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论文3篇

时间:2023-02-26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1  以彰显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日益提高,不仅看重生产技术,更注重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常规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论文3篇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1

  以彰显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日益提高,不仅看重生产技术,更注重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常规教学为基础、校园环境为依托、主题活动为*台、育人网络为助力,全面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彰显企业文化,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校园环境 主题活动 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Highlight Corporate Cul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XU Hongyan

  (Jinxi Industrial School, Huludao, Liaoning 125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modern enterprises employing increasing demand not only valu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ism.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conventional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themed events as a platform to educate people to help the network,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corporate culture, highlighting corporate cultu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themed events;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烈,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看重生产技术,更注重的是劳动者的品质与职业素养。而现代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差距。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主要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礼仪和文化网络等要素构成。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1 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学习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常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常规教学逐步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学习企业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并在常规教学及其它活动中深化,迈出成为职业人的第一步。

  1.1 理论课教学中注重职业素养渗透

  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对职业及所学专业有了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文化基础课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让学生了解每科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进而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而专业理论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应的行业标准、岗位职责等,使学生逐渐树立职业观念。理论课教学,教师多采取案例法、分组法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把握时机,利用各科进行职业素养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

  1.2 德育课教学中注重职前就业指导

  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德育课教学,对职业素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前的就业指导。德育课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就业创业必备的素质,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的工作实际,善于引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专门的选修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实习实训课教学中注重职业模拟体验

  实习实训教学是学生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实习实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岗位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等,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意识。经过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模拟体验职业活动,并按照岗位要求严格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职业紧迫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 以校园环境为依托,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校园环境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企业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为职业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1 创设企业化环境,培养学生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营造企业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感悟,培养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楼、实习场、宿舍楼等醒目地方张贴企业的宣传标语、企业名言,宣传企业文化,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简单”等优秀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职业意识。在操场边创建宣传橱窗、在校园网开设招工专栏及就业新闻信息,公示企业招工及录用信息,让学生在不经意的驻足或网页浏览的互动中,了解招工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职业紧迫感,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感悟。

  2.2 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转化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使学生提高对职业生活的适应能力,实现中职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按企业6S管理制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工具物品的摆放、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并严格考核,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效仿企业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公开表彰,使学生体会遵守规章制度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深刻明白“今天遵守学校规章,明天才能适应企业要求”,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3 学习企业榜样人物,激发学生向往职业生活的热情

  企业榜样人物以一种鲜活生动的形象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引导学生对成功职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所有教学楼内创设文化走廊,以图文并茂的壁画或挂板吸引学生的目光,给学生讲述国学经典故事、励志故事,使学生在愉快地阅读中感受国学经典。邀请企业优秀人物、我校优秀毕业生到校座谈、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标准,了解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理解成功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坚信“人有无限可能”,使学生更接近职业人的工作与生活,充满对职业生活的憧憬。

  3 以主题活动为*台,内化企业文化,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

  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内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职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并逐渐内化为自己坚定的职业信念。

  3.1 开展“阳光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健康的身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心,就谈不上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反馈,现在的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突出体现在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心态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由此,我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中心,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组织开展以“阳光向上”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之外,由心理咨询专业教师作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定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由各班级召开“自信快乐”、“崇尚荣誉”等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学会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心理*衡,学会人际沟通、解决交往困惑,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树立集体观念,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职业信念。

  3.2 开展“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心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体验专业成长与进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的反馈,现在的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缺少专业实践,需要重点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主动性。针对以上的反馈结果,各班组织召开了“我爱我专业”的主题班会,团委组织了“我的职业理想”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全校性的体育比赛、“金手指”制作、小发明活动等,优秀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坚定自信心。

  4 以育人网络为助力,升华企业文化,端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与企业、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构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网络,通过开展校外活动,升华企业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1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企业实习,安排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并由学校编制《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中,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指导示范下,学生深入实践专业技能,体会岗位职责和行业要求,感悟企业文化,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领悟企业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

  4.2 家校共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经常联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庭走访、开放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使学生家长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商讨如何共同教育引导学生,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深厚的道德情感。同时对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教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4.3 社区支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取得社区的支持,与社区联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注释

  ① 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2

  【摘 要】企业文化在中职学校中的教学渗透,对于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 5S管理 校企合作 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很多学生在就业或在实习期间,学生角色不能很快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氛围,心理准备明显不足,显得无所适从,不能适应一线工作岗位,感觉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而企业也普遍为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感到失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或者没能很好地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因此,对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而言,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而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日益明显,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一些社会主流文化已逐步渗透到校园,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企业的气息。

  (二)是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围绕企业的需求而展开。企业希望毕业生到岗后能尽快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通过校园文化有意识地加强企业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学生就业后可以缩短过渡期。此外,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都脱胎于普通教育,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有一定的距离,而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规范作用,但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形成和变化的关键还在于企业员工。分析现代企业员工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主要来自中职学校。从这个层面上讲,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基本素质的培养来影响他们的职业文化素养,帮助企业更好地建设、发展企业文化。

  (四)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目前许多学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沟通与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纪律服从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非常不利。渗透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学生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关注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企业制度文化的本质,就会自觉履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业责任感;如果学生关注企业家应具备的企业文化与创业精神就会更注重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品质的培养;如果学生认同了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就会敬业爱岗,养成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如果学生注重企业形象文化和团队文化,就会主动加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渗透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素养。

  二、渗透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环境渗透

  环境渗透就是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精神文化上,要吸取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和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中去,把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使中职学校精神富有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色。譬如海尔公司“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又如“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的企业文化等,都可以渗透到学校精神文化中来。

  2.要将学校建成“准企业”。主要是将专业技能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并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技能实训教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穿着工作服、凭胸卡进“车间”上岗。

  3.学校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对于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实际多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

  (二)5S管理渗透

  要实现中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职业学校必须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5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时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三大环节。一是管理内容。5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学校要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将5S要求细化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宿舍区的5S管理标准和要求。二是管理载体。可以把企业的“工资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载体,对学生进行日常量化考核。三是管理形式。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如可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

  (三)课堂渗透

  在教学内容上,开设相关课程展现企业文化内容,感受到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气息,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及时吸纳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引进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法,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文化内涵,在*时学习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 校企合作渗透

  中职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业文化对接的*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二是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三是学校从一线工人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如我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企业背景,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了对企业的认识,培养了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五) 就业指导讲座渗透

  学校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校,为在校学生作讲座,让学生在校园内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讲座的内容涉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毕业生的工作感受与反思等,让学生亲耳听到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初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等,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六)顶岗实习渗透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体验企业文化。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快速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企业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通过渗透企业文化,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认识未来的职业角色要求,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识自我在企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教育氛围中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增强素质。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

  摘要:

  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学生,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之需。本文从认识实习、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定岗实习四个渠道着手,介绍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方式,希望将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的学生不但有高技能,还要实用。什么是实用?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好、素养高、能出成绩的员工就是实用的员工,如果一名员工空有好技术,但是工作拖沓、人际关系差,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职业素养,那么他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这样的员工不受企业欢迎。所以,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职业理念,掌握企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为什么有的员工能在企业长期工作并有长远的发展,有的员工却频频跳槽或止步不前?那是因为不同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不同,只有很好地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所需的,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的。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学生,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之需。要想将企业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需要多渠道引入,把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

  一、在认识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感受到大学的轻松和新鲜之后,对以后的工作和就业产生了迷茫。他们不知道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有理想,但没有目标,因为他们不会分析社会需求,不懂得行业行情,甚至对自己也不甚了解,因此,他们不会制定奋斗计划;他们对工作充满憧憬,但是对企业、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知该怎样融入公司。当学生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他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在新生阶段,设立认识实习周,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氛围。通过参观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空间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企业员工对工作流程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了解企业文化

  1.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素养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素养课程内容局限在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上,缺少企业元素,没有将企业的真正需求传达给学生,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是脱节的。因此我们要在职业素养课中引入企业文化、岗位规范、能力素质等元素,将企业文化由虚入实地普及到每一位高职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了解不同组织的文化溯源,唤起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另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和目标企业的情况,制定各自的职业素养行为养成计划,逐步由大学生转变成职业人。

  2.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

  单单靠几次职业素养课,学生很难将企业文化的精髓真正吸收,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还是文化基础课,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要求相融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讲授知识、传播技能的授课模式,要将企业倡导的诚信、敬业、创新、高效等理念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企业文化内涵,自觉规范言行,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提升职业素养。

  三、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

  1.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学生处、团委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我们可以把企业元素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讲座、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升职业素养。比如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各院系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进入校园,为学生作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可以向学生介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让学生提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让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除了邀请企业专家,已经在各行业、各企业站稳脚跟、发展良好的本校毕业生,也是传播企业文化、宣扬职业素养的好帮手。利用校友开放日、新老生交流沙龙等*台,让学长学姐们谈谈自己的公司、工作,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提些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在校生们提前了解工作的状态,因为同龄人的讲述能让他们更加感同身受。另外,在一些技能竞赛中也可以融入企业元素,比如开展“航空服务人员礼仪展示竞赛”、“生化实验员行为守则知识竞赛”等等。在一些文体活动中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员工参加,比如“趣味运动会”、“校企联欢会”等等,增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的职业素养。

  2.以校园各场所为*台,宣扬企业文化

  在一些有着明确企业文化的公司,他们不但在工作中强调企业文化,在工作之余的用餐、活动,甚至是员工的生活中都渗透着企业文化。比如舍弗勒的企业文化是“质量为本、速度取胜、恪守诚信、员工关爱”,为了提高取用速度,办公室抽屉中整齐有序的办公用品;为了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每周两天的新员工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定期的消防演练,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舍弗勒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优秀的文化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场所,应用于上课教室、实训场室、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一方面可以在这些场所贴上职业素养宣传标语,让学生的感官都浸淫在这样的氛围中;另一方面要在这些场所实行企业化管理。5S是现代企业比较推崇的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确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因此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以上场所中实行“5S管理”,比如在实训场室中,规范实训物资的摆放,营造整洁干净的实训环境;在学生宿舍中,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月等活动;在图书馆、食堂等场所中,强调安静、整齐、自助的行为守则,通过强调这些日常生活规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崇尚文明、遵守规则、爱护公物、规范作息等职业素养。

  四、在定岗实习中,践行企业文化

  定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体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深化专业技能,又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可以接触不同的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团队精神以及岗位职责的理解,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通过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更理性的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就业,甚至明确自己今后在行业内的发展方向。借助定岗实习这一契机,学生可以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企业理念,将在校期间掌握的企业文化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其合适度,通过不断的磨合,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从而塑造与现实匹配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顺利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有效地提高毕业生走入社会后第一次就业的满意度。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单单是高技能人才,更是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也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吸收和融合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将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切实的结合起来,才能探究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传达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培养出学生自豪、学校骄傲、企业欢迎、社会期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然,在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的时候,也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筛选,同时进行自我凝练,汲取适合学生发展的精华,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阅读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1)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3篇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1

  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受到当地文化的滋养,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风范。

  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状况与企业文化

  区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不同,对企业愿景、价值观、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来看,区域性经济文化差距明显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有广州、上海、深圳、宁波、顺德、青岛等若干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的中心城市;也有因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慢的内陆,尤其是西北地区。因此,处于这样差别较大的不同地区的企业,因市场需求差异、信息来源差异、竞争性差异以及员工素质差异等,就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及风格出现差异性。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市场化,创新和竞争精神、时效观念更突出;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凸现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勤奋和朴实无华。

  地域文化底蕴及传统风格与企业文化

  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给不同地域的企业文化打上鲜明的烙印。比如,北京与上海两大中心城市目前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明显地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对两个地区企业长期不同的影响有关。“京派文化”讲正义、讲政治、讲大局,这对企业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京派文化中也有讲等级,重关系、面子的传统,也有受八旗子弟遗风影响所形成的重志轻功、重言轻实乃至“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旧习,因此在北京企业文化中就积淀了不少任人为亲、哥们儿义气、消极保守、不重实际等因子。北京不能创造经久不衰的企业名牌产品,可能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因素有关;北京企业有那么多下岗者,同时又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吸引着外来务工者,这一反常现象可能也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关。“海派文化”中所蕴涵的创新、冒险、竞争以及精明算计的金融意识和作风,与市场经济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这种大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自然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力量。上海这几年迸发出来的旺盛的经济活力与海派文化有直接关系。当然,“海派文化”也有劣根性,“海派文化”里异常突出的是功利性和崇洋思维模式。以我为中心,有利于自己的就拿起来用,有损于自我的就断然抛弃,发展至极端,就是金钱、地位崇拜;不少上海人总认为洋的总是好的,以自信的心态瞧不起外地人,却以自卑的心态崇尚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这种区域性文化对上海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利他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易形成。

  因此,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要研究本地区文化的特点和风格,积极吸收本地区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有效地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才能使企业文化更有特色和生命力。比如,地处鲁南的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过程中,就应积极吸收革命老区文化和齐鲁文化中诚实、纯朴、和谐、仁等优良传统和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爱国、奉献的革命传统。

  地域商帮文化与企业文化

  *明清时代,形成十大商帮,虽然多数已经没落,但其商帮文化仍然对当地企业文化产生着持续性影响,近些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深入挖掘商帮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所用。

  例如,晋商帮学而优则“贾”,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商帮贾而好儒,诚信为本,财自道生;龙游商帮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稳中求胜;江右商帮贾德质朴,广泛从业,小本经营;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山东商帮直朴单纯,重土安命,豪爽诚实;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卓尔不群,开拓创新;陕西商帮追逐厚利,生财有道。这些商帮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信条、传统和作风,尽管时过境迁,但作为一种亚文化,延绵不断,直到今天,在当地的企业中还多少得到某种体现。具有深厚商业文化底蕴的各商帮活动地区的现代企业,也应该继承本地商帮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彰显特色。

  最近应邀到浙江参加2009’浙江企业文化论坛,与鲁冠球等浙商接触,也曾与正泰、方太、雅戈尔、传化、浪莎、青春宝、吉利、丝绸之路等企业接触,感觉到他们是在努力传承着旧商帮文化中的精华的。在明清时代形成的十大商帮中,浙江占有两席,龙游商帮和宁波商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浙商,传承了原有商帮开放、创新、争先的优秀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的发展土壤上,又逐渐形成不怕吃苦、抱团合作、内敛扎实、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露就发芽”,新浙商不张扬但表现出极强的进取性和巨大的能量,因此新浙商的企业文化也成为*最富活力的企业文化。

  目前,*企业正面临转型和文化再造,这正是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本地文化优势,重塑个性文化的极好时机。

  总体来讲,利用地域文化必须具有学习与批判精神,既善于挖掘、学习、利用和弘扬,又善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本地区文化弃弊扬利,激浊扬清,同时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和企业的文化精华,从而创造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区域个性又有*以至世界共性,既反映本企业魅力又体现市场经济共同伦理的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2

  如何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很多烟草行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常常将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以凸显企业文化的特色。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添彩”。

  观点

  抓住文化的相近性

  如果盲目将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拉郎配”,很容易形成“四不像”文化。企业需要从适合的角度、用适合的方式有效将两者结合,而这两种文化的特质必须具有相近性。若企业文化是一种“刚性”的文化,引入的地域文化也应当是“刚性”文化;若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文化,引入的地域文化也应当是“柔性”的文化。如浙江舟山烟草在建设“舟烟若舟,渡人自渡”的“舟”文化的过程中,就找出了具有相近性的当地渔民不怕苦不怕累的水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更加突出了海岛海洋文化的精髓。

  关注所在地域人群的品质与性格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动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企业所在地域人群的品质与性格,真正找到地域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企业要关注内部人员结构,确定所占多数的人员所在的地域范围,明确对企业文化具有主要影响作用的地域文化,参考借鉴所在的城市的精神、所在地域的人群的品质与性格。如福建龙岩烟草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客家人口占龙岩全市总人口80%左右”这一事实,详细研究客家人“开拓进取、厚重淳朴、坚忍不拔、包容开放、重教崇文”的优秀品质与性格,总结提炼出“智圆行方,以方通责”的个性文化,更容易为职工和客户所接受。

  注重自然传承 切忌牵强附会

  地域文化是企业所在地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深深镌刻在当地人们的意识中。企业需要的是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发展实际,对地域文化适当进行提炼,真正实现为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抓住地域文化中符合企业实际的文化内涵,既能突出地域特色,又能强化企业特质,使其能自然、顺畅地融入企业文化并能为广大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切忌牵强附会,把一些虚无缥缈、晦涩难懂的地域文化加入企业文化,这样只会造成职工的不理解和反感,削弱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加强职工的学习和培训

  地域文化如土,企业文化如花,职工如园丁。只有职工精心呵护培育,文化之花才能常开不败、芳香四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需加强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社会经济、地域人文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不断认识和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如此,可以更有利于将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并最终影响职工的`行为。

  在视觉形象融合上求创新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构建文化理念、文化评价等体系外,还需构建视觉形象体系。在设计视觉形象的过程中,企业可以积极导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带给受众更加亲切、直观的感受,更有利于企业文化及服务品牌理念的传播。比如,陕西西安烟草的“丝路情”服务品牌以及贵州遵义烟草的“娄山情”服务品牌标识都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彰显了企业的文化特色,更好地推动了服务品牌的落地和推广。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2)

——企业文化与品牌的论文3篇

企业文化与品牌的论文1

  企业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

  1、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是渗透到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企业文化通过产品、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努力将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企业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消费者接受了文化,也就接纳了品牌。

  2、文化力对品牌的影响和作用

  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品牌中的文化内涵成为其标志和灵魂,发挥着重要的市场营销的作用。这种无形的“文化力”影响和遍及现代社会经济运营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为企业打造强势品牌,增加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2.1文化力对品牌的导向作用

  消费者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同是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当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就变得更加受制于对其钟情的品牌除了对产品品质和价值上的认同外,有一种力量正有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这就是品牌文化的作用。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力的导向性体现在对某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导向,从而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下了民办高校的品牌。

  2.2文化力对品牌的增值作用

  现代产品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把产品看成是由核心产品组成的一个系统组织,而不仅仅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有形的物质。文化恰好适应了这种产品概念和消费趋势,使得产品有可能超越其物质意义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地位体现或感觉符号,产品品牌的价值因此而提升了。品牌的价值增加无疑为其在竞争中增加了获胜的砝码和获利的源泉。这也是众多企业立名牌、创品牌的原始动力。

  3、建设企业文化,打造强势品牌

  在打造品牌时,企业必须重视以科学的策划为其注入文化灵魂,这样方能打造出强势品牌。优秀的品牌具有良好文化底蕴,消费者购买产品,不只是选择了产品的功效和质量,也同是选择了产品的文化品位。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展示的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若想打造出自身的强势品牌,都必须注重并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品牌文化的建设。

  3.1正确的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之魂,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这种自我认识构成了一个企业特有的精神特征,从而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理念更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价值观,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3.2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任何组织的活动中,人都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指通过教育感化使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知和认同,并将这种认知和认同自觉地当作自己一言一行的行为准则,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企业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员工文化建设,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地统一起来,努力发挥员工个人的潜能,激励员工实现工作价值和个人价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3建设学习型企业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型企业更强调弘扬自我创造、善于学习和共同管理的风气。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是企业在激励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从经营者素质到员工素质,从产品质量到管理技能,从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从环境的建设到产品开发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因子,无不体现着企业形象。企业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经营财富,以“品牌效应”来赢得社会公众与消费者的支持。

企业文化与品牌的论文2

  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了品牌竞争,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等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因此,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从全新的角度剖析文化内涵、探讨打造机制,全力塑造M50品牌文化形象,有效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调整。

  一、企业品牌文化研究背景

  品牌,即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其核心作用在于标志本方产品,从而与其他产品产生归属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品牌的定义也由最初的生产厂家扩展为包括品名和标志等在内的多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苹果等便是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其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品牌标志简明清晰,为市场消费者营造了亲切、舒适的品牌观赏感。

  而品牌文化,是在品牌的积淀中、产业的发展中、公司的进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它以品牌为原型,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突显品牌特征、彰显品牌区分度、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文化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寒,其至少包括三类内容:

  1、基本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口号、品牌歌曲、品牌吉祥物等;

  2、充分的品牌推广策略,包括电视广告、*面广告、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等;

  3、丰富的品牌外延涵义,包括品牌保障、品牌感召力、品牌公益化、企业发展规划等。

  总体而言,品牌是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品牌文化核心和关键因素: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提升,是品牌得以市场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凝练企业发展规划、传播企业发展理念的有力载体。因此,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立、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研究品牌文化要以品牌作为内核,推广品牌要打造品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我国品牌以及品牌的发展曾在国际上处于滞后状态,直到大约1990年,我国由传统的国有体制经济逐步转型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记激烈,企业争夺战硝烟不灭,消费者才有能力向产品提出更多要求。与经济一同蓬勃发展的不仅是人民的"购物乐趣,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这些新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指明了突破口,为此,我国各大企业在国际著名品牌的带动下,开始努力挖掘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上,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和人性化的丰富价值,将人类的价值观、情趣、取向融入产品内涵,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求,从而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提升消费欲望。至此,品牌已经提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人们也真正认识到竞争土地、竞争机器的传统时期已经远去,现今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便是品牌。

  二、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意义

  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品牌文化核心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分析成功案例模型,扬长避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隶属于上海纺织位于苏州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工业老厂房改建的M50艺术产业园,M50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当前也面临着品牌文化的塑造问题。当前,M50在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基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而言,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一些经验,落笔于M50的品牌文化塑造工程,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三、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评述

  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80年代左右,欧洲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定义介于组织行为和企业战略的“中间地带”,但很快这一想法便被当时盛行的战略热熄灭,大量学者坚信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应该分开,企业的战略将最终直接决定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定位。到19世纪末期,有关品牌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在品牌文化结合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发展到一定水*的情况下最终去向。在这一阶段,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S卡梅伦和弗里曼联合发表的《关系与效益》,明确了品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深远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发展迅速、现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我国大量企业逐步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将打造品牌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植入公司管理纲要。不过,早期我国缺乏理论积淀,单纯效仿国际品牌的打造方式,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导致大量品牌虽然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但却无法真正走入民心、促进消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的实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时,我国品牌文化与社会发展、品牌文化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近些年,人们消费理念逐步完善和科学,一般商品均能够满足消费者常规的功能性需求,此时,消费者提出了对产品文化的渴望,这一渴望不但要求企业创新产品内容,更要求企业家在现有产品中提炼内涵、突显特征、彰显地位。如今,针对我国品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支持的方法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798艺术区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特点、政策扶植、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展示与流通功能、民众参与与艺术家共享、文化经历的产业互动、丰富的生活领域产业入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798特有的文化内涵,推进了798的发展进程。随着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林冠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艺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也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台,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复合产业,也正因为其特有的文化根基,导致其具有极强的植入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对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化都有快速反应。目前,798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M50艺术产业园更应该积极吸取以798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熟园区发展精髓,结合M50品牌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客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品牌文化打造策略,推动M50品牌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再注活力。

  四、研究主体

  (一)M50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M50原址为20世纪30-80年代老工业纺织厂遗留工业厂房,如今是一个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实体艺术产业园区,占地42余亩,拥有入驻客户140家左右,其中包括部分知名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机构、及很小一部分商业配套等。为推广品牌,M50积极拓展资源,目前已经具有以下优势:

  1、成立M50表演工作坊,出品话剧《浮生记》、《我会半夜之前来》、《国家安全》等,其中《浮生记》累计共巡演30余场次,取得广泛市场效果:

  2、开办吾灵小小画家坊,面向对象为3-6岁学习艺术绘画课程的儿童:

  3、自06年起,每年出品一首园区主题曲,风格每年不同,有效提升了M50品牌知晓度:

  4、自07年起,每年举办CREATIVE M50年度创意新锐评选,由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委,面向全国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5、设立M50联合开幕日,在上海双年展、艺博会、上海当代等艺术活动期间,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6、搭建吾灵网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信息;

  7、建立M50创意空间,为无法入驻园区的客户提供优质展览:

  8、建立M50创意产品实体店,提供吾灵网创意产品的实体体验:

  9、开办《ART IN SHANGHAI》双月刊艺术资讯类刊物,免费在上海40余个艺术空间、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免费领取;如今,M50已经不再局限于园区空间的艺术铺陈,正满载着对整个创意产业链的向往,围绕“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绘制多样的艺术创意面貌,打造创意机构、创意品牌、创意产业。目前,M50除园区运营外,还对外承接各类设计、场地租赁、礼品定制、创意活动等业务,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形象,让“创意”成为一种风尚,走入百姓生活。

  (二)M50品牌发展制约因素评述

  M50品牌文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针对于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何挖掘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如何正确树立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塑造等问题仍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为对产业背景和场地原型利用不够充分、知名艺术专家加盟力度不够、艺术产品有待丰富、艺术生活化力度不强、活动系统性不足、新媒体手段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M50品牌发展规划建议

  1、借力原型及历史,提升M50品牌文化内涵

  原型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化原型来创建与传播品牌,其实就是在传播品牌的特定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文化的塑造,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就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要素,也就更能够将品牌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M50品牌文化,要依据其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关注其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整合、延伸,使得原型历史与现代品牌密不可分,最终将品牌的个性精神与文化价值理念完美体现。

  M50立足于纺织厂原址,纺织产业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M50提倡创意生活,这与原本的工厂文化虽有差别,但大方向一致。因此,M50应该借力工厂原型及历史,彰显人类发展历程,渗透时代文明印记,从而展示出人类永恒主题一一生活与艺术并存,怀旧与创新并存。M50品牌目前过于重视对现有文化的宣传,而对纺织厂原型的故事演绎度不够,建议M50将纺织产业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和改善生活水*的精神资料进行融合,以时尚的形象彰显原型历史,以动人的故事突显品牌发展过程,以永恒的画面带领消费者认可M50品牌文化。在这种结合历史原型、文学原型、艺术原型以及文化原型本身的途径下,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就更加顺畅,也就会更加迎合人心。

  2、多元艺术形态,扩大M50品牌业内影响力

  M50作为时尚文化品牌,其艺术水*是影响品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M50要打造成为规模庞大、水*高潮的画廊聚集区,这不仅要求大量著名画廊和设计师的入驻,更应该以宽阔的心胸,提供多元艺术交融的*台,以其领域内“创新结合”为特征,扩大品牌影响力。

  M50现有140家入驻产业分别为画廊、工作室、设计机构等几个类别,其产业面不够广泛、产业间关联度不够密切,品牌业内影响力不够。合作、资源互补、双赢将是我们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搭建更广高多的服务*台,让创意在M50交汇,提升M50品牌的影响力。

  3、丰富艺术产品,增强M50品牌市场吸引力

  M50品牌文化主打创造,创造是推陈出新,也是生活改造。目前,M50已经具有了一定创意产品,但产品形态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够严密。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M50应该进一步发展艺术产品生产,让艺术产品更能走进日常生活。比如,M50中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需求较为广泛、需求度较为强烈、时代特征比较明显。M50可以深入挖掘年轻人需求,提供能够彰显M50品牌文化的艺术产品,不仅包括书包、油笔、书签、配饰等,还可以包括价格适中的床单、厨具、餐具等家具用品,让艺术产品不仅活跃在艺术业内人士身边,还要走入人类生活起居。同时,M50艺术产品销售渠道应该更加广泛,不但在线上提*品信息、线下提*品体验,还可以与著名文具生产厂家、创意产品生产厂家联系,将艺术产品真正推入市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

  4、服务全体社会,打造M50品牌公益化形象

  M50品牌文化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品牌文化,并非高屋建瓴、甚至高不可攀。为此,M50不但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善推广艺术、提供艺术*台的职能,还要努力营造社会化、百姓化形象,在这一方面,M50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艺术*台,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打造公益化品牌形象。

  比如,M50可以在某艺术院校开展资助活动,为优秀艺术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支持他们的艺术事业发展:同时,M50可以在大型活动中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参与组织工作,以此让M50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市场感召力。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M50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M50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已有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话剧演出、主题歌曲等等,但是推广活动大多是分散的,没有主线。因此,建议M50将现有的推广活动精炼、整合,形成以季度为阶段的品牌活动主线,比如第一季度开展DIY创造艺术系列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品牌歌曲戏剧活动,第三季度开展公益*台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大型画廊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品牌推广活动的整体性,还为品牌广告和市场形象提供了更好的素材,让新老消费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6、采取新媒体手段,全方位传播M50品牌文化及形象

  M50品牌文化推广不但要通过实地店的方式,还要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现在M50旗下吾灵网站活跃性一般,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不高,网站活动邀约力度不强。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完善网站建设,加强页面更新速度,增强活动倡导和邀请力度;同时,要对以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更好的推广品牌形象。除互联网之外,M50还可以作为赞助商加盟一些时下流行活动,比如滑板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绘画创作大赛等,以冠名的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并以大型活动为*台,宣传M50品牌理念,全方面传播品牌文化。

  五、总结

  M50艺术产业园在种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沉淀,因此,为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研究还丞待进一步拓展。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3)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改革论文3篇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改革论文1

  一、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分析内外因寮,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如下图所示: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低风险、反馈快型行业中的企业文化要体现服务周到的特点,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填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再如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应不一样,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人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价值观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

  再次,是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随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

  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人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给员工以正确的引导。在对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要注意几点:①应具有针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例如,合理行为被肯定,也就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强化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行为的再生。②应考虑反馈的获得,也就是预测强化的效用。③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要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以强制性措施推行变革,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如果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企业员工一时又难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应急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强行变革,以保证企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改革论文2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理念是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市场经济稳步发展到今天,企业文化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蕴育而生的一种新的管理学理论,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科学发展观与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其物力、财力、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建设,其中前三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却是有着无限潜力、无限空间的,依靠人潜力的发挥,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合理优化利用。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相继出现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海尔、联想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依靠自身所拥有的优秀员工队伍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都要归功于它们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建设的作用,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拉动企业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的提升企业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参与竞争时其内部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目标,在外部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在日新月益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样的企业势必会遭到是淘汰。通过总结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由企业制定政策来激励员工。而现在,适合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被员工普遍认同后,会产生一种凝聚效应。在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下,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在一个相对受尊重、受重视的企业中工作,心理上所获得的极大满足感和认同感,这将树立起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责任感,从而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正是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人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优势是传统管理模式所欠缺的。

  (三)企业文化建促进企业先进理念的形成

  适合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以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阶段为背景,并以企业的发展规划、预期为指向。适合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更加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更能彰显企业的独特个性,从而形成适合企业个性化、良性发展的先进理念。理念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与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的的连接,更体现在理念与企业发展的契合性,最好的理念应该是最合适该企业长期发展的理念。这种先进的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这种理念还将会不断的得到完善,日益趋向成熟,进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软性约束力为企业建设提供明确的导向

  企业文化讲求的是对员工的软性约束力,它不只依靠制度的硬性规定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更多的是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形成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这种软性的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进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用感,使企业在建设中形成合力和价值导向,在共同价值导向的指引下,引导员工的行为。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加正确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方法,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核心体系。企业文化的软性约束力为企业建设提供明确的导向,把员工的意志与企业发展相统一,从而使企业更快、更好、更良性、更持久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4)

——企业文化论文10篇

企业文化论文1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

  这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企业也是这样,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做出了一件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时,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

  二、创业文化的界定

  通常对于创业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从构造来看,如果说企业文化的构造有三个层次,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那么,创业文化的构造也可以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标志品牌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表露在创业者及其创业产品等相关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属于外显文化。这个层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创业者的行为举止上,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言行举止上,也可以表露在产品的货真价实、创业行为的诚实守信上,表露在创业环境的可持续性的文明创业上,表露在渗透于创业者身上的求实、冒险、团结、拼搏等创业精神上。可以说,这个层次的文化实现了创业文化由内到外、由虚及实、虚实结合的形态更迭。

  那么一种积极的创业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第一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二开拓进取,包括对于商业冒险的勇气;第三容许失败;第四团队精神;第五学习精神;第六开放与融合,在全球参与竞争与整合,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商业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从而通过知识价值的发掘实现商业梦想。

  三、初创企业的文化环境的构建

  我们知道,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创文化,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创立和发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根基,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基业长青。这里有个观点要确立:企业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对创业者尤为重要。创业者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以后才考虑的事。相反,初创企业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对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

  虽然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但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理念。这点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而使企业发展变得盲目。而且企业要常常和员工沟通愿景。愿景是:我们企业将成为什么。而战略目标是:明确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而各部门的变革,会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变得毫无意义。给员工一个兴奋的蓝图,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使员工愿意提供帮助,这是战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初创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创业团队要充分沟通,取得利益共同点和价值观导向的一致性

  创建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企业的价值观导向达成一致,这对于初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会非常有利。

  (三)创业者要合理发挥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功能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的企业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奠定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创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经过共同愿景的规划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支持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仅仅是开始。企业成员要从了解价值观阶段,到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有几个要素要注意:

  1.领导团队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企业文化。这需要高层们以身作则,真正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对于企业文化的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2.绩效管理与薪酬文化要服务于企业所要确立的理念,使员工的业绩与激励的方向一致。所以企业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是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让他们自然地体会到这与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坚持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3.创立团队的良好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职业境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主动协助他人和组织,实现整体工作目标,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初创企业,创立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在初创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不太清晰,很容易导致相互推脱责任,丧失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状况,初创企业在进行员工考核时,要注重团队激励,加大对于团队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为奖励和晋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充分体现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更能够基业常青。

  4.注重创新学习。初创企业需要把创新学习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绝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这样,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这种良性循环将给初创企业发展的厚积薄发带来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企业文化论文2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产生

  1.企业文化的内涵

  总览我国成功的企业,哪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否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将关系着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企业文化不但对企业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对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企业文化简单的来说,就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在员工和部门内部之中形成的一种大家普遍认可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制度规范,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企业文化的产生

  企业文化很早就已经产生,*的企业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理念,在企业文化的精神部分上,注重的是企业群体所达成的共识。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上,侧重的是企业所有人员的创新观念,这些都是*企业文化长久发展所总结出来的企业文化精髓。目前,企业文化已经被各行各业普遍认可,近年来,企业文化更是迎来了新的浪潮。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电视台发展的重要影响

  企业电视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电视台能够很好的反应员工的生活和共工作情况,能够宣传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良好的企业电视台节目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总之企业电视台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宣传和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在员工和家属之间形成良好的氛围。企业电视台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企业的资源,把企业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企业电视台在的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改革上的积极作用。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企业电视台不仅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也是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台。企业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企业成员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凝聚力越强,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越融洽,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成员的个体目标越容易实现。企业电视*得越好,企业凝聚力就越强。因为企业电视台的显著特点是在心理上与企业员工非常接近,我们共同属于一个企业,利益相同,荣辱与共,目标一致。电视企业要想在行业站住脚,就必须努力的打造自己的特色形象,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播出让观众满意的电视节目。然后,企业电视台要为观众提供完美的服务,做好电视台的节目服务,提高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做好电视台的技术信息服务,让观众能够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企业电视*全可以借鉴产品的的“三包”政策,最大限度的给观众和社会做出承诺和保障。

  三、企业电视台做好企业文化的若干建议

  面对新的挑战,企业电视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加快开拓与创新的步伐,确定新的产业经济新闻理念,体现强烈的服务受众意识。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发展后劲。摆脱程式化的工作方式,摒弃模式化的思想观念,下功夫提高企业电视宣传工作的质量,充分展现企业电视宣传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1.企业电视台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与新技术融合

  在企业电视行业,要想充分地发挥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将以人为本纳入企业文化之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电视台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和优化自己的企业网站,借助网站来宣传自己的企业电视台的节目。可以通过视频,信息等方式进行宣传。为了很好的做好宣传工作,企业要做到电视节目和企业网站相结合,这样企业的精神,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等信息及时的得到了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推广。不但是对外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也可以在企业网站上进行。信息和视频及时的上传到企业内部网站,这样可以方便员工查看的同时,做好企业内部的宣传工作。

  2.用新闻规律来指导企业电视宣传工作,积极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水*

  企业电视的主体最终还是企业员工和企业自身,员工在企业电视节目享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在对其作出选择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社会上的反应。企业要想制定出有新意的策划方案,就要充分的把员工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等新鲜元素融入其中,在方案的制定上要做到创新,不能照搬以前的旧方案。创新宣传技巧。不论是在企业的宣传和企业电视台节目的方案的制定上都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为电视节目的制定注入新鲜的血液。具体的要做好一下两个方面:第一,电视的制作项目要做好技术和宣传手段上的工作;第二,电视节目组要规范工作思路,做好日常的节目制作工作,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新闻稿和新闻节目录制的方式和播出方式。这样不断的给企业电视台节目增添新鲜的元素,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四、结束语

  企业电视台要想不断地取得发展,提高自身的政绩,提高企业电视台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加强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电视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企业电视台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度、赏罚制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搞好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让企业电视台更好的为职工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企业文化论文3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已经出现多次企业并购浪潮。由于企业并购是企业快速积累资本,占有市场资源,扩张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即使在当今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企业并购活动仍然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活动。但是企业并购中充满风险,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国际上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不到20%的企业在并购目标企业之前考虑文化整合计划。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组织内影响成员行为的价值、信念、规范,它深植于组织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往往企业成员的坚定保护,所以很难被移植。当两种文化突然要求统一时,就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是企业并购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矛盾的是,现实中许多并购企业的领导者常常会忽视文化整合这个问题,而且领导者常常会感到处理硬的技术经营管理问题比处理软的文化问题更容易。所以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

  并购企业之间,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构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会导致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于企业并购来说,是重要而复杂的变量,一旦企业并购后,两种迥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相遇,必然带来管理制度、经营思想等各方面的冲突,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有不同价值趋向的利益集团,双方存在利益冲突,而产生这些冲突的根源是企业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特别是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并购,文化冲突显得更加明显。并购中文化冲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企业精神文化冲突。并购中,企业精神文化首先受到严重的冲击。企业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核心是难以改变的。因为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员工的思想行为准则,一旦遇到挑战和更新,往往就会产生排斥、难以适应,从而会阻碍新企业价值观的形成。

  (二)企业制度文化冲突。企业并购后制度文化的整合是较容易引起冲突,因为并购往往要求被并购企业提出自己的制度规范化运作,如企业的领导机制、危机制度等,而被并购企业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有制度范式,难以适应组织机构的增减等,冲突在所难免。

  (三)企业物质文化冲突。物质层的文化能够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和企业深层次的文化的理解,并往往以突出的形式体现,如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等。并购中的物质文化整合虽然影响比较小,但也存在文化冲突。

  二、重视文化冲突,整合文化差异

  企业并购后运用企业文化整合是一种深层次的整合方法。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并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可以采取六个步骤来整合文化中的差异。

  (一)将文化整合问题提上议程。应将文化管理置于高级管理优先行为表的前列,并营造一个交流互动的环境,务必要使公司每个员工在决策和行动时都能考虑企业文化这个因素。并购双方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得到文化整合的金钥匙。

  (二)与竞争者对手合作。首先要明确,对手并不是存在于集体内部。新的合作伙伴必须共同行动,一起搜寻外部共同的对手。由此产生的共同的战略性成果常常会促使双方不再互相怀疑,进而相信对手是来自外部。

  (三)包容并且尊重差异

  1、整合双方愿意接受并且灵活处理文化冲突是很重要的。包容与坦率是文化整合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首先管理层要做到这一点,并且鼓励双方员工都接受彼此间的差异,将这种文化差异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与别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世界观,相信文化整合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2、罗列整合双方的文化。

  3、制定计划并尽快实施。

  4、坦诚沟通,努力兑现承诺。

企业文化论文4

  摘要:国企作为现代化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成立后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企业文化是国企保持活力、彰显企业文化实力的重要依托,紧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战胜困难、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重要利器,企业文化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品质。在社会经济供给侧大改革的态势下,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企业管理必须攻克解决的重点难点。文章从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这二者存在的问题切入,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改善企业文化无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窘境。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思想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对外口岸,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国企的辉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定位为企业紧抓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国企建立集体荣誉、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从思想教育上,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企业获得重大成果和经济利益。

  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内部,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自身特点,对员工起到熏陶鼓励作用,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立足于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交叉范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国企在市场经济变革下急需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企业文化融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枷锁

  1、形而上的企业文化。目前,国企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企业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对自身的文化定位模糊不清,敷衍了事,通常都是提出一个象征性的宣传口号,缺乏新意,缺乏特点,形而上的企业文化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过于粗放式。国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定位认知不足,没有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沉淀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这也充分反映出来,国企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企业责任心,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质量低,只关注企业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未能立足企业长远利益,只追求一时的利益。同时,这也反映出来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循规蹈矩做事,做事情前缺乏思考,不敢大胆做事,不去踏实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来突出企业特色,彰显企业魅力,必须剔除过去“虚、大”的文化理念,诸如“拼搏、奋斗”等宣传口号。

  2、思想政治工作*严重。*问题,伴随历史长久地存在于我国政治工作中,尚且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问题突出,诸如收到上级指示后,下发倡议文件,提出口号,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育活动,导致上级指示,只是存在于纸面,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将上级精神指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实际工作未能产生根本的改观。长期以来的*的工作模式,已经深入到职工的骨子里,严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给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没有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片面性和极端性,广泛存在于国企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一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发展企业文化是无用功,都是虚的套路,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于是,在企业中,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工作热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这种思想认识,完全无视*人,在艰苦卓绝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成就,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企业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指导,注定会被社会的洪流所吞噬。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将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放在过高的位置,认为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形成统一战线,保持思想高度一致,企业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严重夸大企业文化作用。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是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作用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主观夸大或忽视这二者的能动作用,形成对思想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外部枷锁。

  二、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策略探讨

  1、开拓创新,稳步发展。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水*,实现井喷式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国企要认清当今竞争激烈,变革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势,升级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才引入,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在发展中沉淀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形成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保持员工思想统一,形成认可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教育中的工作内容,注入新活力、新思想,将新时代下的思维模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企业服务;国企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将国企资源*台优势发挥出来,形成鲜明的企业风格,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从实际出发,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要有真情实感,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不能再是口号的宣传,生硬的说教,把企业价值观强行加给员工,反而适得其反,员工形成抵制情绪,不利于工作的梳理进行。企业应该正确引导,通过趣味知识竞赛、职工文化墙、技能之星评选等活动,让员工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职工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员工在企业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

  3、明确需要,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根本上是为了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这就要求国企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对自身企业文化定位清晰,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制定策略,将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共同提升企业凝聚力,发挥高新人才作用,开发新产品,丰富企业产业链。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保持企业活力,鼓励科研创新,保证企业在从事领域内专业领先能力。

  4、提高党建工作水*。为了满足形势下改革工作需求,国企各级党组织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思维模式,加强党政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传承历史优秀传统,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杜绝工作中建立派系,树立个人山头和小团伙;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摒弃过去政治学习,读报,讲座的学习模式,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党建工作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保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在工作中保持优良作风,恪守原则,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相互监督,进一步提升企业各级党组织的联络力度。

  三、结语

  人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国企面临体制改革,产业链升级,产业调整转移的挑战,需要企业从实际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国企需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育活动,从专业上、思想上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文化连锁效应,科学开展党建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促进国企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逊瑜.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探讨[J].企业导报,2015.

企业文化论文5

  创业初期,华为面对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技术相对落后,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公司意识到没有创新,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开始它就把重点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他们把利润全部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然而华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2003年几乎比华为高一个数量级的思科公司对华为发起诉讼。在这场残酷的对决最终于2004年7月双方达成和解。孤军奋战的华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创造了一个神话。

  一、技术工程的商人

  华为不仅以技术领先,而且追求技术与市场的统一。技术驱动常常显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短板,往往企业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为市场接受。华为早期也如此。但是在NGN招标失手之后,华为及时调整“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思路。在产品设计时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华为的NGN终于在*又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并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NGN网项目。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现今已成为华为创新的基本战略,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华为也因此赢得市场的逐渐认可和尊重。

  二、技术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后来者,华为明白有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在通信市场取得一定竞争力。形成核心技术产品需要持续的高投入,所以他们把利润全部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也非常重视对研发人才的投入和积累,华为员工总数的48%被公司投放到研发部门。为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华为出台了“多阶段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专利创新鼓励办法,保证发明人全流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每项重大专利可获得3万元至2O万元的奖励。华为已经在国内外设了多个技术研发点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不仅实施了全球同步研发战略,也为华为输入了大量的高质量研发人才。持之以恒的技术研发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为虽然强烈认同“不进行创新的公司必然灭亡”,但不片面地强调“自主创新”。华为认为,创新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继承他人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展持续的创新。如今,华为已经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大企业。

  三、管理也需要创新

  “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在技术研发组织和创新管理方面,华为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规范化的创新管理流程。至今,华为将从lBM引入的IPD项目集成管理经过优化后,逐渐固化为华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基本战略,形成华为规范化的技术创新流程。宋柳*认为(《标准生活》),华为的标准战略以“金字塔”形式展示出来。最底层是跟踪,跟踪最新标准进展,保证产品开发与标准的制定同步;然后是防守,参与标准制定形成与友商间专利交叉许可地位;接下来则是突破,争取主导和影响重要领域的标准进展;最顶层也是最值得称道的是分享,技术领先的同时,开拓并分享新的规模市场。

  四、紧抓关键领域

  华为在无线接入、光传输、光接入、移动核心网等领域,收获多个销售量的第一。这多个“第一”是华为技术创新的成果。2009年华为在上述领域的出货量都位居全球首位。现在华为在ALLIP方面已取得包括终端、固网和线接人、骨干网接入、核心网和最上层的软件应用等技术领域和市场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在无线接入网领域中,华为业界首创的SingleRAN解决方案和产品,能够帮助运营商减少无线接入和基站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建起能够对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传送网、核心网等方面都坚持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面临的挑战

  创新技术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通信企业的崛起,势必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严峻挑战。在2003年几乎比华为高一个数量级的思科公司对华为发起诉讼。华为在这场残酷的对决中,华为全面“开战”阻击思科,终于2004年7月双方达成和解,孤军奋战的华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创造了一个神话。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通信企业的创新将更需要我国政策、市场的支持和保护。处于追赶过程中的国家适当的市场保护是本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行业的创新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一个企业的创新除了有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之外,更需要依靠本国的市场基础来支撑。过于依靠国际市场和消化引进技术成为创新大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案例。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及国内产链相关单位应形成合力,协调一致地支持本土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希望看到涌现出更多大大小小的“华为”,期待*通信企业创新面对挑战一路走好。

企业文化论文6

  一、企业文化内容

  五粮液集团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北。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50年代初8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1915年曾经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但是在*前企业一直默默无闻。新*成立后,在*的扶持下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求进,永争第一”的文化精神,品牌得到快速提升,品牌价值高达472.06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四位,连续15年保持*食品品牌价值之冠,企业迅速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深入了解五粮液发展壮大的历史,追溯五粮液酒厂的历史源头及其发展历程。在中华酒文化大背景的指导下,分析五粮液酒厂企业文化特色。

  (二)通过对建国后五粮液酒厂快速发展远远的分析,分析建国后五粮液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在资源优势。

  (三)全面分析五粮液集团产地——*酒都宜宾市的地方文化特色,了解与五粮液酒厂及其地域有关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文化遗迹。了解宜宾当地各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与发展经历,尤其关注他们的传统酒文化的特点以及其酿酒工艺的特点。

  (四)对五粮液酒厂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五粮液酒厂文化的理解与阐释,从中分析五粮液集团快速发展的文化根源。

  (五)了解五粮液集团企业形象建设的相关举措与活动,了解他们在品牌形象方面的具体工作。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五粮液品牌的认同与初步印象。

  (六)了解五粮液酒厂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对员工的管理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地域特色。酒厂位于*酒都——宜宾。宜宾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先秦以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

  (二)历史渊源。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姚氏家族酒坊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制“姚子雪曲”,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这就是而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明朝老窖经历600多年的沧桑仍在使用。晚清举人杨惠泉将其改名为五粮液。

  (三)五粮液的骄傲。李白曾做“五粮液颂”;新*处理好成为国宴酒;*大师用五粮液祭奠;今天,五粮液品牌成为我国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已经成为*白酒的标志性品牌。五粮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也应是世界酒文化的奇葩。

  (四)五粮液的精神。卓越追求是五粮液精神的核心,坚持开拓、创新、竞争、拼搏、奋进,引导五粮液员工把高目标、高品质、求第一作为自己的责任。为此,他们积极打造积极竞争、敬业精艺、坚韧奋斗、追求成功、注重理性、讲求实效、勤奋自富、能力一流的员工队伍,始终致力于不断提高顾客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为消费者而生而长。同时,担负着弘扬历史传承精髓,用智慧、勇气和勤劳来造福社会的历史责任。

  (五)社会责任。五粮液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安置了大量就业人员;为让消费者及时购买到五粮液系列酒,集团五粮液集团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近500家“专卖店”,常年坚持送货上门,反馈信息;近年,在抗洪救灾、对口扶贫、希望工程、朝霞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社会办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中不断有所建树。

  (六)企业文化研究。积极开展文化研究工作,如“酒都宜宾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峡*酒文化交流会”等活动。

  (七)总结。通过对五粮液品牌的地域文化、历史渊源、企业精神、成功之处等的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五粮液酒厂及其品牌成功的文化在于:

  (1)五粮液酒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酒都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五粮液的发展打下基础。

  (2)五粮液集团卓越的追求,是五粮液品牌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迅速超越其他传统品牌,成为我国酒类行业龙头企业的根本动力。

  (3)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五粮液良好形象的条件,注重形象与品牌塑造之间的关系,把维护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的文化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四、调查的主要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优秀文化能够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落后文化将会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日益衰落。因此,对优秀企业的文化精神进行深刻调查与分析,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榜样,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积极进步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7

  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体和各个员工之中。一方面,企业文化能够使得全体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受引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对企业的整体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在形成伊始时就建立起了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和系统价值,这就会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够以企业文化为行动指南,一旦其在行为取向或者价值取向上同企业文化的标准产生了矛盾,企业文化就会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

  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内成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企业文化的现实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规范上。首先,企业文化是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企业制度又是企业的内部法规,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这样就会形成制度上的约束力。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约束,它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从伦理上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了这种道德规范要求,不但会受到企业中乃至社会上的舆论谴责,其自身也会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3协调作用

  为了让企业建设更为稳定高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启发全体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可以借助职代会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等活动中来,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献出其有益建议,使领导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认同感。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求管理者学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其劳动成果,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愉快的团队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其在行动上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的协调一致。

  4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并做到主动关心其疾苦、为其排忧解难。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员工与领导、员工之间都要建立其较为深厚的情感,带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为企业效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可通过企业文化来培养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稳定员工,防治人才流失。

  二、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

  1开发相关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细节中来。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革新,并从中积累沉淀出个性化、鲜明化的企业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的整个建设过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应当开发出相应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其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开发出竞争选优制度、奖勤惩懒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系统化培训制度等等,以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更为高效科学的确立起来。

  2加大企业文化培训力度

  作为企业领导应当抓好企业文化学习载体的建设,并且广泛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始终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认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根据企业文化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将自身的行动同整体的企业文化统一协调起来。抓好展示载体建设,加大企业文化课程培训力度,积极进行企业文化视觉环境的塑造。将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各个网点和部门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营销中进行感悟,最终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定的认同感。

  3做好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工作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建设中来,并切实加强领导效用,制定详细规划,逐步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另外,企业的领导阶层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工作,更要作为一名倡导者身体力行,做到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用实际行动对广大职工产生正面影响,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三、小结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毅力不倒并不断壮大的核心要素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可以传承也可以丰富,象征着企业的软实力。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企业文化论文8

  1基层供电企业要把握好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五统一”

  统一价值理念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基层供电企业员工忠于企业,将企业使命、宗旨和企业精神贯穿于公司的各个阶层、各个部门,以确保其思想上的一致性;统一发展战略,要求基层供电企业能够以提供优质的电网服务为目标,能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力求转变基层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式;统一标准则要求企业各层级、各业务领域能够实行统一的管标准和技术标准,以确保有据可循;统一行为规范,则需要企业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员工准则,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统一品牌则要制定基层供电企业标识,统一品牌战略、品牌管理和品牌传播。

  2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在基层企业扎根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在基层企业的扎根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其问题主要有:一是企业领导者并未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未能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错误地将文化与管理分剥开,当成“两张皮”;二是基层供电企业虽然明确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未制定科学的方案,未能坚持长期性的工作,对企业自身的文化了解不足,以致难以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有效的宣传于基层企业中,导致基层电力企业的员工对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彻,未能在其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的要求;三是基层供电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创新,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总而言之,在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均有所欠缺,所制定的方案、重视的程度与其实际工作开展的状况不相符合。

  3在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落实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有效措施

  3.1基层供电企业要有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扎根于基层企业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难度比较大。在长效工作的建设中,可采用现代的工程管理理念,在领导小组中设立管理小组,并设置专门的管理负责人,以严格按照所指定的发展方案来开展工作;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的时候,在基层供电企业中要将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工作纳入其中,以设计出科学而合理的落实方案。另外,企业文化工作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都要提前做好预算,以为其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3.2加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基层供电企业要加大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了解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进行企业文化的导入,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座谈会,加强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其感受到自己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加强法治教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员工开展政治学习,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以使企业文化感染到企业员工,形成一种深刻的记忆。在企业内网开设企业文化专栏和论坛,让企业员工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向其传达一些与企业文化思想一致的小短文,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3.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使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能扎根于基层电力企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中,员工是各项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发扬企业文化的主体。为此,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关心和思想引导,使其能体会到自己在公司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并根据员工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制定更为准确的企业决策。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导员工制定具有可实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从而实现对企业、对社会的价值。

  4结语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知名度,将企业文化扎根于基层企业中,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将其深入于企业员工的心中,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从而获得客户的信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企业文化论文9

  一、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企业概况

  炉桥镇是皖东地区一个古老的乡镇,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记载。位于定远县的最西部,南通合肥市,北临凤阳县、蚌埠市、淮南铁路线,S311省道、合徐高速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为全国改革发展试点企业也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截止目前,注入炉桥的外来企业就有63家,总投入资金354.9亿元(定远县盐化工业园综合办公室提供),再加上本地的私人企业共约200家之多。在这些企业中,有稳中求进,发展成为省级龙头企业的,甚至一跃晋升为国家龙头企业的,也有发展不顺的,举步维艰、硬顶、死撑的,更有昙花一谢、人去楼空的。笔者走访过部分企业,大部分的原因是效益不好而导致的。企业效益不好除了资金问题外,最核心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特色文化。企业特色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核心,灵魂支柱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文化先行。

  二、私人企业企业文化发展瓶颈及策略分析

  对于乡镇私营企业而言,大都是家族型企业,并没有文化核心。随着发展市场的不断复杂化,那么家族型企业的这一弱点暴露无遗,就目前我国乡镇私营企业发展现状而言,阻碍其具有独特企业文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私营企业大都是实行独权主义,实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缺少管理的民主化,一旦决策失误,整个企业都有可能垮掉。

  2、私营企业的家族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劣势,不能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

  3、私营企业中,领导者和决策者大都是同一个人,他人无权干涉决策,由于个人利益在作祟,企业领导者无暇顾及战略问题,没有将目光放在长远利益上,这就是私人企业独裁、缺少企业核心文化的劣势。私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海底捞”培养模式,任何决策从员工利益出发,使其将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让员工吃上定心丸。从而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归属感”;第二,企业的老板应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和员工做朋友,对企业未来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让广大员工有安全感;第三,建立和打造一个优秀管理团队也称智囊团。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私营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广招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为企业所有,为企业所用;第四,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私营企业应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仅仅相连,严格执行,奖惩兑现;第五,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如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技术能量价值观”等。技术人员能量换算公式:能力+热情+思考=能量,工作成效高,是工作热情高涨的表现。工作热情是任何事情的动力,员工会更能体现出创造力、创新力和挑战力。所以,要在不同方面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人的天资是与生俱来的,客观条件我们是难以改变的,但人的热情是可以通过后天激发的,这使得日本京瓷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全胜。作为私营企业应该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打造自己品牌文化;第六,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团结力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动力,领导人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运用人才。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要做到三个字:“说”、“教”、“做”。“说”是指正确的将工作任务与目标分配给下面员工。“说”不仅仅是任务的分配,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将人力资源充分、优化的运用,在分配好任务后,不要过多干涉,给员工足够的创造空间。但是在任务目标分配时,要将目标确定化,使员工真正理解目标,然后通过已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经验来讲工作任务完成。但是员工的热情和经验培养,还是需要在*时的指导下而具备的,这就是所说的“教”。“教”讲求策略、方法,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手段,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的业务量才能上升,将任务目标分配好后,加上一定的意见指导,这就是“教”的学问。指导者首先要自己技术过硬,才能有“教”的资格。在“教”之后,员工具备了本领,然后就是“做”。“做”是在领导监督下,员工积极努力完场工作任务,者就完全在于员工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而在工作成效中就能体现出来了。“说”、“教”、“做”的和谐、统一才能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结语

  总之,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人、先进的制度激励人,把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企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将文化上升为发展中的净胜支柱,提高自身的发展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沿着稳步、健康的道路前进。企业效益不好除了资金问题外,最核心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特色文化。企业特色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核心,灵魂支柱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文化先行。

企业文化论文10

  【摘要】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影响着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而绩效管理在帮助实现企业的价值观在员工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观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正确合适的处理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绩效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体系构建

  一、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简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执行并力求体现出来的以文明领先的竞争意识,包括了道德、价值观、生活习俗、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等等,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经营管理资源,在精神层面维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及发展。绩效管理是将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进行整合或者联系,以获得效率的一种过程,也是开发和管理员工的过程,目的是增加短期及长期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使总体的企业绩效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的价值观在所有员工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观念,企业文化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必须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和分配体系来完成;其次,绩效管理体系在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影响,绩效管理的方式也取决于企业文化。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其进行绩效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本文以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企业文化背景为实例,论证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绩效管理体系。

  二、构建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绩效管理体系

  (1)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具有凝聚协同作用、导向作用、内外的协调作用以及无形中的规范作用,在影响和决定员工绩效方面是关键性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一方面将有利于塑造企业文化,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潜力并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形成比贡献、比绩效和比能力的优良竞争观念;另一方面绩效管理体系给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使企业文化的状态从自发转为自主,并不断的提升和强化;同时在文化的整合或变革中也体现了绩效管理体系的影响,企业往往需要运用薪酬设计方案、员工教育培训等绩效管理方式来引导员工,推动企业的文化整合或变革。总之,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足的紧密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且只有在互动和合作中才能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

  (2)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构建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绩效管理体系时,首先应该明确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属类型,有可能表现为一种较明显的文化类型,还有可能是多种文化类型之间的组合。其次,应该明确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的策略代表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等,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以经营策略为前提,因此在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该和那些易于理解、描述清晰以及可执行的策略保持一致。第三,应该明确绩效管理体系的重点所在,这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在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以企业的实际为基础,因地制宜,以“来源和指导于实践”为基本原则,不仅仅纯粹套用绩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系列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企业绩效管理的效率。最后,全面的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绩效的计划、实施、评估和反馈四个环节。

  (3)基于企业文化的绩效管理应用。以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南昌市国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所属的企业文化背景为实例来论证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自公司2002年成立以来,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阶段,公司在发展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方面,从经营过程、创新过程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三个方面紧抓实干,致力于打造出支持、服务于南昌市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主*台,积极策应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五大千亿产业,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资本运作,实现了聚变式扩张、裂变式放大的快速发展;在公司的岗位绩效管理方面,工业控股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成功为先,人才为重,诚信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员工进行岗位绩效考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努力把工业控股打造成产业优强、资产优良、业绩优秀的大型国有控股及投资管理型企业集团,成功建立了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整个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三、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类在步入知识时代的同时,绩效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而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略。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公司应该以不同的合理的高效绩效管理方式,来提升和培育企业的能力,增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成长。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5)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的论文3篇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的论文1

  摘 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根本,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该文在企业文化模式研究上,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明确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提出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构建富于变化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性质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模式体系,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企业文化;基本模式;作用;*特色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根本,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和创业的精神动力、价值追求,不仅满足的企业领导者的发展观,而且为普通职工带来了人生追求的目标,使得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得以实现。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研究

  企业文化的构成,其基本公式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而主体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只有建立起精神文化才能建立起制度文化,最后才能形成企业物质文化的表象。企业文化模式的构建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团体意识、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风俗。这些方面的内容细化起来,可以细致到企业标志、厂容厂貌、产品特色、厂微、厂旗、厂服、文化传播网络。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是要以功能性的主体精神打造来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企业精神的形成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经营哲学有着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文化模式的提升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思想,将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灵魂与活动的源泉。目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包括这样几种:(1)协同型:以友好协作为主体,创造企业非常友好的工作环境,强调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士气,重视关心客户和员工,鼓励团队合作、参与和协商,是一种人性化的基本模式。(2)活力型:企业内部有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勇于争先、创新和承担风险,鼓励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这样的文化模式是较为创新的。(3)层级型:企业内部有着非常正式的、有层次的工作环境,各级员工的工作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关注的长期目标是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基本属于一些大型集体化企业。(4)市场型:企业内部有一个竞争性十足的工作环境,关心声誉和成功,关注富于竞争性的活动和对可度量目标的实现,适应于随时参与竞争的企业公司,例如:招投标公司。

  二、企业文化不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企业文化的构建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较为长远的目的性指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信心,而企业文化正视企业发展现状,为企业所有的员工提供了指导性的生产经营目标。具体来讲:

  1.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主要是用简单有效的文化理念创造企业基本精神目标,这种目标性的指向必然会为企业的制度建设带来约束,任何有悖于企业文化的行为自然会受到所有员工的整体批评,这种自然而然的内部制度约束会形成极大的力量,为企业的制度建设创造有效空间。

  2.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道德规范约束

  道德规范其实远比法律、法规有着更为强大的行为约束力,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道德约束不仅对职工进行的约束,同时也为企业本身带来了社会性的认同和信任。例如: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凝聚力量

  企业发展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企业文团结友、相互信任的和睦企业文化自然就会强化企业的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工厂强调的“爱厂如家”;海尔集团企业强调的“我是海尔人”等都是企业凝聚力文化的价值表现。

  三、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浅析

  1.富于变化性的企业文化

  富于变化的企业文化模式主要适用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企业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式,在如此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也不应该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反之,更应该重视去文化建设,以求带动整体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命力不断延续。在企业的初创时期,要设计“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要依靠生存,要避免亏损,以这样的文化理念来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企业,逐渐累积资金,为企业的“迈步”做出贡献。在企业成长时期,要设计“制度建设”型的企业文化,因为这个阶段的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管理隐患,假如它的文化不能够支撑它稳步进入成熟期,那么它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夭折,或者因为失去很多有利的机会而不能发展壮大。所以,建立制度管理机制是其发展的首要任务,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在企业成熟期的文化模式建立就要考虑多元化了,主要是要树立深层次的文化国际品牌,根据公司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在文化建设上实现国内品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完善和升华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企业内部价值观、理念、精神高度统一,员工行为更加规范,企业文化的外层、内层、核心高度统一,企业文化特质更加显著。重点加大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通过品牌建设和推进,提高深航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国际认同度,树立文化国际品牌。

  2.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儒家思想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文化内涵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制约着人民的道德准则。所以说,儒家传统文化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渊源。儒家文化更适合打造*特色、*气派、*风格的企业文化范式,儒家伦理中重视人的价值,能较好地调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西方理性文化所起不到的作用。儒家文化建立的步骤包括:一是“人本主义”导向的生命价值观。二是“义重于利”的社会伦理观。三是“取法中庸”的人生实践准则。四是“和而不同”的群体伦理。五是“*均为上”的公*伦理。这些思想模式,主要是以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企业管理,将员工的价值选择提升到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之中,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融合性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融合模式,主要是针对并购式的大型企业而言,企业之间的并购必然会带来企业文化的撞击,合理地将企业文化进行接纳、兼容、交互和共生是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例如:联想收购了IBM PC部门,两个都有很强文化的企业间的跨国收购,注定了这场整合将异常艰难。IBM的公司历史比联想足足长80年,两者之间强势的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自然不能同日而论。在联想,文化中有很浓的制造企业的因素,强调执行和服从,如在联想,开会迟到要被罚站,即使是高层会议也是如此,这一点对于尊重个人的IBM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融合远远要比企业资产重组更为困难,所以在融化模式中,首先要分析并购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以客观的眼光来审视对方文化。然后就是要找到双方文化的契合点,努力缓解文化冲突。最后,则要本着接纳吸收、兼容并蓄、交流互补、共存共赢的合理规则,在这种规则的指导下来进行文化融合。

  总之,企业文化模式的研究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明确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构建富于变化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性质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明霞,陈定坤.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整合[J].特区经济,2006,(3).

  [2]乐思伟.从联想对IBM PC的收购看文化融合中的冲突与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

  [3]黄河,吴能全.组织文化形成途径――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跨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S1).

  [4]孟晓斌.国际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及其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的论文2

  企业文化历史地形成自己的模式,形成于诸多个体企业建立、发展的过程,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环境,最终决定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晋江作为文化沉淀深厚的沿海开放区域,作为民营经济一枝独秀的特定区域,在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历史地养成自身企业群体的文化风格,形成了晋江企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内在的深沉性、持恒性,又有着外在的典型性、资鉴性。然而,就像达尔文所说:“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面向未来,它又有着经济社会价值意义上的不适应性,晋江要成为“掌握变局的赢家”,对其就要有一种时代的自觉进而理性的转换与构建。

  一、晋江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作为整体,植根于一定区域的文化传统,成长于相似性的文化氛围,具有特定的文化共性。晋江作为闽南率先发展的沿海发达地区,素有海边邹鲁之称,每每以敢拼、敢创、敢赢之精神为人称道,并创造出晋江经验为各地所借鉴。其间,创改革开放之先的企业自有另一番风貌或者说特色,这就是自生性、伦理性、自利性与本位性,而缺乏一种外在性、群体性、共剂性与超前性。1、自生性。 就晋江的生产经营单位来说,其第一优势就是先发之利。在改革开放之初,宏观的经济社会改革还在摸索中前进,还在“走一步,看一步”,世人还深怀市场经济的诸多顾虑之际,晋江人首吃螃蟹之一,就是以“三闲”(闲人闲房闲资)为基础,自发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开非公有经济发展之先例,为此,晋江企业文化具有自生性。之所以这样说,就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总体推进轨迹来说,晋江绝大多数企业不是计划经济下的存在物与转换物,而是市场的自生物。再就世界性模式比较来看,大多数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都有外在的资本及其企业范式的嫁接、引擎与起动,比如台湾、香港、深圳等地区的起飞,而晋江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大多是民众的内在自发行为(虽然部分地得益广大侨胞的赞助与支持,但就整体来说还是靠自身力量),而这种自发性的发展,使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的痕迹以及明显的内生烙印。

  譬如,众所周知,晋江人多为晋人,由于晋人自有“衣冠南迁”的艰辛创业史,从而有着敢拼敢赢的风骨,又晋江宋元时期为东方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之辉煌,企业中深具海洋文化特有之“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商家冒险的冲劲与精神,从而,借改革开放之风,在计划经济压抑下的这种精神一下子打开闸门,也就汹涌不息,并在民营企业中得以彰显。2、伦理性。 从严格意义上说来,*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伦理道德,它跟西方工具理性的最大不同,就是家国同构及其内在的等差观念,其*民化的现代表现之一,就是宗亲观念与个体间的比较、攀比进而积极方面的追赶与奋发。这在晋江一带有着很强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在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旗帜下,“举起一面旗,唤起千万人”,晋江人就在先富群体的示范下,各自拉上亲朋好友,走南窜北,纷纷筹款建立起众多的中小企业。这种自发性企业,即人们常说的家族式企业,自然具有很强的伦理性:一方面,打架还靠亲兄弟,依靠家族打江山,又靠家族坐江山,为了孝悌而创业,为创业而孝悌;另一方面,在深层的等级观念支配下,其企业始终是雇主、老板的家业,雇员、打工者始终处于一种工具性地位,相应的企业制度也就是内在的支配关系、雇佣关系,至多是资本主义初期的泰罗制。

  3、自利性。 众所周知,企业是自利性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是其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晋江企业文化的自利性显得更为突出,其内在根源也在于晋江的区域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其重要特征就是取义而轻利。晋江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而儒者辈出的地方,但作为历史上的东方第一大港之所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同时又有着出洋经商的历史底蕴与艺人云集之盛况。为此,在改革开放之始,届经商办企业兴盛之时,其企业经营的自利性是绝对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在晋江企业伦理性价值导引下,始终以为家族争光、为父母争光而艰苦奋斗、追求财富为其外在表现。因此,就晋江企业文化中的自利与他利矛盾来思考,其内在的自利性始终是第一性的。

  4、本位性。 企业生存的舞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好,作为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好,市场是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实体,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自己广阔的市场,就不能生存,更不用说进一步发展了。晋江企业的产生本来具有自生性特色,加上大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并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阶段、在卖方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其第二产业的比重与制造业的主体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在惯性思维中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本位性。在经营主体上,以企业主的利益为思维起点,而不是以企业群体的、消费者的利益为始点;在经营行为上,以制造以及生产管治为主、以数量以及规模的扩张为主、以单独生产为主,而不是以经营为主、人力资源依托为主、协作为主、资本投放与运作为主;在市场的拓展上,以区内、省内与国内为主,不以外在区域以及国际市场为主;在时间一维的策略思考上,以现期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耗经营为主,不以保护自然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文化产品经营为主,缺乏同仁堂那样“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人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那样一种以质求胜的长期经营理念。晋江企业文化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生性、伦理性、自利性与本位性特质,但其缺失一种现代企业应有的外在性、群体性、共剂性与超前性。

  (1)外在性的缺失。 晋江企业创业之初,不是借鉴于现代西方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制而产生的,因而没有凸显现代企业应有的外在性特征,没能基于先为他人再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构建现代企业,从而缺少一种“让人得利我得利,与人方便我方便”的外在性他利的价值理念,没能适时地形成诚信晋江的企业形象。就像论语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也,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那样,现代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诚信道德的经济,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培育一种重利又取义的儒商价值观念。

  (2)群体性的缺失。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资本的要求,人力资源便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从而在文化特征上要有一种群体民主的手段性与目的性的共识,然而,晋江企业文化的伦理性,体现的是雇主单向的强势性,从而缺失一种群体性集体意识。在管理方式上,晋江企业主要地还靠传统的人治性与强制性的制度约束。

  (3)共济性的缺失。 现代企业,不论在个体的内在关联上,还是主体的外在关联上,不论是在生产与消费的关联上,还是在目的与手段的关联上,都存在着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内在相关性。晋江企业以自利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也就存在或优势互补以资源共享,或弥补资源有无以分担风险,或联手角逐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的群体共赢与共济等方面之不足。

  (4)超前性的缺失。区域性企业文化比较最为重要的是现代性的比较,也就是以空间比较为基础,观察其时间上的可持续与后劲,从而对症下药加以改进。晋江企业文化在这一关键点上存在超前性缺失,也就是时代性比较的滞后,因为晋江企业缺少一种上下同欲的内在共同愿景之动力,更有上下左右的协力不足,从而就没有一种可持续可再生的人力源泉(比如企业经理人的不稳定及其家族式企业的不良人际环境),其企业文化就没有一种超前性创新源泉———创新首先是人之主体的思维创新。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6)

——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3篇

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关系到每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关系到企业能否良性快速发展的重大而迫切问题。塔牌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好的企业文化,集团核心文化:“团结、求实、奉献、创新”。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两者有何关系呢?

  塔牌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是在钟董事长带领下团结广大干部、职工奋斗的结果。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在安全生产中团结协作,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把工作做好。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不安全环境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要相互提醒、相互注意、相互保护,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塔牌人一向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虚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如果不懂安全生产知识,盲目乱干自己置身于危险中仍浑然不知,那是非常可怕的。天天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为什么就是不安全?原因就在安全生产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要倡导严、细、实的工作态度,提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贵在落实好,不要有章不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塔牌人勇于奉献,有奉献精神。我们要发扬主人翁精神,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知道什么是安全,如何才安全。我们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巡检,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安全生产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创新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我们公司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检查制订的安全生产制度、作业规程有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哪些需要完善、补充。我们要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既严格要求下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又充满人性化,使职工乐于接受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可以充分利《塔牌网》、《塔牌月讯》,黑板报多宣传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多宣传一些好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做法。《塔牌月讯》可设专版宣传安全生产。张贴安全生产标语,立安全生产警示牌,使人过目不忘,时时警惕。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安全生产中,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安全文化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看起来似乎不是最直接因素,但却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2

  为什么说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理很简单,因为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生存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人因为事故而残疾,因为职业危害而身患职业病,他(她)的生活质量肯定就会大大的降低。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首先各种需要所占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生理需求是首位。其次就是安全上的保障,人们只有满足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之后,才能有积极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并从中获得社会的承认以及取得较大的成就,人类社会也因此才能不断向前与进步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反过来又更加广泛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就必须要普及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因为安全生产与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安全生产管理搞好了,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到更好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假设某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乱七八糟,今天出这样的事故,明天又发现有多少、多少人伤亡,这样的企业又从何谈起企业文化建设或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什么成果呢?记得企业在开展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或是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中,检验其取得的成果如何,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考核衡量标准,那就是企业如果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将会受到“一票否决”。因此说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由有二。

  首先要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才能真正懂得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建设辩证统一的关系。简而言之,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同时,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又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有所不同和有所区别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里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可以策划的,企业欲上市,管理要先上市,价值观要先上市!

  文化是“道”,它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又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之中。文化无形却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是“理念制胜”时代企业的核心。因而,优秀的企业不但要上市,更重要的"是文化要上市,价值观要上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和规定,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的好与否,它是检验、考核、衡量和提升企业管理水*的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好,才能更加充分地显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所在,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才能更大更好。

  然后要充分认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企业每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基本保证,才能享受或更好的享受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如何展现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其又表现在哪里?(一)人人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最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生存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人因为事故而残疾,因为职业危害而身患职业病,他(她)的生活质量肯定就会大大的降低。(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执法要严、监督和考核必须要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三)企业的全员人人都必须要严格的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注意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NextPage]

  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全员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普法的宣传教育;日常工作中的监督、考核管理要做到位,扎扎实实地工作,牢固地树立起视人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思想理念。教育广大员工要自觉做到“一检、二看、三防、四回、五学”。

  一检就是每当进入岗位工作之前,要主动做到认真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穿戴好了劳动保护用品;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查看交接班记录,主动寻问上一班的安全生产情况,检查本岗位与同边或邻居工作岗位之间是否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工作中要经常自我检查,时时提醒自己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全神贯注地进行生产(工作)操作,做到安全生产警惕不放松。

  二看就是在自己进入岗位工作的全过程中,时时都要注意观察和识别“安全生产警示标志”,不要擅自或及时阻止别人跨入“安全生产警戒线”半步,不断注意观察周围安全生产情况。

  三防就是要做到“四不伤害”。即在工作中要时时做到防止“自己不要伤害自己;自己不要伤害别人;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自己要监督别人不要伤害别人”。在同一条生产(工作)作业线上,确保各班组与各组班、工作岗位与工作岗位、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结对子,互保联保的安全生产“防火墙”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格局。

  四回就是要“回头看”。每天从班组长到普通员工,一天工作之后都要主动回头看一看,查一查,认真自觉地检查或检讨一下自己在一天工作之中,在安全生产方面是否存在有什么不足之处,认真总结一下一天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认真总结一下心得体会,以便促进自己今后更好的工作。

  五学就是要在熟练掌握好生产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学习安全生产的新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不断强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搞好安全生产的新本领,使自己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业务能手和技术标兵。

  二、强化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打稳打牢基础。因为强化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项根本措施。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因素,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结底很多都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如果机械设备失去正常的维护保养,就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机动车辆制动装置失灵,肯定与维护保养调试质量有关系。安全意识差与无知是最大的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减少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中的事故隐患。(二)主动干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心理因素,安全教育培训就是干预技术的一种。

  因此,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或杜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如何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经营,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往往潜伏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当生产或其他工作与安全之间产生矛盾时,安全是首位是最主要的,要把保护好每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它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重生产、轻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改革的关系所导致的。“预防为主”则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是安全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只有认真做到预防为主,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萌芽之中或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它的主要任务:(一)负责起草和组织实施综合性安全生产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和人本亲情化作为保障安全。只有实现了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向前发展与进步,否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就不能更好或者是更充分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3篇(扩展7)

——煤炭企业文化论文 (菁选3篇)

煤炭企业文化论文1

  一、对煤矿企业营销管理内在要求的分析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的来临,传统的卖方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因此,在分析煤矿企业营销管理内在要求时,就必然需要建立起市场需求的倒逼效应。

  1.1外部环境倒逼下的内在要求

  外部环境主要指向煤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传统煤炭产品需求企业成为了“倒逼”的主要推动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煤炭需求企业,如火力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等,有了更多选择空间。比如,一些沿海企业可以选择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的进口煤炭。这就直接提高了煤炭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通过适度降低企业煤炭产品的价格,将能增大自身的总额利润量。然而,这种价格策略却因企业盈利预期和国家管制等多方面因素而难以实施。因此,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便成为当前应对倒逼效应的最优选择。因此,根据需求方对煤炭产品理化特性的选择,进行合理的深加工活动则成为了外部环境倒逼下的内在要求。

  1.2内部环境变革下的内在要求

  内部环境变革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外部市场环境压力,更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内部环境变革的目的集中反映在减能增效上,且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应形成以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哑铃状模式,并在市场需求导向下须建立起“市场需求信息—销售部门信息搜集—生产部门信息处理”的逆向传道机制,才能与外部环境的倒逼效应相契合,进而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二、煤炭营销的切入点分析

  2.1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初衷在于建立起顾客忠诚度,在普通商品领域这种忠诚度将显著提升商品销售的稳定性。在煤炭产品的销售领域,基于传统视角下的关系营销已经难以奏效,其根源就在于针对煤炭产品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因此下游客户在购买煤炭产品时仍然受到预算硬约束的束缚,从而在实施采购行为时必然遵循理性原则。这就意味着,处于煤炭产品销售领域的“客户关系管理”,应切实从关系营销转换为以生产技术为支撑的实物营销。通过提升企业产品与下游客户需求的匹配度,最终实现与客户关系的稳定性。

  2.2市场信息搜集

  市场信息的搜集内容十分广泛,但在煤炭产品的同质性特征决定下,市场信息搜集应着力于客户的具体需求信息上。具体包括:对煤炭产品的具体偏好、对煤炭产品运输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煤炭产品采购经费的支付方式等。对于前者而言,又主要指向煤炭产品的理化要求;对于煤炭运输的要求,则主要指向对煤炭物流成本的控制;针对经费支付方式来说,则主要在于统筹资金使用方面。煤矿企业销售部门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便能细致的把握住客户方的需求偏好,从而在与客户的正和博弈下实现双赢。

  2.3市场信息处理

  煤矿企业生产环节针对客户需求偏好,在产品深加工上的活动。无论是客户关系管理还是销售部门所做的信息搜集,最终都需要依靠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从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生产的物理环境并不存在问题,而由部门之间协同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环境仍面临挑战。因此,这里还需要借助ERP系统来提高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总厂与分厂之间的市场信息传递绩效。

  三、煤炭营销策略

  3.1煤炭产品品牌营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品牌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国煤炭资源储存量丰富,加之国外低价煤的引入,使煤炭市场的销售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赢得市场占有率,煤炭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尽可能的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品牌成为一种高品质的象征符号。要求煤炭企业将产品质量列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将这种生产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使其明确保证产品质量。

  ①煤炭企业内部要从原煤生产开始强化质量管理工程,对井下作业实行实时监控;

  ②规范产品的运输过程,避免煤炭在途中受到任何杂质的入侵;

  ③设置分环节、分时段的质量检测管理,随时随地的了解产品的情况,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将精煤的灰分、硫分和水分等控制在最合理的指标范围内,使生产的产品都属于上等煤的水*,争取让客户百分百的满意,煤炭企业的“金字招牌”就是客户的零投诉,以强大的品牌力量,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商机。

  3.2煤炭价值营销

  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回归到经济收益的层面,任何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使企业从产品中获得经济价值。“价值营销”无可厚非的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在面对需求的主体时,煤炭企业将更具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客户,便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赢得生存的优势。而作为资源型产业,不能像进行普通商品销售一样开展自己的营销活动,它需要站在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上,充分优化资源的利润空间,尽可能的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所以,煤炭企业必须时刻了解市场经济的整体走势,然后调整自己的生产任务,将产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保证了价格的稳定,又能将效益最大化,同时又优化了资源使用结构。

煤炭企业文化论文2

  一、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现状

  (一)水污染治理分析。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疏干排水与采动,会形成导水裂缝对于煤矿区含水层的自然疏干,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自身*衡。煤炭企业的水污染主要是矿区、厂区的生活污水,矿井水和工业废水三个大类。煤炭企业的矿井水主要是通过与之配套的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处理,剩下的部分作为矿区井下用水、农田与景观水道灌溉使用,循环使用的渠道比较单一;工业废水主要是来自于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不同企业、不同生产过程的水质差别明显,处理的方法也根据水量、水质的不同加以区分。

  (二)大气污染治理分析。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废气、SO2、烟尘、NO2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气体会直接污染大气,影响大气层的结构与空气质量,最终还会影响到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废气排放主要是矿区和电厂的锅炉,生产中一般的处理方法包括布袋除尘、水膜除尘、静电感应除尘等,较为有效的化学处理方法有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锅炉内喷射钙物质脱硫、废气碱液过滤脱硫等,将废气中个物质含量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治理分析。煤渣和煤粉是整个煤炭行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现在主要是作为建筑材料、坍陷地填充材料、井下注浆材料、道路铺筑材料等方式进行处理,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处理。

  (四)坍塌地与矸石山生态治理分析。煤炭开采企业为了有效治理采矿塌陷区,保护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普遍采用了矸石回填、土地复垦等手段,积极修复当地受损的生态系统。同时,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与*、其他企业合作,在塌陷区建立渔、牧、农、林、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

  二、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本身就是一种高碳含量能源,因此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能源,尤其是煤炭能源的低碳发展,煤炭行业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跨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水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就目前来看,矿井水超过一半都是用作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剩下的用于生态绿化、农业灌溉,整体利用方式单一、粗放,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处理后矿井水水质好这一特性。处理完全后的矿井水水质较好,各企业的生活污水利用率不尽相同,煤炭企业应该着力提高片区水资源的配置能力,进一步拓宽矿井水、生活污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渠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于工业新鲜用水的需求量。

  (二)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不足。在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中,煤炭企业存在着治理方法不完善、设备老旧、私自排放等问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必须进行深层次、大范围的集中整改。工业上的脱硫、除氮手段需要进行创新设计,更需要煤炭企业的自觉执行,不能够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形。必须深刻认识到污染物治理对于社会、对于煤炭企业本身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经济利益而放松环境保护,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治理设施不达标、胡乱排放行为更应大力整治。

  (三)坍塌地生态多样性恢复缓慢。尽管当前的矸石治理水*已经有所提升,各种塌陷区生态治理也初见成效,但必须重视历史的遗留问题,更需要防范老旧企业的污染反扑。不同煤矿企业的矿区塌陷地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却进展极其缓慢,同时生态环境恢复过于单一,抵抗生态破坏能力较弱,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性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生态恢复,才有可能在未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生态环境复原。

  三、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考虑到煤矿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问题,为了深入贯彻整体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理念,需要做好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规划,为煤炭企业的健康、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规划分析,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统一协作,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的低碳、高速发展。

  (一)实行企业集团化发展,减少中小型煤炭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煤矿企业都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煤炭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但是受到企业规模限制,其技术研发能力、经济发展观念、污染治理能力普遍较差,形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家、社会、企业各层面都需要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的集中化发展,大力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作坊”,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采用绿色开采,建设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道路应遵循3R原则,即Rdeuce(减少污染物排放)、Reuse(企业资源二次利用)、Recycle(污染物循环处理与利用),始终坚持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通过不断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煤炭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将人文、生态、资源、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最优化的开采技术,在最小的生态破坏情况下取得最大的资源和经济收益,并在最后进行生态环境末端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煤炭开采和加工企业必须构建全新的减排模式,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将生产过程尽量纳入自然生态物质的循环再生过程,最终目的是形成产品生产过程清洁无污染、资源循环不浪费的矿山低碳发展。

  (三)加大煤电产业联合,提高煤炭气化液化。火力发电依旧是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支柱,与煤炭行业属于上下游关系,两者有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协调并进。煤炭一体化战略对于我国国家能源安全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以促进国家电力市场的优化改革,可以对能源、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配置,可以协调煤炭、电力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可以保证我国基本的能源安全。实行煤电行业联合发展,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煤电利益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输煤”到“输电”问题,将煤炭想无污染的电力行业进行自然过渡与转换。

  (四)落实能源技术革命,推进页岩开采研究。促进和发展能源技术及其上下游产业,是带动能源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点,也是我国煤炭企业进后的重要发展方向。煤炭企业应抓住*的政策扶持,加大对于页岩开采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引进、实验、评价,掌握并完善页岩气压裂缝延伸规律、压裂规模优选等先进科研成果。将尖端科技应用到煤炭开采环节中,增加开采过程的科学性,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物体,实现开采环节无碳或低碳发展。

  (五)发展煤化工行业,降低污染物排放。煤炭和石油类似,是工业中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随着国际原油市场近年来的震荡,全球范围内对于煤炭这一替代性化工原料需求越来越高,煤化工在*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性也有明显提升。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煤炭利用渠道,提高了煤炭的能源利用率,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碳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的排放。同时科技进步使得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储存更加可行,产业化的新技术应用,为煤化工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探索全新应用领域,实施创新商业模式。煤炭企业应该注重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向煤炭上下游关联产业进行纵向多元化,也可以向其他行业进行横向多元化发展。在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市场为主导、效益为标准,借助于煤炭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金、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关系等优势,大力发展与煤炭想关联的装备制造、建材、地产、医疗器械等产业。积极主动的转变传统经营观念,接受经济市场的新规律,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渐涉及风能、核能、生物等能源领域,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变粗放的资源发展到精细的经营管理,实现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创新型发展。综上所述,我国的化石能源超过90%都是煤炭,相当缺少石油、天燃气,国际油价变化频繁,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煤炭行业,采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同时,煤炭行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有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打下坚实基础。

煤炭企业文化论文3

  一、当前煤炭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治理难度较高,并且受到煤炭资源的限定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所以,作为煤炭企业来讲,就需要提高自身产量,从而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面对这种急剧提高煤炭产量的局面,煤炭资源的生产及损耗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影响我国后续工作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例如:在我国东部一些区域,对煤炭的需求数量较多,然而该区域的煤炭开采量也已经到达饱和,仅可以由山东、山西等地域开采煤炭资源,而煤炭的挖掘又形成了很多矿坑,进而影响了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二)煤炭企业自身的结构亟待优化

  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看来,很多煤炭企业依旧沿用以往的发展结构,依靠增加煤炭产量及价格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资金收益。煤炭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创建特定的煤炭产业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循环形势的煤炭经济,创建稳定的煤炭结构,从而应对市场的各种突*况,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我国对改变煤炭企业的生产发展形势缺少政策性的鼓励与扶持

  在改变煤炭企业生产及发展经济形势方面,我国至今仍没有创建对应的法规标准及鼓励扶持政策,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引导与支持。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尽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研发多元化的煤炭商品,但没有变成主导性的产业。再加上我国一些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就为煤炭经济法发展制造了困难。甚至一些地区,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直接变成了管理该区域煤炭发展的机构。

  二、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水*的措施

  (一)对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进行整合,大力发展集团形式的煤炭企业

  将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可以将部分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私营、个体煤炭企业淘汰,并且借助大规模煤炭企业的收购、兼并等活动,让大规模煤炭企业带动其规范化发展。对于大规模的煤炭企业来讲,因为其生产结构较为稳定、科学,能够确保为民众及社会提供煤炭商品,进而保证煤炭市场的*稳运行。另外,还需要对煤炭领域的相关标准、政策予以规范,煤炭企业需要创建从自身发展相吻合的规定,同时严格遵照我国相关标准、政策进行生产、运营。将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淘汰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将一些生产及管理方法落后的企业淘汰,能够借助优化、整合的方法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同市场经济相协调,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增长。

  (二)以我国创建的相关标准法规作为煤炭企业发展转变的战略指导

  想要改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就需要由我国煤炭有关标准、法规入手,才可以让此种改变有据可依、有法可查、有章可循,从而提高转变的质量及效果。最近几年,我国以部分煤炭大省作为试验点,通过*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形式发展煤炭企业,已经获取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因此,我国需要加大有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力度,进而帮助煤炭企业变更经济发展的形式,推动煤炭企业更好发展。借助我国法规标准,煤炭企业能够改造自身落后的机制,从而使生产活动更加安全、环保,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的方法转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

  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想要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式,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对内部生产及运行制度进行革新。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煤炭企业中的科技创新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将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煤炭生产过程中,能够使煤炭生产更加高效、安全、科学,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另外,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对煤炭企业内部结构实施优化与革新,可以让煤炭企业的生产更加清洁、环保,实现工业试验到工业生产的转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煤炭企业需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对于我国的煤炭企业来讲,其经常受到国家经济规划的作用,从而导致部分煤炭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煤炭机械水*较为落后,是我国整体煤炭企业都呈现落后的形式。同一些其他领域相比,我国的煤炭企业缺少核心的竞争力,所以,想要改变此种局面,更新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增强企业的资金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对我国煤炭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行为,对产业进行升级,更新以往粗犷形式的发展路径,实施集约形式的发展,增强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们的技术能力,深入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另外,煤炭企业本身也需要创建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增加企业的资金收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性越来越严重,煤炭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并不断发展,就需要更新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式。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其同我国整体经济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影响着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水*,传统的煤炭经济发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勇于对技术进行革新,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水*,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推荐访问:素养 职业 企业文化与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论文3篇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1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论文1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