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范文(精选5篇)

时间:2022-05-16 17: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单元,是汉语词语,拼音是dān yuán,意思是指样本中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的独立成分,不可再分,否则就改变了事物的性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

【篇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8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 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第二单元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第三单元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单元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发现”编排了《花钟》和《蜜蜂》两篇精读课文及《小虾》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都是围绕自然界的动植物来展开的,有依时次第开放的花钟,有识图的蜜蜂,还有好胜的小虾。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本单元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教学重点。《花钟》以用美丽的花钟开启学生的观察之旅,学习一二段用一句话概括段意的特点。《蜜蜂》一课理清实验的步骤,概括实验步骤,学习文章语言严谨的表达方法,并明白科学实验要严谨。《小虾》要学会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体会文章中细致生动的描写。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概括。

学会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是本单元的难点,《花钟》一课的小练笔练习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写法;《蜜蜂》的实验步骤梳理则让学生明白观察和记录要有顺序,表达要严谨;《小虾》在练习概括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用细致生动的语句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

第五单元

本单元围绕“想象”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两篇精读课文人物对话有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充满童趣,插图设计精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小真的长头发》是根据日本画家高楼方子同名绘本改编的故事。故事内容极富想象力,讲的是留着妹妹头的主人公小真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巧舌如簧,让留着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由一开始的“美得不行”到后来的“听得入了神”,并开始羡慕小真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戏剧张力。《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中国作家顾鹰创作的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故事将人与动物、植物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得不同生命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这两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创编故事的尝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教学《小真的长头发》及《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写的神奇、有意思的情节,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拓展思维,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尝试创编故事,为进行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第六单元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围绕“童年”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课文。前三篇课文都是名家作品,语言文风各有特色。作家用活泼风趣,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缤纷的世界。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先生的三首儿童诗,分别描绘了乡村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玩耍的情景,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更像是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记事作文,作家叶至善写了小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扮演一只大老虎,但却因为太紧张而演砸锅的一次难忘而有趣的经历。演出前后丰富的心理变化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是这篇课文的特色。《吹肥皂泡》是冰心先生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快乐而美好的感受,描写了泡泡美丽而丰富多变的形态,并对泡泡会飞到哪里去展开了美好的遐想。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写的是革命家宋庆龄童年时因为和朋友约好而放弃了去伯伯家做客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德。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如《童年的水墨画》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中隐藏的画面内容。《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小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肥皂泡》则可以通过观察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贴切。《我不能失信》则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包含道理的句子。还有,查资料、向别人请教等学习方法。习作的教学内容是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他的特点。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探索自然奥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地平线》三篇精读课文。另包括“口语交际”内容是如何正确的劝说同学不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习作”是学会整合信息介绍国宝大熊猫。本组课文以问号带领学生了解更加奇妙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在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并学会带着问题在天地间遨游。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我们奇妙的世界》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颜色、形状、尺寸等几方面介绍了存在于天空和地球的宝藏、财富。天空的宝藏以一天的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日出、云彩、雨、落日、繁星等。地球的财富以四季的顺序介绍了植物、季节色彩、冰雪等。启发读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海底世界》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2—6自然段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和海底的矿产资源五个方面来分别介绍偶尔海底世界。相关自然段围绕中心句把海底世界的相关方面介绍清楚。《地平线》是贾平凹的一篇哲理散文,含义较为深刻,要让学生初步领会地平线的含义,并读好老人和“我”的对话,想象对话时的神态和动作。边读边启发学生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学会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在《我们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围绕中心句介绍事物的特点。如:《海底世界》中第三自然段围绕声音作者写了哪些声音,怎样描述这些声音的,明白方法后进行说话练习。并在习作中根据查找的资料了介绍大熊猫,学以致用。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有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四篇课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漏》则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语文园地既有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运用与积累。

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

【篇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篇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二.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三、课时安排

《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 《花的学校》2课时

《不懂就要问》 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篇4】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

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习作

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1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篇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本单元的难点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三、编排特点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建议及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三首

3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纸的发明

2 

赵州桥

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展示课

1

1.自主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2.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成果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2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识字。 

3.学会根据一段话,照样子仿写。 

4.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共计

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