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4篇(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4篇(一)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第1篇在幼儿园,幼儿的一切都依赖于老师,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老师亲自处理.而要做好幼儿园班主任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4篇(一) ,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4篇(一)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第1篇
在幼儿园,幼儿的一切都依赖于老师,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老师亲自处理.而要做好幼儿园班主任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它需要真爱的付出,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这样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活泼成长!一、班级管理中要有爱心,要做小朋友们生活中的“妈妈”.
刚入园的小朋友突然离开了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既好奇又没有安全感,对新的环境会感觉很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像妈妈一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应该由班主任来扮演.如给小朋友们整理衣服、系鞋带、剪指甲,经常抚摸他们,问问他们是不是口渴啊?要不要大小便啊…在小朋友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把小朋友抱在怀里,拍拍他(她)的背,或者把脸贴着他(她)的脸,唱儿歌给他(她)听,让小朋友们觉得班主任就像妈妈一样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慢慢的消除小朋友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增加他们在幼儿园的安全感以及和幼儿教师的亲近感.一次在体育活动中,刘刚将大便拉在裤子里.他担心小朋友会耻笑他,老师会批评他,不敢出声.我发觉后,没有惊动其他的小朋友,而是轻轻走到他的身边小声安慰他:“不要紧,老师帮你弄干净.”我帮他换下脏裤子,用温水给他擦洗干净后,给他换上备用的裤子.在这一过程,我一直态度和蔼,不埋怨,不责备.我想,孩子在情感上经历了一个紧张、害怕、感激的变化,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梁丹是我们班里年龄最小的女孩,她的胆子小,内向,不爱讲话.在班里我也格外的关照丹丹,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由于老师对她的关心,她也渐渐的消除了对老师的陌生感,行为上也大胆了些.丹丹虽然有了进步,但仍不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采用红花奖励的办法鼓励她开口讲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丹丹开口说话了.就这样我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想尽一切办法,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每一位幼儿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曾无数次听家长这样说:“孩子可喜欢上幼儿园了,老师就像妈妈好.”
教师无私的,公正的爱每一个孩子,才有利于形成幼儿交往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这一无可代替的教育手段拉近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热爱老师.二、班级管理工作要严.严,一是老师要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培养幼儿常规要严格管理,一丝不苟.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涉及了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它规范着每一位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无条件的遵守.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严守“不串岗、不离岗、不脱岗”“不体罚幼儿”等工作纪律,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教师遵章守法换来的不仅仅是工作顺利,而且还有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信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它规范着幼儿的言行,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良好的一日常规是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没有一个好的班级常规,孩子们就会像一盘散沙,抓不住,聚不拢,班级工作出现混乱局面,教育活动将无法开展.因此在抓幼儿常规管理上要严格.对孩子的要求应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时间长了孩子们会逐渐明白了该怎么做,不该这么做,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班级管理工作要细
幼儿园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几十个孩子都要老师来负责,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细心的关注每一个幼儿,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关注幼儿生活中的一切细节.老师要时时处处站在为幼儿负责的高度,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幼儿的安全.例如走路时怎样保证幼儿的安全?细心的老师会告诉孩子不拉手跑,手不能插裤兜里、抬起头,慢慢走.游戏活动时检查孩子的鞋带有没有系好或鞋穿反的情况,看似小事,其实不小,如果孩子绊倒摔伤了怎么办,只要细心去观察,就会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隐患彻底消除.四、做小朋友们游戏中的伙伴
好动好玩是小朋友的天性,游戏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活动.作为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开展各种有趣味的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要编排好每一个游戏内容,把游戏贯穿到上课下课的每一个环节.让游戏更贴近生活,让小朋友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班主任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创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经常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会让班主任老师忘记自己的年龄,不知不觉就融入了小朋友的世界中,也使得小朋友觉得和班主任在一起游戏就像和自己的小伙伴在一起一样,无拘无束,尽情玩耍.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多了,有的小朋友甚至把班主任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来和班主任老师聊天,邀请老师在休息的时候到自己家里去玩.五、认真做好班级的各项记录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尤其是幼儿园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毫无行为能力的小朋友,更要把工作做细、做实.从早上入园的晨间接待、家长嘱托,缺勤幼儿的缺勤原因,幼儿活动情况,午休时的交接班等等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六、做好班级安全卫生工作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是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次例会必谈的问题,更是工作的重中之中,没有了安全,教育从何谈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班教师能够重视幼儿的安全防范和保护,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随时关注每位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时、恰当地给予照顾和引导.我班每周有一节专门的安全教育课,此外在节日前、假期前、周五下午我们还相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提的是保教工作,保育在先,教育在后.为了确保每个幼儿在健康的环境里成长,一定要做好班上的消毒卫生工作.作为班主任,我每天督促保育老师每餐消毒桌面,每天消毒地面、毛巾,使用过的口杯用消毒水浸泡消毒,吃东西前组织幼儿用肥皂洗手,
并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此外还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在家中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个别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不另眼相待,利用班级的榜样示范效应影响同化他们.七、配班老师精诚团结,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是缘分让几个老师走到一个班,作为班主任要协调好几个老师的关系,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搞好班级工作.要善于利用配班老师的优势来带动班级体的进步,遇到班上的大小事情多商量,多沟通,只有老师团结了,班级才有凝聚力.八、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强有力的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了,家园合作也就成为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我们要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我们的资源,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有效地丰富家长的家教理论,提高了家长关注幼儿学校生活的主动性,引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进行.在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情况、幼儿发展水平、家长配合等,每月更换家园联系栏内容,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育儿知识,每周对一至两名幼儿家访,利用入园、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情况.结合主题活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主题相关资料,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关注幼儿学习.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幼儿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幼儿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只要敢于勇挑重担,有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的开展.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第2篇
一、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通过针对性的教学使管理工作变简单
案例一:衣服也会做早操
天气渐渐变热了,做完操后,好多孩子出了汗,纷纷脱去外套,按老师的要求把衣服放在床上。我进去检查了一下,发现好多孩子根本没学会叠衣服,将衣服胡乱一团就算完成了任务。怎样才能教他们快速学会正确地叠衣服呢?这时耳边传来小班早操的音乐声,我灵机一动,心想何不让我手中的小衣服、小裤子也活动几下呢!于是中午午睡前,我喊口令,请小朋友让衣服“伸伸臂”(将衣服拉平,将二只袖子向外拉直)、再“拍拍肩”(将二只袖子向内叠)、再“弯弯腰”(将衣服对折整齐)。叠裤子时,要求孩子先让裤子“立正”(拉直拉平二条裤腿)、再“二腿并拢”(强调一条裤腿不动另一条裤腿叠上面)、再“下蹲再下蹲”(将裤子对折整齐)。孩子们边听口令边操作小衣服、小裤子“做操”,都学得特别开心、快乐。不知不觉中将叠
衣服的技能学会了。从今以后,衣服乱卷的现象从此杜绝了,衣服叠得出奇的好和快。
案例二:衣裤找朋友
在寒冷的冬季,小朋友们给大人穿得又棉又厚地,就像一个大粽子。衣服一多,麻烦就来了,孩子的上衣和裤子常塞不妥贴,这样一来很容易感冒。
在检查中我发现经过训练的孩子已基本学会了塞裤子,只不过常常一股脑将所有的内衣内裤不等理平就塞在外裤内,看上去塞好了,但摸上去鼓鼓囊囊的,一弯腰就又脱出来了。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到“找朋友”这个游戏,心想何不利用它呢!于是我拿出一件毛衣,告诉幼儿毛衣哭了,因为找不到它的老朋友毛线裤了,你们快帮忙呀!看到小朋友热心帮助寻找时,我连忙拿出毛线裤,告诉孩子快点把自己的毛衣塞进毛线裤里,让二个“好朋友碰碰头,拉拉手,这么一来毛衣就不会哭了。接着又用此方法教会了幼儿让棉毛衫、棉毛裤找朋友。就这样,在形象的比划及讲解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塞好衣裤的要领,每次起床及小便后,值日的小检查员一问,被检查的孩子会立即掀起外套,骄傲地告诉他:“我的好朋友找到了”。
管理|细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1.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一大重头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果该块工作做不好,那孩子闹,家长怨就会屡屡出现,老师虽然忙的焦头烂额却常事倍功半。所以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十分的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有很多事是孩子们不仅能做,而且能做好,可老师们却吃力不讨好地全包办代替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负担很重,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努力探索方法巧妙工作,如案例“衣裤找朋友”就通过拟人的训练方法让幼儿很快掌握塞衣裤的要领,这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切实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训练使幼儿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会大大减少老师的管理工作量。
2.抓住幼儿心理,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我发觉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的主要特点,尤其对拟人化的语言、美观化的物品特别感兴趣。老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运用一些生动有趣拟人的游戏化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无压力的氛围中掌握做事要领,并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一定特别好。如以上两个案例中老师教幼儿叠衣服、塞裤子的活动过程就特别有趣、形象,由于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能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迅速学会了这些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寓学与玩”的原则。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减少教师的很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形成良好的常规。只要常规建立好了,其他班级管理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可顺利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三:以长制短
凯凯是班内个子最高,胆子最大,精力最充沛的孩子。每当课堂提问,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嚷嚷;区域活动时,带着一群男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武打动作,东打西杀,玩的让人心惊肉跳;平时总有幼儿来告状,说他打人。以前总批评他为什么老喜欢打人,批评多了,慢慢失效了。于是我把他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计策,来改变他。利用他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把好插嘴转化为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发言;利用他自我服务能力强的特点,把好动转化为热心为同伴服务;利用他号召力强的特点,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争做小老师。这样,他忙着帮这帮那,也就没时间淘气捣蛋了,他的短处逐渐得到了克服。半年下来,他变成了班上的小骨干。
案例四: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提问,常有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总是坐在一边,冷眼充当旁观者。为了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回答,但效果总不甚理想。后来在教学中渐渐发现了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效果甚好。比方说对待能回答但胆子小而不敢在集体面前说的卜黎丹,我平时注意为她创设说话的环境,鼓励她大胆勇敢地说,先让她大胆与老师、同伴说,再在小组或几个人活动中说,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她举手发言,并及时表扬。而对待怕说错、不想说、自尊心强、好面子的王俊辉,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个别指导中有意识的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引导他回答完整。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竹杭丽,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1.要努力发现幼儿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赛凯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赛凯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赛凯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2.要充分了解幼儿,顾及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
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3.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赛凯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赛凯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三、引发幼儿的群体意识,采用他们的建议
案例五:小管家
新班级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管理责任到人的做法。把活动区分成几个区,并设计了徽标,每周一上午评选“小管家”。具体方法落实为“建筑区”小管家负责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毛巾区”小管家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如发现毛巾没挂好,及时提醒;“图书区”小管家负责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等等。面对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共选出了七个岗位的小管家。孩子们都很高兴教师分配的工作,并把它看作是一个荣誉。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然后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这么一来由于小管家常清扫整理,本班在任何时候都很整洁,物品也有了明确、标准的位置。所以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而且由于物品摆放合理,使班上的事故也明显降低。
案例六:标制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人多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天来告状的孩子也真不少。为了使班级里少发生告状的事情。于是我引导小朋友在班级里制定出一份规则。至于是什么规则,我让孩子自己说。可说了很多以后,又有小朋友提出了,说记不住这么多的规则。丁金杉就说了,把它画下来。我说这个办法不错,就画下来,至于用什么图形还得你们自己讨论,最后定下了以下图形代表。
“床”的图形代表午睡不乖的。
“拳头”的图形代表打人、推人。
“书本”图形代表撕毁图书,扔图书,卷图书。
“人”的图形代表躺在地上。
“嘴巴”图形代表骂人,午餐时说话或是说不团结的话。
“椅子”图形代表午睡、放学没放好小椅子的,搬椅子推的,上课椅子坐不住的。
“脚”的图形代表着课间追跑、踢人以及上下楼梯、去洗手间等追跑现象。
自从这个规则在班级实施以后,第一周被写上学号的还真不少,特别是户外活动结束以后回教室,以前都喜欢跑进教室。现在把那些跑的孩子的学号都写在上面。此后,班级外出回来再也没有争跑的现象了。每天有一个小老师在观察记录着,但并不是说一开始就会写上学号,而是在小老师或是老师的提醒下还不改正的小朋友。但也有去掉学号的方法,就是在一整天的活动中受老师表扬的,那么就可以将功抵过去掉他的学号。通过轮流来当小老师互相监督,孩子们逐渐自觉起来了。
1、让幼儿学习分工和合作
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与同伴一起合作劳动,是一种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要打扫活动区的卫生,就要和同伴讨论出分工、合作等细则。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就学会了分工合作、责任义务方面的技巧及知识。运用小管家制度把班级管理权交给每一位幼儿是我做班主任后一直都在运用的班级管理策略,几年下来这种方法很好。把班里的事情分配给小管家管理,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还能使班级井井有条。更把我以前需多提醒都不能达到效果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不过实施这一制度并不是让老师“放假”,无事做,而是加重了担子,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既要了解班级情况,又要掌握各位小管家开展工作的情形及他们的思想波动,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2.让幼儿享有平等的权利
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关注问题幼儿,而忽视掉默默无闻的孩子,所以要记得把目光放到每个幼儿身上,当分配工作时,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应让他们有机会去做,无论他是把工作做的好或不好。如果教师只让工作能力强的幼儿去做,能力较差的幼儿便没有机会学习了,这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都很高兴老师分配工作给他,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誉,由于幼儿有这种感觉,老师更要注意让每个幼儿轮流获的这种荣誉。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每当周五,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从而让班上的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来体验当小管家的荣耀感。有些老师喜欢把工作分配给那些被认为乖的幼儿,试图以此来激励其他人向他们看齐,这种做法不好,这会误导幼儿,以为工作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宠爱,因而不把它视为责任去履行。
3.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制定的过程
当然、引导幼儿遵守班级常规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幼儿能主动遵守规则,教室常规就会井然有条,顺利实施。当然规则的制定应该考虑对象,最好让孩子来参
与常规的制定,通过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来引发他们的思考,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班级里因磕磕碰碰的事情导致幼儿受伤告状,该怎么办?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所以,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许多规则,如不能追跑、踢人等等。在成人眼中,这些规则显得很“小儿科”,但这是孩子自己达成的规则,他们能理解并觉得合理更愿意遵守。
实践证明在规则执行方面,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只要老师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制定规则,孩子们一般都会乐意遵守班级常规。当然规则制定后,要给孩子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完成,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如本文所提到的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老师告诉给孩子如何实施规则后,幼儿便会自动地相互督促,无需老师过多的干预和管理。最后通过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管理|细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四、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具备的基本技巧
如果,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那么,我觉得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凡要求幼儿做到那些行为习惯或卫生习惯,那么老师首先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这样才能影响孩子。比如要培养孩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你自己就必须轻轻放椅子。孩子们就象一面镜子,你对椅子轻放,他也对椅子轻放;你把椅子重放,他当时可能不会学,但过后他会象镜子一样折射到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学你的样子重重放椅子。
2.要求统一、持之以恒
对孩子提出的班级规则,点要小,一次不能订太多。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规则要加以归纳、删改,最后制定最基本的几条来实施,并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订立这些规则。只有把要求讲得明白、透彻,孩子们才能够理解。主配班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一致,不能用双重标准来执行规则,更不能在相同问题上你提你的要求,我提我的要求。导致幼儿产生茫然的心理,不知该听谁的。另外提出的要求要幼儿能够达到的。在日常教育中要经常反复地提醒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把握角色、收放自如
在幼儿当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师长。在孩子们游戏、自由活动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是一旦你提出要求,要孩子们
达到这些要求的时候,就要以师长的身份去严格要求他们,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结语: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件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但只要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先进的班级,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神不散。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幼儿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珠子,要想把他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智慧而充满爱的班级管理就是一根最合适的线了。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第3篇
【案例名称】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
【选题意图】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曾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班是为整个幼儿园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阶段。而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学一个月哭闹情况比较厉害,导致有些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稳定幼儿情绪上,而忽略了常规教育,致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秩序混乱,教师觉得很吃力。其实我们在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使幼儿快速掌握生活常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保证幼儿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过程】
一、入园
一位教师接待,另外两位教师组织幼儿喜欢的活动,如选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表演,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幼儿在家就会的这些曲目,使他们一进幼儿园就有一种成就感。另外还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玩具让幼儿活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利用这些方法来减少幼儿哭闹的现象。
二、排队上楼梯
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排队,然后让幼儿学火车的声音排队进教室,幼儿很喜欢这种方式,就算有哭闹的幼儿也会在其他幼儿的带动下一起向前走,而不需要教师一个一个来抱,教师可以腾出精力来组织全体幼儿。上楼梯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我们利用贴标志的方法,在每个台阶两边都贴上小脚丫的标志,让幼儿踩着脚丫上楼梯,这样既避免了拥挤,也能使幼儿自动分成左右两队。
三、吃饭1.教给幼儿吃饭的方法,可采用教师示范和儿歌结合的方法。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也可以在幼儿吃饭时,教师用儿歌强调吃饭的方法。
2.教师要多表扬。可以口头表扬,如:“×××吃得真好”、“×××的嘴巴真大,象小老虎一样”、“×××又吃了一大口饭,真能干”等。也可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点红点的方法,给吃完的小朋友点红点,以此激励幼儿快速吃饭。
3.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教给幼儿吃饭的一些常规。
4.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并对孩子进行方法的指导。
四、午睡1.一开始,就重视午睡习惯的养成。我个人认为应该一开始就让每一个孩子躺下来,如果哭闹比较厉害,教师可在他旁边安慰他,照顾他。如果不愿意睡,就让他躺着,等他躺一会儿觉得困了,就会自己睡着的。久而久之,到了一定时间,幼儿自己就想睡觉了,如果让他在教室里活动就很难让幼儿形成午睡的习惯。
2.让家长在休息天也要带幼儿按时午睡。
3.重视午睡细节的管理。
五、喝水
这个环节主要防止幼儿拥挤和烫伤。
1.教给幼儿正确的拿水杯的方法
教师不要怕麻烦,每次在幼儿喝水前,给幼儿示范,等幼儿接水时,再在旁边指导,喝完水后,让幼儿用空杯子练习水杯的正确拿法。这个过程也可以结合儿歌来进行:“小小水杯手中拿,食指、中指往前穿,无名指靠一靠,大拇指压压牢。”水杯拿正确了就不会烫到幼儿的手指。
2.教幼儿有秩序接水
可采用贴脚印的方法,既让幼儿有序排队,又节省了老师的工作量。
通过这两项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幼儿拥挤和烫伤。
六、离园
1.整理衣物
(1)教给幼儿穿衣的方法。教师可以把穿衣要领编成儿歌,如:“抓住领口翻衣往背披,抓住衣袖伸手臂,整好衣领扣好扣,穿着整齐多神气。”边说儿歌边示范,或让幼儿边说儿歌边穿衣。
(2)同伴互相帮助整理衣物。
2.离园
由于幼儿入园之前一直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在离园时,幼儿和家长都很迫切希望早一点见到对方,所以家长和幼儿的秩序都会很混乱。这就需要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禁止动作的活动,另外一位教师组织家长,还需要对家长进行耐心的劝导,让他们认识到有序接送幼儿的必要性,争取家长的配合。
【工作成效】
我们从细节入手,通过全班教师的协作努力,幼儿的哭闹情况在两个星期基本上就没有了,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带领幼儿顺利地开展教学和其他活动了。家长的反响也很好。
【效果反思】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常规,就要从幼儿入园第一天抓起。教师根据幼儿实际和需要,从细节入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怕麻烦,不放过每一个教育时机,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指导幼儿。安排好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不打无准备之仗。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家园联系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建立良好常规。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第4篇
案例:短而长
凯凯是班上最高、最勇敢、最有活力的孩子。当他在课堂上提问时,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地喊区域活动。他带着一群男孩去模仿奥特曼的武术,在东方和西方杀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通常,孩子们会抱怨他打人。过去,他总是批评自己为什么总喜欢打人。有更多的批评,他们逐渐失败了。所以我把他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决定用“长补短”的策略来改变他。利用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把良好的中断转化为积极的言语,利用其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把积极转化为对同龄人的热情服务,利用其强烈的号召力,把殴打转化为约束自己,努力当一名教师。就这样,他忙着帮助这帮人和那帮人,没有时间调皮捣蛋。他的缺点逐渐克服了。半年后,他成了班里的骨干。
1.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儿童,并考虑到个人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儿童由于年龄、成长生活经历、个人情绪、健康水平等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应熟悉每一个孩子,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快发现和区别对待。
比如在“区别对待”事件中,由于孩子们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多思考,多问为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并在教学中考虑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让孩子学会分工协作
分工协作是儿童必须学会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也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这是一个与同事一起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例如,在“小管家”的情况下,为了清理活动区域,有必要与合作伙伴讨论分工与合作的详细规则。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分工与合作、责任与义务的技能和知识。利用小管家系统,让每个孩子都有班级管理权,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采用的班级管理策略。这种方法已经好几年了。把班上的东西交给管家,不仅可以训练孩子,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班级井然有序。我之前还需要多提醒一下,不能达到效果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并不是让教师“放假”,无所事事,而是要增加负担,需要多动脑筋。不仅要了解班级情况,还要掌握每个管家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波动,及时引导和激励。
3.让孩子们参与到制定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去
当然,引导孩子遵守班规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孩子们能积极遵守规则,课堂规则就会井然有序、顺利实施。当然,制定规则要考虑对象,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的制定中来,通过孩子参与到日常的制定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并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11例如:在标制的作用中,当一个班上的孩子因为磕磕碰碰而受伤时,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这是孩子们熟悉的东西,他们想出了主意,制定了很多规则,比如不跑、不踢等等。在成年人看来,这些规则似乎是“小儿科”,但这是孩子们达到自己的规则,他们可以理解和感觉合理,更愿意遵守。
实践证明,在规则的实施中,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比老师的意见更有影响力,更容易被遵守。只要老师给每个孩子参与规则制定的机会,孩子们一般都愿意遵守课堂规则。当然,规则制定后,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实践和实践的机会。儿童对规则的内化和掌握是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的,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加强,然后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正如标制的作用中提到的,当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执行规则时,孩子们会自动地相互督促,而不需要老师太多的干预和管理。最后,通过为孩子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4.把握角色释放自如
在孩子身上,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这不仅是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的老师。孩子们在玩耍和自由的时候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活动。但一旦你要求孩子们达到这些要求,你就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做老师,让他们开门见山。
结论: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但只要你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高级班就像一篇优秀的论文,不是散落在形式上,而是在精神上。不同性格的孩子就像精致的珠子。把它们串成一条漂亮的项链,聪明又有爱心的班级管理才是最合适的线路。
12
推荐访问:幼儿园工作案例分享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4篇(一) 幼儿园 班级管理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