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那都不是自己的。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那都不是自己的。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善待自己。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学习路上,为你加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基础解读】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基础解读】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基础解读】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基础解读】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
2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之一。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国民革命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2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基础解读】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199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十四大,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6意义: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推荐访问:知识点 必修 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五 六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