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6篇
【篇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古诗词教学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借助信息手段对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进行辅助,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走进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呢?我校的语文组进行了大胆尝试,提供了非常新颖的创意,请本校的计算机老师李云霞开发了这款大型RPG角色扮演游戏性教学软件——《词话人生》,本论文便是对该款软件辅助教学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古诗词 文化 信息技术 教育游戏理念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当之无愧的瑰宝,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也不断地经历着改革与创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能够在既不失传统韵味,又能借助信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呢?我校语文组一直在进行着努力探索。
众所周知,目前各省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各大高校对于教育游戏理念或是体验式游戏教学法的研究课题非常之多。所谓教育游戏,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它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游戏时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有力达成。他的特点是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而正因为其教育性的特点,教育游戏属于严肃游戏的范畴。
经过和部分同行进行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我校语文组在吸纳众家观点的同时,自我进行头脑风暴,分别在2011和2012年成功研发了两款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辅助软件——《孙膑减灶》以及《鸿门宴之生死抉择》投入使用,收到了学生较好的反响;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信息化大赛的软件设计取得的不俗成绩也让我们大受鼓舞。在此基础上,我校语文组再接再厉,以古诗词教学为出发点,提供了新颖的创意,并且由我校计算机老师李云霞提供技术支持,开发了这款《词话人生》软件。
本软件由flash平台开发,以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完成程序控制和实现动画特效,是一款免安装的windows放映文件。它针对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心灵的歌吟”单元进行研发,这个古诗词单元中的四首词作《虞美人》(李煜)《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都堪称经典,可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课前通过对学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对网络情有独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却不求甚解、反应淡漠甚至对其不屑一顾。我们设计这款软件的初衷就是寻找一个节点,能够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到一起,而不是相背离的一对矛盾。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软件设计了诗词教学、诗词体验和诗词考场三个主模块。
顾名思义,“诗词教学”下分“教”和“学”两个子模块。
“教”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词,作为古典文学中主要文体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的文理知识点、语文教学的常态目标,即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是不能忽视的。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将教师的课堂传授内容进行合理的版块分布,方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使用。具体来讲,我们的“教”模块下分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两个模块:文本资源中有着“作者简介”、“作者成就”、“作者轶事”、“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赏析”这六个子按钮,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走进作者、走进作品。视频资源则是我们教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学情,运用网络平台多方搜索并精心选择的一系列视频资源,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情况,设置了“初读”和“品读”这两个子模块。“初读”从最基本的吟诵开始,让学生弄清字词,掌握句读,从而更好地走近作品;“品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赏析,是不同的名家从较高层面对几首古诗词的解读,让我们的学生明白在“走近”作品之后,我们还要“走进”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蕴,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有内涵,更富文化底蕴。
“学”这个模块的的设置则更加能够凸现生本理念,她下设“提问求助”和“习题资源”两个子模块。“提问求助”的模块是我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生发出的问题并伴有其他同学的解答。学生和老师都注册并且互相关注了微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可以登陆微博,使用微博的at功能,向老师或者学生求助,并在最快时间内得到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又将其做成了系统的资源库,目前仅仅这是我们这一届学生的反馈,以后我们会不断进行补充和升级,出现2.0、3.0等不断更新的版本。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冷冰冰的资源库,而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更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资源库。在此之前我们的两款软件学生仅仅作为使用者,而这次他们能够参与其中进行开发,也是比起前两款的进步之处。
我们的这个“诗词教学”模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后两个模块的基础。在进行“诗词体验”和“诗词考场”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寻求解答。
在熟悉了第一模块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第二模块“诗词体验”。诗词本是对人生的感悟,这也是我们把软件命名为“词话人生”的原因。赏析词作,不仅仅是理解文句、归纳特色,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蕴含其中的人生况味。所以我们设置了这个体验环节,依托本单元四首词的创作背景、词作内容,变换体裁,将之演绎成了学生更易接受的故事,并且专门创作了相应的剧本。在剧本的文字创作方面,我们也煞费苦心,也力求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让学生通过体验,既感受教育游戏的趣味,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个体验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让学生身临其境与词作者进行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柳永谈心,我们体会了黯然销魂的离愁别恨;和李煜交流,我们了解了锥心刺骨的故国之思;和苏轼邂逅于赤壁,我们感受了文人的怀古伤己;和稼轩相逢于京口,我们读懂了武将的怀古伤今。“诗词体验”是我们对“诗词教学”的一次深化、一次拓展、一次创新。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奠定了知识基础,又通过“诗词体验”得到了强化,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但是仅仅这些仍然不够,所以我们的软件还有第三模块——诗词考场,它起到了评价、检测和激励的三重作用。在10秒钟的倒计时内,如果我们不能作答或者答错,诗词散仙会给出正确答案并得分,如果我们能够答对,我们将会得分并且伴有相应音效。在10题做完之后,电脑会根据得分给出称号,从最低的蒙童到最高的状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为了更高的称号而努力。她检测了学生所学,又给予了相应评价并且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进步。和我们的诗词教学、诗词体验互为补充。这三个模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的软件具有这样几个特色:教育游戏,注重体验;文化为体,游戏为用;
操作方便,导航明确;创意新颖,实用性强。这是一款渗透教育游戏理念的教学软件,它的核心词汇是“教学软件”而不是“游戏”,游戏只是我们这款软件的壳、是载体,而文化才是我们这款软件的神、是灵魂。通过对这款软件的运用,我们的学生懂得了知人论世,学会了含英咀华,经历了世事沧桑,掌握了千古俊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正在于此吧!如果学生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能够走近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这款软件从筹备到研发的阶段,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而投入使用之后,更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做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做书虫的同时也做了玩家,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也完全可以应试,让我们深感欣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校语文组依据学情、根据教育游戏理念做出的尝试,以后还将使它更加完善。
【篇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班班通”工程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中学生信息技术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面对现在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评价信息的能力;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应该选择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给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界定和环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构建和营造具有丰富教育资源且有利于协作交流的网络化教学环境,使学习者在具有一定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情景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自主运用媒体技术,直至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由以下环节构成。
(1)提出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方案。一节课中最关键的是学习任务,因此,首先要提出学习任务,任务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要做到分层递进。
(2)创设情境。情境是指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所需要的外部学习环境。
(3)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课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
(4)协作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学习。
(5)检测评价。学习的终结目标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能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体会
(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做到有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我校,一节课用20分种讲解,剩下20分钟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空间,开放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篇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
作者:李芸菁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 要:素质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及学生的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升,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教学环境;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体现为教师教学手段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在根本上的转变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更多新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本文在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程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应同时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快速获取能力,并加强对其地理信息素养的培育。
其次,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认知工具以及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创建合作学习以及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探索、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
该种教学模式是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合作学习以及资源共享学习平台,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启发和锻炼,最终达到知识构建和创新的目的。
【篇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课题组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我校行政办公会决定申报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青年课题,在省电教馆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于2006年获准正式立项,现将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对前期主要工作的回顾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与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学校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具体组织安排各项任务、收集各项资料。
先后制订了:课题研究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教科室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阅读并撰写读书随笔和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组评比内容。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本年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科室将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明确列入了活动范围。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实践的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专家专题报告会,积极参加区电教科技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向全区展示一次我校课题研究情况。
3、聘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
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更顺利地推进,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我校特聘省特级教师、市管专家涂宏国老师定期到校指导课题研究,涂老师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了解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既从理论上加以剖析,又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促进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涂老师还定期和学校行政一起讨论课题研究情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指出课题研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从管理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明确“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从而确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方向。开题伊始,在校长室、教科室和涂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我们制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思路。“微观层面实践”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宏观层面提炼”是指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研究思路的不足。“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不应该是隔裂的。通过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出的操作策略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结束,这些生成的策略应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5、及时提炼,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不企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主要追求的是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学法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2位教师课例获省级一等奖,2篇论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奖,1篇文章刊载于《软件教育技术导刊》上,1篇文章收录于《湖北省教科研成果集》,我们还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目前已完成一集《论文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觉得有趣、有用,但又觉得很难。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数学学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善于观察、及时归纳;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自求自得;博约结合;举一反三;知行统一、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策略有:
(1)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虚拟生动逼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生活的体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不但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4)合理利用CAI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5)利用计算机的高性能,突破繁点
繁点是指传统方式下费时费力的教学部分,如复杂图形的绘制、繁琐的计算、冗长的板书,计算机的高性能具体指其强大的计算功能、作图功能、动画功能等,可以把教师从大量繁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强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教学活动。
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的优势
小学英语重在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具有很大优势。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虽然有录音机的应用,但作用较为单一,易使学生厌倦,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文本、音像、动画,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分散的,有合成的,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英语信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情境丰富,把生活的实景搬到课堂,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3)增大英语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节省教师书写时间,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信息技术集声、像、动画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从而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
5、提供英语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教师设计全新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供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促进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条件,对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各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学习自由度的提高,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思考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但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直观教具的应用。
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
3、教师的研究具有草根性,但如果不能用理论加以阐释与系统化,研究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具体工作为: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究活动。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使教师充分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
4.利用学校各种学习研究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进行探讨与交流;鼓励教师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大家在自学与互动中不断感悟与提升。
5.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要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一步明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实施课题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教科室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的全程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课题的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确保课题实施质量,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篇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张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0期
摘 要: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是当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协作探究式教学、创设情景式教学、分层式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191-01
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中小学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基于网络环境下我是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
1 自主探究式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和广域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为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每一堂课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来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引领的作用,学生们为完成该“主题或任务”进行自主观察、认识、理解、操作、探究新知。如,在网络资源搜索课“网海拾贝”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许多搜索技巧查找有关“可可西里”的故事,并把所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文,题为“神奇的可可西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了解了可可西里的故事,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6】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应用。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则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付出努力,经过实践的验证,方能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结出硕果。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
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现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