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O一一年十一月—i—目录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供大家参考。
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
发
展
规
划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O一一年十一月
—
i—
目
录
前
言.............................................................................................................1一、“十一五”时期海南工业发展状况
............................................................2(一)取得的主要成绩...................................................................................2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增加...........................................22.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内部结构得到优化...........................................33.集聚效应日趋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增强...........................................44.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效果显现...........................................45.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条件得到改善...........................................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6二、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环境.......................................................................7(一)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71.“十二五”是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73.东部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海南工业发展
...........................94.海南优势资源为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95.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9(二)面临的挑战与制约因素.....................................................................101.邻近地区发展产业趋同.....................................................................102.资源环境约束强化.............................................................................10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
ii—
(二)发展原则..............................................................................................111.科技支撑、创新发展..........................................................................112.调整结构、优化发展.........................................................................123.环境优先、绿色发展.........................................................................124.重点突破、跳跃发展.........................................................................135.集中集群、集约发展.........................................................................136.工业旅游、融合发展.........................................................................13(三)发展目标.............................................................................................141.总量目标.............................................................................................142.产业结构目标.....................................................................................143.组织结构目标.....................................................................................144.科技创新目标.....................................................................................155.可持续发展目标.................................................................................15四、空间布局.................................................................................................15五、工业发展主要任务.................................................................................18(一)加大调整结构和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18(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五)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21(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22—
iii—
六、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22(一)产业发展方向.....................................................................................22(二)产业发展重点.....................................................................................231.油气化工.............................................................................................232.浆纸及纸制品.....................................................................................253.汽车和装备制造.................................................................................254.矿产资源加工.....................................................................................265.新材料和新能源.................................................................................276.制药.....................................................................................................297.电子信息.............................................................................................308.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329.其它产业.............................................................................................33七、政策措施.................................................................................................34(一)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科学统筹新型工业发展
.............................34(二)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工业投入.........................................................34(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建设.........................................................35(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培养人才.................................................37(五)抓住重点,推进规划落实.................................................................3—
iv—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最好的五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经济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初步形成了海南特色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十二五”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海南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简称《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定位。发展新型工业,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海南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反哺第一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较快、稳定、可持续增加财政收入,支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根据《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二五”建议》),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工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海南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适用范围和领域为海南省工业,包括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发展以上工业中,海南坚持走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此规划突出新型工业的特点与内容,并以之命名。
本规划由一个总规(《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和七个专项规划(海南省“十二五”石化产业、汽车产业、矿产资源利用、轻工产业、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船舶工业、医药产业)组成。
一、“十一五”时期海南工业发展状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海南经济上升发展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海南新型工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定位和具体任务。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坚持依托海南优势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建成了一批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工业经济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增加
2006年~2010年,海南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从177亿元增加到380.76亿元,较“十五”末期翻一番(按可比价—
2—
格计算),年均增长15.92%,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348亿元和年均增长16%的目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和全省GDP增速2.58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24%;工业税收比2005年增长了2.95倍,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2.4%。工业成为带动海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贸出口以及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效益增加。2010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310.5%,比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2010年,列入监测的420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28亿元、增长
31.1%。
2.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内部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陆续建成了800万吨炼油、140万吨甲醇、90万吨文化用纸(160万吨文化用纸一期)、15万台汽车发动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海南特色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石油天然气化工、浆纸一体化、汽车及配件、制药、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80%。主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先进,拥有亚洲第一的浆纸生产能力、全国最大的大颗粒尿素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国内技术最先进、单系列能力最大的炼油和甲醇生产装置。培育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金海纸浆、海马汽车、椰树饮—
3—
料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
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工业投资主体。大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导地位凸现,海南炼化、海马、金海纸业等骨干企业支撑起海南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崛起,英利、汉能、三星、惠普、中软、中电、东软、中兴、神州数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海南,在先进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领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
3.集聚效应日趋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依托港口、铁路和公路,点状发展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开发区、老城开发区、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东方工业园等五大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围绕支柱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延伸产业链,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五大园区累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0%。特别是洋浦开发区,已成为海南工业发展的龙头。
“十一五”期间,海南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从落实政策、资金扶持及完善服务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使工业经济突破难关快速企稳回升,企业发展活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4.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效果显现
始终坚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
4—
路,实现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不仅在企业和项目上推进资源能源回收利用,而且在产业链上促进合理衔接循环,设立了循环经济示范区,昌江工业区被国家批准为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显著,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项目的气体有害物质全部回收;华盛水泥实现余热回收利用并消纳矿产行业产生的尾矿等废弃物。
海南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下大力气淘汰落后装备产能,基本淘汰了落后的立窑水泥和小造纸。对新建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和措施。已投产的金海100万吨纸浆项目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南炼化、华盛水泥等企业产品综合能耗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2010年下降到0.807吨标准煤,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总体目标。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5.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条件得到改善
海南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工业及信息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业经济运行机制。重组洋浦土地开发公司,实现省政府对重点工业开发区的相对控股,洋浦开发模式取得突破。搭建项目融资平台,组建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在国有企业重组、大项目孵化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推—
5—
动兼并重组,盘活国有资产。
建立“一线二水三网四港五区”的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建成西环铁路运输线,并入全国铁路网;将南渡江和昌化江两大河流水通过输水渠道输入西部五大工业开发区,为工业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电网、电讯网和天然气输气管网;加快海口、马村、洋浦和八所港建设,港口条件进一步完善;海口、老城、洋浦、昌江和东方工业开发区初具规模,为大项目大企业进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工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提高各级政府服务水平,引导扶持工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海南工业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主要如下:
一是基础薄弱总量偏小,发展水平低。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工业总量依然偏小,工业发展水平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仅有18.2%,与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1%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问题,不少行业和企业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低端化层次上,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石化、矿产资源加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
6—
业和大企业。
三是工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一是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远远低于沿海省市和部分西部地区,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业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工业用地趋紧,拓展空间受限;粤海铁路车车次少、运输量低,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部分路段损坏严重,港口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集疏运能力有待提高,物流成本较高。部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生活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四是工业人才匮乏。一是科技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海南省缺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机构和平台,技术储备不充分,工业科技人才不足。工业发展以应用国内外成熟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技术工人缺乏。部分对熟练技术工人要求较高的行业,由于省外同行竞争,技术工人流动性大,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环境
(一)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十二五”是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海南经济—
7—
特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海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国家对海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将海南省增列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这是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为发展海南新型工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总体有利于海南工业发展
从国际大环境看,“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走上复苏之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力量和增长模式将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将有所下降,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将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缩小。总体上,虽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但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这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空间。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都为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工业加快转型—
8—
升级的重要时期。
3.东部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海南工业发展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促进东部地区的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等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与中西部其他省区相比,海南省气候优越、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且靠近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潜力大。
4.海南优势资源为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海南省具有优势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气候资源。现已探明列入资源储量统计的矿产有57种,其中,列入国家统计1级的有铁、钛、石灰石、石英砂、石油和天然气,且富矿比例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海南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独特的热带林木、果蔬、热带作物和水产品等农产品资源,林木生长快,轮伐期较短。海南优势资源为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5.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的交汇点,位于北部湾经济圈重点发展区域。面向东—
9—
南亚和南海,地处国际主航道中心位置,是全国承接国际航道咽喉马六甲海峡最近的物流中转区。所辖岛屿和海域毗邻港、澳、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海空交通运输便捷,临北部湾地区聚集海南最重要的港口群(洋浦港、海口港、八所港等),良好的区位和港口条件,可辐射整个华南、华东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发展出口型工业。
(二)面临的挑战与制约因素
1.邻近地区发展产业趋同
当前,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和泛北部湾区域各省区市都在加快谋划新一轮发展。海南省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内临海的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相比,特别是与邻近的广东湛江市、广西防城港、北海和钦州市相比,在现代制造业选择上趋同,存在争项目局面,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挑战。与这些地区相比,区位、气候、港口等方面基本相同,而海南省在工业发展腹地方面处于劣势。
2.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由于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海南省经国家核定的能耗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发展油气化工、矿产资源加工等产业,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工艺,但行业特点决定仍会有一定数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其它工业门类发展也需要一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这些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如何—
10—
解决,面临一定压力。更关键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与环境约束力进一步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和布局的要求更高。海南工业发展必须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工业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加大,增加了引进难度。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坚持实施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和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与国际旅游岛人居环境相和谐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以战略性新型工业为带动的集群式布局、产业结构协调、配套服务完善的海南特色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二)发展原则
1.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推进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
11—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调整结构、优化发展
坚持全面调整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的“两全”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海南本地优势资源,有重点的发展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能支持海南长远发展的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调整中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在发展中调整,以增量带动存量,做大工业总量,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优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3.环境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着力点,对新建项目实行严格的环保评价和节能评估,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发展的技术门槛和环境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增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资源节约型和—
12—
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4.重点突破、跳跃发展
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原则。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注重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高标准要求产业组织和技术结构,充分、有效开发本地资源,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提升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5.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坚持集中点状布局,集约发展的“两集”原则,坚持园区化、规模化及集群式、集成式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和公共工程成本,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临港型工业,努力培育产业的生态链条和生态群落,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海南的工业化目标。
6.工业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新型工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海上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房车、越野和户外运动装备、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加工业。
—
13—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70亿元,年均增长18%,占全省GDP的比重约23%;工业税收达到360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620亿元以上。
2.产业结构目标
到2015年,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支柱产业体系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支柱产业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加工基地建设进程加快,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产品设计加工、旅游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基本能够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3.组织结构目标
到2015年,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1个,超500亿元以上的产业2~3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以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
14—
4.科技创新目标
建立以企业和大专院校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及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种子资源研发、基础动物实验、生物医药、测试、计量、数据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一批高中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基地,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已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5.可持续发展目标
到2015年,海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1%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90%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洋浦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口、三亚、澄迈、陵水以信息产业、创意产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园区迅速崛起,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业亮点。
四、空间布局
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定位,统筹考虑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引导有关联性质的项目向规划的区域聚集,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发—
15—
挥聚集效应的原则,产业空间布局上以工业园区为主、分散布局为辅。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的布局目标,促进城市、园区、产业基地协调发展,构建产业布局空间主体功能分区明确、产业链衔接有序、基础设施共享、适合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产业载体。主要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如下:
——洋浦经济开发区。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浆纸、修造船及海洋工程、石油储备等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儋州木棠工业园发展,承接服务洋浦经济开发区配套加工业,以及发展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旅游产品、橡胶、机械加工业。
——海口高新区。依托海口药谷、海马工业园、狮子岭工业园、云龙产业园、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重点发展制药、汽车及零配件、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及应用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在海口周边地区(包括塔岭工业园),新建50-100平方公里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老城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工程等临港工业。实现老城和海口工业一体化发展。
—
16—
——东方工业园。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和能源产业,建立临港精细化工基地。
——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重点发展铁矿资源利用、新型建材、核电等产业,发挥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示范作用。
——临高金牌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修造船、游艇制造及海洋工程、水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区。
——海南生态软件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三亚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及服务外包、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服务等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
——海南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及陵水低碳科技园。重点发展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开发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
——文昌航天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航天创意产业、航天教育培训业、航天育种业、太空食品和营养品生产加工业等航天配套产业.——塔岭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
17—
生态药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食品饮料和热带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在抓好定安塔岭、琼中湾岭、屯昌屯城、昌江太坡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海口、儋州、白沙、临高、澄迈、文昌等市县新建农产品加工区的建设,突出抓好临高(台湾)农产品加工园、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儋州雨润畜产品加工基地、文昌春光椰子加工产业园和澄迈福山咖啡基地建设。
五、工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大调整结构和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采取措施加大工业投入,保持较高强度的工业投资规模,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立足比较优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加快培育发展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全力抓好决定海南新型工业再上新台阶的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
18—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一核八园十大工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发挥海口高新区比较优势,形成以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高技术产业核心区,提高海口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海口信息产业孵化基地、海南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陵水低碳科技园等八大新兴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瞄准国家目标,结合海南省实际和产业基础,组织实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物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智能岛”、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关键新材料产业化、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重大应用示范等十大工程,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影响力扩大的机遇,在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等重点领域,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力争多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海南,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以商引商、定点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发挥行业协会和海外引才引智平台、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引入资金和—
19—
项目。瞄准大公司、大企业,依托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英利、中航、惠普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广东、广西等省区的联系,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适合本省发展需要的产业转移项目。加强统筹协调,既充分发挥市县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又避免重复建设与不良竞争。
(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加快信息技术在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为突破口,推行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控化,推广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断拓宽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省级技术改造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信息技术改造。
(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区,推动优势资源综合利用和多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快企业循环工艺的改造和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新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节—
20—
能降耗项目,重点支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工业窑炉、电机系统等高载能设备的节能改造,重点抓好余热余能利用等节能项目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督促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
创新思路,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要把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为高起点发展新型工业的动力。建立健全工业项目准入机制,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能源评价审核,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现工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六)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资金扶持引导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开拓市场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做大做强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支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新型产品。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积极引导企业入园建设一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海南特色资源开发和大企业、大项目,引导中小—
21—
企业集聚和为大企业、大项目协作配套。
(七)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平台建设,围绕八大支柱产业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支持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提升现有国家、省、市级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水平。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的产学研合作体制;拓展与国内其他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重点领域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列制度和服务流程,不断完善科技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国际创新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联合创新信息平台、联合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育体系,力争实现信息互通、实验室共用、研究经费共担、研究成果共享。
六、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产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十二五”建议》要求,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
22—
条件以及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同时,围绕南海资源开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消费品产业,培育和壮大生物产业,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产业发展重点
1.油气化工
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工业园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为基础,围绕海南精细化工项目(DCC)产业链、烯烃产业链、炼化产业链和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形成集中布局在洋浦和东方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和支持大型石油公司进行岛内陆域和海上油气勘探与开采,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卡塔尔LPG为原料,建设洋浦15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年产60万吨PX、210万吨PTA装置和100万吨PET装置及配套散货码头;建设300万吨/年LNG接收站、配套码头及全容储罐;积极推进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商业原油、成品油和LNG储备基地项目建设。建设500万立方米的洋浦国家石油储备基地、320万立方米商业原油储备—
23—
库和205万立方米的成品油保税库,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石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方。积极开展1200万吨炼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形成以2000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乙烯、100万吨级对二甲苯为龙头,炼油、烯烃、芳烃产业链完整、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石化工业园区。将洋浦打造成国家级石油化工一体化产业基地、国家级油气交易中心和储备基地、面向东南亚的液体物流航运中心。
(2)东方工业园。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建设覆盖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配套的化学品生产和下游加工等既相对独立又整体关联的上中下游的主导产业链,形成天然气化肥、精细化工、甲醇制烯烃,以及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将东方工业园建设成为大型临港精细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一期建设12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60万吨/年气体分离、30万吨/年裂解柴油加氢、8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2000吨/年硫磺回收和4000Nm3/h制氢以及产品精制等8套主要装置;二期建设20万吨/年丙烯腈、7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2万吨/年乙苯-苯乙烯3套主要装置,主要产品有丙烯腈、苯乙烯、MMA和乙腈等;建设年处理180万吨甲醇、生产60万吨烯烃的甲醇制烯烃装置等。
—
24—
2.浆纸及纸制品
坚持科技创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循环,采用世界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和环保技术,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洋浦金海浆纸一体化产业优势,稳妥推进金海浆纸一体化后续项目和下游纸制品项目,壮大浆、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将洋浦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制浆造纸产业基地。
(1)浆纸一体化。洋浦金海浆纸一体化新增125万吨纸浆、70万吨文化用纸(160万吨文化用纸二期)、24万吨生活用纸,形成制浆225万吨,造纸226万吨的规模。
(2)印刷包装产业。发展纸制品、印刷、包装等浆纸一体化下游产业,包括复印纸切纸、电脑报表纸、活页纸、信封和卷筒纸、餐巾纸、面巾纸等生活用纸的深加工。“十二五”期间形成54万吨纸制品加工能力。
3.汽车和装备制造
围绕形成规模、完善配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等环节,推动海马30万辆汽车项目、波恩电动汽车配件20万台套、游艇、海上乐园装备等项目建成投产,适时发展发展水上轻型飞机等高档旅游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科技深水海洋钻井平台、深水浮式平台等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大型船舶企业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和金牌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修造船业。
(1)汽车产业。以推动海南省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
25—
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目标,以整车产品为重点,向上游汽车研发和下游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配套零部件制造延伸,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型汽车,着力培育自主品牌,逐步发展到具有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
(2)旅游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游艇、轻型水上飞机、直升机和公务机组装、越野和户外运动装备、房车、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形成年产游艇800艘的生产能力。
(3)船舶制造及修理。以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外海远洋捕捞渔船修造和船舶修造业务,建设洋浦和临高金牌两大船舶产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修造船200万吨的生产能力。
4.矿产资源加工
利用海南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开发利用条件的锆矿、钛矿、水泥用灰岩、铁矿、玻璃用砂等矿产资源,鼓励企业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进行深度加工。
(1)钢铁产业。加大石碌铁矿深部开采和贫矿选矿力度,延长开采年限和提高矿石综合利用率,实现石碌铁矿的可持续发—
26—
展,形成年产贫铁矿石460万吨、富铁矿石(炼铁块矿、铁富粉矿)100万吨、选矿510万吨、球团矿240万吨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年综合利用尾矿100万吨。武钢海南公司通过新增轧机、平整机等设备、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将精密极薄钢板生产能力由目前的年产5万吨提高到20万吨。
(2)水泥产业。水泥产业主要依托华盛水泥、华润水泥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水泥工业消纳各种废弃物的能力强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集约发展海南水泥产业,“十二五”末实现水泥产能2000万吨。
(3)有色金属产业。海南具有丰富的钛铁矿砂矿和锆英石砂矿,应发挥资源优势,以钛白粉、海绵钛产业为核心,实现海南钛矿资源的规模开采、通过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资源开发与深加工协调发展的产业链。瞄准我国发展核电对锆材料的大量需求,发展锆冶炼及其深加工产业。新增一级锆英石精矿2万吨、二级钛铁矿精矿10万吨、钛白粉5万吨。
5.新材料和新能源
(1)新材料。积极发展高端特种玻璃、塑料光纤、钛铁合金、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新型建材、新型非织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特种玻璃。依托海南丰富的石英砂矿资源、天然胶资源和东—
27—
方工业园精细化工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特种玻璃、橡胶资源加工和无纺布。加快中航特玻基地建设,发展电子玻璃、太阳能TCO玻璃、在线Low-E玻璃、航空和太阳能特种玻璃、防火防爆玻璃深加工、钢化中空Low-E节能玻璃等特种玻璃,形成海南特种玻璃研发和生产基地。
新型非织造材料。引进非织造布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生产新型非织造材料,培育非织造材料和终端产品产业集群;建设年产1万吨厚型水刺非织造布和1.2万吨丙纶SXMMS非织造布生产线。
塑料光纤和新型墙体材料。建设塑料光纤生产线,发展塑料光纤产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达到30亿标块/年。
(2)新能源。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积极稳妥发展核电。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结合我省资源特色,发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海洋可再生能源、工业化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
光伏产业。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建立光伏电池研发中心,延伸发展太阳能设备制造,拓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在海口、澄迈、—
28—
定安等地建设英利、汉能、天聚、大族等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形成年产40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同时配套推进逆变器、大容量储能等制造项目;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光热应用研发基地等项目。
生物质能源。加快生物柴油规模化发展,适度发展木薯等非粮原料生物乙醇,推进在规模化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加快培育壮大生物能源产业。在全省18个市县,利用有机垃圾建设日产车用净化沼气(甲烷)50万Nm3沼气新能源项目;在洋浦建设以转基因木薯为原料,年产10万吨生物乙醇项目;在东方工业园利用富油微藻,建设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积极推进微藻生物柴油等海洋可再生能源。
6.制药
加强自主创新的生物药、化学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培育一批原创药大品种。支持制药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药品质量标准,开展国际GMP认证,提高生物医药国际化水平。开展南药、黎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支持建设一批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生物资源物质标准库和基因信息库。
抓住国家推进新医改药品市场持续扩大的刚性需求、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机遇,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加大定安—
29—
生物医药园区医药项目招商力度,推进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缓控释制剂等新型高端化学制剂,加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质量可控的中药(黎药)药物研发,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发。积极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加强南药(黎药)创新药物的研发、传统优势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和以本地特色资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及特色健康产品研发。加强海洋药物、热带特色生物天然药物前瞻性基础研究与开发利用。
7.电子信息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服务外包、创意产业、动漫游戏、信息技术培训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各类机构、大型企业在海南建设数据灾备中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全力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产业园、海南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陵水低碳科技园建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打造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1)信息服务业。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等载体,建立和完善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支持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发展应用软件、数据库、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和服务。大力发—
30—
展软件外包服务。海南生态软件园,重点推进东软园区、惠普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研究中心、海航数据中心、天涯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机构和企业数据灾备中心,力争打造成为面向华南和东南亚市场的软件开发、服务支持、软件外包、医疗电子、数据后台处理、专业培训的信息产业基地;三亚创意产业园,重点推进惠普云计算与3D动漫服务研究院、中兴通讯项目、用友软件等项目建设。海南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和陵水低碳科技园,重点推进惠普亚太新能源研究院、IT外包服务学院和总部经济、国际智慧企业村等项目建设,发展软件外包产业、互联网产业和软件教育培训等产业。
(2)文化创意产业。建成集动漫研发、制作、传播、出版、旅游体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软件开发、产品研发与设计、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服务、航天等产业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一体的生态型、创新密集型园区。
(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强专业园区建设,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海南建立研发与制造基地,发展网络设备、光纤光缆、数字视听产品、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产业。通过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促进整个产业链全面协调发展,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
(4)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和下—
31—
一代网络建设,加快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的应有和发展;加快旅游要素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旅游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商贸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8.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
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提升海南热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以热带作物、果蔬、水产品、禽畜为原料的食品和禽畜肉联加工业及其加工包装、冷藏保鲜、物流等行业发展。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培育一批热带果蔬、水产品、畜产品、特色健康产品和蔗糖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企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区。采取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和农副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和农副产品加工信息平台。积极发展与海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相适应的新型包装材料和现代包装业。
(1)畜、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充分发挥我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品牌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和海南农垦企业,深入开发绿色优质的禽、畜、水产新产品,扩大现有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加快禽、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岛出口基地建设。
—
32—
(2)热带农产品加工。利用热带作物资源,突出海南热带作物特色,加强产品研发,培育果蔬系列产品。培育一批热带果蔬、食品、果汁饮料、热带香料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聚集区。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发挥海南在椰子种植、产品开发的科研和产业优势,建设国际化的椰子全产业链综合研究基地和东南亚椰子种植、加工、集散基地。开发以本地特色资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保健酒、功能化妆品及特色健康产品;依托我省气候纬度条件,研究开展高档雪茄的种植和加工。
9.其它产业
充分发挥海南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消费品产业。
(1)海洋产业。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能源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大型石油公司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努力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和服务基地。支持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
(2)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农业,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南繁种业研发与管理服务平台及南繁转基因环境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南繁种业研发与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健康苗种繁育产业,提升热带作物种苗组培技术水平;积极发展航天育种,加快海洋生物优良品种培育;加速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业,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可—
33—
降解塑料、生物乙烯、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新型生物质纤维生物加工技术,提升生物膜工艺技术水平。促进精细化工产品的生物法替代化学法,加速微生物制造改造,提升化工、造纸、食品等行业,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3)旅游消费品产业。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依托海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特色,加强旅游商品研发设计,鼓励企业针对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发旅游食品、保健品、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纪念品、日用消费品等具有海南特色、实用性强、品质较高的旅游商品;深度挖掘海南民族风情和地域自然文化,引入国际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提升岛服品位,扩展岛服内涵,丰富产品类型,形成以岛服为载体的文化休闲服饰产业。
七、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科学统筹新型工业发展
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及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建议》要求,科学制定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科学统筹海南新型工业发展,避免盲目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实现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政策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工业投入
一是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用好用—
34—
足国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转移资金和国家专项资金对海南新型工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以及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市县应当安排配套资金予以支持。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海南省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项目建设。对新入园项目,适度提高土地出让金的市县留成比例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落实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加强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合作,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发挥引导投资作用。发挥海南发展控股投融资平台和“孵化器”的作用,加强与各园区合作。各市县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投融资平台,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项目引进。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建设
加快西线铁路提速改造和西线高速铁路建设,建设洋浦支线铁路。改造海榆西线,建设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改建西线高速公路,提高公路承载大载重运输能力,增加东方工业园至海—
35—
榆西线、至西线高速公路的出口路。完善海口港、马村港、洋浦港、八所港等港口基础设施,提高工业集疏运能力。加快建设西部支线机场,积极推进金牌港扩建工程和金牌港航道工程。形成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综合运输体系。
建立能源保障网。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加快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二期建设,以昌江核电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海南500kV电网建设,对全岛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鼓励大企业建立自备电厂,确保工业用电安全稳定,对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直供电试点。与中海油合作加大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洋浦LNG项目建设,建设全岛天然气输气管网,贯通西部工业园区,保障工业用气。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的合作,拓宽煤炭供应渠道。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设园区道路、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优化园区投资环境。统筹全省重大工业项目用地,规划储备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储备和使用效率,缓解园区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园区规划、设施建设、园区服务和管理的统一协调机构。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落后物流设施;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仓储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加工配送效率和物流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工业购销专业化流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融合发展。
—
36—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培养人才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重要支撑。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对新型工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的研制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重点构建海南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建设。打造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采用灵活的技术合作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与成果共建共享。广泛开展企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把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建设,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长效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大项目建设集聚管理和技术人才,通过政府投入和吸引社会力量办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培养适合工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队伍。建立优秀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五)抓住重点,推进规划落实
集中力量保重点。发展一批重点园区,集中支持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名牌产品。
—
37—
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业、热带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海洋工业等新的优势产业。
促进规划项目落到实处。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争取国家对海南省工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渠道,创新方式,以重点项目、优势资源和配套政策为依托,积极引进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优势的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促进规划项目落地。
附件:1.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2.海南省“十二五”石化产业发展规划
3.海南省“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4.海南省“十二五”矿产资源利用发展规划
5.海南省“十二五”轻工产业发展规划
6.海南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7.海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8.海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38—
推荐访问: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 发展规划 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