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5-14 1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工作》是埃曼诺·奥尔米执导的剧情片,Loredana Detto和Sandro Panseri出演。该片讲述了一个15岁乡下男孩到米兰的大公司谋职的经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3篇

【篇一】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  对上级的建议:当有人提议到中心缺少集体活动时,主任们就积极展开了一场农家乐。对于这样的中心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建议可提,或许应该提的就是主任们给我们少点不忍关爱,对于别的中心让我们部门做的事,主任可以适当接下来,让我们这些孩子们能多承担一点,然后作为校会一员,多辛劳一点就可以了。总之,我们是个大家庭,优点与缺点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了一定会尽量提的。在这个中心,我还是很骄傲的。  对部长们的评分:在和部长相处了差不多两个月以来,由于部长是我的直属上级所以和部长们接触的比较多。觉得部长是非常容易相处、脾气好、会为他人着想关心别人的人,而且责任心比较强,对工作认真积极负责,善于听取意见。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部长或多或少的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作为校会的一员,只要 工作中表现优秀、锐意进取,那么,他们在我们心中就是完美的。所以我给部长们的打分是满分。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和改善党风、政风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特别是去年3月份以来,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此,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工作日渐增多,检查工作日益重要和突出。检查工作的正面效用应当肯定,通过检查推动了工作的落实,特别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去年6-8月份,我在10多个县、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中,通过个别交谈、家访、慰问等形式,也听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上级检查下级工作的情况反映。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形式主义问题仍较突出。  基层反映,上级检查多数停留在工作是否开展,而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检查前,上级往往事先通知,要求下级做好迎检准备。检查中,重点是听汇报、看材料,剩下不多的时间到下级事先安排好的现场看一看,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象征性地与群众接触,其对象也是下级事先选定的。由于来去匆匆,例行公事,检查基本不能发现基层的实质性问题。检查后,只提希望和建议,不分析,不处理,有的甚至不反馈检查结果。  检查团人员过多是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不少检查团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多人,一个车队,前呼后拥,气势逼人。基层认为,不少检查团指导、监督型人员少,象征性、陪同性人员多,队伍太庞大。某乡反映,在验收一个村的“村村通工程”时,真正懂公路交通的只有三四人,而各级陪同人员多达二三十人。  明查多,暗访少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来暗访容易发现问题,不扰政扰民,检查成本也低,应成为上级检查的主要形式。但暗访无人接待,客观上检查内容也受限,因而,上级检查绝少暗访。  第二,检查随意性大,缺少规范。  突击检查本是需要的,特别是突发事件,但太多的临时性检查则令基层应接不暇,不知所措。相当多的检查是上级领导想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想怎么检查就怎么检查。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上级检查“随意性大或针对性不强”。  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规定,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交叉反复检查,使基层苦不堪言。如教育收费,先后有物价、财政、减负办、纪检监察、纠风办和教育等多个部门例行检查,一个部门前脚刚走,另一部门接踵而至,受检单位痛苦不堪。有意见还不敢提,哪一个部门都得罪不起。不同的上级部门对同一基层单位同一内容的检查却留下相互矛盾的检查结论,叫基层哭笑不得、无所适从。  第三,检查工作风气不正。  多数检查人员特别是检查组的负责人讲原则、讲纪律,素质是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检查组成员素质不高,其行为不为基层所称道。检查组成员作风不良主要表现为:1、有的检查人员不了解业务,滥竽充数,不负责,乱讲话。一些检查特别是少数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检查人员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更使基层反感。2、有的检查人员有吃拿卡要行为,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检查权做不正当交易。一些检查变成了部分检查人员捞好处的机会。一些上级单位不论干部业务能力高低,轮流检查,有好处的就多检查,好处少的就少检查,没有好处的就不检查。3、接待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检查结果。基层认为,接待的好坏对检查结果有很大影响,接待不能满足检查组要求将受到刁难。基层干部普遍担心的不是检查出工作中的问题,而是怕接待不周、检查不公。4、一些检查人员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敢也不愿得罪人,好不容易发现了问题,也不解决处理,使检查走过场。  第四,基层对上级检查效果评价不高。  首先,加重了基层接待负担。基层认为,检查接待负担过重,而且随着各种检查项目有增无减,接待负担有不断加重之势。由于我省县、乡财政普遍较困难,过重的接待费使基层无法承受,有的只好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甚至挪用其他专项资金或者向群众摊派接待费,造成民怨。有的单位上届欠账还不清转移到下届,还有的单位因为接待费严重超支,致使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月足额发放,较为普遍地造成本来短缺的办公经费更加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  其次,扰政严重,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近年来,由于检查较多,如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教育收费、卫生防疫、水利工程、村村通工程、中心组学习等等,都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汇报陪同,基层干部很多甚至主要精力都花在应付上级检查上了。基层反映,乡镇每年承受的检查均达10多次,有的甚至多达几十次。对于本地工作,只能用部分精力和时间应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尤其是深入解决本地的老大难问题和重大长远问题上。检查常常将基层有序的工作计划打乱,使基层工作陷于被动、盲目和无序。一些县、乡镇领导反映,“只要一听到有检查,头皮就发麻”。  再次,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腐败现象。由于检查对基层是杀手锏,检查风气又不够端正,基层只好以形式主义相应付,不少基层单位本身作风不良,在迎检中形式主义就更为严重。在不堪应付的情况下,常常有意无意弄虚作假;在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基层承认有“糊弄”检查组的情况。  在检查风气不正的情况下,为数不少的基层干部认为检查就是比接待,比文字材料。有些基层干部过分看重检查结果的排名,不安心本职工作,成天考虑如何检查过关,甚至借机大吃大喝,跑门送礼,直至出入声色场所。有的还将检查视为接近领导的好机会,曲意逢迎,甚至借机进行不正当交易,在群众中影响很坏,败坏了党风政风。  二、几点建议  第一,省委、省政府各直属部门对下检查工作,应分别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统一管理,并有必要的批准程序。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指定专门机构,如办公室归口管理各单位的对下检查,检查要纳入计划管理,要制定管理检查的相关规章,除突发事件外,尽量减少临时性检查,检查应有必要的批准程序,尽可能将内容相近的检查合并,将专项检查尽可能归并为综合检查,切实将检查的总量减下来。  第二,实行“检务”公开,除必要的保密内容外,均应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以便监督。  第三,提倡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尤其要大力提倡暗访或用调研的形式代替检查,以降低检查成本。  第四,严格制定和执行检查接待制度和规章。比如,一要严禁边界接送;二要量化轻车简从;三要对陪同进行严格规定;四要由对口部门接待;五要厉行工作餐制度,凡被检查单位有职工食堂的,检查人员一律在食堂就餐等等。对违反制度规定者严肃处理,并奖励举报。  第五,纪检监察部门应将检查工作的风气好坏纳入监督工作范围,并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六,组织人事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考核,要请下级单位或派出代表对上级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填写考核表。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关于司法改革学术研讨的逐步深化,作为检察权主要内容之一的检察机关侦查权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借鉴现代法治国家的经验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存在是必要的,当然,我国现行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立法设计有不尽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适当的局部调整。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置的特点  与西方主要法治国家相比,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在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立的理论基础上,我国检察机关的侦查权是以检察监督权为前提和核心构建的,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为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所确认,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对公安等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活动的具体监督权,以及公诉权都是宪法确认的法律监督权的派生权,都是为法律监督服务的。从西方检察制度起源来看,检察官是代表国王利益参与诉讼并监督法官的司法活动,但从当前两大法系检察权的基本属性来看,检察权之核心的定位应当是公诉权,检察侦查权及其侦查活动是为公诉服务的,检察机关基本上不享有我国诉讼法中那种意义的侦查监督权,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是由法官进行的。  2、在具体的权力设置上,我国检察机关享有权力的特点是:享有独立侦查权,检察机关对于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犯罪享有等同于公安机关的独立的侦查权;有侦查监督权,检察机关对于侦查活动具有侦查监督权。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整个刑事诉讼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当然包括侦查监督;有补充侦查权,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根据需要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除自侦案件外,检察机关不是侦查机关,不享有对警察的指挥权。在补充侦查时也不能指挥警察。  3、从我国刑事侦查活动运行实践来看,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置具有以下几点不足:  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处境尴尬  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主要在立案、批准逮捕、审查起诉阶段进行,主要措施是提出纠正意见。然而,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侦查监督处境尴尬,一是检察监督缺乏法律保障。刑事诉讼法虽然对侦查监督权作了规定,但如何进行法律监督,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业务活动的方式和监督程序,尤其是当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不肯接受检察机关的纠正意见时,检察机关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二是检察机关没有有效手段获知侦查活动是否违法。  对公安侦查指挥权有限影响了侦控效率  依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独立且平行于检察机关的,检察机关虽然享有侦查监督权,但不能领导、指挥侦查机关和警察,在补充侦查中也不行。这样的立法模式不符合现代诉讼规律的基本要求:公诉职能主要在于揭露和向裁判者证实犯罪,而侦查职能主要在于辅助检察官履行公诉职能,评价侦查职能运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于它能否保障公诉权的充分实现,而公诉职能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侦查职能的协助和支持。这种设置造成的弊端是:影响了侦控效率,不利于从公诉的角度收集证据打击犯罪,实践中不时出现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而公安机关不予理睬的扯皮现象,因为案件时过境迁,证据已经很难补充收集,而检察机关本身由于技术条件、人员配备等原因也难以有效进行补充侦查,这些都给指控犯罪带来了负面影响。  检察机关地方化制约了侦查权的有效运行  我国的检察机关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地方各级检察机关在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的同时,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但实际上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和决定权完全受制于地方,这为干预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行使提供制度缺口,限制了地方检察机关侦查权正确、及时、有效的行使。也不符合检察机关实行统一垂直领导体制这一主流做法。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于上述弊端,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行检察机关侦查权渐进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  1、现代检察权的核心是公诉权,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和侦查指挥权都应当为公诉活动服务,以有效完成追诉犯罪职能。  2、加强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如前所述,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形式上的监督处于尴尬境地,实际上,检察监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强力侦查、起诉。我们认为,将检察监督职能诉讼化,通过强化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更能有效地发挥其法律监督作用,在具体权力设置上,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拘留执行权。  3、强化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指挥和控制权。  短期内在我国确立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领导、指挥权是不切实际的,但应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行为在必要时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制约。对于检察机关的指示,公安机关应当执行,对于检察机关的自行侦查,检察机关需要时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协助。就此而言,目前尝试的检察引导侦查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建立检察机关对立案、撤案、结案统一审查制度。立案、撤案、结案直接关系到侦查权的行使和行使结果,由检察机关统一掌握,可以防止有关执法机关擅自枉法分流刑事案件,同时也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控制。  5、改革现行人事、经费制度的弊端,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依法独立行使侦查权。从改革长远目标看,应当跨省设立大区职务犯罪的侦查部门,避免地方化的不当干扰。作为渐进改革措施,应当强化检察机关的人事管理权,对地方检察机关人员进行人事变动时,应当取得上级检察机关的同意或批准,消解地方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因素对检察干部实行“职务撤调”对侦查工作的负面影响。完善检察机关预算经费保证制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应当在省一级按一定标准由财政统一编制预算,单列检察机构的专项开支。

【篇二】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建议3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受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党性观念降低,开拓精神不足,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亮明身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党员履行党章义务的基本要求,又是体现党员形象和先进性的客观需要。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少党员与普通群众一样,主观上存在着以利益为导向的思想倾向,客观上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这就使得这些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平常的时候看不出来,关键的时候站不出来,危难的时候豁不出来。

党的生命力在于其先进性,如果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能体现出足够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党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巩固。因此,这实际上是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作用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如一些地方推行的“设岗定职”做法,一些企业推行的“党员先锋号”、“党员示范岗”做法,以及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推广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做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一些探索还缺乏刚性的支撑,缺乏足够的持久性,带有短暂性的特征。

为改变上述现状,可探索采用党员在单位里挂牌上岗,在社区内亮明身份的做法。身份亮出来,才能使党员自始至终地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党员内有压力、动力,外有活力。身份亮出来,还能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亮明身份的基础上,各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为党员作用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与之相配套,需要在严把党员发展关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员的退出机制。可通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和流程,以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员的重要标准,把一部分不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无法体现先进性的党员清退出党组织,以优化和纯洁党员队伍结构,使党员真正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力量和核心力量。

二、创造条件,加强对基层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

党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在基层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党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靠自我修养、自我锤炼,另一方面要靠教育培训。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十分重视对干部党员的学习提高,但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却相对忽视。普通党员量多面广,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繁忙的工作和生计事务,使得他们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的了解并不比普通群众更多、更深、更全面,这就使得他们在行动上难以起到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带动作用。因此,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民营企业和村级党组织因囿于时间、精力、财力、场地以及师资等因素制约,难以为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而基层党校包括县级党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类干部党员,实际上把占绝大多数比重的普通党员排斥在外。我们认为,党校不仅要培训各类干部党员,也要培训广大普通党员。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文件,把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硬任务,根据各单位的性质和业务情况,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委托各级党校对普通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党性修养,包括最新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党委的主要精神,以及最新的形势任务等;另一块是业务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使党员更好地在所在单位体现业务骨干的作用。

同时为防止教育培训工作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或者出现只关注形式和过程,不关注内容和质量的形式主义倾向,建议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以确保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建议

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与不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可是在新形势下,有的基层党组织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这就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

一、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个别领导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够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只重视抓经济工作,轻视抓党建工作,没有完全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

2、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党员队伍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甚至发生了一点动摇,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失去了信心;有的党员只顾自己得失,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部分党员组织观念较为淡薄,起不到党员作用,有个别党员认为当党员吃亏了,只认为现在的党员只有奉献,不求索取,只有交党费,而没有党组织的温暖,只有带头而没有盼头,不愿意继续当党员了,党组织的概念在他们心中已经淡化了;还有的党员不知道该做什么,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3、党务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党的事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然而在当前,有的人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不务实,没有行政经济工作实惠,而不愿意从事党建工作,小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多少人愿意担任党支部书记,不愿当支部委员。认为支部书记又不多享受一份待遇,只是多了一些工作,反而增添了一份负担。又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从而造成不愿意从事党建工作,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

4、党的组织生活过得不很正常的问题。近年来,过党的组织生活出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够好,特别是上党课,有的基层党组织一年都没进行过一次;少数基层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就是去党员活动室吹吹牛,搞形式、走过场;有的基层党组织很少过组织生活。特别是近年才发展的年轻党员对过组织生活比较模糊。

5、部分基层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党员年龄老化,不太愿意参加党组织活动。特别是有的退休老党员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本人老了,行动上不方便了,思想上也该自由了;还有的认为工作退休了,党员身份也该退休了;还有部分下岗党员,他们下岗后,异地居住,认为参加不参加组织生活都无所谓,部分农村老党员认为自己年老了,党组织应该关心和照顾,可以不做什么工作,出现思想与党组织脱节的现象。

6、部分党组织党费收缴难问题。党费收缴难,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和极少数在职党员,不按标准按时交纳党费,认为交多交少一个样;二是少数农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不愿意交纳党费,认为交与不交一个样,上级党组织拿他们是没有办法的。特别是农村党员,个别认为,我们本身没有工资,国家又没有对党员有特殊照顾,不交党费是理所应当的。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绝非一时一事,也不是偶然,其主要根源表现在:

1、部分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摆不正位置。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弱化的局面,人们对党组织的热情逐日递减,固然有现实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追根就底,却是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基层党建工作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办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各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应有的领导与指导水平。

2、党的建设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理念不适应。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不少人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党的整体利益,加之党建工作缺乏经费,以致于形成了党建工作以与经济工作脱轨,没有形成助推作用。

3、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员观念发生了变化,党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思想观念也变得更现实,然而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随形势的变化而更新。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搞软件资料,继续沿用以前的说教式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这就难以适应今天的现实情况,解决不了党员干部的具体问题。

4、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轻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党政缺少沟通,党建工作缺少行政应有的支持;三是“虚事实做”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与行政工作的“实”形成较强的对比,党建工作经费紧缺,效益不高,工作难度大,不易出政绩,不实惠,吸引力不强,而行政经济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出政绩快,更实惠,有利可图。因此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也就不能相互促进了。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基层党建的层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如何围绕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开展工作的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工作的焦点集中在党的执政问题上,要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执政、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来研究部署基层党的建设问题,基层党组织必须在党委的指导和行政的支持下,把这项工作摆进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即当好主角,又要当好配角,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动地创造出新的方法和实现途径,并在其中扩大视野,提升思维层次,把基层党建工作导向更新的境界。要深刻领会“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新水平。

2、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到把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一视同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享受同等待遇。各级党委要坚持每年至少专题研究讨论一次以上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每半年一次听取各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一年一度“十佳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创先争优评选活动,制定激励政策,做到奖惩分明。

3、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认真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是各级党委要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解决政治待遇;二是加大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交流力度,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同经济业务干部进行交流;三是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不但强调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还要真正落实用待遇留人,提高党务工作的吸引力。要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党务干部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稳定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四是注意党务干部的培养,提高业务素质。应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党务干部到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县、乡镇考察学习,取长补短,拓宽视野,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服好务。五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党务知识的培训,如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篇三】对上级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一   对上级的建议当有人提议到中心缺少集体活动时,主任们就积极展开了一场农家乐。   对于这样的中心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建议可提,或许应该提的就是主任们给我们少点不忍关爱,对于别的中心让我们部门做的事,主任可以适当接下来,让我们这些孩子们能多承担一点,然后作为校会一员,多辛劳一点就可以了。   总之,我们是个大家庭,优点与缺点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了一定会尽量提的。   在这个中心,我还是很骄傲的。   对部长们的评分在和部长相处了差不多两个月以来,由于部长是我的直属上级所以和部长们接触的比较多。   觉得部长是非常容易相处、脾气好、会为他人着想关心别人的人,而且责任心比较强,对工作认真积极负责,善于听取意见。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部长或多或少的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但作为校会的一员,只要工作中表现优秀、锐意进取,那么,他们在我们心中就是完美的。   所以我给部长们的打分是满分。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和改善党风、政风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特别是去年3月份以来,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此,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工作日渐增多,检查工作日益重要和突出。   检查工作的正面效用应当肯定,通过检查推动了工作的落实,特别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   去年6-8月份,我在10多个县、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中,通过个别交谈、家访、慰问等形式,也听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上级检查下级工作的情况反映。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形式主义问题仍较突出。   基层反映,上级检查多数停留在工作是否开展,而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检查前,上级往往事先通知,要求下级做好迎检准备。   检查中,重点是听汇报、看材料,剩下不多的时间到下级事先安排好的现场看一看,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   象征性地与群众接触,其对象也是下级事先选定的。   由于来去匆匆,例行公事,检查基本不能发现基层的实质性问题。   检查后,只提希望和建议,不分析,不处理,有的甚至不反馈检查结果。   检查团组人员过多是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不少检查团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多人,一个车队,前呼后拥,气势逼人。   基层认为,不少检查团指导、监督型人员少,象征性、陪同性人员多,队伍太庞大。   某乡反映,在验收一个村的村村通工程时,真正懂公路交通的只有三四人,而各级陪同人员多达二三十人。   明查多,暗访少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本来暗访容易发现问题,不扰政扰民,检查成本也低,应成为上级检查的主要形式。   但暗访无人接待,客观上检查内容也受限,因而,上级检查绝少暗访。   第二,检查随意性大,缺少规范。   突击检查本是需要的,特别是突发事件,但太多的临时性检查则令基层应接不暇,不知所措。   相当多的检查是上级领导想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想怎么检查就怎么检查。   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上级检查随意性大或针对性不强。   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规定,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交叉反复检查,使基层苦不堪言。   如教育收费,先后有物价、财政、减负办、纪检监察、纠风办和教育等多个部门例行检查,一个部门前脚刚走,另一部门接踵而至,受检单位痛苦不堪。   有意见还不敢提,哪一个部门都得罪不起。   不同的上级部门对同一基层单位同一内容的检查却留下相互矛盾的检查结论,叫基层哭笑不得、无所适从。   第三,检查工作风气不正。   多数检查人员特别是检查组的负责人讲原则、讲纪律,素质是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检查组成员素质不高,其行为不为基层所称道。   检查组成员作风不良主要表现为1、有的检查人员不了解业务,滥竽充数,不负责,乱讲话。   一些检查特别是少数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检查人员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更使基层反感。   2、有的检查人员有吃拿卡要行为,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检查权做不正当交易。   一些检查变成了部分检查人员捞好处的机会。   一些上级单位不论干部业务能力高低,轮流检查,有好处的就多检查,好处少的就少检查,没有好处的就不检查。   3、接待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检查结果。   基层认为,接待的好坏对检查结果有很大影响,接待不能满足检查组要求将受到刁难。   基层干部普遍担心的不是检查出工作中的问题,而是怕接待不周、检查不公。   4、一些检查人员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敢也不愿得罪人,好不容易发现了问题,也不解决处理,使检查走过场。   第四,基层对上级检查效果评价不高。   首先,加重了基层接待负担。   基层认为,检查接待负担过重,而且随着各种检查项目有增无减,接待负担有不断加重之势。   由于我省县、乡财政普遍较困难,过重的接待费使基层无法承受,有的只好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甚至挪用其他专项资金或者向群众摊派接待费,造成民怨。   有的单位上届欠账还不清转移到下届,还有的单位因为接待费严重超支,致使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月足额发放,较为普遍地造成本来短缺的办公经费更加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   其次,扰政严重,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   近年来,由于检查较多,如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教育收费、卫生防疫、水利工程、村村通工程、中心组学习等等,都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汇报陪同,基层干部很多甚至主要精力都花在应付上级检查上了。   基层反映,乡镇每年承受的检查均达10多次,有的甚至多达几十次。   对于本地工作,只能用部分精力和时间应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尤其是深入解决本地的老大难问题和重大长远问题上。   检查常常将基层有序的工作计划打乱,使基层工作陷于被动、盲目和无序。   一些县、乡镇领导反映,只要一听到有检查,头皮就发麻。   再次,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腐败现象。   由于检查对基层是杀手锏,检查风气又不够端正,基层只好以形式主义相应付,不少基层单位本身作风不良,在迎检中形式主义就更为严重。   在不堪应付的情况下,常常有意无意弄虚作假;在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基层承认有糊弄检查组的情况。   在检查风气不正的情况下,为数不少的基层干部认为检查就是比接待,比文字材料。   有些基层干部过分看重检查结果的排名,不安心本职工作,成天考虑如何检查过关,甚至借机大吃大喝,跑门送礼,直至出入声色场所。   有的还将检查视为接近领导的好机会,曲意逢迎,甚至借机进行不正当交易,在群众中影响很坏,败坏了党风政风。   二、几点建议   第一,省委、省政府各直属部门对下检查工作,应分别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统一管理,并有必要的批准程序。   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指定专门机构,如办公室归口管理各单位的对下检查,检查要纳入计划管理,要制定管理检查的相关规章,除突发事件外,尽量减少临时性检查,检查应有必要的批准程序,尽可能将内容相近的检查合并,将专项检查尽可能归并为综合检查,切实将检查的总量减下来。   第二,实行检务公开,除必要的保密内容外,均应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以便监督。   第三,提倡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尤其要大力提倡暗访或用调研的形式代替检查,以降低检查成本。   第四,严格制定和执行检查接待制度和规章。   比如,一要严禁边界接送;二要量化轻车简从;三要对陪同进行严格规定;四要由对口部门接待;五要厉行工作餐制度,凡被检查单位有职工食堂的,检查人员一律在食堂就餐等等。   对违反制度规定者严肃处理,并奖励举报。   第五,纪检监察部门应将检查工作的风气好坏纳入监督工作范围,并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六,组织人事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考核,要请下级单位或派出代表对上级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填写考核表。   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三   随着关于司法改革学术研讨的逐步深化,作为检察权主要内容之一的检察机关侦查权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借鉴现代法治国家的经验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存在是必要的,当然,我国现行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立法设计有不尽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适当的局部调整。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置的特点   与西方主要法治国家相比,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在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立的理论基础上,我国检察机关的侦查权是以检察监督权为前提和核心构建的,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为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所确认,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对公安等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活动的具体监督权,以及公诉权都是宪法确认的法律监督权的派生权,都是为法律监督服务的。   从西方检察制度起源来看,检察官是代表国王利益参与诉讼并监督法官的司法活动,但从当前两大法系检察权的基本属性来看,检察权之核心的定位应当是公诉权,检察侦查权及其侦查活动是为公诉服务的,检察机关基本上不享有我国诉讼法中那种意义的侦查监督权,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是由法官进行的。   2、在具体的权力设置上,我国检察机关享有权力的特点是1享有独立侦查权,检察机关对于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犯罪享有等同于公安机关的独立的侦查权;2有侦查监督权,检察机关对于侦查活动具有侦查监督权。   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整个刑事诉讼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当然包括侦查监督;3有补充侦查权,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根据需要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4除自侦案件外,检察机关不是侦查机关,不享有对警察的指挥权。   在补充侦查时也不能指挥警察。   3、从我国刑事侦查活动运行实践来看,检察机关侦查权设置具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处境尴尬   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主要在立案、批准逮捕、审查起诉阶段进行,主要措施是提出纠正意见。   然而,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侦查监督处境尴尬,一是检察监督缺乏法律保障。   刑事诉讼法虽然对侦查监督权作了规定,但如何进行法律监督,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业务活动的方式和监督程序,尤其是当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不肯接受检察机关的纠正意见时,检察机关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二是检察机关没有有效手段获知侦查活动是否违法。   2对公安侦查指挥权有限影响了侦控效率   依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独立且平行于检察机关的,检察机关虽然享有侦查监督权,但不能领导、指挥侦查机关和警察,在补充侦查中也不行。   这样的立法模式不符合现代诉讼规律的基本要求公诉职能主要在于揭露和向裁判者证实犯罪,而侦查职能主要在于辅助检察官履行公诉职能,评价侦查职能运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于它能否保障公诉权的充分实现,而公诉职能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侦查职能的协助和支持。   这种设置造成的弊端是影响了侦控效率,不利于从公诉的角度收集证据打击犯罪,实践中不时出现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而公安机关不予理睬的扯皮现象,因为案件时过境迁,证据已经很难补充收集,而检察机关本身由于技术条件、人员配备等原因也难以有效进行补充侦查,这些都给指控犯罪带来了负面影响。   3检察机关地方化制约了侦查权的有效运行   我国的检察机关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地方各级检察机关在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的同时,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   但实际上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和决定权完全受制于地方,这为干预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行使提供制度缺口,限制了地方检察机关侦查权正确、及时、有效的行使。   也不符合检察机关实行统一垂直领导体制这一主流做法。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于上述弊端,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行检察机关侦查权渐进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   1、现代检察权的核心是公诉权,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和侦查指挥权都应当为公诉活动服务,以有效完成追诉犯罪职能。   2、加强检察机关的侦查权。   如前所述,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形式上的监督处于尴尬境地,实际上,检察监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强力侦查、起诉。   我们认为,将检察监督职能诉讼化,通过强化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更能有效地发挥其法律监督作用,在具体权力设置上,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拘留执行权。   3、强化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指挥和控制权。   短期内在我国确立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领导、指挥权是不切实际的,但应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行为在必要时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制约。   对于检察机关的指示,公安机关应当执行,对于检察机关的自行侦查,检察机关需要时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就此而言,目前尝试的检察引导侦查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建立检察机关对立案、撤案、结案统一审查制度。   立案、撤案、结案直接关系到侦查权的行使和行使结果,由检察机关统一掌握,可以防止有关执法机关擅自枉法分流刑事案件如劳动教养等,同时也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控制。   5、改革现行人事、经费制度的弊端,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依法独立行使侦查权。   1从改革长远目标看,应当跨省设立大区职务犯罪的侦查部门,避免地方化的不当干扰。   作为渐进改革措施,应当强化检察机关的人事管理权,对地方检察机关人员进行人事变动时,应当取得上级检察机关的同意或批准,消解地方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因素对检察干部实行职务撤调对侦查工作的负面影响。   2完善检察机关预算经费保证制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应当在省一级按一定标准由财政统一编制预算,单列检察机构的专项开支。   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地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

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

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

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

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

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

答案 B

解析 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也不是早已忘记了“晶晶”。

2.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答对一点得2分;第一点的关键词是“爱”,第二点的关键词是“送”,第三点的关键词是“沉痛”)

3.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被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主人“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的“新战略”。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羊肉风波

毕飞宇

动静突如其来。沙宗琪推拿中心偏偏就不稳定了。

开午饭了,一人一个饭盒。金大姐一边发,一边喊:“开饭了,开饭了!今天吃羊肉!”

张宗琪知道是羊肉。金大姐一进门张宗琪就闻到了一股羊肉的香,吃一次羊肉其实也不容易。原因很简单,员工的住宿和伙食都是老板全包的。老板想多挣,员工的那张嘴就必须多担待。老板和员工是一起吃饭的,控制了员工,其实也控制了老板。他们吃一回羊肉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没有任何预兆,高唯站起来了。她把饭盒放在了桌面上,“啪”的一声。这一声重了。高唯说:“等一等。大家都不要吃。我有话要说。”她的口吻来者不善了。

张宗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夹着羊肉,歪过了脑袋,在那里等。

高唯说:“我饭盒里的羊肉是三块。杜莉,你数一数,你是几块?”

这件事来得过于突然,杜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的饭盒已经被高唯一把抢过去了。她把杜莉的饭盒打开了,放在了桌面上。

“杜莉,大夫们都看不见,你能看见。你数,你数给大伙儿听。”

杜莉的确能看得见,她看到了两个饭盒,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高唯的。她饭盒里的羊肉多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杜莉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高唯说:“你不数,是吧?我数。”

杜莉却突然开口了,说:“饭又不是我装的,关我什么事?我还没动呢。我数什么?”

高唯说:“也是。不关你的事。那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了。你一边待去。”

高唯把杜莉的饭盒一直送到金大姐的面前,说:“金大姐,杜莉说了,和她没关系。饭菜都是你装的吧?你来数数。”

金大姐的额头上突然就出汗了。

高唯说:“你不数,好。你不数还是我来数。”高唯真的就数了。她数得很慢,她要让每一个数字清清楚楚地落实在每一个盲人的每一只耳朵里。休息区里死一样寂静。当高唯数到第十二的时候,人群里有了动静。那是不平的动静。那是不齿的动静。那也许还是愤怒的动静。但是,没完,高唯还在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高唯显示出了她掌控事态的能力。她没有说“一共有十五块”。高唯说:“就不用再数了吧?”她的适可而止给每一个当事人都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金大姐,买羊肉的钱不是你的,是推拿中心的吧?”

高唯再一次把饭盒送到杜莉的面前,说:“人做事,天在看。杜莉,请你来验证一下,看看我有没有撒谎。”

杜莉早已经是恼羞成怒。杜莉伸出胳膊,一把就把饭盒打翻了。休息区下起了雨。是米饭做的雨。是羊肉做的雨。杜莉叫嚣说:“关我什么事!”

沙复明拨弄着羊肉,作为一个老板,沙复明碗里的统计数据极不体面。现在,他关心的是张宗琪的饭盒。他认准了那是一个铺张的、宏大的数据。沙复明承认,高唯是个小人,她这样做龌龊了。但是,沙复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了。这算什么?搞什么搞?几块羊肉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在这么做?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容许这样做?腐败呀,腐败,推拿中心腐败了。

张宗琪年幼时每天都在继母的虐待中度过。继母还曾恐吓他说要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对于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他来说,这话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内心的秘密是永恒的秘密。做了老板之后,张宗琪在一件小事情上死心眼了:厨师,必须由他寻找,由他考核,由他决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其实呢,当初合股的时候,两个老板早就商量好了,在推拿中心,绝不录用自己的亲属。可是,弄过来弄过去,张宗琪还是把金大姐弄过来了。好在沙复明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和张宗琪纠缠,就一个厨师,也不是什么敏感的位置,又能怎么样?那就来吧。

谁又能想得到,就是这么一个不那么敏感的位置,竟然闹出了如此敏感的大动静。

金大姐必须走人,沙复明躺在足疗椅子上想。金大姐绝对不可以走,张宗琪躺在推拿床上这样想。(选自《推拿》,有删改)

4.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线:高唯与杜莉、金大姐的矛盾。暗线:沙复明与张宗琪的矛盾。

5.请简要分析高唯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敢于揭露不公。高唯发现众人饭盒内羊肉块数有别,便公开揭露,向不公开火。②富有心计。高唯先让杜莉数羊肉块,杜莉不数,又让金大姐数,金大姐不数,于是她自己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就不数了,给盲人大夫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请结合全文,探究作品结尾段的丰富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沙复明认为金大姐必须走人,说好不招亲戚的,何况其做事不公,引起大家不满;张宗琪认为金大姐绝对不可以走,没有金大姐就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安全。②两个老板内心有了分歧,有了矛盾,老板有矛盾,沙宗琪推拿中心就不稳定了。③提醒人们对待残疾人要讲求公平,给予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