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精选范文3篇)

时间:2022-05-16 1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3篇

【篇1】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AHU),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以下是 分享的安徽大学教务系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安徽大学教务系统

  安徽大学教务系统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安徽大学历史沿革

  1928年,于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安徽大学。

  抗战期间,因日军入侵,学校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于安庆市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搬到省会城市合肥。为此,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迅速派出以徐连成、朱世雄为正、副科长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从事新校基本建设工作。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专门性的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学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门外建设的新校已经落成。省委原拟将安徽师范学院迁往合肥新址办学,但是由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省委决定师范学院仍留芜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学”,曾希圣兼校长。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迁入合肥大学,只留少数教师继续在芜湖筹备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系只抽出少数骨干教师加上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到合肥大学。

  1958年7月5日,国务院第七次会议决定曾希圣兼任合肥大学校长,张行言、孙陶林任副校长。7月21日,省委决定成立合肥大学党委,由张行言任书记,原解放军南京军区师范学校政委方志明任第一副书记。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 并为安徽大学题名。安徽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7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安徽省继中国科技大学以后的第二所“211工程”重点高校。

  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同年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

  1999年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2000年,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整体项目验收。同年,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该校教师何家庆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

  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余亩的磬苑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并于2004年开始进驻。

  2004年6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

  2006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8月,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学协议会签文件已正式颁发。按照共建协议,教育部将安徽大学发展建设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给予直属高校同等待遇。

  

【篇2】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

  池州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池州学院坐落在“千载诗人地”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池州市,是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77年,初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1980年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升格为池州学院,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占地1959亩,校舍面积36.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453.87万元,纸质图书137.19万册,电子图书80.4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建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开路电视台。专任教师698人,其中正高职称66人、副高职称163人,博士、硕士学位61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全日制在校生15815人。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科研单位。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项目建设院校。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方向,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现有本科专业57个,近年来招生专业稳定在45个左右,初步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群落,建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教师成为该校兼职硕士生导师。2020年我校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秉承“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的校训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0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5项。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2028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1篇。成功孵化8家初创企业,其中6家目前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毕业生就业率在安徽省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系统中位居全省前列。

  学校坚持“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现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点1个。近三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据安徽省社科规划办统计,2015-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省内同类院校排名第一。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5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9项,2020年,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一等奖1项,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65篇,其中被SCI、EI收录68篇,CSSCI、CSCD收录96篇;出版著作(教材)38部;获批国家专利56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与池州市委联合制定《池州市与池州学院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省属高校与属地政府联合议事机制的先河。作为池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学校扮演着“地方智库”的作用,成为校地合作“六个人”,即:携手池州的共建人,生态池州的规划人,旅游池州的设计人,文化池州的发掘人,经济池州的助力人,服务池州的行动人。组建“乡村振兴学院”,着力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继续教育新平台。成立“半导体学院”,着力打造安徽省半导体产业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成为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建成池州学院家风文化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化、个性化、本土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家风文化馆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基地。规划建设千米“校友大道”,宣传校友事迹、汇聚榜样力量。持续不断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校园文化,积极打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涌现出王玉、吴凯龙等先进道德模范。设置“教学节”,推行青年教师入职宣誓、拜师和“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台湾实践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办学协议。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申报“一带一路”“双百”计划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组织4名学生赴毛里求斯、丹麦参加汉语国际志愿者项目。遴选推荐22名学生参加国(境)外交流学习,组织社团学生赴韩国参加国际禅茶大会。先后选派55人教师赴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进修、访学。

【篇3】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入口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上饶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下面是WTT整理的上饶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供大家参考!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上饶师专,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xx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116亩,规划面积15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6847人。在编教职工6人,有专任教师833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241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4人,兼职博导1人,兼职硕导20人。图书125万册,教学仪器总值8696多万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以及朱子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方志敏研究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赣东北经社会发展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研究所、美国文化研究所和南方油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西省“2020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较为完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各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近5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332项,出版专著5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有28项科研成果获厅级以上奖励。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学科、地方性、教学型大学。目前,学校正在围绕这一发展目标,狠抓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创造条件向前迈进。

推荐访问:洛阳 管理系统 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