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范文四篇

时间:2022-05-14 15: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支部一词应该来自于天干地支,干部一词亦同。如“己丑”,天干部分为己,只代表天干己自己,不包括其它,而地支部分丑则包括“癸辛己”三个天干。所以干部是指起骨干作用的某一个人,支部却是包括几个人甚至更多人的集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4篇

【篇1】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按照《东营市“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我单位主要承担聚力招才引智、精准对接智力机构、开展以企招引等重点任务分工,现将推进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建设技术人才信息库。

  一是参与整理我市“5+2+2”产业体系的人才、技术需求,建立合作高校院所专家服务东营信息库,实现入库专家150位,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对接提供便利。二是建成有色金属技术文献信息解析系统,累计录入相关文献、标准约2700篇,组建专家解析团队,初步形成2019年有色金属(铜)产业蓝皮书。建设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科技文献数据库,梳理汇集黄河口生态环境治理及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文献及水文资料等500多份。三是开发智慧制造云服务平台,联合有关专家团队,为我市冶炼、制药等领域企业提供智慧工厂建设咨询与解决方案。

  (二)推进高校院所分支机构建设。

  一是做好前期沟通对接,服务市委副书记陈必昌与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常务副校长王琪珑等市校领导高层互访,推进我市与山东大学新一轮合作。二是支持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新增2个实验平台,建成黄河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三是配合中科院化学所雅努斯材料工程实验室赴大庆、广州等地开展现场实验,推动技术成果向油田污水处理及油源污染领域转化应用。四是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发展,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项;参与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就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方案。五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引进中石油石化院、中石化石科院等院所技术力量,探索联合建设炼化产业创新平台。六是支持青岛农业大学东营研究院积极引种水稻、花生、油菜等多个耐盐作物新品种,探索适宜地区特点的套种轮作和种植养殖模式。

  (三)服务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开展黄河三角洲学者年度绩效评价及届满考核,收集专家学者对我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做好本单位泰山学者、黄河三角洲学者团队服务,组织在站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年面上资助项目,加快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三是组织申报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经人社部评审论证,成功入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并列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专项。四是引进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师资力量,为新发药业有限公司70名员工开设为期两年半的化学化工基础能力提升专题班。五是开展人才招引宣传,在《东营日报》开辟专栏“高校院所在东营”“学者风采”,宣传近年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在我市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

  (四)组织精准对接活动。

  一是邀请清华大学等院校在京知名专家参加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双招双引”北京推介会,洽谈引进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燃料和化工中试基地等项目。二是主办2019中国(东营)石化产业高端人才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邀请3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与我市75家企业对接。三是举办“智慧光谷 共赢未来”青年博士论坛,邀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家推介光电新材料有关技术,并与东营光谷未来城公司共建博士联谊会工作站。四是参与举办国家生态系统湿地野外观测研究站发展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及国内高校的30多位高层次专家为全国野外湿地台站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五是多次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航科工三院及中节能集团的专家团队到东营调研考察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推进空天燃料产业链联合创新的平台开发和项目合作。六是联合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引荐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到我市洽谈推进盐碱地农业开发项目。七是启动“导师进东营”活动,邀请江苏大学等博士生导师与我市洽谈甲壳素、油泥砂等领域技术合作。八是配合市委组织部赴天津、北京、长春、大连等地对接高校院所,洽谈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事宜。九是发挥市高促会及东营博士联谊会秘书处作用,参与承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东营?河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第四届东营橡胶轮胎汽配产业高端人才洽谈会,并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保利医疗集团、康菲石油公司等单位专家到我市对接技术合作。

  (五)开展以企招引。

  一是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建设“创新广场”服务平台,吸引地方企业入驻,探索共建研究机构、孵化创新企业。二是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人才资源,推进东营高新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三是邀请中节能总工程师邹结富率领集团大地修复公司、清洁技术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公司等技术团队到我市县区调研,提出生态循环经产业园规划方案。四是组织中航环科(北京)公司等与我市环保技术企业洽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合作,推动申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项目。五是支持杰达新型建材公司等引进山东建筑大学、暨南大学专家教授研究冶炼废渣利用事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推进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平台建设效率不高。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和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一事一议”政策比较难于操作,导致对现有实体机构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推动新的人才承载平台落地进展较慢。二是人才资源开发不全面。在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中上报人选层次低、数量少,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对现有人才的利用效能不够高,新的培养使用模式还没有充分发掘。三是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不够。很多企业招才引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其平台载体建设还比较薄弱,并且使用人才少、储备人才少。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市校院所合作。一是做好深化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合作共建等工作,按照双方洽谈合作事项的任务分工,推动校地协商成果尽快落地。二是配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共建牵头单位,赴江苏等地开展调研,参与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三是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有关县区,推动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四是推动形成市校院所合作的综合性服务措施,探索解决高校院所实体机构的人才待遇、平台保障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赋能中心建设。一是建设技术人才信息问讯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渠道,形成专家与企业对接交流新机制。二是优化技术文献解析平台,逐步完善专家解析系统,汇总产业蓝皮书等综合性资料成果。三是整合高校院所与专门机构的实用技术信息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学习需求。

  (三)做好人才引培服务。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市校院所合作形式和内容,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引工作。二是完善市高促会和博士联谊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强化“以才引才”成效。三是深化本单位学者岗位建设,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加快团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四是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一是了解掌握企业真实需求,针对性挖掘储备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成果。二是采取举办项目推介、企业峰会、业务拓展培训等多种方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双招双引提供智力和信息服务。三是发挥互联网、新闻媒体、创意文化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引资引智环境和氛围。

  一是围绕“谁来招”的问题,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以县区为主力、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企业为主体”,搞好大合唱。结合机构改革,完善市级“双招双引”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县区加强投资促进机构建设;结合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优化机制,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KPI考核;建立企业家对接交流机制,调动发挥企业家作用;结合东营市实际,尽快组织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强的业务培训,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是围绕“怎么招”的问题,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精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全市九大产业和四新产业,精准谋划招商项目,提高包装水平,提升项目吸引力和对接成功率;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指南,深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国外聚焦欧美日韩、国内聚焦北上广深,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招商。统筹市县资源,制定全市年度招商推介、营销宣传计划,搞好活动包装策划,统一组织、整体推进;统筹各级驻外招商力量,创新探索高效管用的招商新形式,加大基金招商、合伙人招商、商会协会式招商力度。

  三是围绕“落哪里”的问题,注重优化园区产业功能布局,统筹资源、统一规划、错位发展,更好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同时,完善园区功能,结合产业定位指导园区细分产业链条,细化功能分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专业产业政策,鼓励园区成立投融资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四是围绕“快落地”的问题,强化项目推进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项目落地。组建专家智库,开展重大招商项目准入评估,严把项目引进和落地门槛;研究制定签约招商项目分类管理推进、领导包靠、专班负责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对签约项目开展手续办理、全程代办等跟进服务,落实好“3+N”“1+N”快速决策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双招双引”促进机制;强化考核奖惩,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实绩论英雄。优化营商环境,尽快出台市级激励政策实施细则,严格兑现政策承诺,打造诚信政府。

【篇2】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双招双引 “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情况总结

按照《东营市“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1年)》,我单位主要承担聚力招才引智、精准对接智力机构、开展以企招引等重点任务分工,现将推进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建设技术人才信息库。

一是参与整理我市“5+2+2”产业体系的人才、技术需求,建立合作高校院所专家服务东营信息库,实现入库专家150位,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对接提供便利。二是建成有色金属技术文献信息解析系统,累计录入相关文献、标准约2700篇,组建专家解析团队,初步形成2020年有色金属(铜)产业蓝皮书。建设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科技文献数据库,梳理汇集黄河口生态环境治理及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文献及水文资料等500多份。三是开发智慧制造云服务平台,联合有关专家团队,为我市冶炼、制药等领域企业提供智慧工厂建设咨询与解决方案。

(二)推进高校院所分支机构建设。

一是做好前期沟通对接,服务市委副书记陈必昌与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常务副校长王琪珑等市校领导高层互访,推进我市与山东大学新一轮合作。二是支持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新增2个实验平台,建成黄河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三是配合中科院化学所雅努斯材料工程实验室赴大庆、广州等地开展现场实验,推动技术成果向油田污水处理及油源污染领域转化应用。四是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发展,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项;参与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就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方案。五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引进中石油石化院、中石化石科院等院所技术力量,探索联合建设炼化产业创新平台。六是支持青岛农业大学东营研究院积极引种水稻、花生、油菜等多个耐盐作物新品种,探索适宜地区特点的套种轮作和种植养殖模式。

(三)服务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开展黄河三角洲学者年度绩效评价及届满考核,收集专家学者对我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做好本单位泰山学者、黄河三角洲学者团队服务,组织在站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年面上资助项目,加快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三是组织申报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经人社部评审论证,成功入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并列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专项。四是引进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师资力量,为新发药业有限公司70名员工开设为期两年半的化学化工基础能力提升专题班。五是开展人才招引宣传,在《东营日报》开辟专栏“高校院所在东营”“学者风采”,宣传近年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在我市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

(四)组织精准对接活动。

一是邀请清华大学等院校在京知名专家参加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双招双引”北京推介会,洽谈引进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燃料和化工中试基地等项目。二是主办2020中国(东营)石化产业高端人才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邀请3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与我市75家企业对接。三是举办“智慧光谷 共赢未来”青年博士论坛,邀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家推介光电新材料有关技术,并与东营光谷未来城公司共建博士联谊会工作站。四是参与举办国家生态系统湿地野外观测研究站发展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及国内高校的30多位高层次专家为全国野外湿地台站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五是多次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航科工三院及中节能集团的专家团队到东营调研考察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推进空天燃料产业链联合创新的平台开发和项目合作。六是联合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引荐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到我市洽谈推进盐碱地农业开发项目。七是启动“导师进东营”活动,邀请江苏大学等博士生导师与我市洽谈甲壳素、油泥砂等领域技术合作。八是配合市委组织部赴天津、北京、长春、大连等地对接高校院所,洽谈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事宜。九是发挥市高促会及东营博士联谊会秘书处作用,参与承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东营•河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第四届东营橡胶轮胎汽配产业高端人才洽谈会,并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保利医疗集团、康菲石油公司等单位专家到我市对接技术合作。

(五)开展以企招引。

一是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建设“创新广场”服务平台,吸引地方企业入驻,探索共建研究机构、孵化创新企业。二是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人才资源,推进东营高新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三是邀请中节能总工程师邹结富率领集团大地修复公司、清洁技术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公司等技术团队到我市县区调研,提出生态循环经产业园规划方案。四是组织中航环科(北京)公司等与我市环保技术企业洽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合作,推动申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项目。五是支持杰达新型建材公司等引进山东建筑大学、暨南大学专家教授研究冶炼废渣利用事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推进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平台建设效率不高。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和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一事一议”政策比较难于操作,导致对现有实体机构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推动新的人才承载平台落地进展较慢。二是人才资源开发不全面。在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中上报人选层次低、数量少,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对现有人才的利用效能不够高,新的培养使用模式还没有充分发掘。三是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不够。很多企业招才引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其平台载体建设还比较薄弱,并且使用人才少、储备人才少。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市校院所合作。一是做好深化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合作共建等工作,按照双方洽谈合作事项的任务分工,推动校地协商成果尽快落地。二是配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共建牵头单位,赴江苏等地开展调研,参与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三是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有关县区,推动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四是推动形成市校院所合作的综合性服务措施,探索解决高校院所实体机构的人才待遇、平台保障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赋能中心建设。一是建设技术人才信息问讯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渠道,形成专家与企业对接交流新机制。二是优化技术文献解析平台,逐步完善专家解析系统,汇总产业蓝皮书等综合性资料成果。三是整合高校院所与专门机构的实用技术信息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学习需求。

(三)做好人才引培服务。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市校院所合作形式和内容,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引工作。二是完善市高促会和博士联谊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强化“以才引才”成效。三是深化本单位学者岗位建设,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加快团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四是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一是了解掌握企业真实需求,针对性挖掘储备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成果。二是采取举办项目推介、企业峰会、业务拓展培训等多种方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双招双引提供智力和信息服务。三是发挥互联网、新闻媒体、创意文化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引资引智环境和氛围。

一是围绕“谁来招”的问题,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以县区为主力、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企业为主体”,搞好大合唱。结合机构改革,完善市级“双招双引”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县区加强投资促进机构建设;结合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优化机制,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KPI考核;建立企业家对接交流机制,调动发挥企业家作用;结合东营市实际,尽快组织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强的业务培训,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是围绕“怎么招”的问题,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精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全市九大产业和四新产业,精准谋划招商项目,提高包装水平,提升项目吸引力和对接成功率;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指南,深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国外聚焦欧美日韩、国内聚焦北上广深,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招商。统筹市县资源,制定全市年度招商推介、营销宣传计划,搞好活动包装策划,统一组织、整体推进;统筹各级驻外招商力量,创新探索高效管用的招商新形式,加大基金招商、合伙人招商、商会协会式招商力度。

三是围绕“落哪里”的问题,注重优化园区产业功能布局,统筹资源、统一规划、错位发展,更好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同时,完善园区功能,结合产业定位指导园区细分产业链条,细化功能分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专业产业政策,鼓励园区成立投融资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四是围绕“快落地”的问题,强化项目推进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项目落地。组建专家智库,开展重大招商项目准入评估,严把项目引进和落地门槛;研究制定签约招商项目分类管理推进、领导包靠、专班负责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对签约项目开展手续办理、全程代办等跟进服务,落实好“3+N”“1+N”快速决策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双招双引”促进机制;强化考核奖惩,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实绩论英雄。优化营商环境,尽快出台市级激励政策实施细则,严格兑现政策承诺,打造诚信政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祝语 :别再说,地铁太挤工作不易,你可曾见过火车上肩扛手提,许多我们叫爸的人拖着比自己都高的行李奔赴生计压力太大生活艰辛,你可曾知道有人已经年逾古稀依然起早贪黑,只为解决一家温饱!灯红酒绿索然无味,你可曾想过穿梭城市的民工也许连一瓶矿泉水都狠拥有心珍惜!

【篇3】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银行支行三年行动计划

长安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并持续深化《*****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精准制定一批改革措施,明确任务清单、时间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实现榆林“三大目标”、发挥“两个更大”作用提供强大引擎,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县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先进地区水平。

二、工作目标

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引导商业银行改造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优化小徽企业贷款审批和发放的流程,提高信贷服务便利度。持续扩大信贷供给,力争做到2018年统筹协调、2019年基本保障、2020年全面实现“三个不低于的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不断优化开户流程。由商业银行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要求的企业,立即为企业开立账户,账户即时生效,企业即可从事经营活动;人民银行收到商业银行报送的申请材料后,随到随办,立即核发开户许可证。

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

1.降低各类成本费用。2019年,建立完善全县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0年,落实《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2.强化银行信贷产品创新。2019年,基本实现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年审贷”、“税收贷”等信贷产品有效服务小微企业。

3.加大融资信贷产品创新。在2018年12月底前,试行企业名牌、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信用贷款,大范围推行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破解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在银行质押贷款难的问题。

4. 充分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县域内各银行业金融相沟通交流,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边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对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较大贡献的银行给予奖励。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水平,积极向省市金融机构推荐一批有融资需求风险可控的重大项目。同时,鼓励县域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其上级银行争取符合*****中小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

四、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提升菅商环境“十大行动”,既是我县抓营商环境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和立下的军令状: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营商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按照“省级设计、市级负责、县级落实”的原则,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乡镇(街道办)、本部门单位营商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当好“施工队长”,对涉及问题要亲自协调,对重要任务要亲自部署,对政策出合要亲自把关。要聚焦本乡镇(街道办)、本部门单位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推岀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成效明显、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列岀清单,分类、分层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篇4】党支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双招双引“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
情况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双招双引“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情况总结,供大家参考。
双招双引“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情况总结按照《东营市“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我单位主要承担聚力招才引智、精准对接智力机构、开展以企招引等重点任务分工,现将推进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一建设技术人才信息库。
一是参与整理我市“5+2+2”产业体系的人才、技术需求,建立合作高校院所专家服务东营信息库,实现入库专家150位,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对接提供便利。二是建成有色金属技术文献信息解析系统,累计录入相关文献、标准约2700篇,组建专家解析团队,初步形成2019年有色金属(铜产业
第1页共8页

蓝皮书。建设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科技文献数据库,梳理汇集黄河口生态环境治理及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文献及水文资料等500多份。三是开发智慧制造云服务平台,联合有关专家团队,为我市冶炼、制药等领域企业提供智慧工厂建设咨询与解决方案。
(二推进高校院所分支机构建设。
一是做好前期沟通对接,服务市委副书记陈必昌与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常务副校长王琪珑等市校领导高层互访,推进我市与山东大学新一轮合作。二是支持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新增2个实验平台,建成黄河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三是配合中科院化学所雅努斯材料工程实验室赴大庆、广州等地开展现场实验,推动技术成果向油田污水处理及油源污染领域转化应用。四是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发展,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项;参与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就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方案。五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引进中石油石化院、中石化石科院等院所技术力量,探索联合建设炼化产业创新平台。六是支持青岛农业大学东营研究院积极引种水稻、花生、油菜等多个耐盐作物新品种,探索适宜地区特点的套种轮作和种植养殖模式。
(三服务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2页共8页

一是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开展黄河三角洲学者年度绩效评价及届满考核,收集专家学者对我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做好本单位泰山学者、黄河三角洲学者团队服务,组织在站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年面上资助项目,加快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三是组织申报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经人社部评审论证,成功入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并列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专项。四是引进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师资力量,为新发药业有限公司70名员工开设为期两年半的化学化工基础能力提升专题班。五是开展人才招引宣传,在《东营日报》开辟专栏“高校院所在东营”“学者风采”,宣传近年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在我市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
(四组织精准对接活动。
一是邀请清华大学等院校在京知名专家参加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双招双引”北京推介会,洽谈引进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燃料和化工中试基地等项目。二是主办2019中国(东营石化产业高端人才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邀请3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与我市75家企业对接。三是举办“智慧光谷共赢未来”青年博士论坛,邀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家推介光电新材料有关技术,并与东营光谷未来城公司共建
第3页共8页

博士联谊会工作站。四是参与举办国家生态系统湿地野外观测研究站发展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及国内高校的30多位高层次专家为全国野外湿地台站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五是多次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航科工三院及中节能集团的专家团队到东营调研考察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推进空天燃料产业链联合创新的平台开发和项目合作。六是联合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引荐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到我市洽谈推进盐碱地农业开发项目。七是启动“导师进东营”活动,邀请江苏大学等博士生导师与我市洽谈甲壳素、油泥砂等领域技术合作。八是配合市委组织部赴天津、北京、长春、大连等地对接高校院所,洽谈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事宜。九是发挥市高促会及东营博士联谊会秘书处作用,参与承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东营•河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第四届东营橡胶轮胎汽配产业高端人才洽谈会,并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保利医疗集团、康菲石油公司等单位专家到我市对接技术合作。
(五开展以企招引。
一是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建设“创新广场”服务平台,吸引地方企业入驻,探索共建研究机构、孵化创新企业。二是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人才资源,推进东营高新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三是邀请中节能总
第4页共8页

工程师邹结富率领集团大地修复公司、清洁技术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公司等技术团队到我市县区调研,提出生态循环经产业园规划方案。四是组织中航环科(北京公司等与我市环保技术企业洽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合作,推动申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项目。五是支持杰达新型建材公司等引进山东建筑大学、暨南大学专家教授研究冶炼废渣利用事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推进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平台建设效率不高。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和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一事一议”政策比较难于操作,导致对现有实体机构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推动新的人才承载平台落地进展较慢。二是人才资源开发不全面。在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中上报人选层次低、数量少,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对现有人才的利用效能不够高,新的培养使用模式还没有充分发掘。三是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不够。很多企业招才引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其平台载体建设还比较薄弱,并且使用人才少、储备人才少。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市校院所合作。一是做好深化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合作共建等工作,按照双方洽谈合作事项的任务分工,推动
第5页共8页

校地协商成果尽快落地。二是配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共建牵头单位,赴江苏等地开展调研,参与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三是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有关县区,推动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四是推动形成市校院所合作的综合性服务措施,探索解决高校院所实体机构的人才待遇、平台保障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赋能中心建设。一是建设技术人才信息问讯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渠道,形成专家与企业对接交流新机制。二是优化技术文献解析平台,逐步完善专家解析系统,汇总产业蓝皮书等综合性资料成果。三是整合高校院所与专门机构的实用技术信息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学习需求。
(三做好人才引培服务。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市校院所合作形式和内容,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引工作。二是完善市高促会和博士联谊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强化“以才引才”成效。三是深化本单位学者岗位建设,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加快团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四是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一是了解掌握企业真实需求,针对性挖掘储备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成果。二是采取举办项目推
第6页共8页

介、企业峰会、业务拓展培训等多种方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双招双引提供智力和信息服务。三是发挥互联网、新闻媒体、创意文化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引资引智环境和氛围。
双招双引“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情况总结一是围绕“谁来招”的问题,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以县区为主力、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企业为主体”,搞好大合唱。结合机构改革,完善市级“双招双引”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县区加强投资促进机构建设;结合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优化机制,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KPI考核;建立企业家对接交流机制,调动发挥企业家作用;结合东营市实际,尽快组织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强的业务培训,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是围绕“怎么招”的问题,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精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全市九大产业和四新产业,精准谋划招商项目,提高包装水平,提升项目吸引力和对接成功率;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指南,深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国外聚焦欧美日韩、国内聚焦北上广深,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招商。统筹市县资源,制定全市年度招商推介、营销宣传计划,搞好活动包装策划,统一组织、整体推进;统
第7页共8页

筹各级驻外招商力量,创新探索高效管用的招商新形式,加大基金招商、合伙人招商、商会协会式招商力度。
三是围绕“落哪里”的问题,注重优化园区产业功能布局,统筹资源、统一规划、错位发展,更好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同时,完善园区功能,结合产业定位指导园区细分产业链条,细化功能分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专业产业政策,鼓励园区成立投融资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四是围绕“快落地”的问题,强化项目推进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项目落地。组建专家智库,开展重大招商项目准入评估,严把项目引进和落地门槛;研究制定签约招商项目分类管理推进、领导包靠、专班负责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对签约项目开展手续办理、全程代办等跟进服务,落实好“3+N”“1+N”快速决策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双招双引”促进机制;强化考核奖惩,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实绩论英雄。优化营商环境,尽快出台市级激励政策实施细则,严格兑现政策承诺,打造诚信政府。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