裹着甜蜜的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以后的生活比蜜甜。
习俗二:扭秧歌
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全县的父老乡亲,都会自主的组成不同的团队,不远千里跑到县城,将各自精心编排的节目奉献出来。耍龙灯,扭秧歌,打鼓队。不同的节目让人应接不暇,百看不厌。
习俗三:放鞭炮、烟花
家家又都像过年一样,不约而同的燃放着炮竹,很多商店或工厂企业,也都会在这两天想尽办法的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所谓小家小放,大家发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生意兴隆;也象征新年即将过完,勤劳的人们收回放飞的心情,满怀热枕的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乡下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天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人们疯狂过年的最后一天,过了今天,明天就要各行其职,各干各的事了!
乡下的元宵节比城里更有年味,更加绚丽多彩。尤其是夜晚,就只能用&qut;五颜六色&qut;来形容了。无论是家里,还是街上,都是红红火火,从不停歇。从街中向天上看,各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五彩斑斓美丽的花朵,真是漂美轮美奂。每家门前点着萝卜灯,里面点着蜡烛,大门外面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还挂着两个红红的大灯笼,从街头望向街尾,煞是好看。红红火火的大灯笼高高的挂着,显得街上带有年味。从街上走,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五彩缤纷的烟花给幽静的天空添加了几分色彩。
兴高采烈的孩子们抓住机会拿出各种各样的烟花来放,大人们则坐在一起说话,别有一番滋味。
这就是乡下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